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被他算到了

  邹敬文立刻抬头。
  “回先生,家中以武为长固然没错。但我自幼喜爱读书,尤其敬仰先生的学识与为人。”
  “能入书院读书,在先生身边受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谷夫子沉思片刻,復又抬头看向他,目光中多了几分考量。
  “敬文,学问以明理为先,家世以立身为重。”
  “可在当今天下,若有家国之难,伦理之乱,你以为学问究竟为己,为家,还是为天下?”
  邹敬文抿了抿唇,“学生以为,学问自是为己,为己方能为家,为家之后方能为天下。”
  “家国之难,伦理之乱,若学问能让自己明理,让家庭齐整,自然也会对天下有益。”
  谷夫子听完邹敬文的回答,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看向一旁的谢景。
  “谢景,在你看来,学问的最终之道,究竟是为己,为家,还是为天下?”
  邹敬文一怔,完全没想到夫子会突然问他。
  但他没出声,安静听著。
  他也想知道谢景的回答,
  谢景抬眸,神色一如既往地沉静。
  “学问之本在於明理,而明理之道,便是將为己、为家、为天下合而为一。”
  他顿了顿,神情愈发专註:“为己者,明志而立德;为家者,传承而齐治;为天下者,弘义而济世。”
  “若以学问为明灯,便能引己身不失正途,引家国不失纲常,引天下人不失本心。”
  “是故,学问之道,无分为己、为家或为天下,其终极之境,乃是三者共融,相辅相成,至诚至善。”
  谢景话音一落,整个屋子,仿佛连呼吸声都止住了。
  眾人面面相覷,一时无人开口。
  谷夫子目光凝在谢景身上,眼中露出一抹讚许的光芒。
  静远书院已经很少收学生了。
  书院能不经科举,直入仕途,这样一条捷径,让许多富贵人家趋之若鶩,不择手段地想將子弟送入门下。
  他和其他夫子们早已不堪其扰。
  几年前,他便断了公开招生的念头,隨缘收徒。
  古人云:“怀璧其罪。”
  一个学问圣地,本应教化一方,若因其便利而成祸根,又如何自处?
  可谢景,年纪如此小,却如此通透有卓识。
  他实在是想收他为徒,悉心教导。
  谢景让他想起,很多年前,第一次见到谢砚礼的样子。
  谷夫子抬头,下意识看向谢砚礼。
  他今日穿著一身深青色长袍,衬得他气质端凝,身形修长挺拔。
  双目深邃如潭,目光平静而內敛。
  谢景,和他很像。
  此时,谢砚礼也在看著谢景。
  他之前也想过,把谢景送到谷夫子这里。
  但因先生早早避世,谢景年岁又太小。
  便断了这个念头。
  没想到,今日一见,先生竟直接有了收徒之心。
  这是好事。
  邹敬文站在一旁,目光在谷夫子和谢景之间来回扫过。
  心中隱约察觉到些什么
  他低下头,手指轻轻拂过衣袖,心中涌起些许遗憾。
  看来,谷夫子想收的学生並不是他,而是谢景。
  不过这份失落並没有持续太久,他很快挺直了背,
  今日见到谷夫子,已经圆了他从小的梦。
  谷夫子从袖中取出一块莹润的白玉佩,举手递向谢景。
  目光中带著几分深沉的期待。
  “谢景,你可愿来我这里读书,隨我研学经史?”
  谢景双手接过玉佩,眉目沉静如常,微微欠身。
  “学生叩谢师父教诲。”
  谷夫子闻言,目光中满是欣慰,笑道:“好,好。”
  秦九微看著他平静的神色,不禁暗笑。
  这小子,早就预料了吧。
  今日过来,就是被他算好的。
  估计早就动了心思,想来静远书院读书。
  但他没有说。
  而是因势利导,自己寻找机会,然后一击得手。
  秦九微忍不住笑著摇头。
  孩子太过聪慧,甚至都不用他们为他操心。
  他自己就能为自己安排好一切。
  ——
  寿安宫。
  太后正坐在主座,转眸看向旁边的魏嬤嬤,“云枝的身体怎么样了?”
  站在侧旁的魏嬤嬤闻声躬身,“回太后,老奴亲自去长公主府探望过,长公主的身体恢復得很不错,气色也好了许多。太医说,只要好生调理,过些时日便能恢復如初。”
  “您送给安和郡主的东西,我也已经全都带到了,小群主很是喜欢呢,把金项圈抓在手里玩个不停呢。”
  太后闻言,脸上露出几分满意之色:“那就好,我就云枝这么一个女儿,生產又那般凶险,幸好没事。”
  “长公主吉人自有天相,自然平安。”魏嬤嬤应和道。
  太后看了她一眼,笑道:“你啊,还是这般会说话。”
  “不过,云枝的身体我还是不放心,你多去长公主府跑几趟,仔细看著,有什么问题立刻向我稟报。”
  魏嬤嬤再次应声:“是,太后。”
  “对了,孟婉清封妃之事,办得如何了?”
  “回太后,內务府那边已经差不多准备妥当,明日便可举行册封礼。”
  “孟主子如今有孕在身,內务府的管事哪敢懈怠?这些日子连夜操办,不敢有半点马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