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舌战群贼

  在场的除了大陆一眾电影人,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看到成片,难免激动的情绪。
  高远和陈怀愷看了三次了,王好为、李诚儒、葛优今天也是第二次看。
  片子剪完后,厂里组织了一场內部看片会,他们看过一次,再看仍旧心潮澎湃。
  舞台上,工作人员开始布置,简单摆了一排椅子。
  客串主持人的楚俊良大步走上台,笑道:“下面,请我们《霸王別姬》剧组的主创人员和演员们登场。”
  於是,十余人呼啦啦起身,走上了舞台。
  是的,没有掌声。
  香港的记者朋友们刚缓过劲儿来。
  高远挨著方晨旭坐下,方领导的另一边是朱德雄。
  记者们十分踊跃,迫不及待举起了手。
  他们对大陆电影人可太好奇了。
  左派的记者先提了几个不疼不痒的问题。
  方晨旭回答得滴水不漏。
  然后,右派开始发动进攻。
  一个记者得到提问的许可后问道:“听说各位大部分是第一次来港,我想问各位,你们从大陆过来,面对如此繁华的港岛,有什么体会和感受吗?”
  这是挑衅!
  台上的眾人心里咯噔一下子。
  方晨旭一点都不慌,他又拿起话筒,温和笑著回答道:“港岛的经济发展在短短2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人民的幸福。
  当然,香港能有如此高速的发展,也离不开港人的拼搏和努力。”
  “您说得太浅显了,能不能深入讲讲香港和大陆的差距在什么地方?”那名记者果然咄咄逼人。
  方晨旭眉头微皱,反问道:“那你觉得香港和大陆有何差距呢?”
  “比如说政治体制方面的。”
  方晨旭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但身为港澳办的大佬,他数次出国没少经歷过这种被人刁难的场面,尤其是欧美国家的记者,特別喜欢拿政治做文章。
  他战斗经验丰富,遇到此类情况,会挑一些政治正確的官话套话去应对记者们。
  但今儿不行啊,他不是主办方,眉梢一挑,暗示这个问题该傅奇回答。
  傅奇刚想开口,一个声音突兀地插入了:“香港確实繁华,香港同胞们的幸福指数也令我们羡慕不已,还有那些佇立在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招牌,一楼一凤、12楼a座金宅、一楼b室芳芳等,更让我们眼界大开。”
  傅奇一扭头儿,见话筒已经被那孙子拿了起来,他继续说道:“连妓院都办得如此像模像样,这高速的社会发展进程我们內地自愧不如。
  啊~~~来个港岛,仿佛让我又回到了清末民初那会儿的八大胡同。”
  嗯?
  你说话怎么阴阳怪气的?
  那记者懵逼了。
  方晨旭和傅奇对视一眼,摇头苦笑。
  李诚儒没憋住,乐出声来。
  台下的石慧一捂脸:“叮嘱他的话白说了,我就知道这小子管不住自个儿的嘴。”
  傅明宪眨著大眼睛望向台上的高远,双眸中闪动著崇拜的华彩。
  高远一点都不惯著自命不凡、眼珠子朝天的记者,继续嗶嗶:“你刚才问什么来著?哦想起来了,大陆和香港有何不同是吧?”
  记者一懵,下意识点头。
  高远笑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吧,第一,在大陆开妓院是坚决不被允许的,別跟我扯什么人权啊、职业自由啊之类的,在內地这就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第二,我听说香港同胞的人均月工资平均差不多到了3000港幣了,內地穷,收入低。
  就拿我这个正科级干部来说吧,每月工资才63块5,还有许多家庭只靠当家的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老小好几口人,生活確实艰难。”
  方晨旭咳嗽了两声,提醒高远不要自揭其短。
  那位记者果然面露傲然的神色。
  高远只当没听见领导的提醒,他话锋一转,望著记者说道:“虽然我们收入不高,但我们物价也低啊,油条6分钱一根,鸡蛋两分钱一个,大米两毛钱一斤,猪肉涨了点儿,也才一块钱一斤,大闸蟹8毛。
  对了,我听说你们的房价也很高啊,每平方尺(相当於0.111平方米)都1000块出头了是吧?”
  那位记者说是,又拿鼻孔看人,意思是你买得起吗?
  高远挠挠眉心,嘆息道:“那岂不是说,一个300平方尺的住宅,都得30多万港幣购买?那要是按照香港同胞们的平均月收入,买套房得8、9年不吃不喝才行?
  唉……我们就不用担心没房子住这个问题了,因为房子都是单位分的,虽然面积不大,但足够一家老小有个遮风避雨的港湾了。
  还是拿我家来举例说明吧,我父亲单位分配的楼房,也就150来个平方米……”
  “也才150多个,你牛气什么?”
  “哈哈哈哈……”李诚儒乐坏了,道:“朋友,你听清楚了,是150来个平方米,不是150个平方尺,你这数学是跟体育老师学的吧?”
  大家都捧腹大笑起来。
  那记者脸腾地红了!
  无地自容。
  150多平方米,约等於1300多平方尺!
  妈的千尺豪宅啊。
  有被打击到了!
  高远没放过他。
  这孙子嘲讽拉满,火力全开道:“请问这位记者朋友,看你年纪轻轻的,买没买房啊?”
  记者看著他,满眼都是抑制不住的小火苗儿,要不是考虑到两地复杂的关係,早一秤砣楔死丫的了。
  这话怎么说呢?
  真相最伤人,因为自己確实买不起房啊,记者这份工作,表面上光鲜,背地里心酸。
  每个月都要出一笔昂贵的租房金,谁疼谁知道。
  他暂时性歇火了,另一位记者提著大刀兴冲衝杀將上来。
  “您就是紫禁城影业的副总经理,《霸王別姬》这部电影的出品人高远先生吧?”她问道。
  “是我。”
  “我认为您的说法不正確。”
  “请指教。”
  “物价的高低,恰恰说明了经济发展的繁荣与否,香港物价高,那是因为大家挣得也多。另外,我们还有著与之相称的现代文明和先进位度。”
  大陆仔很囂张啊,坚决不能惯著他。
  这就是港岛本地记者们对待大陆来客最真实的態度。
  高远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不认为一个在九年前才废掉一夫多妻制这种封建主义残余制度的社会存在什么现代文明,你说你们制度先进,但那是你们的制度吗?
  那是资本主义制度!
  是外来的制度!
  不要跟我在这儿秀你的优越感!
  因为你骨子里流淌的是中华血脉。
  你也是个女性,我想问问你,现如今让你去给人家做妾,你会去吗?
  不跟弱势者共情,还自鸣得意、自命不凡,我真是搞不懂你哪来这么大优越感?”
  那女记者脸色煞白,一时间瞠目结舌。
  高远舌战群贼,扭头看了眼方领导。
  方领导冲他笑笑,露出满意之色。
  高远又说道:“还有人提问吗?没人提问的话今天的记者会就到此结束吧。”
  记者们显然是不甘心的,他们还想挖出更多料来深度报导一下。
  却又忌惮这个嘴上不饶人,將港岛批得一无是处的年轻人继续发表一些惊人之言,互相对视了片刻后,都熄了发问的心思。
  记者会草草结束,记者们滚了。
  方晨旭有些担心地问道:“他们会不会把你这些话刊登出来啊?”
  高远一笑,安抚他道:“您放心,他们不敢。”
  “你这么有信心?”
  “领导,我查过资料,香港淡水资源奇缺,60年代时曾发生过一次百年难遇的旱灾,港英政府不作为,限制居民用水,资料上说每四天才开一次阀门,每次开四个小时。
  全港350万人陷入困境,为了抢水打的头破血流。
  后来,中华总商会、港九工会等民间组织联名向国內求援。
  我们在自己都喝不上自来水的情况拨款3800万人民幣建设了东深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给香港同胞饮用。
  港英政府乐见其成,却下令不许香港本地报纸进行相关方面的报导。
  用意识形態上的强势管控去控制报社所谓的言论自由,是港英政府惯用的伎俩。
  您別看我今天说的话言辞锋利,但他们真就一个字都不敢登。
  他登什么?论大陆社会体制的优越性吗?
  那不是给港英政府上眼药呢么。”
  方晨旭乐了,拍拍高远的胳膊说道:“难怪连廖公都对你小子讚不绝口,你这肚子里是真有点儿玩意儿!”
  “我就当您夸我了。”高远嬉皮笑脸道。
  “高老师刚才那番话字字带血,句句戳人家心窝子,听得我热血澎湃的,怎奈我文化有限,想接茬发表两句个人意见都无法表达內心的真实態度。”
  一听这强调就是葛优。
  “真他娘痛快啊,这两家报社的记者明摆著就是故意来找茬的,歧视內地人,就该狠狠地骂他们!”李诚儒说道。
  李健群目不转睛盯著高远的侧脸,芳心生出一种浓烈的自豪感。
  我家远子平时没个正经,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从不掉队,真真是心中有丘壑,胸中有乾坤。
  高远微微一笑,道:“大家別捧了,早些回去休息吧,晚上电影首映式,还有得忙呢。”
  宣传方案高远已经告诉大家了。
  大傢伙儿纷纷表示全力支持。
  也都清楚这次来港,两天后奔赴柏林肩膀上承担了多么艰巨的任务。
  为国家挣外匯啊,想想都觉得责任重大。
  於是一行人出了影院,上车回到酒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