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明王之威
北狄夜梟,经过几十年的渗透,早已经將梁国方方面面打探清楚,甚至包括无数不为人知的辛秘。据陈斯所知,明王乃是李氏皇族最有才干的皇子,自幼隨先皇御驾亲征,耳濡目染之下,文韜武略皆是上乘。
十三岁就已经统御五千兵马,戎马边疆,十六岁立下赫赫战功,十八岁已有帝王之相。只可惜,先皇突然驾崩,未曾立下遗詔,现任梁帝趁著明王戎边未归,自京都裹挟群臣,自拥上位,算是自背后狠狠捅了明王一刀。
饶是如此,明王也未曾与梁帝发生任何正面衝突,一直兢兢业业镇守边陲,屡立奇功,在军中威信甚高。明王越是忠於梁国,越是浴血奋战,梁帝对其猜忌越深。毕竟明王才是最该继承大统之人,坊间始终有一种说法,梁帝得位不正,法统不顺!
在梁帝的一番计谋之下,明王被召回京都。
自明王踏入京都的那一刻,就已然变成了阶下囚,梁帝处处针对,处处使绊,用民间说法,便是整日没事找事,终究是抓住机会,將明王贬至辅运县,美其名曰封地,实则却是软禁。
之所以选择辅运县,也是大有说法。
若是贬的太远,以明王之威信,必然受军方拥躉。
若留在京都,又担心朝中大臣,藉机发难。
辅运县刚刚好,既在京都城之外,又属於京都三十六县,受梁帝掌控。梁帝虽从未明说,却处处暗示阻碍,使得明王两个儿子,李章李郎,至今未能婚取。梁帝就是要断了明王这支血脉,永绝后患。
在梁帝诸如此类的打压下,明王为了保命,也只能装傻充愣,但李章李郎却深得明王真传,皆是出类拔萃的人杰。
此番秦风能得到李章李郎两兄弟相助,必定如虎添翼!
而事实也证明,陈斯的担忧已然应验!
秦风坐镇京都,虽麾下有间谍组织与规模越发宏大的北溪县驛站,可第一时间掌握北境的军情变化。但终究是相隔千里,哪怕是快马加鞭,星夜赶程,中间也有三日延迟。秦风纵使才华决定,也不可能將北境局势,尽在掌握。
同时,根据情报显示,北溪县令林瞿奇乃是举人出身,虽文采造诣甚高,但却不通兵法。秦家四女,老大沈清辞文韜大过武略,老二柳红顏精通商贾,老三李瀟兰善隱忍,老四景千影只是个人勇武。
哪怕是昔日的一品誥命夫人秦程氏,也不过是个工於心计的女流之辈,不堪大用。
可以说,整个北溪县,无一人能被陈斯放在眼里。
可如今,隨著明王一家的迁入,陈斯顿时倍感压力,要知道秦风只需在京都给出大体方针,李章便可完善施行,此二人相辅相成,令陈斯大为头疼。今日战事之变化,北溪县与边军大营,两战皆是受挫,便可见一斑。
“梁帝老儿,虽只知道玩弄权术,但用人识人方面,確实精诡的很!”
“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全面开战!”
陈斯下达一连串命令!
就在他准备前往前锋大营,与前锋统领,共同商议进攻边军大营之事时,传令兵却再次带来噩耗。
“將军!北溪县守军未退!”
“一路追击而来,距离此地不足十里,前方將士正在层层阻击,此地不宜久留,请您速速离开!”
闻听此言,陈斯眉头已经越皱越深。
北溪县守军主动出击也就罢了,居然还一路追杀到边境?事出反常必有妖!
陈斯斟酌片刻,眼神突然一凝,低喝道:“北溪县守军主动出击,必是为了打乱我军进攻节奏,阻碍战机,想必是为了后方秋收爭取时间!”
“梁国北境粮食,乃此战关键!绝不可退让半步!”
“传我命令,前方將士死战,若全军尽墨,待此战结束,本將军亲自为將士们披麻戴孝,守陵三年!”
陈斯直接打消前往先锋大营的念头,如同定海神针一般杵在原地,咬牙切齿:“速向后方传令,派轻骑急速驰援!无论如何,挡住北溪县守军反扑!”
匆匆从前线赶回来的副將,自马背跳下,身上鎧甲插著好几根箭头,胸口护心镜已经完全凹陷,很显然是被钝器猛击所致,身上更是仿佛被鲜血染红一般。
副將双眼血红,大吼道:“將军!北溪县守军攻势甚猛,我等难以抵挡,请將军速速避战!”
陈斯不理会副將的哀求,脸色铁青,不动如山:“若挡不住北溪县守军,此战必受大挫,我乃督战特使,肩负全责!若北溪县守军来了,我便引颈就戮,以死谢罪!我陈斯,愿与眾將士,共存亡!”
见陈斯態度坚决,副將眼眶通红,咬了咬牙,翻身上马,重新奔赴前线。
距离陈斯已不足七里的旷野上,喊杀声震天。
赵玉龙率领三千黑骑,横衝直撞,將桑乾军杀的人仰马翻,所过之处,鲜血匯聚成流,尸骨堆砌成山。赵玉龙如不可抵挡之煞神,手中马槊都因为刺穿太多鎧甲而折刃!赵玉龙隨手丟下马槊,自马鞍上拔出七尺长的障刀,来回劈砍。
“桑乾军大势已去,眾將士隨我衝锋!”
一声怒喝,赵玉龙手持障刀,直接朝著面前密密麻麻的桑乾军衝去,三千黑骑紧隨其后,另有两千轻骑在两翼策应,五千步卒后方压阵推进。
所有桑乾军將士心里都明白,北溪县守军已不可抵挡。
此时桑乾军的阵亡率,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七成!
即便是王牌之师,士气绝顶,面对七成的阵亡率,也早已经崩溃了。但剩下的三千多桑乾军將士,却抱著必死信念,死战不退。此一战,赌上了北狄国运,更赌上了北狄百姓余下二十年的荣辱。
桑乾军副將尽墨,副將死光了,门將顶上,门將死光了,参將顶上,参將死光了,牙將顶上。
儘管桑乾军只剩下了步卒,面对重甲黑骑,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战损率达到了惊人的几十比一,却无一人脱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