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第一分店

  关於“请君入瓮”的具体操作,全权交给小胖哥去进行。
  毕竟,再过不久苏渺就要去京城了,这整盘计划没个两三年下不来。
  这几年,先吸收王大锤的资金,来给胖哥公司形成助力,当然也少不了分他点好处。
  等到时机成熟,將他往珠城引,就像无数地產公司一样,到了那里就能產生只要投钱就能发达的假象。
  接下来,就等著93年的政策收紧了……
  而她想在去京城之前,趁著苏记的超高热度,开第一家分店来试试水。
  自从苏渺高中状元的消息登上报纸、亮相电视,苏记瞬间爆火。
  国人们向来对新鲜事儿充满好奇,爱凑热闹的心態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在当下,娱乐活动相对匱乏,碰上这样难得一见的新鲜事,大家更是兴致勃勃,都想著去凑上一份热闹。
  平日里到店堂食的客人,大部分是周围居民和单位职工,现在辐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了。
  有些客人三两相约,不辞辛劳地从其他城区骑车赶来,就为了亲口品尝这在眾人评价中极高的苏记食铺的餐食。
  当然,不少人心里还揣著一份好奇,盼著能亲眼瞧瞧这位高考状元。
  苏记的每一个人都鼓足劲,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力求给客人带来最佳的用餐体验。
  苏渺也没有辜负食客们的期望,天天都来店里溜达,完全满足了他们好奇心,但凡客人问话,也总是笑眯眯的耐心回答。
  一来二去的,苏记食铺餐品美味,小老板漂亮聪明还没架子的美名传得更广了。
  再加上“高考状元”这个极具分量的头衔的加成,让很信运势的大家,更加確定苏记风水好有福星高照,想著有事没事来吃一顿,沾沾福气也使得。
  这个时间段內,店里又新招了两位服务员和两位洗碗阿姨,先让他们熟悉工作流程,儘快上手,为分店做准备。
  苏渺除了在店里频繁露面,刷足存在感,还跑去了不少地方看门店。
  她和父亲一家一家仔细甄別,反覆比较,最终定下了一个离总店五公里远的店铺。
  那个铺子正面向大马路,旁边紧挨著居民区,对面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菜市。
  平日里,人来人往,客流量相当可观,而且如果后续要另外寻找货源,靠近菜市场也极为方便。
  虽说这个门面不算很大,和总店未扩张之前差不多大小,但苏渺心里有自己的规划。
  她打算先不做生滚粥,而是延续以前刚开店时的路子,自助粥+滷味+猪杂的形式。
  如今总店,除了苏元正,还有两个经验丰富的大师傅,裕哥和毅哥。
  苏渺计划著,等把门店扶持起来后,便从他们二人中分出一个过来掌事,带著一个团队来发展分店。
  两个门店离得並不算远,现阶段苏渺还不想將老卤和料包分过来。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每天上午,先在总店將滷味做好,用保温桶连料带汤给运过来,其他的菜品可以在分店自行炒制。
  所以,小胖哥送来的小轿车,一上岗就担负了拉滷味的重任。
  也是因为有了它的加入,效率更高了,用苏元正的话说:“我还没开够,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
  江锋毅也没閒著,抓紧时间去增考汽车驾照,就等著苏元正离开邕城后,能无缝衔接驾驶的工作。
  苏渺在分店开业前一个星期就开始造势了。
  她不仅安排人手在分店周围大力宣传,还在总店掛出了醒目的大海报,上面写著:
  “恭贺苏记食铺成立第一家分店,开业当天两店同庆,消费满两元即可参与抽奖,每抽必中,不容错过!”
  大海报上还详细附上了分店的地址和开业时间,重要信息一项都没落下。
  不少住在分店附近的客人看到海报,纷纷拍手叫好。
  一位阿姆指著海报,满脸笑意地说道:“哎呀!正好就在我家路口!以后我就不用跑这么远来买滷味和猪杂了!”
  还有人赶忙拉住路过的苏渺问道:“小老板!分店也有滷味和猪杂吧?和总店一样吗?”
  苏渺微笑著回答道:“分店有自助粥,滷味和猪杂,暂时没有生滚粥和汤品。”
  那人听后,点了点头说:“哦哦!是这样啊,那也行了!我都是吃猪杂多,大不了想吃生滚粥再过来就是了。”
  有了这一波宣传,开业那天的场面堪称宏大。
  简直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除了自己和父亲苏元正,苏渺还特意挑选了店里的精英队伍过来撑场子。
  毅哥带著徒弟,英子姐带著两个熟手服务员和两个新手服务员,另外还有两位洗碗阿姨。
  让毅哥过来,主要是因为苏渺之后打算把分店交给他负责,总店还是交给经验最丰富的裕哥打理。
  刚好的是,他带的徒弟蒙穗学东西確实是快,在苏渺的同意下,毅哥除了之前教的燉汤,又额外教了他炒菜,上手迅速,已然成为店里的新兴力量了。
  开业当天热闹非凡,客人如潮水般不断涌来。
  好在大家都是经歷过磨合的队伍,面对这热闹场面应对起来游刃有余。
  出餐方面,人手充裕,有苏元正和江锋毅把控节奏,还有蒙穗在一旁配合默契。
  客人点餐之后,不用等待太久就能品尝到佳肴,体验感是相当的不错。
  服务员们在店內来回穿梭,眼疾手快地及时为客人添茶倒水、收拾桌面,每一位顾客都被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所打动。
  两位洗碗阿姨在后厨一刻不停地忙碌著,確保餐具的供应顺畅,儘管工作繁重,但她们脸上始终掛著朴实的笑容。
  隨著客人越来越多,座位渐渐有些吃紧了。
  而来选场地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店门口的一块空地就是这个店铺的加分项。
  店铺前面的空地很宽,既不是紧挨著马路,也不会阻挡到人行道和其他铺面。
  此刻她当机立断,立马让员工搬出备用桌椅,摆放到店门口,如此一来,又能多接待好几桌客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