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叫板朱棣

  从钦天监离开,朱高炽派人送于谦回朱雀街,於琛得跟他一起去见朱棣。
  朱高煦哥俩本想继续跟著去华盖殿,朱棣却没让他们进去。
  “二哥……你有没有觉得,皇帝跟太子越来越古怪了。”朱高燧一边走一边说道。
  朱高煦点了点头,他也早就感觉到了。
  似乎就是最近这几个月的事,皇帝跟他的联络少了许多,而太子朱高炽对他的態度比以前也温和了不少,像是在有意让著他。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在於琛来到大明之后开始的,必然与於琛有著不可分割的联繫。
  加上今日在钦天监的所见所闻,二人对於琛的好奇进一步加深。
  朱高炽的態度变化他们可以不在乎,但朱棣也对他们逐渐疏离,这可不是好事啊……
  “我记得前阵子余琛从皇城东郊搬走了,似是搬到了朱雀街,徐家还曾请他赴宴……”朱高煦自语道。
  朱高燧咋舌,“这傢伙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都围著他转?”
  “事出必定有因,日后须得对这於琛留意一些,”朱高煦得出最终结论。
  ……
  华盖殿內,
  於琛见到了阔別多日的朱棣。
  於琛行礼拜见,朱棣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这番有些赌气的態度,让於琛摸不著头脑,看向朱高炽。
  朱高炽上前拱手道:“父皇,於琛说了,于谦確实是他祖宗,曾任职兵部郎中,如今只是不想再让于谦踏上仕途,故而寻他一同推行数算。”
  於琛顿时明白了。
  朱棣这心眼子真多啊,察觉到一点不对就开始甩脸色,怎么不想想大明的土豆玉米,以及工部的新型製盐术是怎么来的?
  他好歹也是大明的大功臣,至於这般吹毛求疵?
  朱棣听后,再度嫌弃的瞥了朱高炽一眼,隨后看向於琛。
  “因何不想再让于谦走仕途?若是顺风顺水你必然不会加以阻拦,也就是说……于谦的结局不是很好,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怎么没听你说过?”
  到底薑还是老的辣,朱棣一眼便看出关键所在。
  兵部郎中大小也是个正五品的官职,已经可以参朝听政。
  以於琛惫懒的性子,若于谦这个祖宗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不说去抱祖宗于谦的大腿,肯定也会为其助力,锦上添。
  而於琛却费了半天劲拉著于谦去推行数算,想要断绝于谦的仕途之路,要说这其中没有原因,朱棣不信。
  朱高炽听完朱棣的话,也反应过来。
  一开始他並没多想,只当於琛真的一心推行数算,可细想之下,这不符合於琛的性格啊。
  大明是朱家皇帝的天下,而在皇帝之下,就是文武百官。
  换言之真正治天下的其实是百官,不过要受皇帝制约,哪有放著朝官不做,去研究数算的?
  “你小子,连我都骗!”朱高炽一副很受伤的神情。
  於琛有些麻。
  他没想到为此做了那么多努力,包括刻意隱瞒于谦在歷史中的形象,又拋出数算的引子去找于谦帮忙,结果还是被朱棣看破了。
  “说吧,这一次朕要听真话,”朱棣沉声道。
  於琛定定看著朱棣,“陛下要答应我一件事,无论如何,都不能种植强迫于谦再次踏上政途。”
  “你在跟朕討价还价?”朱棣眼一瞪,抖著鬍子,腔调陡然严厉起来。
  “是,若陛下不答应,以后我便没什么与陛下好说的了,”儘管心中很慌,於琛还是咬著牙顶了上去。
  凭什么他们於家的人就得为了朱家累死累活?
  关键是以于谦的性格,若是再次踏上仕途,很大概率依旧会悲剧结尾。
  性格这种东西,太难改变了。
  即便没了朱祁镇,保不好有朱骑马朱骑驴,所以不让于谦走上仕途,是最为稳妥的法子。
  场中气氛凝固起来,这还是於琛第一次正面跟朱棣公然叫板。
  朱高炽左右为难,帮谁都不对,只能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这个于谦真就对你如此重要?”朱棣眯起眼睛,看著於琛问道。
  於琛点点头,“若不能护他周全,我道心不稳。”
  朱棣盯著於琛,沉默半晌。
  最终微微頷首,道:“且听你说清楚缘由,朕自有定夺。”
  朱棣退了一步,於琛见好就收,开始讲述于谦的生平事跡。
  “于谦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性格刚直清廉,起初不显,到宣宗时期,汉王造反,于谦隨宣宗平乱,过后敢严词斥责叛乱者震慑朝野,
  期间曾任河南、山西巡抚,多次走访民间体察民情,著手治理黄河水患,整治吏治,平反冤狱多达数百起,民间素有贤名。
  到正统年间,太监王振诬陷于谦,英宗便將于谦下狱,百姓纷纷为于谦求情,最终得以倖免於难。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瓦剌也先挟持英宗逼迫大明就范,于谦直言“社稷为重,君为轻”拒绝打开城门放瓦剌入城,
  彼时朝廷群龙无首,眾人意见不一,于谦再次站出来力排南迁之议,坚决守住北京城,
  景泰帝升他为兵部尚书,于谦便亲率二十万万军民列阵於北京九门,多日守城鏖战,最终击退瓦剌大军。”
  朱棣神色感概,“好一个社稷为重,君为轻。”
  若於琛所言为真,这于谦就是大明的续命贤臣啊!
  试问皇帝被瓦剌挟持,有几个臣子敢站出来冒天下之不韙拒绝迎皇帝回朝?
  此举稍有差池,便有可能留下无君无父之千古骂名!
  如此胆气,如此格局,非常人所能及!
  “还有呢?”朱棣问道。
  “瓦剌败退之后,英宗被也先放回,景泰帝將英宗囚禁,之后夺门之变事发,英宗復辟,听信石亨等人诬陷于谦谋反,將于谦下狱处死,
  到成化年间,于谦平反,弘治二年追諡“肃愍”。”
  於琛的话语戛然而止,令朱棣和朱高炽两人都反应不过来。
  这样一个死守国门的忠良贤臣,朱祁镇那个没脑子的,竟如此轻易的將他下狱处死?
  但凡换朱棣和朱高炽任何一人,都绝对做不出这种无脑之事!
  朱祁镇杀于谦,不管是他记恨于谦曾拒绝迎接他回朝,还是真信了奸臣诬陷都太过可笑!
  残害忠良这个骂名,哪个皇帝背上了还能有好名声?
  或者说,哪个脑子正常的皇帝会这么做?
  何况于谦为大明江山死守北京城,朱祁镇真能相信于谦会谋反?
  之后于谦平反,又被追諡,也表明于谦谋反是子虚乌有,纯粹是朱祁镇犯病,杀害了当时最大的功臣。
  朱祁镇脖子上长的是屁股不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