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第156章 不错的陈文帝

第156章 不错的陈文帝

  陈霸先討伐王僧辩时,先召陈蒨一起商议。
  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龕占据吴兴,兵势很强盛,陈霸先密令陈蒨返回长城县,立起寨柵来防备杜龕。
  陈蒨去到长城县,手下仅几百人,军械装备又少,十分危险。
  杜龕派他的部將杜泰领五千精兵,乘虚杀来。
  陈蒨的將士们见了,相顾失色。
  陈蒨却谈笑自如,沉著部署。
  眾人见了,心里也安定下来。
  杜泰了解到寨內兵少,日夜猛攻。
  陈蒨则激励將士,亲自上阵。
  双方相持了几十天,杜泰久攻不下,这才退走。
  不久,陈霸先派周文育带兵討伐杜龕,陈蒨便和他一起进军吴兴。
  杜龕的兵眾很多,並且占据要路,水军和步兵阵连著阵,想要击败他,没那么容易。
  陈蒨命將军刘澄、蒋元举领兵进攻杜龕。
  杜龕貌似强大,被刘澄和蒋元举一进攻,立即溃败。他见无处可逃,只好请降。
  此时,东扬州刺史张彪起兵围攻临海太守王怀振。
  王怀振派人向陈蒨求救,陈蒨与周文育率领轻兵在会稽奔袭张彪。
  张彪的部將沈泰暗地里投降陈蒨,把门打开,迎入陈蒨。
  陈蒨把张彪的私兵和家財全部收缴,张彪来救时,又被击败逃走。
  张彪逃到若邪村,被当地的百姓杀死,並向陈蒨送去他的首级。
  这两战后,陈蒨威名大振。
  陈蒨因战功,被授为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將军、会稽太守。
  公元557年,陈霸先篡位称帝,建立陈朝,封陈蒨为临川郡王,食邑二千户,拜为侍中、安东將军。
  之后,广州刺史萧勃举兵反对陈霸先。
  周文育、侯安都在沌口战败时,陈武帝詔命陈蒨入都护驾,军队的储备和警戒事务,都交给他掌管。
  公元559年六月二十一日,陈武帝霸先去世,太子陈昌被扣在北周做人质。在面临外有强敌压境,內无重臣辅佐的情况下,宣皇后章要儿便与中书舍人蔡景歷等人商议,决定密不发丧,急速徵召身为临川王的陈蒨入宫继位。
  六月二十九日,陈蒨从南皖回到京城,住在中书省。
  陈蒨入宫后,多次推辞不肯继位,宣皇后又因儿子陈昌的缘故,不肯下令,群臣犹豫不决。
  这时,镇西將军、南豫州刺史侯安都说:“如今天下未定,没有时间犹豫不决,临川王对社稷有功,应当共同推举他即位。”说完按剑上殿,稟告宣皇后拿出玉璽。
  宣皇后在这种情况下,只得让陈蒨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是为陈文帝。
  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二月,高州刺史纪机在军中反叛朝廷並回到宣城,占据宣城,响应反叛的王琳。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陈文帝忙派遣太尉侯瑱,在梁山击败王琳,而且在博望击败了入侵的北齐军队,生擒北齐將领刘伯球,將齐兵的船舰和物资全部截获,俘获了数以万计的敌军士兵。
  王琳和萧庄北逃齐国,成为了北齐的臣子。
  天嘉二年,公元561年正月,合州刺史裴景徽叛逃投奔北齐。同月,北周湘州城主殷亮投降陈朝,湘州被平定。
  四月,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各郡都被陈文帝平定。
  十月,霍州的西山蛮率领部落归属陈朝。
  十一月,高丽国遣使向陈朝贡献方物,表示对陈朝正统地位的肯定。
  同月,陈文帝以武昌、国川两地归属竟陵郡,以安定流民。
  同时,派吴明彻平定了王琳的反叛。
  最⊥新⊥小⊥说⊥在⊥⊥⊥首⊥发!
  天嘉四年,公元563年正月,割据临川郡的周迪在陈朝的打击下弃城而逃,逃到了闽州刺史陈宝应处,临川郡的叛乱被陈文帝平定。
  同年七月,周迪捲土重来,再次兴兵攻打临川,陈文帝命护军章昭达率领大军前往征討。
  十一月,章昭达大破周迪的军队,將其党羽全部擒拿,唯独周迪一人逃出重围。
  十二月,陈文帝宣布大赦天下。詔护军將军章昭达进军建安,討伐閔州刺史陈宝应。次年十一月,章昭达在建安大破陈宝应的军队,生擒陈宝应和东阳郡的叛匪留异,擒送京师,晋安郡被平定。
  可以说,陈文帝统治期间,最大的贡献,就是消除了內乱。
  天嘉六年,公元565年,文帝为皇太子伯宗进行元服之礼,封驃骑將军、扬州刺史安成王陈頊为司空。次年,加封陈頊为尚书令。
  陈文帝授予陈頊重权,也导致他死后安城王陈頊擅政,並为篡夺陈伯宗的皇位埋下了伏笔。
  公元566年,四月二十七日,陈文帝病重,当日在有觉殿去世,时年四十五岁,遗詔皇太子陈伯宗继承帝位,但所有大权落入陈文帝的弟弟陈頊的手中。
  陈文帝在遗詔中写道:“王业艰难,连年战爭,百姓多难,不忘谨慎。现在国家安定,教化未行,我便要长辞人世,真是遗憾九泉啊!”
  通过他的遗詔,可以看出来,他是个非常关心国家和百姓的君主,因为,他临死了,牵掛的,还是国家与百姓。
  他自己也是非常勤政的,徐陵的《陈文帝哀册文》中记载,说陈文帝“勤民听政,旰衣宵食。”也就是说陈文帝处理朝政十分勤奋,每天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成语“宵衣旰食”也由此而来。
  史学家们对陈文帝的评价也极高,姚思廉的《陈书》中评价他说:“世祖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常所调敛,事不获已者,必咨嗟改色,若在诸身。主者奏决,妙识真偽,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一夜內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每鸡人伺漏,传更签於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於阶石之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始终梗概,若此者多焉。”最后一段,也是说陈文帝的勤政,他每天晚上令人天不亮就投签在石阶上,发出声音,把陈文帝吵醒,他自己也说“我虽睡觉,也会被惊醒。”
  不过,也有可能是他的勤政,导致四十五岁就去世了。
  虞世南对陈文帝的评价就更高了,说他:“文皇聪明睿知,纂承洪绪,群贤毕力,宇內克清,爵赏无偏,刑罚不滥,政事明察,莫敢隱情。国史以为承平之风,斯言得之矣。”
  陈文帝早期立下战功,自然是一等一的人才;他当了皇帝之后,消除內乱,也是极大的功劳。但是,晚期重用陈頊,导致儿子的皇位不保,不能不说是他的过错。
  所以,他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却並非史学家说的那样神武,距离英明神武,聪明睿智,还有一些距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