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华娱:我真不想躺贏啊!> 022.口碑与票房(跪求追读)

022.口碑与票房(跪求追读)

  望著涌入的观影人潮,徐航转头对景恬说道:
  “走吧,咱们也进去看看!”
  “好。”
  景恬点点头,像个欢乐的小企鹅,抱著可乐和爆米,跟在他身后步入放映厅。
  《那些年》的放映厅內,可谓座无虚席,徐航特意买了两张角落里的票,免得被人认出。
  他很快发现,现场的这些观眾当中,有不少都人手里拿著电影的纪念明信片。
  按照与各大院校商议好的宣传计划,只有电影放映结束后,工作人员才会在门口给观眾分发具有纪念意义的明信片。
  也就是说,手里拿著明信片的观眾,都是第2次返场。
  他甚至听到有观眾在那小声议论,要集齐所有的明信片。
  徐航当初在设计纪念品的过程中,总共准备了6个版本隨机发放。
  想要將明信片全部集齐,岂不是至少要看6遍?
  当然了,观眾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跟影院的工作人员沟通。
  不过就算这样,对於《那些年》的票房增长也有极大帮助。
  放映开始。
  1个小时零42分钟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观眾离席,全程从头看到尾。
  当沈佳怡与柯敬腾因为误会而分道扬鑣时,现场的很多观眾都发出嘆息。
  最后二人在婚礼上的吻戏,又惹得很多小女生尖叫不已。
  从观眾的反应上就足以看出,《那些年》已经成功调动了观眾的情绪。
  就连身旁的景恬,也沉浸在电影的氛围当中,不自觉间拉住了徐航的手。
  感受到对方掌心传来的柔软与温度,这一刻,仿佛二人真的成为现实世界的沈佳怡与柯敬腾。
  当影院灯光逐渐亮起,伴隨著《那些年》钢琴曲的旋律,播放电影絮时,观眾们还在耐心地观看。
  没有等到絮播放,徐航便带著景恬离开影厅。
  影院外,早已有很多观眾在等候下一场次的播放。
  反观《柯可西里》那边,几乎没什么等待的观眾,说明还有很多空场。
  院线方见状也紧急做出调整,开始减少柯可西里的播放场次,將放映权重,集中到《那些年》这边。
  《那些年》的火爆情况,不光持续在线下。
  年轻网友在看完电影之后,纷纷在贴吧和天涯发帖,对这部电影做出最中肯的评价。
  最热门的帖子,名字叫做【我要向《那些年》电影道歉】
  博主名叫“文明哲”是一位博士。
  他在此之前曾经公开抨击过《那些年》电影。
  表示这部电影,不应该跟路釧的《柯可西里》同时上映。
  一部是颂扬爱情的零营养电影,而另一部则是深刻且具有內涵的现实主义题材。
  这个帖子有將近百万的瀏览量,超过5000条的评论跟帖。
  也成为天涯论坛里,抨击《那些年》电影的前线阵地。
  现在,这位“文明哲”突然掉头,说出了观影后的忠实评价:
  “这是一部青春感十足的影片,感情真挚,让人极具代入感。
  能够唤醒观眾的青春回忆.....”
  洋洋洒洒几百字,將电影的各种细节夸了个遍。
  也说出自己认为电影不足之处,但依旧要承认:
  作为一名新人导演,徐航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十分难得。
  除此之外,“文明哲”还说出了《柯可西里》的观影感受。
  剧情严肃紧张,需要一定的门槛,偽纪录片的模式也很真实。
  总体来说,他的评价很中肯,算是不偏不倚。
  却依旧在天涯的影视板块引起了极大震动。
  谁都没想到,《那些年》最大的黑粉,居然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临阵倒戈了!
  而当初在天涯公开发帖,支持《那些年》和徐航的博主——拧財神,也跟著迎来了口碑反转。
  “財神哥,我要向你道歉!没想到你这么有眼光。”
  “带著怀疑甚至嘲笑的態度去看了《那些年》,才发现最该嘲笑的是我自己。
  这部影片充满温情,也充满对於青春的遗憾,是一部让我忍不住第2次回看的影片。”
  不光天涯论坛如此,包括贴吧等网际网路热门论坛,《那些年》的討论度,对比《柯可西里》也迎来了全方位的碾压。
  到了电影上映的第3天,各大院线终於整理出了首日票房。
  《那些年》电影的首日票房,为427万!
  这个数字非常可观,毕竟电影的投入成本也才不到300万。
  而且《那些年》这部电影后续票房呈现出上涨的趋势,第2天的观影人次居然比第1天还高。
  这也得益於口碑的翻转,原本没打算去看电影的观眾,也选择趁著节假日走进影院,好好看看这部口碑很高的影片究竟是什么成色?
  因此第2天的票房,居然比首日还高了70万,来到了489万。
  院线方眼看著《那些年》电影销量势头很猛,纷纷开始增加观影场次,同时將徐航和景恬的宣传牌,放在影院最显眼的位置。
  到了第3天,则成功突破500万,来到了535万。
  后面票房开始缓步下降,每天平均下来依旧在400万左右。
  反观《柯可西里》最开始表现的非常高调,可电影上映后,製片方却迟迟没有公布首日票房。
  后续路釧带著团队宣传的过程中,面对媒体和记者採访时,对於票房问题也开始闭口不谈。
  转头从电影的真实性,以及深度等话题开始聊。
  全然忘记最开始是他面对媒体和记者採访时,夸下海口,表示:
  要用票房和口碑,来检验什么是好看的电影?
  如果按照当初的標准,毫无疑问《柯可西里》完败。
  另一边,徐航带著主创团队做宣传时,媒体和记者同样也不可避免地问到票房问题。
  新京报的记者抢先一步,拿著话筒对徐航提问道:
  “徐导,您的第1部电影上映的前5天,就已经斩获超过2400万的票房,超过之前的第3名《千机变2都大战》
  这个成绩,在国內目前已经上映的电影中,排在《十面埋伏》,和《新警察故事》以后,暂列第3名。
  对於这个成绩,不知道您是否满意。
  而且同期上映的《柯可西里》票房也不如《那些年》,
  路釧导演曾经说过,要靠票房和口碑来检验一部电影的水准。
  现在他好像失败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电影上映才5天,就已经拿下2004年已经上映的票房第3名,这个成绩確实十分恐怖。
  排在第1名的是张依谋的《十面埋伏》,票房高达1.5亿。
  第2名的,则是城龙《新警察故事》票房4300万。
  徐航首部影片,就能和华语电影知名大腕同场竞技,实力確实不容小覷。
  也难怪有多家媒体,爭相对他进行採访。
  同时大家也跃跃欲试,期待徐航能说点回应的话。
  面对眾多的媒体记者,徐航微微一笑:
  “首先我很感谢影迷朋友们的支持。
  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观影热潮。
  青春就像一场没有彩排的电影,《那些年》为大家补上了一张青涩而又美好的回忆。
  至於后面那个问题。”
  说到这儿,徐航话锋一转:
  “那位导演说的对。
  票房和口碑是检验电影的重要標准。
  感谢观眾朋友们,用实际行动投出了宝贵的一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