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重回05,从校内网开始狂卷!> 第288章 离谱的定价&顛覆行业!

第288章 离谱的定价&顛覆行业!

  第288章 离谱的定价&顛覆行业!
  发布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终於来到最后的价格公布环节。
  在现场以及屏幕前无数期待的眼神注视下,林彬教授简单卖了个关子,吊了吊胃口,便回身指向大屏幕。
  【699元!】
  轰!!
  在这个数字出现在屏幕中的一瞬间,现场顿时炸开了锅,惊喜的欢呼声和尖叫声,瞬间响彻全场!
  而在悠米视频的直播页面,汹涌的弹幕也陡然间密集了几分!
  直播间变得异常卡顿,但却完全无法压制网友们心头的火热。
  近段时间,国內也不是没出现过入门级智能机,但配置都有些惨不忍睹。
  硬体层,基本都是朝著最廉价的来,只要能跑起安卓系统就算完事儿。
  4英寸屏幕?
  想屁吃!
  工业美学?
  想得美!
  软体层的优化,那就更別想了。
  既没那个技术,也没那个心思。
  而洛川一旁的余大嘴,更是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另一侧的雷布斯,也是心头暗自骂娘。
  这是不给千元机留活路啊。。
  现阶段,国內手机市场在售品牌大约200个,其中海外品牌只有12个,但却占据了49.7%的市场份额,高端市场占比更是夸张。
  而包括“中华酷联”在內的180家国產手机品牌,销量合计不到10%,且普遍施行“机海战术”。
  说白了,绝大多数都是“换皮不换心”。
  然而,即便是这样,只要沾上“智能机”的名號,售价基本都是800起跳。
  这还是在跟运营商捆绑的情况下。
  至於自主品牌,海外品牌的智能机,基本都是三四千起跳。
  国產的安卓机,也鲜有低於2000块的,且优化做得一塌糊涂。
  说实话,绝大多数国產手机厂商,早就已经习惯了传统功能机,“硬体驱动功能”的模式。
  依赖“交钥匙方案”,厂商只需组装外壳,即可上市噶韭菜。
  再加之“贸工技”理念的茶毒,导致国產厂商底层技术储备空白,普遍缺乏linu內核级开发经验,以及系统级定製能力,直接套用原生安卓系统“罗奔”。
  顶多也就做个简单的ui换肤。
  更有甚至,直接保留了大量谷歌原生服务,如gms等,都懒得针对国內用户习惯做適配。
  结果就是,国產智能机普遍存在系统操作卡顿、后台进程混乱、耗电异常等现象,用户体验远落后於同期的i0s。
  至於“生態建设”,他们更是没有这个概念。
  截止现在,国產手机厂商,仅有星光科技,建立了自有应用商店。
  其他厂商仍依赖於91助手、豌豆荚等第三方平台。
  但这类平台审核机制几近於无,盗版、恶意软体泛滥,用户对“安装应用”充满抵制。
  归根结底,国產手机厂商的“拉跨”,並非单纯技术问题,而是功能机时代的思维惯性、硬体拼凑的生存策略、生態建设的认知盲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如今,星光科技以“定製系统+系统级优化”,切入入门级市场,纯就是降维打击!
  可预见的是,1500元以下的低端市场,都將遭受极为强烈的衝击。
  国產手机厂商,依赖运营商渠道,躺著赚钱的好日子,大概率是要一去不復返了。。
  “微光1”的深层意义,在於它不仅仅是一款,竞爭力爆表的低价手机,更是一次对国產手机行业“生存逻辑”的顛覆!
  如果说,星光x1的出现,掀起了国內智能机的风潮,將“智能机”的概念,带入绝大多数国內消费者耳中。
  那微光1的出现,则是以“工业美学+系统级优化+生態建设”的全维突破,彻底顛覆了“低价即低配”的市场惯性,重新定义了入门级產品的价值锚点!
  智慧型手机,不再是昂贵的玩具。
  低端市场,也不再是韭菜丛生的“技术荒漠”,而是需要“精准需求定义+本土化创新”的价值蓝海。
  那些依赖“机海战术+运营商定製”的国產厂商,也包括山寨品牌,都將被加速淘汰,最终沦为“低价劣质”的代名词。
  很简单的道理。
  不到700块,就能买到一部,可以上网、聊天、看视频、刷微博、玩游戏、团购、点外卖的“神机”,傻子才会再去买风情跑马灯山寨机。
  余大嘴心头莫名有些庆幸。
  还好他们早就做出了向自主品牌转型的策略。
  要不然,可真就是要了老命了。。
  待现场喧囂稍稍落下,台上的林彬教授宣布了几个信息收尾。
  其一,500万台现货,后天上午十点,线上线下同步开售!
  至於为何不是明天,很简单,洛川查过黄历。
  明天,4月27日。
  诸事不宜。
  后天,4月28日。
  宜交易、纳財。
  大吉!
  虽然有点迷信,但他真信啊其二,星光將联合华夏移动,发起“微光公益计划”
  每卖出一台手机,便向山区小学捐赠1元。
  不多,但也算是一份心意。
  其三,“星光x2”將於第四季度正式上线,敬请期待!
  林彬教授每宣布一则信息,便会引发台下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和尖叫声。
  而诸多潜水围观的业內人士,则是满心臥槽。
  双四声。
  备货500万台??
  尼玛脑子有毛病吧。。
  台下的雷君,心头则是隱隱有些惊嘆和羡慕。
  如此庞大的备货量,背后潜藏的信息是,星光科技的现金流极为充沛。
  並且已经成功建立起一套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且拥有著极强的话语权和把控力。
  对比他们小米,核心零部件,非但没有议价权,甚至还得被迫缩短帐期,並提前垫付高额预付款,以获得优先供货权。
  代工厂那边,由於缺乏量產经验和歷史订单背书,小米的代工优先级也偏低。
  资金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没几个神经病,会像洛川那样,创业期就掏出35亿现金砸进去。。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洛川的这份魄力,星光科技才会持续大踏步飞升吧。,
  【我们用“微光”点亮华夏一一不是每一束光都要刺眼,但每一束光都不可或缺。】
  看著大屏幕上的这段话,雷君不由暗自摇头嘆息,羡慕之余,也很快重新调整好情绪。
  “星光模式”,並不適合小米。
  他的“轻资產”运营理念,也和洛川完全不同。
  敦优敦劣,且行且看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