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坐稳了!Judy!
朱棣皱著眉,面色凝重!
怎么越说越离谱了。
他的子孙后代怎么全都如此短寿?
“遗传病?那是什么病?”
古代並没有遗传病的概念,因为知识的普及性过低,甚至有不少人对近亲结婚的危害也並不了解。
头疼脑热中风,或是战场上因受伤而患病朱棣是知道的,遗传病却从未听说过。
他不明白,这遗传病到底有何厉害之处,竟能让他的子孙后代全部短寿!
於琛挠了挠头,口中“嘖”了一声。
遗传病这个概念太抽象了,涉及基因和遗传,对於此时连感冒发烧都可能成为致命病症的大明,他该如何跟朱棣解释?
“遗传病……就是……比如……一男一女相结合,若是其中一方,或是两人都有先天不足之症,就像心病这种,心臟不好,容易心痛、心悸,受不得惊嚇,那么他们所生下的孩子,就有极大的概率同样患有心病……”
於琛磕磕巴巴的说道,他已经尽最大可能让朱棣能听明白。
古代没有心臟病的精准命名,而是將和心有关联的一切病症统称为心病,就和脑疾一样,涵盖的病症范围极广。
朱棣捋著鬍子,缓缓道:
“你的意思是说,父母身上的疾病,会传给孩子?”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无稽之谈!”
朱棣忽然斥了一声,吹鬍子瞪眼,显然是不相信於琛所说。
“如此荒唐之事,也就是你能说的出来,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明明是两个人,如何会一代又一代的得同一种病?”
於琛就知道……
没文化,真可怕。
他想了想,又道:
“那我说点常见的,若是一男一女两人相貌好看,那生下的孩子一般也会相貌出眾,可若是父母面貌丑陋,生下的孩子则多半好看不了,这便是遗传……”
这一点朱棣倒是能理解,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他见的不少,確实和於琛说的一样。
“还有,若是父母其中一人精神有问题,说通俗点就是人们口中的疯子,思维不正常,生下的孩子便很有可能从小痴傻,
人的相貌继承於父母,这些都是先天的,很难后天改变,同理,父母若是有先天不足之症,便也会遗传给下一代,这在后世便被称为遗传病。”
朱棣听完,有些茫然的望向徐妙云。
照於琛这么说,岂不是他夫妻二人体內有先天不足之症,才会让后代子孙难以长寿?
徐妙云也懵了。
她第一次听到遗传病这种理念,一时间难以接受倒是其次,她更加担心这遗传病是来自於自己。
毕竟於琛曾说过她因患乳岩之症,死於永乐五年……
“这……”
朱棣一时间有些无措。
“这遗传病可有办法治癒?”
於琛摇摇头,“若是在后世,一些轻微的遗传病是可以通过药物改善或是治疗的,可大明无法生產出那种药物……”
这话说完,徐妙云的脸色更加忧鬱。
即便是朱棣,碰上这种无法治癒的病症,也没了办法。
“不过陛下和皇后娘娘也不用过於担忧,这只是后世人的猜测,是否为真还很难说,毕竟明世宗不也好好的活到了60岁。”
毕竟在后世谁也没见过明朝的皇帝,於琛不希望光凭著后人的推断,给朱棣和徐妙云造成过多的困扰。
朱棣看著面色难看的徐妙云,抓住她的手轻声说道:
“你不要多想,於琛说的都是推测,不一定便是真的。”
徐妙云缓缓点头,但看起来依旧兴致不高。
朱棣想了想,又柔声道:
“无论如何,日后切是不能让詹基斗蛐蛐儿了,真像於琛所说的,中了那劳什子……铅毒可不行,日后你可得管好你的大孙子。”
徐妙云白他一眼,嫌他说话不吉利,不过心思这么一转,忧愁少了几分。
如此温柔的朱棣,於琛还是头一次见,不禁有些发愣。
原来你这浓眉大眼,五大三粗的傢伙也会玩这一套,违和啊judy。
不过朱棣与徐妙云两人如此情深伉儷,確实让於琛有些羡慕。
欺负单身狗是吧……
安抚好了徐妙云,朱棣转过头来看向於琛。
“你继续往下说。”
“下面……”於琛咧了咧嘴。
“接下来我要说的,陛下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朱棣嗤了一声,道:
“朕连庙號都被子孙改了,你看我不也抗住了,还能有什么好怕的?”
於琛不禁笑了起来,整个身子都在颤,赶忙捂住嘴。
好好好,我就喜欢看你这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受过专业训练是吧……
只听於琛缓缓开口道:
“仁宗宣宗之后,便是陛下的重孙子,明英宗朱祁镇,也称『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
英宗啊,也还不错,朱棣心中想道。
自古庙號有美諡有恶諡,美諡为太祖/太宗,平諡有英/宪,恶諡为熹/思。
他的儿子与大孙是仁宗与宣宗,这已经让他很欣慰了,即便他的重孙做的不是那么好,能得一个平諡也不错。
毕竟不能要求大明后代每一个皇帝都是明君、贤君。
只不过……
於琛说的『叫门天子』和『瓦剌留学生』又是什么意思?
叫门他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和天子放在一起他就迷糊了。
还有留学生又是什么意思?怎么和瓦剌连在一起……
“因宣宗早逝,英宗朱祁镇继位之时仅有九岁,改年號为正统,时朝廷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三杨辅佐,加上祖母张太皇太后的影响,正统初期大明局势十分平稳
但英宗毕竟年幼,或许是朝臣对其施加的压力过大,於是便开始重用身旁宦官王振,培养其为自己的势力,对抗朝臣。”
说到这里,朱棣皱起了眉。
宦官干政,在歷朝歷代都不会有好结局。
“起初,王振不露声色,与內阁三杨关係融洽,尽心辅佐英宗,也会时常对英宗进行劝諫,
但隨著时间流逝,王振手中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就连內阁中有个什么纠纷,都要由他裁决,王振便变得日益膨胀起来,仗著英宗宠信,独断专行,骄纵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