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三百年后,你我已是一抔黄土
朱高炽摆了摆手,“欸~你看你,说这种话。”
古人对发誓、赌咒、誓言、讖言是很重视的,轻易不会立誓言或是赌咒,就怕真箇一语成讖。
玄学这东西,就像刻在了国人的基因里面一样。
到了现代,多数人接受科学教育,对玄学持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態度。
可在古代还讲究一个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些话是不能乱说的。
於琛如此赌誓,作用便很明显。
起码朱棣三人从最初像是听到了无稽之谈一般的完全不信任,变成了將信將疑。
但凡於琛说个几百里的射程,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相信,毕竟后世都有亩產千斤的粮食了,火炮技术革新,射的远一些也很合理。
就算说个千里之远,朱棣三人虽也会质疑,但绝不会有刚才那般剧烈的反应。
可万里……
三万里。
这是什么概念?
就算是从南京城到帖木儿国的都城撒马尔罕,距离估计也不会有两万里。
那岂不是说在后世,人们在南京城开上一炮,就能把北方的蒙古人炸上天?
连运筹帷幄都不用了,直接决胜千里之外?
若真有这种超长射程的火炮,朱棣只恨大明不能拥有。
“你说有便是有,何必赌咒发誓?”朱高炽劝诫道。
於琛撇了撇嘴,依旧不爽道:
“若不是你们非但不信,还出言嘲讽,我怎么会拿性命赌咒?”
“所以……你说的是真的?”
朱高炽脸上掛著一种复杂的表情,那是一种想要相信於琛,但却对於这个结果接受不能,由內而外的纠结。
於琛重重点头:
“我连土豆玉米都藏了两年才带到大明,土豆玉米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我若不来大明,靠著土豆玉米不管是在世界哪个国家,都能过的很好,且能將该国壮大,事到如今,我在这种事上骗你们做甚?”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读小说就上 101 看书网,??????????????????.??????超顺畅 】
“放肆!”朱棣怒斥出声。
於琛的想法他清楚,但於琛可以在心中想,不能公然说出来,这是態度问题。
他身为大明皇帝,也不能当做没听到於琛这番无君无父之言。
於琛却只当听不见,有能耐你咬死我。
好在朱棣也並未真正动怒,意在纠正於琛的態度与立场,朱高炽劝了几句便不再追究。
“这个东西,我跟你们解释起来很麻烦,你们没见过计算机、电脑,不能理解数位化的意义。”
突然,他看见了刚才朱高炽用的算盘。
“就像这个算盘一样,將处於个位的下珠全部靠於横樑,上珠便要挪动,个位的上珠全部靠於横樑,十位的下珠便需挪动一个,这是计算规则,
只是这个过程现在是由人来操作,后世人们在算盘上设置指令,可以自行遵循规则给出结果,这便是计算机的基础算法概念。”
有算盘做对照,朱棣三人大概能听明白一二。
意思是后世之人研究出了一种算盘,只需將要求结果的数字输入,算盘便会自动给出答案。
只是……没有人去拨算盘,珠子如何会动?
这个问题於琛永远也跟他们解释不清,只能跳过。
“有了基础指令,便可以在计算机上写代码、程序,而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控制电气设备,后世的飞弹之所以能横跨大洲精准打击目標,全是因为有制导程序指导。”
朱棣三人听的不明觉厉,云里雾里。
意思是……算盘能控制火炮?
这两个东西,八竿子也打不著啊!
“你的意思是……这个,”朱棣拿起算盘,“能控制火炮飞行三万里打击敌军?”
於琛同样拿起面前的纸张,亮出上面的阿拉伯数字,“还要加上这个。”
说真的,若不是於琛確实给大明带来了土豆玉米,他的这番话朱棣是一个字都不信的。
可已经见识过土豆和玉米惊人的產量,朱棣有了不得不信的理由。
於琛是六百年后的后世之人,后世的东西他没见过,想像不出来也很正常。
就像大明此时威力巨大的火炮,放在春秋以及先秦时期,谁能想的到?
思路打开之后,就好接受的多了。
但三万里的射程,仍令他感到不真实。
或许是於琛有所夸大吧……
但后世这种能够进行超远距离炮火打击的火炮,著实將朱棣的心勾了起来。
“若是我下令推行此数字,加以发展,能否在有生之年见到你说的那种火炮?”朱棣说话时,眼中好似冒著腾腾的烈焰。
於琛摇了摇头。
朱棣眼神暗淡下来,“那……百年之后呢?”
於琛依旧摇头。
后世中国在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健全的情况下,发展到这一步犹耗费了將近百年时间。
大明此时连基本的工业都没有,炼钢技术都不纯熟,谈何製造飞弹?
从发展工业开始,再加上各种技术、学术、与思想上的革新。
就算是按最快速的发展,且中途不怎么出错的情况,没个两三百年也是无法做到的。
“起码要三百年左右的时间。”於琛说道。
这个时间是他大概估算出来的,具体实施下去,到达成后世的辉煌成就,要用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
或许快一些两百年便够了,或许要更长的时间……
“三百年……”朱棣喃喃自语,那个时候,他早已成了一抔黄土。
朱高炽闻言也很低落。
他虽然是朱棣之后的大明下一任皇帝,但依照於琛所说,他仅仅在位不到十个月就暴毙了。
道衍倒是心態更加平和一些,出家人修心,早就对生老病死看的极为平淡。
虽然他们註定见不到三百年后的景象,但阿拉伯数字却是一定要推行的。
等到漫长的三百年后,就算大明还是被灭了国,但若能成功研製出於琛所说的火炮,也算是给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留下的遗產。
但……话说回来,这种情况又不太可能发生。
届时大明真有了可以打击三万里之远的敌军的火炮,又怎么会灭国?
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他们这些当老祖宗的,为了子孙后代能不受人欺负,多辛苦一些就是了。
这阿拉伯数字被於琛说的神乎其神,作用重大,那便推行!
就算是短短的几十年,也应该会让大明有所不同,他们便能见微知著,遥想三百年后的大明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