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带著西方使者回大明
永乐三年,戊子,五月十三。
应天皇城外,十里。
隨著不断响起的號令声,仪仗队已浩浩荡荡的停摆,举目望去,幡旗林立,更有无数士兵列於四周以壮声势。
在整个队伍的最前方,两道身影被眾人簇拥在中间。
其中一个老者身著僧袍,顶著个明晃晃的光头,此刻在日光的映照下分外耀眼。
另一道身影则十分圆润,身披锦服,以金冠束髮,这会儿正时不时的抹著脑门上细密的汗珠。
此二人正是当今太子朱高炽,与太子少师姚广孝。
这番规模浩大,声势隆重,再加上朱高炽和道衍身份的高贵,早已引得城中百姓围观,议论纷纷。
他们远远的望著,时而低声交谈。
“今天这是有啥大事?”
“不知何事能让太子亲临,但这次看样子是喜事。”
“俺记得上一次城外有这么多人,还是三年前……”
三年前,乃是朱棣靖难最终兵临应天城下。
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穗打开了金川门,迎接朱棣入京。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看似万事已定,可惠帝却一直不见踪影,始终让一部分人心中惶惶。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永乐皇帝朱棣,始终都不曾停止找寻他那“可怜”的失踪的侄儿。
传闻永乐皇帝准备派郑和出海前往各国,宣扬大明国威。
不少人持有另一种说法,是当今陛下怀疑惠帝逃到了海外,让郑和出海名为与他国建交贸易,实则是追寻惠帝踪跡。
孰真孰假,无人知晓。
但话又说回来,朱棣虽然这般表现,但三年前的任何事,以及惠帝此人都已经成了禁忌,不可言,不可说。
所以百姓们谈论到此处,及时止住话头,转换了话题,继续猜测能让太子和少师摆出如此大的阵仗,同时出城十里相迎的到底是何许人也……
仪仗队前方。
朱高炽从袖中取出锦帕,蘸了蘸额头。
他们从今日一早就开始准备,到了这城外之后又等了半个时辰。
应天府的五月,到了午时已经是热气翻腾,即便有下人举著华盖遮阳,依旧令人难耐。
朱高炽身形宽阔,本就体量大,肠胃也比常人大一些,眼看临近午时,吃不到午饭的朱高炽到这会儿,被热气一蒸,双腿开始有点发虚了。
他扭头看了看道衍和尚,瞥见对方额头两侧也已经是水光粼粼。
朱高炽再次取出锦帕,上前为道衍擦了擦汗水,口中道:
“少师,这天气越来越热了,依我看少师就回去罢,我一个人在此等著就是,少师一把年纪,若是中暍可就麻烦了。”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道衍本是眼观鼻鼻观心的拨动著手中佛珠,闻言抬头看了一眼远方,依旧空旷,只瞧见地面隱隱热气,缓缓开口道:
“劳殿下费心,出家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暑热算不得什么,况且老僧岂能撇下殿下一人在此。”
顿了顿,道衍继续说道:
“傅安等人出使帖木儿国,此去多年,路途遥远,境况险峻,如今回朝,还带了西方国家使者,自当以礼相迎,不可疏忽。”
傅安乃是大明使者,自洪武二十八年受太祖之命出使帖木儿国,被扣押至今,前段时间忽然有书信传回:
帖木儿於永乐三年病死,其孙子哈里勒趁机夺权继位。
如今帖木儿国局势不稳,哈里勒无意再与大明起爭端,为交好大明,自愿派遣使者虎歹达送傅安一行人,以及西域使者一起返回大明。
洪武二十八年距今,足足十年的时间。
说实话,若不是这封书信传回,所有人都要以为傅安这些人早已经死在帖木儿国了。
毕竟就在去年,帖木儿还曾兴兵,准备进犯大明,令朱棣高度重视,屯兵驻边。
只不过第二年帖木儿却病死在了兴兵的半途……
朱高炽闻言,轻轻点头,隨即不再言语,只盼著傅安等人能快些。
另一边,
在北边的官道上,车马排著长长的队伍,一行人正风尘僕僕的往应天府的方向赶。
他们衣衫襤褸,风尘僕僕,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著对归家的渴望。
队伍中举著大明旗帜,因年份久远,旗帜已经有些褪色,但仍完整齐全。
这些人便是傅安出使帖木儿国的使团。
当初傅安前往帖木儿国时,率领1500人,经帖木儿常年残害,如今只剩下了一半。
为首傅安年迈的脸上,洋溢著难以抑制的激动神色。
就快到应天府了……
每一个游子,心中都对故土怀著深深的眷恋。
何况是他?
十年了!
他终於再一次回到了他的国家!
这十年来,帖木儿用尽各种办法逼他屈服,威逼利诱,手段齐出。
期间帖木儿曾带傅安巡视被他打下的广袤领土,也曾许以他高官厚禄,甚至当著他的面残害使团成员。
但傅安心中存了一口气,死死咬著牙不鬆口,后来……
后来他就碰到了於琛。
行走之间,傅安扭头看了一眼队伍中坐在车沿的一个青年。
面容俊秀,身形高挑,身著青衣,一头及肩短髮怪异的隨意披散,只在脑后用绳结稍做束缚。
此时他正跟一个金髮碧眼使者不断吹嘘。
“大明朝是这个时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什么,帖木儿?你猜帖木儿为什么一直往西跑,一路都打到了奥斯曼,可惜他死了,不然你可以问问他之前为什么不敢向东,也就是这几年大明皇家家事闹得有点大,才让帖木儿胆子大了起来。”
那使者听的一脸惊悚,他完全想像不到大明的强大程度,隨即小心翼翼的问了一个问题。
大明皇帝残暴吗?
在这使者眼中,一个强大的帝国,必定会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用他的残酷来镇压国家,使百姓顺从。
就像帖木儿一样,动輒杀人,眼前人数少了一半的大明使团就是最好的证明。
於琛听后露出一脸同情之色,摇了摇头。
“不,不,可怜的克拉维霍,恕我直言,你的眼界太狭窄了,大明是世界上最强大开明的国家,大明皇帝也是世界上最仁慈开明的皇帝,他不会滥杀无辜,因为大明有此时世界上最健全完善的法律,皇帝不需要杀那么多人就可以治理好这个强大的国家。”
“在大明,只要你不犯罪不谋反,安分守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听著於琛喋喋不休的发言,克拉维霍等几名使者越发露出憧憬崇拜的神色。
在於琛的描述中,大明简直就和他们圣经中的天堂一样,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君主开明。
这在他们的国家根本就是难以想像的!
傅安听著,脸上浮现出一抹怪异。
儘管他知道於琛身份神秘,但对方並非是大明生人,怎会对大明如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