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点火

  两日后,大关炼铁场。
  辰时正。
  此刻的大关还浸在靛青色的晨雾里,秦淮已著绿色圆领官袍立於高台。
  他望著台下四座一丈多高的夯土高炉,青砖炉膛在火把映照下泛著幽光。
  六个深灰皮橐,两架庞大的活塞式鼓风机,连著长长的风道次第排开。
  “稟秦县令,吉时將至。”
  邱大伟趋步上前,为了这一刻,他已经多日未休,一直宿在工棚,此刻眼底泛著血丝,声音却沉稳如常:
  “高炉內木炭已经投入,热风炉火正旺,皮橐和鼓风机都已调试完毕,八头水碓也已投入运行,请移步观礼。”
  秦淮绕视一周,最终脚步停在了烟气蒸腾的青铜簋前。
  这是祭坛。
  秦淮执起三足乌纹玉杯,高高举起,清冽的酒液在盏中泛起涟漪。
  “伏惟祝融氏,焮耀八荒,熔铸五兵...”
  他朗声诵读祭文,上百之眾站於其后,神情肃穆。
  隨著祭文朗诵完毕,秦淮將酒倾倒地面,转过身来,看向为了这一刻已经多日未休的上百牙匠,大声喊道:
  “点火!”
  一声令下,张修集挥动令旗,十六名赤膊力士同时动作,皮橐和鼓风机应声而动,牛皮如同巨兽开始吞吐气流。
  特別是鼓风机,每次鼓呼,都能带动周遭的空气,如同被挤压一般涌入炉膛。
  內里堆积的木炭逐渐泛起暗红。
  杨潜疾步靠近鼓风机,喊道:
  “第一组活门开启!气压三寸!”
  眼见木炭越来越红,邱大伟穿透这嘈杂声喊道:
  “木炭准备!矿粉准备!”
  张修集將缠著油布的火把掷入观察孔,所有人的目光集中看去,內里幽蓝的火苗在上层黑炭间游走,突遇疾风和高温,瞬间化作赤金火龙直衝炉顶。
  腾腾的热浪,夹杂著热气,掀动了秦淮的幞头。
  “成了!”
  看到这冲天的火龙,不知谁先喊了一声。
  顷刻间锣鼓与欢呼声响彻全场,震落晨露。
  邱二光捧来记录簿,封面上是秦淮书写的《大关冶录》。
  秦淮掀开首页,工整写上:
  “元和十四年六月十八,大关炼铁场,点火重启...“
  放下笔,看向围著高炉已经忙碌起来的眾人,秦淮忽然想起《考工记》里的句子: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
  此刻太阳初升,山风裹挟著铁腥味扑面而来,看著被高温烟气折射弯曲的光线,秦淮心里一阵激动。
  成了。
  穿越以来,他脑海中的世界,和亲身接触的现实世界,差异大到他无时无刻不想击破时空,回到他原来的世界。
  这太阳、这月亮,还是他少时的模样,可是这九州一色,却变成了李白的霜。
  如今,亲眼看到大关炼铁的点火成功,秦淮能感觉到这两个世界,在他的努力下,拉进了一些。
  管他李白的霜,还是黄巢的盐,都会被这黑铁改成另一个世界。
  一个他想要的世界。
  ...
  半个时辰后。
  矿粉、木炭、助燃剂都被依次加入,安装了蓄热炉和鼓风机的两座高炉已然產出了滚烫的铁水。
  这让一旁指挥调度的张修集慌了手脚,大惊失色之下,连忙组织牙人加快运输,提高木炭和矿粉的投入速度。
  反观另外两座皮囊鼓风的高炉,甚至连第一炉的块炼铁还未成型呢。
  “秦县令,这...產出铁水的速度怎会如此之快?”
  “我从未见过这种速度,哪怕是两丈高的高炉,加上水排鼓风,也没有这么快出水的。”
  “您这鼓风机是比我那三个皮囊厉害,可也不至於差这么多呀?”
  “按照这个產出速度,这炉温之高,哪怕是不加助燃之物,也可以直接炼化矿粉了。”
  “这是为什么呀?”
  张修集急忙跑到秦淮身边,发出一系列的疑问,甚至有些语无伦次。
  还不待秦淮回答,邱大伟调侃道:
  “看来,这醉仙居的虾炙我们是吃不到了!”
  “別呀,这高炉只是產出铁水快,不见得耗炭少呀!”
  张修集梗著脖子,倔强说道。
  一旁的邱二光打趣道:
  “得了吧,第一炉的炭量一样的,秦县令主修的高炉都已经炼化完了,你那边还没影儿呢!你那炭损失的不知何几了。”
  张修集涨红了脸,喃喃自语:
  “这是为什么呀?”
  杨潜趋步走到蓄热炉旁边,用手感受了一下风道的温度,手指风道大声说道:
  “我想,这就是原因吧。”
  眾人的目光皆被吸引过去。
  秦淮微微一笑:
  “不错,诀窍就是这蓄热炉。”
  “你们的鼓风,吹进去的是凉风,炭热被大量消耗,自然就再无余力炼化铁粉了。而通过我这个蓄热炉,鼓进去的风,已经可以达到气蒸的温度了,炉温自然远胜於你。”
  秦淮大致说了一下,其实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减少残炭和一氧化碳的损失,铁水的脱碳也会更加彻底,更快促进炉內物质平衡,从而极大减少木炭的消耗。
  只不过这些原理涉及到化学式的讲解,他没法跟其他人讲。
  生铁的炼化还只是第一步。
  后续还有对生铁的处理,比如炒钢、灌钢,只不过实在是时间、人员、技术各方面都不允许。
  等度过了眼前的关隘,这打铁场肯定还是要建的,只不过一定会与周齐打铁场的產品区分开来。
  毕竟,有些要打造的东西,秦淮不可能让別人知道。
  ...
  秦淮见炼铁已成,就迈步回了试製厅,这是他让邱大伟特意营建的厅,专供他用。
  之所以没有叫实验室,主要是考虑到现今的语言用法。
  此刻的试製厅门口有两人看守,这是秦淮特意叮嘱邱大伟的。
  试製厅必须有专人把守,未经秦淮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內。
  厅內正中间是一张巨大的榆木桌子,看这细腻的做工,一定是杨潜亲手製作的。
  桌子上已经摆上了他让高力本购买的东西:
  龟兹铜篳篥,邢窑白瓷省油灯,椒籽油,金罌、铜罌,湿蚕丝,捣衣砧。
  当然,还有標註著玉液和琼浆的若下清酒。
  秦淮手指抚过龟兹铜篳篥,触感冰凉,铜管上还刻著西域工匠雕刻的葡萄藤纹。
  “啪嗒”,铜篳篥应力裂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