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凯旋而归
此时,北溪县城门內外,已经挤满了人。
城门外,赵玉龙和徐墨,披甲持槊,一左一右佇立,身后黑骑和轻骑,雁翅形排开,画著红色龙纹的黑色號旗,每隔三十骑立著一桿,风一吹,號旗飘摇,发出哗啦啦的声音,甚是威严。
城门內,守军步卒两列排开,手持步槊,立如古松,形成一条直去二百步的长廊,步卒身后则挤满了北溪百姓。
百姓们无不眺望著城门方向,自发地保持著现场秩序。
林瞿奇站在人廊尽头,身边跟著衙门的“皂壮快”三班衙役,手里举著最低规格的,黑顶黑穗儿的“纛”。
城中文人雅士,举子秀才,也纷纷佇立在旁。就连几乎不怎么露面的锦衣卫二把手莫离,都遮著一身黑袍,站在林瞿奇身旁,静静等候著。
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迎接北溪县的主人回家。
正午时分,一骑斥候,策马衝到北溪县,自城门外翻身下马,一边往城里跑,一边大喊:“秦公子回来了!”
早已等待多时的北溪县子民,顷刻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赵玉龙和徐墨对视一眼,眼神不约而同流露出兴奋之色。
早在赵玉龙率领黑骑衝锋陷阵之际,就已经听说了秦风的种种事跡。
身为龙虎军子弟的赵玉龙,在文韜武略方面,这辈子还没有服过任何人,而如今,却已经对秦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无论是秦风率领二百轻骑,深入敌境,营救袍泽弟兄们。
还是死守青玉山,与上万搜剿大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攻防战,都足以令赵玉龙心血澎湃。
连赵玉龙自己都记不清,自己上次这么激动,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赵玉龙觉得自己这辈子做过最正確的决定,就是跟隨秦风,来到这北溪县。
若非如此,恐怕自己还在京都閒逛。
富家公子哥的生活虽然轻鬆,却也无聊透顶。
相比之下,徐墨倒显得平静不少,毕竟作为城巡司的班底,早在秦风还是个游手好閒的紈絝子弟时,徐墨就已经与秦风交好,如今经过生与死的洗礼,这份兄弟情义,早已经坚不可破。
也就是一盏茶的时间。
在二人的注视下,零零星星几个身影,逐渐出现在地平线上。
隨著距离变近,看清楚对方的身形,二人不由屏住呼吸,眼神也不由自主地变得炙热起来。
秦风坐在战马之上,一身黑色重甲,墨黑色的披风隨风不断飘荡。
左手紧紧抓著韁绳,右手拎著一根马槊,厚重的护脖鎧甲与头盔之间的缝隙,是一双饱经风霜的双目。昔日那双閒云野鹤,甚至有些没心没肺,不把一切看在眼里的轻佻双眸,此时已经完全蜕变成了刚毅凌厉的鹰目。
秦风左后方,是另一骑勇武彪悍的战將。
同样是墨黑色的鎧甲披风,同样的步槊弓箭,但气质却是天差地別。
若说秦风勇武中透著內敛的文人气质,更多的是个將帅之才,那么身旁之人,则是纯粹勇武凶狠的悍將。
此人,正是寧虎!
相较於秦风由內而外的气质转变,寧虎的改变也是无比明显,而且是最纯粹的形体变化。
昔日被称为“小侯爷”的寧虎,经过连番战爭洗礼,再加上年龄的增长,稚嫩的身躯早已经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如熊虎般结实的身躯,光是坐在马背上,就叫人畏惧三分。
除了秦风和寧虎,身后的三十一员,天机营卫士,同样煞气十足。
由於参加了边军重镇的保卫战,专精於特种作战的天机营卫士,已经换下轻甲,清一色地装备著重甲盆领鎧,骑在同样身躯健硕的高原马上,像是三十一尊战神,寸步不离地守卫著他们唯一的统帅。
看著已经彻底蜕变的弟兄们,赵玉龙和徐墨眼神中,竟然不约而同流露出一丝嫉妒。
为何当初,跟隨秦风在北狄境內作战的人,不是自己?
与此同时,身后的黑骑和轻骑,也发出阵阵惊嘆声。
“是公子,错不了!”
“公子他们,到底经歷了什么?为何会变化如此之大?”
“鏖战上万搜剿大军,几乎横跨北狄东西疆域,协助边军击退陈斯的最后反扑,无论是哪个事跡,都足够让天下传颂了。任何人经歷过这种恶战,都会发生改变吧?”
“二百轻骑,二百天机营卫士,五十锦衣卫……最后只回来三十一个人。”
“能带回来三十一个人,已经是奇蹟,公子尽力了。”
在眾人激动无比的注视下,秦风驾马缓步到达城门。
赵玉龙和徐墨,双双下马。
快步走到秦风面前,同时抱拳,单膝跪地,异口同声。
“末將赵玉龙。”
“末將徐墨。”
“拜见秦千户,恭迎千户大人回城!”
儘管秦风与赵玉龙等人,向来以兄弟相称,但此时感受到秦风身上散发出来的煞气与威严,赵玉龙和徐墨竟情不自禁地下马行礼。
这一刻,秦风已经不再是京都紈絝,而是化身北境梟雄,跺一跺脚,整个北境,乃至整个大梁,都要颤三颤的大人物。
不只是赵玉龙和徐墨,经此一战,北境所有军事力量,都已经臣服於秦风麾下。
年纪轻轻的秦风,已经成为与中原帝党、南境豪族、京都驻军平起平坐的四大势力之一。这份成就与威严,绝不容任何人挑衅。
秦风本想下马,与赵玉龙和徐墨来一个阔別已久的拥抱,感谢他们为北溪县、北境乃至大梁做出的贡献。
若不是有这两员战將坐镇,秦风又怎能放心离开北溪县,前去营救寧虎?
有这般兄弟,秦风感觉自己这辈子值了。
武將有赵玉龙,寧虎,徐墨,李郎。
文官有林瞿奇,李章。
情报工作方面,还有李瀟兰和莫离执掌。
有这般人杰帮扶,这北溪县何愁不盛?
就在秦风下马之前,却被赵玉龙和徐墨阻止了。
“千户凯旋而归,本该高作马背,大步入城,受北溪县百姓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