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我比剧透先登基> 第49章 属于小人物的洛阳

第49章 属于小人物的洛阳

  不,好像说那是密集的箭雨,并不确切。
  那其中的数支单薄孱弱得在飞射而出后不久,便已坠落在了地上,仿佛是用的木枝在其中凑数。
  唯有几支劲镞混杂在当中,准确无误地射中了那当先发话之人。
  “嗖——”
  出手的老兵先前还因寒冷在这风中颤抖,现在握弓的手却是无比的稳当。
  弓弦绷紧后松开的那一声砰响里,他已足以断定此箭能否击中目标。
  果然,下方的仓皇躲避根本没能逃开这辛辣的一箭,一声惨叫摔下了马去。
  “……当反贼就是这样的,没事的没事的,天塌了上面还有桓将军顶着呢。”他一边飞快地从手边的箭囊中,抽出了为数不多的又一支新箭,一边在心中朝着下头的人说了一句抱歉。
  他也没办法啊,立场不同,只能这样了。
  可就是在他意图第二次瞄准的刹那,他忽然瞧见,那下方的一众骑兵里,闪过了数张并非汉人的面容。
  “……”
  那绝不能用淝水之战后,南方俘虏了不少胡人来解释!
  不仅如此,他听到了远处有人用他不认识的语言,发出了一声尖锐的信号。
  不对——这很不对!
  就在第二支利箭命中一人的刹那,自远处扬起了一片烟尘。
  一支足有千余人的队伍就这样朝着这伊阙关杀奔而来。
  老兵瞪大了眼睛,险些因手上的动作一颤,将长弓都给惊得甩出去。
  “是胡人。”
  “胡人来了!”
  他曾与北方胡人交过手,又怎会认不出,那正是对方骑兵的模样。
  就算看起来不如中原骑兵出现时齐整,但因捕猎生存所需,他们的骑御姿态在随性之中,也是最适合他们发起进攻的样子!
  毫无疑问,那是羌人从南面杀来了。
  可怎麽会有羌人呢?
  先行的骑兵只在前列发出了一轮向伊阙关上的箭雨,见守关士卒尽数退到了女墙与望楼之后,便已散开后撤,退向了射程之外,只循环朝着城头引弓搭箭,压制住城头的反击。
  后方在崔浩指挥之下拼凑而起的巢车,已在身着铁甲的步兵推动下,朝着伊阙关前行来。
  中原战乱,自荆州往洛阳一带驻防不当,恰恰给了崔浩在这沿途中调整军容的机会。
  他虽意外于骗开城关的计划,竟会如此轻易地告破,但这位年轻的谋士已先后在拓跋圭与姚兴的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并未被轻易打倒。
  他也绝不容许自己在这些临时听令的下属面前露怯。
  骗不开伊阙关是吗?那就打好了!
  关上的守军人数不多,箭矢无力,仅仅是靠着作为龙门山和香山阙口的地势,才拦阻住了他们的去路,可人数的优势在他们这一边,要想破关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
  一旦伊阙关告破,洛阳八关自内而外被击破的速度便会快得惊人。
  何况,洛阳因弘农战况,还未能全线守备。
  他看到了。自伊阙关以南沿途所见,也未有大批兵马进驻的迹象!
  崔浩眉眼间凝结着一层冷意:“全力破关!”
  “是!”
  城头的守军被箭矢压制,转而以高抛箭回应。
  以弓箭的重量,确能做到砸落伤人。
  他人在远处也能瞧见,有数匹马上的羌人被一箭砸中摔落下马。
  但以箭矢的数目来看,前来城头驻守的士卒虽有增多,但还远不到能阻止他们前进的地步。
  只要巢车能顶住戍守的防御,撑到伊阙关下,凭借羌人的勇武,足以打上关去。
  城头的守军自屏障后窥探下方的动静,心中再度一沉。
  此时此刻,就算是先前还在想什么“上面有桓谦桓玄顶着”,也只剩下了交战的本能。他们甚至不敢细想,羌人到底是如何绕到的南方,又有没有与南下传讯的桓谦有过交手。
  越想越容易引发恐慌的。
  那当先动手的老兵已小心地挪了位置,选择弃弓而向远处的弩箭台而去。
  外头攻城的动静,也已让先前轮换休息的其余人等尽数抵达自己的位置。
  扛住敌军的进攻,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一名年轻的士卒匆匆跑下了关隘的高墙,抱来了这伊阙关中存放不多的薪柴,堆进了那临时搭建的烽火台。
  一团裹挟着黑烟的烈火,顿时冲天而起。
  像是在响应着这处“烽火”,在更为靠近洛阳的一里外,一处“烽火”也随即烧向了空中。
  崔浩瞳孔一缩,几乎是下意识地朝着自己的身后看去,唯恐在那个方向也会随即升起一团用于传讯的烽火,将南方的大应兵马领到此处。
  幸好这种再度出乎意料的情况并未发生,只有前方的伊阙关,像是笼罩在了一层黑烟当中。自关上的反击来看,那里依然没有添加多少守军,却又好像因那黑烟的存在,凭空多出了不少勇气。
  “督办洛阳防守的人到底是谁呢?”崔浩低声问道。
  可惜没有人能告诉他答案。
  先前的那一队汉人已被他带领的羌人杀了干净,也就自然不会有人告诉他,那个地位最高的领头之 人正是洛阳防线的缔造者,哪怕已然身死,也给崔浩制造了天大的麻烦。
  说不定他将桓谦的头颅丢向伊阙关,还能让关上大乱,但还有一种可能,是让这些人对于关下的羌人更为仇视,誓死也要为桓将军守住此地。
  他能看见的只是狼烟高升入空,将此地遇袭的消息传向洛阳,作为最为有效快速的示警。
  身在洛阳的桓谦副将却是眼皮一跳,当即走上了城头朝着远处张望,确认自己并未看错后,匆匆地走下宫城高地,向着城外驻扎的军营奔去。
  这里不仅有随同桓谦前来的荆州兵,还有响应募招前来的洛阳百姓。
  一见副将到来,三言两语的声音顿时挤入了他的耳中。
  “将军,这是发生了何事?”
  “……为何是南边点起了烽火?”
  “那边不应该是大应兵马所在吗?”
  “将军……咱们现在该做什么?”
  副将哪里知道那麽多。他只知道,桓谦为了节省人力重添加设的烽火台必定有其作用,现在烽火示警,总是要有所行动的。
  可倘若南面的敌人是永安,他们遵照着桓氏的立场奋力抵抗,被洛阳的百姓知晓,绝不是一件好事!
  恐怕他们当场就要倒戈了。
  或许,人真的是要在困境之中才最能激发急智,这副将灵光一闪,硬着头皮答道:“南边的司马氏叛臣必定知晓了洛阳至关重要,选择起兵来围,真是太不要脸了!好一群欺善怕恶的贼子!”
  反正桓家之前就想篡司马氏的皇位,他骂得顺口极了。
  他顺便还能顺着这些洛阳百姓的想法,痛骂一番司马家明明收回了洛阳,却从不当这里是自己的地盘。
  只不过……
  这副将说到最后,忍不住挠头,他隐约觉得自己说得有点过火了。
  周围那一双双“如狼似虎”的眼睛,宛然是在表态,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便能随同他一起,将什么意图复辟的司马氏众人打飞脑袋。
  他连忙清了清嗓子,肃然道:“劳烦诸位向四方通传,身在洛阳一带的大应子民为防遭到战祸袭扰,尽数退到洛水以北。”
  他伸手指了指位处洛阳以南的洛水,语气恳切。
  人尽皆知,这洛阳城虽经历了数次修缮,但真正有高墙耸立的地方,乃是洛阳宫城皇城所在,其余的地方有郭而无墙,能算作南面防守的,只有这条洛水。
  现在再如何已失什么神圣地位,总算还有几分防守的用途。
  沿着洛水南北分布有不少郭区房舍,其中大半已因战乱和废弃坍圮,但仍有不少百姓为了取水便捷住在这里。
  现在战乱将至,必须退到洛水以北去。这也是桓谦在临走前对他们的交代。
  “将军……”
  “诸位守好此地就是。”副将挤出了人群,回头朝着众人拱手,“南边的事情交给我们,若是我们没能回来,请静候大应陛下援军就是!”
  自洛阳众人的视角,只见这随后翻身上马的副将一脸的欲言又止,仿佛仍有话想说,但也只是召集了麾下士卒,便匆匆向烽火发出的方向赶去。
  却不知这欲言又止,哪里是不愿将此地百姓牵扯入战祸之中,根本就是担心再撑下去,就要露馅了!
  “这就是王师的风度啊……”人群中不知是谁当先发出了一句感慨。
  想想先前桓谦在洛阳的表现,众人更是彼此相望连连点头。
  一批批原本散落在河南郭区之中的人,快速收拾了行囊,迁移到了河北。
  洛水之前的河桥被快速地收起,也有戍卒站定在了简单修缮过的箭塔之上。
  可对于洛阳来说,麻烦显然还并未结束。
  就在那位副将离开洛阳的半日之后,自北面的邙山之间忽然燃起了另外的一道黑烟,从北面向着洛阳传递出了一个信号——
  北面也有敌袭!
  然而因兵力分散,又是南面险情先至,此刻的洛阳城中竟已无一位站得出来的主持者。
  一时之间,又有一层新的阴云笼罩在了这片废墟之上。
  苍天呐。
  刚刚将家当搬运到洛水以北的人下意识地朝着北面看去,就瞧见在那宫墙之后徐徐升起的黑烟。因近处房屋的阻隔,那黑烟竟像是燃起在宫墙之中,依稀又是一次火烧洛阳的惨剧。
  墙在烧,山在烧,天也在烧。
  这场面曾经出现在祖辈的陈说中,出现在一部分人的亲身经历里,又与眼前的情景再度重合在了一起。
  仿佛对于这烈火来说,洛阳百姓的一生,都只不过是一页单薄的纸,可以轻易地燃烧作灰烬,成为火中的一跳明光便消失不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