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历史军事>最强合成旅> 第399章 史上最高规格会议!

第399章 史上最高规格会议!

  第399章 史上最高规格会议…!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促膝长谈,陈军和雷军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里,陈军这边负责筹备新公司,包括但不限于挑选办公地址,完成装修和设备采购等。
  雷军这边负责和老公司对接,完成工作的交接以便于进入新公司。
  同时还要在个人能力和范围之内,帮助陈军组建新公司和完成新接项目,最主要的是物色一批优秀的人才。
  行政和公关部门的人才,陈军这边可以安排人物色。
  可互联网行业内的精英人才,要想寻找可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一家新开的公司,要想招高手更是难上加难。
  由雷军去负责招就不同了。
  雷军可是金山软件的执行总裁,他在行业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地位,等于就是行走的金字招牌。
  新公司只要有了雷军做招牌,就能够打消行业精英们的顾虑。
  行业内的精英们有能力有底子,通常都不会加入新开的公司,不知根不知底,谁知道你能够撑多久。
  可如果新开的公司是雷军做老总,那情况就会完全变得不一样。
  就冲雷军这个人,就会有人愿意加入。
  所以陈军才专门把招人,这个重大的任务交给了雷军,让他去发挥自己的人脉,争取给新公司拉一帮高手来撑场子。
  陈军和雷军为了新公司分工合作,接下来两人就有的忙了。
  雷军回去会怎么操作,陈军不知道,这也不需要他关心,过程陈军不需要指导,他只要拿到结果。
  反正陈军自己要做的事情,绝对比雷军还要多得多。
  首先陈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电话给自家老爷子,毕竟还要老爷子出钱出力,陈军纯粹就是个中间人,开公司什么的他压根就狗屁不懂。
  陈振华接到陈军打过来的电话,开口就是要开一家新的科技企业,事情来的过于突然还真让他很意外。
  毕竟“大江”公司现在很烧钱,却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现在又要办一家新的公司,且前期加后期投资超过四千万,对于陈氏集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要不是听了陈军之前的预言,陈氏集团赶上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红利,着实是赚了不少的钱。
  陈军现在张口就要四千万,陈振华还真就拿不出来。
  如今靠着陈军赚了好几个亿的利润,并且现在每个月的利润都在迅猛增长,每个月的利润都过亿。
  陈振华兜里有钱,底气更足,对陈军的突然决定,也敢毫不犹豫支持。
  本着哪怕这四千万给陈军,最后亏的裤子都剩不下,就当是回报陈军的预言,不抱赚钱希望的想法。
  陈振华在大概听了陈军的思路后,当场回复陈军给他一个星期准备。
  不问理由,不给压力,毫不犹豫支持。
  陈振华这份对儿子无条件的爱,让陈军打心眼里感到温暖和开心,为拥有这样一个家庭而感到欣慰。
  在陈振华准备的这一个星期里,陈军基本都呆在中关村的酒店。
  每天过的日子。
  那叫一个潇洒快活了得。
  每天基本就是和廖秋雪“私混”,两人的感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牵手已经成为了约会的常态。
  甚至都已经升级到了拥抱,感受着彼此的心跳和体温。
  估计以这个速度持续下去,过不了多久就能尝一尝咸淡,要是陈军自己想的话,吃上海鲜也不是不可能。
  偶尔打电话给父亲陈振华,问一问公司筹备的进度,交代一下相关的细节问题。
  还会打电话回营里和团里,询问合成旅的正式命令什么时候下来,有没有听到某些内部的消息等等。
  剩下的就是和雷军沟通,有关于新公司的各种事情。
  陈军盯上的严援朝和朱崇君等四人,原本陈军是想要雷军在中间搭线,他亲自去邀请他们加入开发团队。
  现在已经准备和雷军合伙开公司,那就没必要再去邀请他们加入开发团队。
  陈军觉得干脆去邀请他们,加入到即将创立的小米科技公司,让他们变成员工,比邀请加入团队更好。
  当然。
  如果雷军出面邀请他们四个,没有办法把他们给拉拢过来。
  陈军还准备了个绝招。
  那就是让他们四个成为联合创始人,签合同等以后公司上市之后,可以给他们四个人一定的股份。
  如果他们四个真有长远眼光,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要是这都吸引不到,那也就只能算了。
  虽然现在国内的程序员大佬,全部加起来也就那么些,和国外根本没法相比,但能用的人才还是不少的。
  陈军相信只要自己舍得给钱,挖一批大佬肯定没什么问题。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
  老爷子陈振华的办事效率很不错,说一个星期就一个星期,钱和人都准备到位,并且赶到了首都和陈军会面。
  钱在专门的账户里已经存好,派了专业的团队来帮陈军开公司。
  硬件都已到位,效率就更快了。
  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陈军就在超过一半公司跑路,有着大量的优质场地,且租金很合适的中关村创业大楼中,租下了一处数百平方的场地。
  然后就把雷军给叫了过来做参谋,由专业的团队来做统筹规划,把这片场地装修成最理想的样子。
  陈军和雷军只负责提意见,然后把他们的想法给说出来。
  至于怎么把想法给变成现实,该去哪里找合适的施工队,又怎么去出设计图什么的,都由陈振华派来的团队负责。
  有团队来负责整体处理,确实是帮了陈军的大忙。
  毕竟搞部队是陈军的拿手绝活,不管是合成部队还是基层部队都能搞得转,可开公司他是真的纯小白。
  雷军倒是在这方面有足够经验,所以意见和想法基本是他在提。
  本着自己本来也对这方面不熟,就是纯粹当个中介,陈军干脆就做起了甩手掌柜,直接让雷军和团队对接。
  陈军如今正处于热恋之中,脱身出来还准备想点办法,搞点什么浪漫的事情,和廖秋雪更进一步。
  结果第二天就接到高首长电话,让陈军明天和他去一趟战区驻地。
  事情就一件,难度还挺高。
  那就是让陈军参加研讨会,针对于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开发,组织专人进行讨论,以确定是否执行。
  陈军作为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开发方案的设计者。
  只有陈军参加了这场研讨会,才能把数字化指挥系统给说到透彻,让大家都能根据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陈军为了指挥系统布局这么大,都让家里投资几千万开了新公司。
  对系统的开发,那是势在必得。
  所以陈军没有任何的怯场,决定趁着这个机会,用领先二十年的思想和眼界,好好给战区的首长们上上课。
  第二天在大门口和高首长汇合,就被带到了一间不是很大的会议室。
  会议室中间是一个大圆桌,大圆桌的两侧摆着三排椅子,大首长们坐在圆桌上,其他的人坐在后面的椅子。
  一眼看过去圆桌上,坐在后排椅子上的军衔也不低。
  全部都是上校,绝大多数是大校。
  陈军刚好够起步的军衔级别,正常来说应该坐在最后面的第三排,在这场研讨会上只能戴耳朵。
  也就是没有机会出来发言,只能坐在那里听大家说。
  最多就是最后会议结束之后,能够写一份自己的研讨会议报告交上去,首长们可能会翻到他的报告看一眼。
  然而陈军并不是正常的身份,他可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角之一。
  也非常有逼格的被分在了第一排的座位坐着。
  说实话。
  一间房里,如此高规格的会议,陈军还真是人生的首次。
  哪怕陈军见多识广上过大场面,看到肩膀上全是金光闪闪,都不由的心中一紧。
  不敢有丝毫大意!
  主持这场会议的是战区三大头之一——联合作战参谋部的参谋长,足以可见战区对指挥系统的重视。
  首长们简单的开场表明会议主题,接下来会议便直接走研讨程序。
  一群陈军不认识的首长陆续发言,围绕的核心都是如今我军的指挥体系,大部分对指挥体系的升级持质疑态度。
  数字化指挥系统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有点太过于超前。
  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坐在这里的军衔都很高,代表着他们的年龄都挺大,大部分人早就已经过了,快速接收新鲜事物的年龄。
  用电台步话机指挥了一辈子,一样打了很多胜仗的首长们来说。
  那么多钱去搞个什么指挥系统,而且还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装到机器里,用的时候还得通过机器来用。
  完全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最麻烦的是还得整个部队的装备,都围绕这一套指挥系统来布置,注定了会有大量的问题要解决。
  目前国内的军用设备不仅型号很多,而且还是国外和国内混搭使用。
  兼容性本就是个大问题。
  你还要把一整个旅全搞到一起,让成百上千的设备装备全部整合运行,简直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既然搞起来那么的复杂又费钱,且合成旅本就是战区的一次冒险,很多方面注定了会不成熟。
  后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逐渐的对其进行完善。
  这个过程本就耗时耗力。
  在本就已经如此耗时耗力的情况下,还要搞一套听都没有听过,搞起来会非常复杂麻烦指挥系统。
  那不等于就是麻烦上加麻烦,合成旅搞不好会变成一团糟。
  这风险实在太大!
  年纪大了偏向于保守的首长们,不想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件事,从常理来说也确实是想得通。
  然而合成旅本就是打破常规的存在,信息化改革更是在向时代妥协。
  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保守并不是上策,反而会导致延误战机,唯有拼尽全力冲刺,才能在未来博得一片天地。
  极少部分持支持态度的首长,他们的想法正是如此。
  高首长就是支持的代表之一!
  也是高首长向参谋长极力推荐,才有了这次研讨会特邀陈军过来,在这里亲口讲述数字化指挥系统的机会。
  研讨会前面进行了一个小时,很多首长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局面还是那样。
  反对和支持的人基本对半,剩下约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持怀疑的态度。
  而这就是高首长叫陈军过来的原因,他希望陈军能够通过他的发言,能够把还在持怀疑态度的拉拢过来。
  这样一来支持的人就能过半,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开发大概率能通过。
  主持研讨会的参谋长见此情况,简单的对现场做了概括之后,接下来就引出了陈军,并介绍了身份。
  最后当场只是陈军起身,向大家详细讲述数字化指挥系统。
  之前陈军坐在那里,还不是那么显眼。
  如今他站起来面向大家,立刻便引起了全场的轰动。
  参加研讨会的都是高级军官,上了浆星的起码都是五十岁往上,哪怕最年轻的上校年纪都已经接近四十。
  而陈军身材虽然很高大魁梧,但年龄谁都能看出来并不大。
  甚至可以说非常年轻。
  在一堆四十、五十、六十往上的中年和老年人中,冒出来个只有二十多的年轻人,确实是有点过于惹眼。
  就像是黑夜中的大灯泡,站在那就发出了刺眼的光。
  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无比年轻,肩膀上却扛着上校军衔的年轻小伙子,竟然还是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倡导者。
  这怎能不让现场众人“惊愕”!!
  被几十双眼睛火辣辣的盯着,仿佛要把他浑身每一处都看透,换了个人还真受不了,恐怕会紧张到说话结巴。
  好在陈军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眼前这个场面虽然规格很大,但还不足以影响到他的心境。
  迎着首长们看过来的疑惑、惊讶、怀疑和好奇的各种目光,陈军神态不卑不亢,开始科普数字化指挥系统。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