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观天下 言兴亡
第278章 观天下 言兴亡
汉历2108年年初,随着年岁的炮竹在杭府各地升腾,刘浩行过了十八岁,个头过了一米九。
现在,至少在个头上,已无人敢将宣冲视为一个孩童。
每天下午,宣冲在主炮炮管(两百三十毫米口径)上临时挂着吊环,每日一百个引体向上。
宣冲所在的雀眼螳螂虾号,隶属于玄4分舰队;原本玄4分舰队的巡洋任务是轮班制,而现在是特殊时刻的领导坐班制。宣冲前面刚刚巡航完,稍微修整五天后又要出海。
此时宣冲的军舰出港劈开海浪的时候,舰上的广播接收到了最新的新闻:《蜀寇进犯》。
宣冲微微一愣,“蜀寇”,还“进犯”?宣冲:“这写檄文的可真不要脸。”
但是作为现汉人,宣冲喜欢这种“不要脸”,因为东蜀被打,是“该”。
说到这,宣冲满腹怨气:“他喵的,挑选我考秀才的时候来打仗!”
…视角来到三天前…
就在宣冲拿到准考证,准备去杭府区参加今年的秀才试的时候,突然来了通知,要紧急动员。
宣冲大约是愣了一秒后,立刻回了军中报到。然后马不停蹄地登上自己的雀眼螳螂虾号(巡023号)检查情况,随时准备出海。
而就在宣冲在忙碌操作战舰时,刘恪华来了。这让宣冲微微一愣。
刘恪华等一行人在检查了全舰上下战斗状态后,非常满意,随后在舰上船长室内对宣冲进行了问话。
刘恪华:“我记得,你要参加秀才试吧?”
宣冲脸上露出肉疼之色:“是的,准考证都拿了。”
刘恪华面带微笑:“那怎么没请假呢?”
宣冲小心观察元帅表情,意识到这是在考验自己,很流利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科考是个人私事,国战乃公事,我家世受国恩,应当以公为先。”
刘恪华:“不错,你的学问,是学出来了。”
宣冲并不清楚,自己听命后立刻回港,是通过了刘恪华的考验。
宣冲身上是带着印绶,印绶是有太庙系统定位的;而关于这次紧急征召,刘恪华和麟主联系时是打了一个赌。这个赌就是,看刘浩行是否会联系麟组。刘恪华认为宣冲会联系(找太庙撑腰),而麟主认为不会(宣冲会自己做主)。
结果是,麟主赢了,但是输了的刘恪华还是很高兴,因为他对宣冲投入了成本,非常希望宣冲是一个有信义的人。
而这边,在宣冲视角中,刘恪华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秀才试”用不着参加了,会直接按照上一次的“测考”(模拟考)成绩,直接录入。
这是援引现汉法律中“于情于理”的裁量原则,当军中出现了要考秀才的人,但是因为边塞有急迫,两事产生冲突将如何?——首先,按轻重缓急,当然是戍边为重;而再者则是,于情于理给予通融。
如果从军者的测考已经过了,那么直接算通过“秀才试”;如果测考没有通过,那么回来的时候,会降分数线。功绩越多,分数线降得越多。总之不让将士奔赴边疆有缺憾。
宣冲:“多谢大帅,愿为大帅效死。”——宣冲这是真心。
按照现汉法律,自己的确是能直录秀才!但是如果刘恪华不给自己安排,自己也是没法子的。
现汉的法系中,对特别通道这个事情是特别慎重。需要做到于情于理,理就是规则的“可以有”。而情就是有人帮自己来求,且求情这事情,经得住众人评说。
至于欠人情?现汉内部就是一个人情体系,要一点人情都不愿意欠着?
天煞孤星,往往是自私自利;宣冲读的儒理是遵从人情世故。春秋时,“国人”就是因此而凝聚,而“野人”才会不通情理。
…回到当下…
海浪波涛中,宣冲检查战舰内部状态无误后,开始听广播。
虽然不清楚,现汉最顶层对于这场战争是如何策划的,但是宣冲从各个渠道搞来了情况:这场战争,其实是东蜀被动。
东蜀那边,由于现汉持续不断的经济战,不得不加大了对篷州的掠夺,然而步子拉的太大了,蓬州那边最近出现了土著大起义。
而蓬州是一块大陆。
东蜀为了维持这块资源地带,不得已,在近十年不断投入力量,保持两百万以上的常备兵力。
颠陆本土民生也出现了问题;在田红城(澳大利亚中部土壤富含铁氧化物,呈红色),国泰城,海陵城等一系列城中,都出现了大量“和平请愿会”。
宣冲从这些“请愿会”游街的报道中,观察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现在颠陆上各大城市的请愿会的名称是“姊妹工助会”“慈母盼归会”。
当抗议的主力大都是女性时,如果不是因为系统内出现了“拳”的话,那么说明东蜀已经陷入了穷兵黩武的矛盾中了。
想来也正常,一边进行海军军备竞赛,一边常年在另一块大陆上,维持百万级别的战备兵力,任谁也吃不消。
在两年前,多方报纸上就有“小道消息”,据说东蜀早就有求和的准备了。
东蜀的官僚愿意配合拆掉赤道区域的要塞岛屿。但现汉没有答应,继续造新锐战舰,大有要把东蜀逼成绝症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年来,现汉大规模出兵打了东蜀三次了。
一百年前蒸汽机革命带来线膛枪技术变革后,双方是第一次国战。
三十年前钢加工技术进步,带来的是船炮全钢,双方是第二次国战。
而现在这场战争,在十五年前就开始了;八年前,双方已经确定,赤道地区只能有一个声音!遂在相关岛屿不断加码,如绞肉机一样投入一个个团。从一开始低烈度修建碉堡对峙摩擦,到现在架设临时铁路运载攻城炮推到前线。
纵观现汉和东蜀这一百年的对抗,汉军虽然有所小败,但总体来说,是现汉压着东蜀,一步步向前推了。已经好几次登陆颠陆。
宣冲:东蜀的地缘太差了,但是又挑了一个地缘最好的对手。
…优势…
宣冲脑海里出现了地图,现汉和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一个最为特殊的要素是处于世界主大陆的东侧。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大陆东南侧会出现大量碎片化“附属块”,现汉东南侧的“附属块”是全球最多。日本列岛,南洋群岛都是如此。
当主大陆完成统一,向外释放影响力,这些附属板块,就会成为主大陆势力向外延伸控制海洋的跳板。
相对于前世米地,现汉居中,可以更好控制这些区域势力。
这个区域包括倭岛,新罗,占城,交趾,统称为儒学文化圈。
刨除现汉这个主体后,该圈子内,单凭这些边角国家们,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互相交流水平上,就比欧罗巴诸旗之间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欧罗巴是散装的,而现汉周边这些附属块,全部都是朝贡中央。
现汉只要保持一支二十万人规模的海军陆战力量,就能对整个圈子进行足够威慑。
欧罗巴那边,即使是维持一支八十万的常备陆军、横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双舰队,都很难震慑,被阿尔卑斯切割地形,所形成的各方诸侯。
查理曼的神圣罗马帝国,一辈子就在翻山过程中,来回平定叛乱。
至于灯塔,“成也两洋,败也两洋”。
其在领导世界的阶段,是国力飞速下降的阶段。
在工业时代,现汉控制这些附庸的成本远比灯塔要低的多了。而东蜀在建国以来就是希望自己垄断海权,但是其战略是建立在“不允许现汉发展海权”的基础上,结果错误外交惹怒了现汉,进入了对抗局面,东蜀是节节败退。
现在这场争霸已经进入尾声,在赤道地区交锋中东蜀已经是用上“良家子”的老本,但是现汉这里啊!其实是在招呼小弟们群殴。
作为“家法中主宗”,众多藩属国为主要宗主国效劳,是天经地义。
宣冲不由感慨:在自己那个时代,如果要谈“文化宗法”,会被别人骂“老大帝国”的保守;但这是因为还处于崛起阶段,文化不够强。
但如果真正的强了,就是文化宗法的受益者!那么先前“嘲笑保守”的声音,就会被反过来嗤笑为“不够王霸”。
…劣势…
随着宣冲在翻阅现汉和东蜀的交战历史上,发现现汉也不是完全占优。
一百年前,现汉和东蜀第一轮对抗的主战场还在爪洼。现汉派遣三个团,六千人作为偏师登陆颠陆,结果汉军爪洼岛上五万人级别大战打赢,颠陆上的部队却全军覆没了。
第二次对抗是三十年前,主战场是苏剌岛;由于双方都有了蒸汽船,运输能力大增,双方兵力是六万和八万。同时现汉依旧是派遣了一支偏师万余人进攻颠陆海陵城。同样是现汉完成了战略夺岛,但是在海陵城下丢盔弃甲,耻辱撤退。
第三次大战是十五年前开启,现汉国力已经碾压东蜀,无论是船舶制造还是钢铁产量都是东蜀的数倍,所以这次大战,汉军是准备一开始就直接攻克颠陆。
结果这次失败了,大量炮火物资最终丢给了东蜀,汉军灰溜溜撤回来了。不得不转而重新零敲碎打,夺取外围岛屿,。
而上一次战败也让东蜀狂妄了十年。
宣冲发现了规律,那就是岛屿战,现汉基本上能夺下来。但是颠陆本土,则是一块烫手山芋。
对此,宣冲意识到了什么。
…海权的极限。…
遥远赤道,汉军主力舰队正在护送登陆部队进入几亚岛。现汉海上钢铁舰队组成长龙,而天空中八艘硬化壳体的空艇也在巡航。
而就在这庞大战斗队列内,视角来到主力舰。
穿过一门门的大口径舰炮,来到舰桥,透过窗户抵达舰长观察室内。海军将领孙景涛正在看着海图。
现汉内充斥着对于东蜀的蔑视。即各个领域都在论证东蜀有百败。
生灵学家(生物学家)出圈的理论:和主陆块的生灵相比,颠陆上的生灵被困在一隅,失去了前进能力;而后遭遇猫狗等外来动物入侵,濒临灭绝。颠陆的原住民是在几万年前进入这儿的,当年茹毛饮血,被文明发现后依旧茹毛饮血!故步自封是此地的风水。东蜀作为王朝亦如此。
但是孙景涛却压力很大,因为这几十年来,东蜀有一位出身宗室的名将秦深!
十五年前,汉军冒进后被击败,就是其刚出茅庐时的杰作,那时他才十八岁。
当年那一战,各国刚刚换装连发步枪,秦深在陆地上通过多线拉扯,对汉军进行了拉伸分割。然而趁着其海军被长期拖在海岸线附近,其主动派遣海军出击,北上偷袭现汉分舰队,最终打赢了两场海战,迫使现汉主力舰队从海岸线周围撤退。随后,陆地上东蜀部队发起了全面反击。汉军战线崩溃,三十万大军被迫丢掉辎重,撤离海岸线,逃回苏剌岛。
秦深随后则是成为东蜀的国柱,十年前被派到篷州后,当时东殷试图染指篷州,打着“拯救南边殷族”的名义,派兵在马尾藻海南岸登陆。
秦深三万部队强行军,将龙州十五万干涉军截断在热带雨林中,和鳄鱼蟒蛇纠缠。最终十五万人只活下来八万人,打断了龙州势力向南干涉篷州的念想。
秦深凭着这两场战役,让现在整个环球的军事家都不敢小觑。
孙景涛看了看海图,对副官道:“没有遭遇敌舰队阻拦吗?”
副官:“没有。”
孙景涛:“情报中,敌人在东渚(几亚岛)的防御如何?”
副官:“基本集中在内陆,并没有在滩涂防御。我分舰队东海区扫雷作业。
孙景涛点了一下几亚岛东边的“卷尾”:“从这登陆,注意防备东蜀海军。”
…弱势海军多冒险…
现汉海军越过赤道压在东蜀的家门口;而在广袤的太平洋上,一只东蜀舰队,蛇皮走位,绕过现汉海军封锁区域,横穿台风肆虐区域,开启无线电静默,驶了过来。
这支舰队试图横插东大洋,执行一场偷袭计划。
东蜀指挥官在战列舰上,看着海图喃喃低语道:“就算我们的行动成功,能够让现汉畏惧战争损失,停止战斗吗?”
连日的海浪拍打,让东蜀船员们的肠胃七上八下,心里也七上八下。
这只东蜀国舰队中,每一艘海上钢铁小山的桅杆上,旗语者艰难地用旗语命令后续多艘战舰跟上。
…右勾拳的正前方…
出海第七天,宣冲站在巡023号战舰的船尾,测算了一下海洋数据状况,将风速和浪高等一系列自然数据回馈给了后方旗舰后,继续在舰队前方进行巡航。
旗舰那边的广播,在今天也发送来了战报。汉军已经成功登上,东渚岛(巴布新几内亚)这个千岛带的第二大岛。
东蜀在岛屿上的那二十万大军,几乎是瞬间丢失了海上战略要点;在战列舰的炮击和空艇轰炸下,不得不退守到内岛的山区地带。
东蜀在四百年前完成了治理统合后,在这里设置了四个州府衙门。
现汉在进行军事行动时,显然已经和当地世家大族完成了联系,会承认几大家族的族谱为华夏一系。
现汉朝廷将承认族碟,允许这些大族子弟为汉民身份参加科举,并且承诺二十年内给予二十个举人的名额。
举人的名额代表着入仕途,可以在现汉庞大区域内作为重要的官僚,而选择归乡则是能接受重要的产业转移。
对此,宣冲看得非常眼红,朝廷对于这些岛屿的政策非常优渥。
东图那么大的岛屿,这几十年来就出过五个举人,导致产业还是捕鲸。宣冲:“鲸鲸那么可爱,怎么能吃鲸!”
毫无疑问,现汉为了解决东南宿敌,那是一日都不想等了。
这百年来,不单单是军事准备,在产业和地方文化上,也一直是潜移默化的上手段。
宣冲看了看地图喃喃道:“打到东渚后,这么多“人在蜀国,心在汉”?看来战争应该没有悬念了吧?”
“不对劲!”宣冲凝视地图:敌人主力朝着险要地区收缩!这是想打持久战。
宣冲看着岛上的沟沟壑壑,总感觉上面的蛇鼠虫蚁非常多。
值得一提的是,东渚的面积是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川渝的面积,比二十一世纪德国联邦还大。所以别看地图上这是一个岛屿,内部还是有堪比大别山区的山地纵深的。如果上面的人真的要有心抵抗,对汉军来说,这游击战还是个麻烦。
但是在当天下午,又有消息:东蜀两个团成建制投诚,为汉军带路。
被打脸的宣冲有些尴尬。但是仍然是坚持原观点,东蜀一定还藏着什么。
大片的海鸥在023舰盘旋,“雷欧雷欧”的乱叫。
宣传下令,开启电磁隐身,不让这些鸟搭便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