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合作

  “好,我也开门见山,首先,我不想要类似於《小院人家》这种类型的本子,说句不中听的话,你们都拍第二部了,我们再拍一部,一来內容同质化,二来嘛,有炒冷饭的嫌疑。”
  高远点头表示理解。
  王扶林推了推眼镜,继续道:“第二点,我想要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不能走样板戏的路子,最好是……高总你写得了歷史题材的本子吗?”
  高远一笑,反问道:“您想要哪个朝代的故事?”
  王扶林说道:“唐朝、宋朝、明朝,只要不是远古时代的都行。”
  高远想了想,道:“正剧的本子不好写,戏说剧我倒可以试试。”
  他脑子里歷史题材的电视剧太多了,近的有康熙、雍正两大王朝,往远了说《大秦国之裂变》《汉武大帝》《武则天》《大明王朝1956》也信手拈来。
  当然这些大剧他都不想写,因为不合时宜。
  王扶林对高远提出的“戏说剧”这个概念很感兴趣,问道:“什么叫戏说剧?你能给我详细说说吗?”
  高远摸出烟来递给他一根,自己也叼了根点了,道:“从词语结构上说,『戏』字表明戏剧化处理,『说』强调敘事过程的再创作。
  有点儿深了……
  说白了,就是对歷史题材的虚构化演绎。”
  田壮壮突然插话道:“我明白高老师的意思了,打个比方说,抻出某个歷史人物来,把他做过的事情在尊重歷史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故事。”
  高远笑笑,道:“导演就是导演,领悟力太高了。”
  田壮壮嘿嘿一笑,道:“您捧了。”
  王扶林也理解高远的意思了,道:“我也打个比方,比如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就是一部歷史戏说剧,因为现实生活中是没有鬼神存在的,那都是蒲松龄杜撰出来的。
  我们若是拍《聊斋》,能说是尊重歷史吗?
  肯定不能,那就可以把它归类到戏说剧的范畴中去。”
  高远摇摇头,道:“也不准確,严格说,《聊斋》应该属於古装志怪剧。”
  王扶林若有所思地咂摸咂摸,眼睛忽地一亮,道:“你这个分类太贴切了,没错,市井民间、奇诡异现,確实应该归类到古装志怪剧这个类型中去。”
  “那高老师想好要给王导写个什么本子了吗?”田壮壮特感兴趣。
  高远最令大家信服的是,他总有奇思妙想。
  高远笑道:“写个刘罗锅的故事怎么样?”
  “刘罗锅?你说的可是乾隆朝的宰相刘墉刘石庵?”王扶林见多识广,知识面很宽。
  “对,就是这位乾隆朝的大书法家刘石庵。”
  “倒是个相当好的题材,我能问问你打算从哪里入手写吗?故事主题是什么?”
  (请记住1?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从刘墉进京赶考写起,故事主题是君臣斗。”
  王扶林哈哈一笑,道:“有趣!相当有趣!你多长时间能够写完?”
  高远笑道:“最多一个月就能给你稿子。”
  “这么快?”
  “高老师写剧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又好又快,这您放心就行。”
  “那好吧。”
  “王导,我的稿费……”
  王扶林尷尬一笑,道:“我知道高总创作的剧本质量上乘,价格不菲,不怕你笑话了,央视是个吃財政的单位,没啥创收项目,经费就不多。”
  “所以给不了我太多稿酬?”
  “是的。”
  高远笑道:“那我们就换一种合作方式,这部剧由紫禁城影业和央视共同主导拍摄,版权共享,拍摄完成后往外卖版权,不管卖多少紫禁城拿一半。
  稿酬嘛,我分文不收。”
  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高远给自家公司创作的剧本,公司也会按照一个电影剧本5000块钱支付给他,电视剧一集100块。
  相当於他写的这部电视剧,还是从版权费里支出。
  王扶林闻言,正色道:“这事儿我做不了主,得回去向领导匯报过后才能给你答覆。”
  高远从善如流,“成,那我等您消息。”
  这时候,李少红过来说道:“高老师,导儿,演员都准备完毕了,可以开始拍摄了。”
  田壮壮看看高远。
  高远说:“那就开始吧,刚好王导过来了,请王导给咱们指导指导工作。”
  王扶林道:“不敢不敢,我学习学习。”
  田壮壮笑道:“好,那就开始吧。”
  李少红招呼一声,演员们开始集中。
  摄像机也架了起来。
  今天拍摄的內容是,沈建林消失多年的初恋女友突然打来电话,老同志焕发了第二春激动不已,满怀希望跟老情人旧梦重温时,老情人到了家里告诉他一个险些让他背过气儿去的消息。
  “咱俩有个儿子!”
  革命了一辈子的沈建林大惊失色,在老情人编造的谎言中勉为其难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最后还是大院的邻居们识破了老情人的真实意图,各种套话,拆穿了老情人想要利用沈建林离休革命老干部的身份为他儿子谋私利,打招呼弄盘条。
  遂对其展开了猛烈批评。
  思想上有所鬆动的沈建林幡然醒悟,不再念及往日情分,坚持原则把老情人赶出家门的故事。
  充分展现出一名老干部高大上、伟光正的无產阶级光辉形象。
  本集编剧是濮存昕同志。
  他写这一集,也是批评声听多了,感觉不忿。
  第一部有几集被老干部们批评,说不尊重老干部,污名化老同志。
  老濮一看这还得了,必须得给剧组正名。
  於是绞尽脑汁写了这么一集。
  胡同口书报亭的刘大妈打发孙女来院子喊人:“老沈家有人在吗?有你们家电话,去报亭接听一下。”
  鄔倩倩答应一声,咔咔跑出来。
  镜头一转,胡同口,鄔倩倩拿著话柄装模作样。
  “餵?您找谁?我是谁?我是沈莹。对,沈建林是我爷爷,他挺好的。什么?我奶奶好不好?我奶奶跟八宝山躺著呢,我哪知道她好不好啊。您哪位啊?
  什么?同学?什么时候的同学啊?
  那您把您电话留给我,等我爷爷回来我让他给您……
  喂!餵……”
  对方把电话掛断了,鄔倩倩一脸不解。
  这时候,陈小二蹬著三轮车从胡同口过来了。
  镜头拉远,田壮壮大声道:“好!过了!倩倩姐这段儿非常棒!准备拍下一段儿。”
  王扶林在旁边看著,笑道:“台词儿真有嚼头儿,很生活化,写得太好了。”
  高远也一笑,道:“本就是一部描写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剧集,要的就是个接地气,如果咬文咂字的,那就引不起共鸣了。”
  王扶林点著头,道:“有道理。”
  拍摄继续进行。
  大家转战小院儿。
  沈家客厅里有一段对话。
  陈小二好奇地问鄔倩倩:“瞧你满脸愁苦的样子,谁给你打电话了?”
  鄔倩倩抬眼瞧著他,嘆声气,道:“一个南方老太太,说是我爷爷的同学,叫什么……阿莲。”
  这时候,江珊来串门儿了,刚好听到这句话,瞪大眼睛笑眯眯说道:“不会是我沈爷爷的老情人吧?”
  陈小二也一脸贱兮兮的样子,挑著眉说道:“我估计是老爷子年轻时背著你奶奶嗅的小蜜!天地悠悠,岁月匆匆……”
  “革命爱情故事要在我们家重演了?”
  江珊:“聚散两依依、心有千千结。”
  陈小二:“你个小屁孩儿一边玩去。”
  “好!过了!”
  隨即,老同志登场了。
  沈建林得知打来电话的女人叫阿莲,顿时精神亢奋,一惊一乍道:“你们说什么,阿莲?她现在在哪里?”
  鄔倩倩往后缩了一下,道:“不是怎么,您要咬我呀?再嚇著甜甜。”
  “哎呀你快说,她现在在哪里?还活著吗?”老头儿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催促道。
  “活著,活得好好的,死人还能打电话吗?”沈莹翻著白眼说道。
  “哎呀,真是想不到啊。”老头儿掰著手指头,表情比陈小二都贱,边说边往屋里走:“1942、1952,都快半个世纪啦,没想到还有见面的一天啊。”
  “我就说吧,这个叫阿莲的老……姑娘,一准儿是老爷子年轻时嗅得蜜。”陈小二做总结陈词。
  “好!大家辛苦,准备下一条!”田壮壮笑呵呵说道。
  现场报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陈小二咧著大嘴冲大傢伙儿拱手致意,美不滋儿的。
  他最近自我感觉特良好,觉得演技提升得跟在草原上飞驰的野驴一般。
  都是我兄弟的功劳。
  陈小二看看高远,走过来,从他手里把抽了一半的烟夺过来,猛吸一口,一脸陶醉,道:“一块三的和八毛六的味道就是大不一样,八毛六的拉嗓子。”
  “前些年挣不到钱,几分钱一盒的经济烟您不也抽得噗噗的?矫情!”高远揶揄他道。
  陈小二嘿嘿笑,道:“所以说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人诚不我欺。”
  “这是哪位古人说的呀?”鄔倩倩也凑过来问道。
  “鲁迅!”
  嗯,高远说过,只要搞不清楚哪位古人说过哪些名言警句,都可以往鲁迅头上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