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从南美开始速通世界> 第138章 又狠又硬

第138章 又狠又硬

  第138章 又狠又硬
  周奕伸手拿起桌子上的护照。
  封面是深蓝色的,左下角烫着一枚金色纹章,被枫叶环绕。
  他将其翻开,纸张边缘有种轻微的磨砂感,像是刚从印刷厂出来不久。
  上面清晰地印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
  短发、亚洲人。
  ——姓名:伊森·张
  ——出生日期:1979年11月2日
  ——出生地:卑诗省温哥华市
  ——签发地:渥太华
  编码、防伪水印、一切细节都做得滴水不漏。
  更准确来说,这就是一本货真价实的护照。
  桌面上还摊着其他配套文件。
  一张驾照,与护照相对应。
  一份私人医疗保险记录副本,列着他对青霉素的轻微过敏史。
  两张信用卡,来自大西洋皇家银行,以及道明银行。
  周奕最后核对一遍信息,把所有证件按顺序迭好,收进黑色双肩包里。
  他点上一支烟,站起来走到窗边,拉开了窗帘。
  外头是坦帕的晚霞。
  海风吹过,依旧燥热。
  楼下,是刚从沙滩边离开的人群,熙熙攘攘。
  周奕思索片刻,召唤出系统。
  【姓名:周奕】
  【性别:男】
  【特殊物品:手枪、信用卡、tac-50、w54、tacit blue、hk g95a1】
  【世界编码:pa-93736】
  【是否进入?】
  【剩余窗口期:134:02:24】
  大约五天半。
  这意味着,如果想在离开之前完成系统任务,就得尽快行动。
  等到了刚果,大概率不会再像如今这么安稳了。
  周奕叼着烟头,随手拉好窗帘,又将公寓大门反锁。
  然而,就在他准备进入任务世界时,视线落在了“tacit blue”的字样上。
  陌生又微妙的名字。
  似乎在哪里听过,但又记不真切具体内容。
  周奕犹豫半晌,还是先坐回到桌子前,从抽屉里拿出一台老款笔记本。
  所有无线模块都被拆除,只能通过有线连接跳板节点。
  他输入了一串临时生成的地址,确认线路加密成功。
  随后,打开干净的浏览器界面。
  “tacit blue”
  随着按下回车键,页面加载半秒,很快有了结果。
  最上面一条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旧文档展示页面,简短介绍着:
  ——“静默蓝,1980年代初期,主要作为隐形技术验证平台。”
  ——“测试雷达低可探测飞行器设计,曾是隐形轰炸机计划的重要前驱。”
  下面附着几张年代感十足的照片。
  造型奇异的灰白色实验机停在跑道上。
  周奕扫过文字。
  飞行器?隐形?
  他皱了皱眉。
  这和系统所说的组件完全对不上号。
  可偏偏,又用了同样的代号。
  如果tacit blue只是冷战末期摆在明面上的实验平台——
  那么在它背后,很可能还藏着整套未公开的副项目。
  这很常见。
  美军的大型开发计划中,通常都会衍生出数量庞大的子系统工程。
  而且大多隐藏在黑预算下,从不在正式军费报告中列账。
  就比如说b-2轰炸机项目(atb),就曾经挂靠超过八十个子项目。
  包括飞控系统独立研发、座舱通信优化、导航系统抗干扰化(astraea)等。
  大多根本没有对外公布。
  至于为什么他知道?
  只能说钱通万物。
  周奕将烟头扔进矿泉水瓶,弯腰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个用防水袋包着的小型加密硬盘。
  插上数据线,又输入两道冗长复杂的口令。
  片刻后,屏幕上跳出简陋的目录树。
  自己对这个名字有印象,说明大概率在这里曾见过相关资料。
  没过一会儿,周奕果然在标签为***的集合中,找到了它。
  首先,是几张模糊的扫描件。
  在一页已经泛黄、皱折的报告片段上,依稀能看到标题:
  ——“adaptive relay core (arc) subsystem - program tacit blue-a”
  下面,是几行密密麻麻的小字。
  周奕凑了过去,眯起眼睛仔细分辨。
  ——“arc模块设计用于临时插入冷战核指挥通信系统”
  ——“伪造eam(emergency action message)标准格式”
  ——“限制性干扰(launch authenticate relay)”
  周奕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
  他太清楚这段话的分量。
  当总统亲自发出eam时,arc模块会在信息传输中截获它。
  并迅速复制出认证序列,并插入经过改写的伪造命令包。
  换句话说——就是劫持核武器的发射。
  这足以引发极其严重的连锁反应。
  真正的恐怖如斯。
  他继续往下翻去,结尾处是一张内部示意图。
  画得很粗糙,但大致能辨认出:
  ——“需要物理接入备用vlf/lf链路通信节点”
  ——“启动后自动监听正常指令流”
  可惜了。
  地理限制很大。
  据他所知,vlf/lf链路的核心,只设在极少数通信基地。
  比如,怀特曼空军基地、诺福克海军基地,以及部分机动通信车队。
  子节点虽遍布各地,却多半只能中继,权限有限。
  五角大楼里似乎也预留了控制接口。
  用于在本土遭受核打击时,通过极低频信号维持基本指挥。
  而最大的问题,则来自时间。
  作为冷战时的产物,arc模块的劫持逻辑,依赖于当时的核指挥结构。
  可惜——世界早就变了。
  nc3系统经历了数轮深度升级。
  链路加密、节点分层、冗余信道,一项项地迭加。
  尤其是近年来,为防止新型电子干扰和网络战威胁,战略司令部更是下令全面升级了核心认证体系。
  将原本基于单向信号广播的方式,逐步转化为动态双向验证与链式确认结构。
  这意味着,哪怕自己现在启用它,为数不多可能被影响到的,是那些偏远部署的低优先级发射井。
  周奕长长吐出一口气。
  虽说如此,也足够用了。
  他不需要发动并赢下核战争以完成系统任务。
  因为最重要的永远是威慑。
  而威慑的本质,在于让对手相信你有能力随时打破“均势”。
  打定主意后,周奕关上文件,拔下硬盘,重新封入防水袋中。
  随后,整理装备,将一切归位。
  做完这些,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十点。
  他走到衣柜,拿出两件厚外套,穿在身上,最后躺了下来。
  屋里的空调嗡嗡地响着。
  床垫很软,甚至有点塌陷。
  周奕闭上眼睛,在心中默念——
  【确认进入】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