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赵恆的继位

  赵恆在寇准的支持下,终於当上了皇帝。
  赵恆是赵匡义的第三子,与长兄楚王赵元佐是同母。
  他幼年的时候,据说非常英睿,姿表特异。他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
  赵匡胤也喜爱他,將他养在宫中。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他被封为襄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
  这样快的晋封,可以看出赵匡义对他的喜爱,当太子是早晚的事了。
  赵恆当上开封府尹后,留心狱讼,裁决轻重,没有不称快的。所以,京师的监狱,多次空閒,赵匡义多次下詔褒奖他。
  这也不是赵恆真的英明神武,而是赵匡义有意让他获得名声,为他將来继位造势。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赵恆被立为太子,仍兼开封府尹。
  赵恆不是赵匡义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他的继位,属於运气好,因为在他前面的俩名皇储,一个被废,一个早死。
  但其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无疾暴死,他才有幸成为太子。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赵匡义病重。
  这时,宫中的大太监王继恩,他和赵恆不和,知道赵恆继位的话,自己將没好果子吃,於是,谋划宫廷政变。
  他之所以觉得有政变的能力,是因为在赵匡义继位上有功。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后,皇后命令王继恩速召皇子赵德芳入官,料理后事。可是,他却逕自去南府宣召皇弟赵匡义,继而促使赵匡义登基,之后,他得到了赵匡义的重用。
  此时,赵匡义就要去世,宫中的权力就落在了自己和李皇后,也就是明德皇后的手中,只要自己联合皇后,就能废除赵恆继位,然后拥立疯疯癲癲的赵元佐,这样一来,大权將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王继恩和皇后一谋划,达成共识,决定废除太子,另立赵元佐为皇储!
  皇后之所以答应,是觉得赵元佐当皇帝的话,自己就能垂帘听政!
  他们的计划中,竟然没有动用军队,而是想出一个不靠谱的主意:
  ——那就是不让太子进宫,等赵匡义一死,立即篡改詔书,改由赵元佐继位!
  这真是把政变想成儿戏啊!因为,不动用军队,就想政变成功的,在歷史上几乎没有!
  但也不是没有,秦二世就是通过篡改秦始皇遗詔,成功继位的。
  他们想法过於简单,只觉得赵匡义一死,政变將成功!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其他人能答应吗?
  尤其是大臣们!
  秦二世改遗詔成功,还要通过李斯的答应!
  王继恩和皇后想搞政变,却连大臣也没去爭取!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宰相吕端见皇帝病急,当下去覲见皇帝。
  他看到皇帝赵匡义已经驾崩,而皇帝的身边只有皇后和王继恩在,没有太子在,心里就感到不妙,当下把王继恩骗了出去,然后就叫手下把王继恩锁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许他出入!
  王继恩呼天抢地,自己本著造反的心,哪里知道,就这样轻易被人关押起来!叫他一颗造反的心,如何安放?!
  吕端关押了王继恩之后,急奔朝廷,也直奔最重要的人物——皇后!
  皇后对他说:“皇上不在世了,按说立太子就是为了让他继承王位,这也是合乎情理,顺理成章的事情,看看现在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吕端听罢皇后的话,知道她话里的意思是不想立太子,当下斩钉截铁地说:“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现在先帝弃天下而走了,我们怎么做违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对於这么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不能有什么异议的!”
  皇后听了吕端的话,只得让太子赵恆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皇位。
  赵恆继位后,第一次登殿时,是垂帘接见朝群臣。
  吕端率眾臣前来殿中晋见时,一看是这个样子,当下站在殿下不拜。
  皇后忙问吕端因何不拜?
  最⊥新⊥小⊥说⊥在⊥⊥⊥首⊥发!
  吕端说:“请把帘子捲起来,让太子坐在正位上,让我们看清楚了再拜!”
  皇后无奈,自己想垂帘听政,看来大臣们是不会赞同了,当下只得照吕端所说的,让赵恆坐上了正位,然后捲起了帘子。
  吕端看清楚了皇位坐的確实是太子无误后,才率群臣跪拜,並且三呼万岁。
  赵恆做上皇帝后,对阴谋另立太子的那几个奸侫,一一做了处置:贬李继勛为使臣,到潯州;贬李昌龄为忠司马;贬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將军,在均州安置。
  两年后王继恩就死在了贬所,是自己病死,还是被杀死,无从考证了。
  赵恆即位之初,相继任用吕端、寇准、李沆等人为宰相,他勤於政事,把全国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他也能注意节俭,因此社会较为安定,给国家创造了一个相对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铁製工具製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比起宋太宗时的耕地3亿多亩,多了许多,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產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赵恆之所以能顺利继位,和大臣们要推他上位是离不开的。首先是寇准在赵匡义那里坚定了赵匡义立赵恆为太子的决心,其次是吕端在赵匡义驾崩后,独挽狂澜,推赵恆上位。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是赵恆是伦序该当皇帝的人,另一方面跟赵恆的为人有关係,假如他是一个品格不好的人,赵匡义有九个儿子,除了死去的赵元僖,都有机会爭夺帝位。可是,他们没有机会爭夺帝位,因为寇准、吕端为代表的大臣要拥护赵恆。
  看来,皇帝和我们平常人也一样,没有很好的为人,没有优良的品质,想要有运气,也没那么容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