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开地图

  第204章 开地图
  亨利·高曼的个性与他的商业伙伴塞缪尔·萨克斯截然不同。他思路活跃、敢于创新冒险。
  这种性格上的迥然差异就是高盛公司在撕裂中持续成长的动力之一。
  当对方说出“你怎么才需要2万发的时候”,拉里能清晰的从亨利·高曼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对于超额利润的渴望。
  拉里静静的看着对方,微笑不语。
  而亨利·高曼也是如此。
  办公室被一种刻意压抑的静谧所笼罩,而两个看客罗根和邓巴则能感觉出他们自己的思维,已经跟不上两人的思路了。
  过了几秒钟,拉里淡淡的说了一句,“生意,总要从小做到大。能做太阳底下的漫步,谁又会等待黄昏?”
  亨利·高曼点了点头,“强调了一句,您说的对。不过我觉得,我们高盛所涉及的公司,都肯定会是合法的。”
  他说话的时候,把“肯定会是合法的”这几个词,咬的重重的。
  拉里点头表示同意。
  亨利·高曼倚在办公桌边缘,转头望向窗外,思考了几秒后转脸对拉里说,“给我一上午时间,我给您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嗯,就是那种不好不要钱的‘完美方案’!”
  拉里颔首表示赞成,随即带着罗根和邓巴先生退出了亨利·高曼的办公室,走下了楼,退出了这栋毫不起眼的褐色办公大楼。
  走到华尔街街口,拉里左顾右看,嘟囔着对两人说,“咱们到哪里去玩一个上午再回来?”
  罗根有一肚子的话想问拉里,只不过他还是适度的将这些疑问都咽到肚子里,咂咂嘴说道,
  “我也是第一次来,要么咱们去看看三一教堂?”
  邓巴先生却沉默的望向了东面的布鲁克林大桥,淡淡的说,“如果你想真正理解这座城市,那你就得穿过五点区和桑树街,走到那里。”
  拉里的目光也随之转向布鲁克林大桥,“你是怎么知道的?邓巴叔叔。你不也才来这里第二次吗?”
  邓巴脸上露出了个笑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当我陪你来之后,就只会呆在酒店房间吗。”
  拉里点了点头,心说咱这也算是到了新地方开地图了。随即啪的打了一个响指,指着东面说道,“那就去看看真正的纽约!”
  19世纪末的纽约曼哈顿,像一条头伸进纽约湾的巨蟒,东面是东河,隔岸就是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西面则是哈德逊河,对面就是新泽西州。
  曼哈顿的背脊被粗暴的分成三个段落。
  上城区现在还是地广人稀,是精英们远离喧嚣的豪宅所在,但后期更加规整的棋盘式街道预示着他将成为20世纪纽约最令人瞩目的富贵人士汇聚之地;
  中城区,随着中央公园的绿意和中央车站的蒸汽一样崛起。百货大楼、剧院、和新兴的摩天大楼在这里扎堆,这也是消费和娱乐的圣地,用喧嚣和浮华展示着另一种纽约;
  而下城区就算是纽约最早的旧日王座。
  纽约最早开发的就是下城区,这是纽约市的起点,也是世界上最拥挤、最变幻莫测的三角地带。
  以市政厅和华尔街为核心的街区高大冷峻,石墙森严。这里是资本的殿堂,空气里都弥漫着雪茄和钞票的味道、绅士们穿着燕尾服在街头随便谈论的闲话,就有可能改变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而从华尔街向东行不过十几分钟,就是著名的五点区和桑树街。
  这里是全纽约、乃至全美国最臭名昭著的贫民窟。这里就仅仅是第五大道边缘漫延派生的制衣区,是纽约最早的血汗工厂。
  后来,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这区域挤满了爱尔兰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和美国本土黑人。在这些地区,充斥着黑帮、妓院、地下酒馆和极度贫困。
  尽管同属于下城区,华尔街的精英们是不会往这里多走一步的。白天一位穿着体面的绅士,都会承受一路上跟随而至的不善目光,更别提夜晚了。
  五点区旁边则是桑树街,这里和著名的富尔顿鱼市场距离不远,被称为小意大利,是意大利移民的聚居区,自然也充满了意大利的风格——街道两旁满是手推车、露天市场、意大利杂货店和餐馆,空气中弥漫着大蒜和奶酪的味道。
  体面的纽约富人会冒险来这里品尝美食,但街头巷尾也开始出现了黑手党的踪迹。
  有意思的是下城区西侧的格林威治村。这里的街道叛逆的拒绝曼哈顿的网格规划,蜿蜒崎岖。
  艺术家、作家、激进分子和梦想家们蜗居于此,在廉价的咖啡馆里不停争论这个世界本来的摸样到底是什么。
  纽约,真的是一个奇怪的地方。
  三人沿着宽街往北走,见到市政厅公园后,再折而向东。
  路边最著名的建筑就是拉里第一次去34街原址时,所见的《纽约世界报》大厦,这建筑刚刚落成不久,高耸入云,仿佛在昭示美国的另一种权力顶峰,新闻与舆论。
  道路略微开阔了些,但路边的景色也急剧变化。从优雅的褐石建筑逐渐被砖砌的仓库和厂房取代。空气中华尔街那样的雪茄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浓烈、咸腥、生机勃勃的气味。
  一边走,邓巴先生一边给大家介绍这附近的区域都是什么街道,大概的危险等级有多少。
  不久,三人就走到了富尔顿鱼市场,这里是东河的喧嚣心脏。
  巨大的木制驳船挤满码头,工人们用粗壮的胳膊卸下堆积如山的鳕鱼、牡蛎和龙虾。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海鸥的尖叫声混杂在一起,震耳欲聋。冰屑和海水混合,在坑洼的石板路上流淌。
  再往前走就是堪称19世纪末工业奇迹的布鲁克林大桥。
  巨大的岗岩桥塔如同哥特式大教堂的塔楼,刺破天际。无数条钢缆从塔顶辐射而下,编织成一道宏伟的、跨越东河的弧形蛛网。
  三人顺着引桥的木板路一路向上,马蹄声和马车巨大的车轮在旁边的车行道上发出轰然巨响。
  越走越高,曼哈顿的全景开始在他们脚下铺开,拉里走到大桥的最高点,凭着栏杆开始四望远眺。
  南面,是港口的无限生机:成千上万的帆船和冒着黑烟的蒸汽船,像玩具一样在蓝色的水面上划出白线,自由女神像在远处只是一个模糊的绿点。
  西面,是他刚离开的下城,那些新建的“摩天大楼”此刻显得如此矮小,他可以一眼看出金融区的全貌。
  东面,桥的对岸,是布鲁克林。紧挨着桥的是优雅的布鲁克林高地,褐石房屋清晰可见。
  而更远处,则是另一番景象——无数工厂的烟囱如同一片黑色的森林,正永不停歇地向天空喷吐着工业的呼吸,那是威廉斯堡的工业区。
  拉里手扶在冰冷的钢缆上。风从海上来,吹动他的衣襟。
  三人从华尔街走来,短短一英里多的路程,却像穿越了整个世界的剖面:
  从金钱的殿堂,到舆论的尖塔,再到物质的集市,最终站在这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工程学奇迹之上。
  桥下有苦难,桥上有梦想。
  而拉里,就站在两者中间。
  此时已经临近中午了,早春的阳光照在三人身上,自有一种暖意。
  拉里转头看了看罗根和邓巴,见两人也在凭栏临风,自然也是一阵胸臆宣泄。
  “等办完事,我们就去换些行头!”拉里沉声向两人说道,“我们也得做好准备,把自己当成一个纽约人,才好!”
  罗根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继而产生狂喜,
  “拉里,你真的要来纽约?而且,我也能来吗?”
  看着对方憨憨傻傻的面庞,拉里脸上露出笑容,心说既然你没有能力在波士顿经营或者牵制k先生,那么就不如真跟着我在纽约,继续做我的委托人吧。
  “你想来纽约吗?”拉里笑着问道。
  “想!我太想了……我就想去看看钻石街的五美元之家是什么样?我听他们说了好久了……”罗根絮絮叨叨的说着,脸上露出压抑不住的微笑。
  拉里苦笑一声,任由罗根在背后不住的絮叨,转而看着纽约湾波光粼粼的大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空气中混合着海风的咸味、港口的煤烟味,以及无限可能的味道。
  拉里笑了笑,转身朝曼哈顿走去。
  该回去继续赚钱了。这座桥,这个城市,还有更多的东西在等着他去征服。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