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晚唐岭南创业史> 第127章 舅父(求票求支持)

第127章 舅父(求票求支持)

  第127章 舅父(求票求支持)
  九月三十,刘台雷打不动地照例入军营。
  一天操练下来,刘台见眾军士技艺不曾生熟,显然自己不在的半个月,也没有落下操练。
  操练结束,刘台走入营中,与武夫们谈心,重点了解学堂开设后,武夫们的想法。
  “军使能让我们这些粗人识字学文,我何老三真是这辈子都没想到。”
  “可不就是,我回家告诉我阿耶阿娘,都说这是军使大大的恩德吶。”
  “老卢我活了半辈子了,总算知道怎么写自己名字了,还识了不少別的字,真是感谢军使。”
  第一期上完扫盲班的武夫们,七嘴八舌地感谢刘台提供这么一个机会。
  古时候,读书习字困难得多得多得多。
  在宋以前,做读书人几乎都被世家大族、官宦人家所垄断。
  除此之外,能有机会上学的也就是一些商人和城市居民了。
  农民和手工业从业者,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但难度极大。
  宋以后,全民识字率有了较大提升,这也为发展出繁荣的市民经济提供了基础。
  刘台见武夫们还是持感激心態的,心中也是有成就感。
  此前他一度担心武夫们对学堂不以为然,甚至是抗拒,那就难搞了。
  好在最终结果是好的。
  乾寧三年十月初二晚,刘隱大婚如期举办。
  这个婚姻对广州城里眾人来说,都是一个焦点。
  男方个是青年才俊,岭南新锐人物,广州城乃至岭南的实权人物。
  女方则是是老牌商人,海贸传承久远,资源、人脉都不容小。
  双方联姻,虽然仍不乏有人认为是严家高攀,但更多人是对这种军政和商人的组合保持敬畏。
  手中有权,还有刀,还有钱,这威力,属实不得了。
  婚礼办得很是热闹,也很是排场,李知柔亲自到场祝贺,池元当然也不会缺席。
  军中诸將,都府和州衙、番禺县、南海县等诸官员,眾商贾、蕃商代表,齐聚一堂。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广州有些地位的人,悉数到场。
  用现在的话说,这个婚礼你没能来,说明你混得不行,还没有资格。
  韦寻、韦迅等外戚自然也少不了,甚至韦氏的大兄韦瓚也派了其二弟韦政实於昨日赶到广州,亲来观礼。
  韦政实在韦家的地位自然不是韦寻兄弟可比得了的。
  韦政实前来,说明刘隱的功业已经得到了韦家这一支的认可。
  这也是刘隱兄弟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自己母亲的亲兄弟。
  想来如果刘隱他们没有挣到现今的地位,估计是难以见面。
  这声舅舅虽然喊得不是那么亲热,但想到日后或还需藉助韦家之力,却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整个婚礼,刘府收到的礼品如山堆积,供应给宾客的酒食更是流水般上席。
  当然刘隱也不会忘了眾军士,今日都给加餐加肉,一同沾沾喜庆。
  婚礼流程很是繁琐复杂,从迎亲到拜堂到进婚房到合叠礼成,整个一套礼仪下来,已是深夜。
  臥房里,刘隱终於可以执起当日让自己著迷之人的双手。
  “夫人。”刘隱深情款款看著严敏道。
  “郎君。”灯火下,喝了合叠酒的严敏面若桃,美艷不可方物。
  刘隱拥严敏入怀,开始最后的流程。
  第二日,新婚夫妇一同给韦氏奉茶,蔡玲玉亦给严敏奉茶。
  礼节完毕,刘隱来到书房,唤来了刘台,商议著该如何与韦政实说话。
  怎么的也是自家娘舅,又是千里迢迢而来,自然不能缺了礼数。
  但若是韦政实问起军政之事,该如何作答,还是得提前准备一番。
  毕竟现下还不知道韦家那边是什么意思。
  “阿兄,若是舅父问起,不若多说些困难之处与他听,尤其是人才短缺一事,看看舅父可有办法。”
  刘台想著,京兆韦氏作为关中巨族,其人脉关係自是非常人可想,门生故吏肯定不少。
  如今韦政实亲来,若是不点羊毛下来,岂不可惜。
  下次再要有这种机会,可不知道是何时了。
  “二弟此言不错。”刘隱认可道。
  毕竟是自家舅父,说些不疼不痒的东西给人家,只怕还让人家瞧不起。
  不如说些真实的困难,或许人家真能帮上忙呢。
  至於其他军政之事,也可拣些给他说,比如说筑城之事。
  总而言之,就是可以透露些给他,但尚不透露关键的。
  至於自己不说,韦寻会不会说,刘隱相信他是知道如何选择的。
  二人又商议了一阵后,出了书房去拜会韦政实。
  韦政实在客房颇为热情地迎接了两兄弟的到来。
  他可还记得兄长韦瓚交代的任务,自己跨越千山万水前来,可不是只是来观礼的。
  “舅父这几日在广州可还习惯?”刘隱关心问道。
  “尚可也。”韦政实答道:“我年少之时,亦曾跟隨你们外祖父来岭南小住过一阵。
  ?
  “虽多年未来,但还是有些记忆。”
  “况且岭南之冬比长安可是暖多了。”
  “如此甚好,外甥也就放心了。”刘隱说道。
  这时刘台插话问道:“此前听闻李茂贞祸乱京师,不知舅家可曾受害?”
  听刘台提起此事,韦政实不由恨恨不平道:“此皆人祸也!圣人之侧,儘是些无能之辈!”
  继而嘆气道:“所幸李茂贞入京后,未曾过度骚扰我等,处境尚可支撑。”
  顿了顿又道:“唉,不说此等事了,还是说说你兄弟二人吧。”
  “当日得知姐夫病逝,我与你们大舅颇为担心你等处境。奈何山水相隔,有心无力。”
  “不曾想,你兄弟二人如今却创下不小的事业,实是令我等意外,殊为不易,值得庆贺。”
  “舅父谬讚了。”刘隱谦虚道:“此皆赖眾人之力,顺时应势而已。”
  “昭贤不必过谦,当此之时,能顺应时势已是难能可贵了。”韦政实道。
  “况且我还听闻你弟兄二人还促成了修筑西城之事,此举功在千秋,必能载入史册。
  2
  “筑城之事,乃是二弟之谋。仰赖大王支持,蕃商相助,才有今日之局面。”刘隱解释道。
  韦政实没想到是刘台的谋划,不由多看了刘台两眼,夸讚了几句。接著又道:
  “当日我接到你们阿娘书信,准备南下之时,你们大舅曾嘱咐我,著我详细询问你等可有需助力之处。”
  刘隱二人心道“来了”,不过韦政实也没有再进一步说,只是说到询问,没有帮不帮。
  这些大家族,都是圆滑得很。
  “多谢舅父关心。”刘隱先感谢了一句。
  接著道:“不瞒舅父,而今最为迫切之处,乃俊才短缺、匠人不足,时有不敷之患。”
  “不知舅父可否为甥引荐引荐,支持一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