第115章 视察黄埔旗下產业,情况比想像的要好
第115章 视察黄埔旗下產业,情况比想像的要好
下午,维港。
凛冽的海风带著咸腥气息,吹拂著陈耀豪的衣襟。
陈耀豪率领一眾高管,在中环码头登上了隶属於联合船坞的一艘拖轮,驶向对岸。
当船头稳稳指向九龙红海岸线时,一片庞大的工业景观赫然在目,那便是黄埔船厂。
陈耀豪独自佇立船首,目光如炬,扫视著这片依海而生的土地。烟肉耸立,龙门吊静默,巨大的船坞仿佛沉睡的巨兽。
一种混杂著征服与野心的豪情,在他胸中油然而生前世,李家成凭什么封神?
不就是靠鯨吞了和记黄埔这头巨兽?
如今,我陈耀豪不仅截了他的胡,更將黄埔这最肥美的一块肉生生下!
没了黄埔的和记,就像被拔了牙的老虎,价值几何?
他心中冷笑,眼前这片占地19公顷的黄金地皮,在前世,正是李家成点石成金、狂卷50亿港幣的超级聚宝盆。
这19公顷相当於204万平方尺,李家成在这里建设由12个住宅及商业混合的建筑群组成,
这个建筑群共有88座住宅大厦,提供10,431个住宅单位。
另外还拥有8个购物商场、3间超市、1间戏院、数百间餐厅及商店,还有全港首个超级广场百佳黄埔超级广场。
兆兴置业在沙田第一城初试锋芒,积累的经验,正该在这片更广阔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101看书1?1???.???全手打无错站
李家成的四大屋邨肯定要儘量斩尽,就让他去开发四小屋邨吧。
“陈生。”邓国梁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拉回他的思绪,介绍道:“黄埔船厂目前主要业务是生產船舶配件。
比如船锚、锚链这类高损耗的部件。规模虽大,但设备老旧,產能和利润都有限。”
他指著岸上略显陈旧的厂房和堆放的钢铁构件。
陈耀豪微微点头,目光却仿佛穿透了眼前的景象,看到了钢筋水泥拔地而起、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
“嗯,知道了。下一站。”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著不容置疑的决心。
拖轮调转方向,绕过繁华的尖沙咀半岛。
途径大角咀船厂时,陈耀豪只是远远警了一眼。
那船厂规模明显小了许多,设施也更为简陋,在他庞大的版图中分量不足,不值得此刻停留。
“直接去青衣岛。”他果断下令道。
拖轮加速,驶向青衣岛西岸。
还未靠岸,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便映入眼帘:新建的码头设施延伸入海,巨大的吊机挥动铁臂,工地尘土飞扬,与旁边仍在运作的修船区域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联合船坞正处於关键的蜕变期,一边营业,一边建设。
邓国梁再次匯报,语气中带著对这片基地的期许:“陈生,联合船坞现有核心资產包括13艘大马力拖船,以及两艘大型浮船坞。分別命名为『太古』和『黄埔”,提供全天候的海事工程服务。
我们的主业是船舶维修、拖带救助和打捞。而眼前正在建设的,是亚洲瞩目的30万吨级巨型干船坞!”
他指向岸上那如同开山劈石般的巨大基坑,继续匯报导:“一旦建成,联合船坞將具备维修3
万至30万吨级巨轮的能力,成为整个亚洲首屈一指的船舶维修中心。依託香港世界级港口的地位,
未来盈利前景非常可观。”
陈耀豪凝望著那庞大的工地,听著机器的轰鸣,仿佛听到了未来金幣滚落的声音。
他点点头,问道:“建设进度和资金缺口如何?
广”
“工程按计划推进中,最大的挑战还是资金。”邓国梁坦言道:“目前修船业务虽在运转,但盈利有限,加上巨大的建设投入,集团每年需要为此净投入约1000万港幣。”
“1000万?”陈耀豪眉毛一挑,这个数字在他预想的庞大蓝图和资金需求面前,竞显得不那么沉重了。
“维持运营和推进建设,这个投入尚在可接受范围。记住,与太古方面的沟通协作至关重要。
遇到任何需要协调解决的难题,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外部关係,第一时间找梁总经理,由集团层面出面支持!这个项目,不容有失。”
他的指令清晰而有力。
在青衣岛进行了简短的、近乎走马观的视察后,陈耀豪的目光投向了港岛方向。
香港仔船厂暂时搁置,他心中记掛著另一处能更快“生金蛋”的项目。
“掉头,去上环。”他命令道:“直接去均益大厦一期工地。”
拖轮再次劈波斩浪,驶回港岛。在上环码头靠岸后,一行人迅速登岸。
黑色的平治轿车早已等候在侧。车门关闭,引擎启动,车队载著陈耀豪和他的核心团队,穿过午后略显喧囂的街市,向著均益大厦一期工地疾驰而去。
当陈耀豪一行抵达均益仓工地时,总经理瑞德早已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门口等候多时。
“陈生,您来了。”瑞德快步迎上,引著陈耀豪走向摊开的规划蓝图,介绍道:
“这就是均益大厦第一期。我们规划了874个住宅单位,实用面积从274平方尺到468平方尺不等。
根据市场分析和当前行情,我们预计每平方尺售价在356港幣至411港幣之间浮动。”
瑞德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几个关键数据上,继续道:“这样算下来,每个单位的平均售价大约在14.7万港幣左右。
整个项目顺利售馨的话,预计能为我们回笼资金1.28亿港幣。”
他的语气平稳,却难掩对这个庞大数字所代表的期望。
在香江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即便是这样紧凑的单位,也如同袖珍的珍宝,承载著无数人的安居梦。
“嗯。”陈耀豪目光沉稳地扫过图纸,微微点头。
他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想了想说道:“项目是和合作方一起做的,但质量把控这块,你们必须把好关。
质量上要是出了紕漏,砸的可不是別人的锅,是我们均益自己的金字招牌。半点马虎都不能有!”
“陈生您放心!”瑞德神情一肃,立刻应道:“质量就是生命线,我们上下都绷紧了这根弦一定层层把关,严抓到底,绝不让招牌蒙尘。”
陈耀豪没再多言,转身戴上安全帽,在瑞德和几位工程师的陪同下,径直深入了繁忙的施工现场。
他步履沉稳,目光扫过打桩的深坑、林立的钢筋骨架和穿梭的工程车辆。
他不时停下脚步,向负责的工程师详细询问施工工艺、材料標准和进度节点。
工程师们面对老板的亲自垂询,既感压力也受重视,纷纷拿出图纸和检测报告,认真讲解。
这趟工地巡视,倒让陈耀豪意外地学到了不少关於建筑结构、混凝土配比和管线预埋的实用知识。
一直到天黑,才结束今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