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崇祯的奋斗!> 第122章 崇祯:朕决定了,一定要帮朝鲜李王

第122章 崇祯:朕决定了,一定要帮朝鲜李王

  第122章 崇祯:朕决定了,一定要帮朝鲜李王好好卖国!(第三更,日万
  钱谦益被崇祯那句“莫非帮朝鲜李王卖过国”问得彻底蒙了。
  他愣在当场,嘴巴微张,脑子里嗡嗡作响。饶是钱谦益那么有学问,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皇上的问题了。
  一旁的孙承宗实在看不下去了,皇上怎么可以问那么荒唐的问题?怎么可以和臣下讨论藩属国到底值多少钱,应该怎么卖?
  只见这老臣眉头紧锁,板着面孔,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军国大事,关乎藩国存亡、天朝体面,绝非市井商贾议价,岂可……岂可如此戏言!”
  崇祯脸色微微一沉,目光从钱谦益身上移开,落在孙承宗脸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冰凉的压力:“戏言?孙先生以为朕在说笑?”
  他不再看孙承宗,目光扫过阶下所有大臣,声音陡然拔高:“朕是在问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朝鲜李朝,守着三千里锦绣江山,几百年了!为何如今建奴一来,连几百万两银子的军费都凑不出来?他们李朝,真的努力治国了吗?”
  他一句接着一句,语速不快,却字字砸在众人心上:“他们认真管理过国家吗?仔细收取税赋了吗?商税、田赋,都收齐了吗?下面的官员,是不是都在贪墨舞弊?他们李朝,有没有认真反过贪?”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无形的耳光,不仅抽向远在朝鲜的李氏王朝,更让殿内的大明臣子们面皮发紧。这些问题,何尝不同样适用于如今的大明?孙承宗张了张嘴,终究没能说出话来,只是脸色更加晦暗。
  李朝不过三千里河山,千余万人口,拿不出几百万两也情有可原,可大明的国库当中又有多少呢?
  崇祯语气稍缓,却更显冷峻:“既然他们过去不努力,不认真,现如今大难临头,整个国家都要亡给建奴了!那拿出一部分家当来,卖了!筹集军费,用来请我大明天兵去救命,这有什么不可以?难道要一起等着亡国灭种吗?”
  他顿了顿,语气忽然变得有些“沉重”,甚至带上了一丝“自责”:“当然了,朕作为朝鲜的宗主,大明的皇帝,对此……也是有责任的。”
  大臣们都愣住了,不解地抬头看向皇帝。
  崇祯叹了口气,仿佛真在反省:“长久以来,我大明对朝鲜,虽是君父,却过于宽仁,未能尽到宗主的责任,没有认真督促他李王好好管理国家,以致有今日之困局,国库空虚,临敌无措。”
  “所以!”他声音再次扬起,带着一种重如泰山的责任感,“这次,朕不能再袖手旁观了!朕一定要帮着李王,好好地把该卖的东西卖出去,筹集够抗虏的军费!这不仅是救朝鲜,更是尽我大明宗主之责!”
  他目光灼灼,看着群臣:“而且,未来,朕还要派遣得力大臣过去,帮着李王,认真地、好好地治理国家!整顿吏治,清理税赋,强国富民!这才是负责任的宗主该做的事!”
  底下的大臣们听到这里,渐渐回过味来了。
  合着皇上的意思,根本不是简单的借钱,而是要把朝鲜国的部分国土或者权益,作价卖掉换钱!而且未来,大明还要向朝鲜派出监国大臣,直接插手其内政!
  这……这条件也太苛刻了!这哪是宗主,这简直是……
  最重仁义道德的钱谦益,虽然心里发怵,但还是硬着头皮再次开口:“陛下……朝鲜地贫民穷,即便要卖,又能卖出多少价钱?得卖掉多少土地山河,才能,才能凑足那数百万之巨的军饷?”
  崇祯似乎早就等着这个问题,他瞄了钱谦益一眼,语气轻松地仿佛在说一件小事:“不多,不多。朕瞧着,卖掉一个济州岛,差不多就够了。”
  “济州岛?”钱谦益一脸难以置信,“陛下,那不过是海外一荒岛,孤悬于朝鲜南端,地广人稀,多为牧马之地。谁会几百万两银子,买这样一个岛?”
  崇祯笑了起来,笑容里带着一种精明的算计:“如果,买一个岛,再附赠一个世袭罔替的大明郡王爵位呢?”
  他看着目瞪口呆的钱谦益,慢条斯理地解释:“朝鲜国王,也是我大明册封的郡王,对吧?和朕将要新封的‘济州郡王’,那是平起平坐的!”
  “钱先生,你说,这天下间,会不会有人,愿意出个三五百万两银子,买下一个有一郡之地的岛屿,再顺道当上一个堂堂正正、世袭罔替的大明郡王呢?”
  钱谦益再次愣住,脑子飞快转动。买岛送王爷?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陛下,这恐怕……不合规矩吧?”钱谦益喃喃道,声音都弱了几分。
  崇祯笑得更加意味深长:“合不合规矩,得看话怎么说。”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开始他的“话术”:“咱们对外这么说——朝鲜国王李倧,为了筹集军费,恳请天朝发兵抗虏,自愿将济州岛售予有意之士。我大明作为宗主,为成全其忠义救国之心,特居中促成此事。这,很合规矩吧?是不是显得朝鲜国王很明事理,很忠勇?”
  殿内众人面面相觑,仔细一品,好像……还真是这个理儿?至少面子上说得过去。
  崇祯接着道:“而买了岛的那位义士呢?咱们就这么说——他乃海外豪杰,一心向往我大明的王化,决意内附天朝,并携其重金购得的济州岛来投!朕感其忠义,念其功绩,特封其为大明济州郡王,世袭罔替,永镇济州岛,为我大明屏藩海疆!这,合理吗?是不是显得我大明皇恩浩荡,海纳百川?”
  底下的大臣,从黄立极、王在晋,到孙承宗、钱谦益,一时间全都听傻了。
  一件分明是卖官鬻爵、变相割占藩国领土的荒唐事,被皇上这么一番拆解、包装,竟然变得如此“顺理成章”,甚至还有点“忠义两全”的味道了?
  这……这皇上对于如何“又当又立”,简直是天赋异禀!
  崇祯看着底下人一时都哑口无言,没人立刻跳出来反对,连忙轻轻“嗯咳”了一声。
  早就等着信号的黄立极立刻出班,高声赞道:“陛下圣明!此策思虑周详,既全朝鲜体面,又解军费燃眉之急,更显我天朝包容四海之胸怀!老臣叹服,陛下真乃高瞻远瞩!”
  张之极“张献忠”也紧随其后,声音洪亮:“陛下圣明!臣附议!此乃两全其美之良策!”
  有了这两位“献忠”先锋带头,王在晋、毕自严等帝党干员也纷纷出声表示支持。虽然心里可能觉得这事实在有点离谱,但皇上显然主意已定,而且听起来……好像还真能弄到钱!
  孙承宗、钱谦益等人眉头紧锁,心里觉得无比别扭,但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反驳这套看似“完美”的逻辑。
  崇祯看着这场面,满意地点点头。
  “既然诸卿皆无异议,那此事便这么定了。”他一锤定音,“具体如何操办,内阁和户部、礼部尽快议个给内附的海外君主封王的章程出来。这样的事情,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很多的。记住,话,一定要说得漂亮!事,一定要办得稳妥!另外.事以密成,今日之议,可不能让朝鲜人知道得太早了!”
  “臣等遵旨!”众人躬身应道。
  只是这声音里,多少带着点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这位皇上,做事的路子,真是越来越野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