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带著汉王上天

  眾人经他这么一说,还真从地上之物看出了孔明灯的影子来。
  只不过若真是孔明灯,未免太大了些。
  朱高煦不屑的闷哼一声,“那你说,这个篮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哪个孔明灯会带著个篮子?”
  谢縉来回踱了两步,一拍手道:“”
  “此物体型庞大,不便存储,这篮子应当是用来存放这巨大的孔明灯所用。”
  朱高煦无言辩驳,斜了他一眼,不再出声。
  谢縉见状便更加自得,还摆出颇为谦虚的架子,朝朱棣躬身拱手。
  朱高炽站在前沿,人群散发的热量让他出了一脑门子汗,掏出手帕擦了擦,似笑非笑的看著谢縉。
  谢縉与杨荣、杨博等人同为內阁成员,朱高炽平日常与他们商议政事,谢縉此人的確聪慧,但有些恃才傲物,爱出风头。
  他也不急著纠正谢縉,等於琛到来,眾人自会明白那巨大的篮子是何作用。
  於琛来的很快,正当眾人还在议论纷纷之时,朱高炽的大伴海涛带著於琛赶到现场。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草民参见陛下,”於琛先是向朱棣行礼。
  朱棣笑著点头,“好,快让朕看看,你的飞天之法,到底是否可以行。”
  於琛也不含糊,上前指挥著匠人们將气球球体撑了起来,將炉子与篮子一一掛上。
  “点火吧,”於琛朝身旁匠人说道。
  隨著炉子內的煤炭被点燃,眾人终於明白,那篮子竟也是这巨大孔明灯的一部分。
  结合刚才朱棣所说的话,难不成这东西能带著人飞到天上去?
  朱高煦朝谢縉说道:“大学士,这次没蒙对啊!”
  眾人纷纷朝谢縉看去,不少人面带戏謔。
  谢縉爱出风头的性格,在文官圈子里也不是十分討喜。
  谢縉脸皮抽了抽,强顏欢笑道:“只是篮子的用途想岔了,此物归根结底还是个巨大的孔明灯。”
  言外之意就是就算没有完全蒙对,也没猜错。
  然而朱高煦此时已经无心与他爭辩,直接將他无视。
  只因隨著炉子点燃之后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多,热气球的球体缓缓膨胀起来,巨大的阴影直接將下方眾人笼罩,令眾人都看的目瞪口呆。
  他们实在是没见过如此巨大的孔明灯!
  隨著气球的浮力逐渐增加,下方所掛的篮子也缓缓离地而起。
  只是篮子下方还用了绳索固定,未能直接升上天去。
  眾人见到这一幕,脸上皆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怎么觉得……这东西,好像真能带人飞到天上去?
  朱棣激动道:“快,於琛,快些让我们看看,此飞天之法是否可行。”
  於琛闻言,有些傻眼。
  朱棣这意思是让他亲自试飞?
  这如何使得?
  毕竟是头一次试飞,飞到半空万一出点差错,岂不是尸骨无存?
  朱高炽也觉得不妥,刚想出言劝一劝朱棣,就见朱高煦豪迈的走上前去,翻身跨入篮內。
  “我来!”
  这下於琛还真不好意思再推辞了,朱高煦身为皇子都上去了,你如何上不得?
  其实朱棣在化妆说出口的瞬间也意识到了不妥,可朱高煦的动作也忒利索了一些,此时也不好再改口。
  於琛乾笑两声,“殿下好胆色,”隨即也翻入篮中。
  见朱棣点头,宋礼便命令匠人逐渐放鬆绳索,热气球缓缓向空中漂浮……
  站在篮子里,与站在地面上完全不同,看著地面离自己越来越远,地面上的眾人变得越来越小,於琛的跟著心越揪越紧!
  以前怎么没发觉还有恐高的毛病?
  大概是第一次坐热气球的原因,且这玩意的防护措施几乎等於没有。
  他牢牢扶住篮子的边缘,转头看向朱高煦,却发现对方比他更加不济,直接面色发白,扶著篮子的手臂也有些打颤。
  “你也惧高?”於琛问道。
  朱高煦咽了口唾沫,看向他,“什么是惧高?”
  於琛暗道自己真是嚇傻了,大明最高的房屋不过三四层,楼塔最多也才六七层,就算有人恐高也不会太明显。
  而这热气球,虽然高度能与高塔齐平,但安全性实在是无法与之相比,人类畏惧高空,无法脚踏实地的恐惧感便会成倍剧增。
  “无妨,无妨,不会出问题的,”於琛出言安慰朱高煦,也是在安抚自己剧烈跳动的心。
  忽然他感觉往上升的势头停住了,应当是绳索到了尽头。
  扒在篮子边缘往下看去,下方眾人已成了蚂蚁般大小。
  朱高煦適应能力还是很快的,刚才还抖个不停,这会脸上已经有血色了,甚至敢站直了身子往下看去。
  看著下方此起彼伏的宫殿,远处鳞次櫛比的民居,以及成片成片的农田,朱高煦內心深受震撼!
  眼看此情此景,向来不喜读书的他,此时甚至想吟诗一首,可胸中笔墨实在有限,憋了半天也没有憋出来,只能嘆了一句:
  “大好河山!”
  两人在空中待了片刻之后,下方便开始收紧绳索,热气球隨著缓缓下降。
  在下降途中,朱高煦忽然伸手紧紧攥住於琛的胳膊。
  “你到底是何人?”
  於琛满脑子问號,我踏马於琛啊,你上去一趟脑子缺氧失忆了?
  “殿下这话是何意啊?”於琛不解的问道。
  “前两日那能看到月亮上的天文望远镜,还有今日这可以升天的巨大孔明灯,本王在你来大明之前,听都未听说过,你到底从何而来?是何身份?”朱高煦双眼炯炯的盯著於琛,他实在是对於琛太好奇了。
  朱高煦甚至没有去想,朱棣与朱高炽两人对他隱瞒於琛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何用意,此时他单纯的被於琛接连的惊人表现深深吸引。
  於琛到底为何知道的这么多?是否还有更多的本事没有展示出来?
  像於琛这样的大才,为何偏偏先让太子碰见了?
  “我从帖木儿汗国来到大明,殿下不是知道吗?”於琛打著哈哈说道。
  他可以把实情告诉朱高炽,是因为朱高炽的情绪比较稳定,也更加理智。
  至於眼前的朱高煦,他的情绪比朱棣更加不稳定,尤其是对方的结局悽惨,谁也不知道,当他得知实情之后,会不会节外生枝,再做出一些不智之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