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对外贸易司的司长姓赵, 这会儿都不知道怎么说这俩外资公司,“我们当时就明确过了,这次合资是由国营工厂跟他们进行合资, 他们也听得清清楚楚的, 扭头就选了私营工厂。”
  “倒不是华美日化不行,而是太行了, 总不能把我们的领头羊给他们吧。这跟我们的设想完全不符,而且我也认为没有必要惯他们的臭毛病,我们是诚心合作,不是让他们挑挑拣拣。”
  常部长倒没有评价, 而是问:“他们有没有解释什么原因?”
  原因大致都能猜到, 但是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能以猜来衡量, 必须要让他们亲口说出来,落在实处。
  赵司长立刻说:“我们问了, 他们倒是给回复了,也很简单,就说是认为华美日化理念更先进一些, 更适合合作。”
  这说得冠冕堂皇, 没一句实话。
  谁不知道华美日化的优势在哪里,首先是品牌得到了认可, 如今夏国日化行业,华美日化是后来者居上, 去年在多个类别销量全国第一, 成了消费者心中的首选品牌, 饶是海市日化和京市日化也得让一让。
  那天开会,日化局的梅若雪作报告还提到这点呢,说是华美日化是通过多品牌战略, 在老百姓心里树立了标杆——只有不同的定位,没有不好用的品牌。
  所以现在,华美日化推新品牌大家都很接受,甚至都认为肯定质量不错。
  “这是个良性发展。”梅若雪是这么说的。
  其次自然是他们的渠道,不了解梅树村的人,大多认为梅树村主要是靠开遍全国省会的商场还有无处不在的门市部挣钱,但认真研究过的才会知道,梅树村的营收大头在销售员这块。
  这是周渔当年为了销售华美日化的肥皂而想出来的办法,同时也兼具助人——他们给了三千个名额,每人免费一百块肥皂,只要卖出去了,就可以继续进货,从而让没有收入没有资金没有出路的人们做起生意,改善生活。
  这条线路当时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不少媒体报道过,尤其是那篇《拉着父母的卖皂人》人尽皆知,这两年倒是没有了消息,看似沉寂了,事实上,是周渔有意压下了新闻,她做的更大了。
  因为有良好的晋升路线,第一批的三千人事实上,有不少都开起了自己的门市部,但他们离开了,随时随地都有人补上,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参与过的人已经高达万人。
  周渔在报告这么写着:“我们这个计划依旧进行,在所有的梅树村门市部和商场,都能看到我们的招聘广告。虽然多年来,被骗走了不少肥皂,但我可以这么说,夏国人还是勤劳肯干得多。”
  “他们只要有一点希望,都不会放弃努力。我们在一百块肥皂的筛选中,目前诞生了2208位门市部店长。同时,也有1098人因为个人抱负原因,离开了梅树村,创立了自己的事业。”
  “对于这部分离开的人,我们也给予了帮助,他们可以从梅树村进货,贷款,甚至可以聘请梅树村拓展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其前期开店进行服务,如今,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店铺,其中有154人已经拥有了两家以上店铺,开启连锁经营。”
  “而没有离开的销售员们,目前有4678名,我们内部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做一人店铺。他们带着梅树村产品,遍布全国各地,我们现在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东北还是西北,无论是东海还是南海,都有我们的一人店铺。无论是深山的村庄,还是边境的小城,都有我们的一人店铺。”
  而这些一人店铺带来的是什么?华美日化的肥皂在全国销量遥遥领先,可以说任何日化厂都拍马难追的地步。
  当然了,肥皂看似是最便宜的最低端的,但不要忘了,夏国正在蓬勃发展,人们终究会从只用得起肥皂到香皂到洗衣液沐浴露,只要这个渠道在,就不愁销量。
  所以,这是因为更好沟通吗?分明是因为华美日化可以提供他们想要的一切,但他们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思。
  赵司长建议:“要不我直接以华美日化不在列拒绝吧。”
  常部长却说:“你给周渔打个电话,看看她怎么说?”
  赵司长有点着急:“合资是个好事,万一周渔答应了呢。”
  常部长笑着看他,“你啊,还是多去下面走走,听听各家工厂真实的想法,放心吧,你交给她就是。那丫头,不会吃亏的。”
  这口气可不一般。
  常部长一向严肃,这么亲切地称呼一个厂长,那真是少有,显然周渔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得到了常部长的认可。
  他自然点头:“好的。”
  赵司长出去的时候还想呢,他记得82年周渔过来培训商情的时候,大家说的是:“一个自己开百货大楼很有想法的小姑娘,很厉害。”
  哪里想到,短短三年,周渔已经成了公认的日化行业领头羊,是被呵护也被给予希望的青年企业家,真是快啊!
  这种事不容耽误,赵司长回了办公室,就给周渔打了电话。
  周渔一点都不意外,前几天常部长跟她讲,粤东日化不愿意,他们还要继续挑选合作工厂的时候,她就知道大概会有这么一件事。
  倒不是因为她是穿越的,而是因为她太了解这帮外资企业了。
  他们是一边带着傲慢与偏见,一边又图谋夏国的广阔市场。
  总的来说就是,勉为其难过来挣钱,但并不想帮助夏国的任何人,更不想带飞对方的行业,他们只想着怎么能将这个市场尽快握在手里。
  所以上辈子,他们喜欢收购夏国已经成名的牌子——这些牌子都有自己成熟的渠道,收购后,他们将对方的生产线几乎全部砍掉,合资车间里都是自己的品牌,然后利用这些成熟的渠道卖出去,将渠道据为己有。
  几年过后,无论是多么响彻全国的牌子,都会消失了,被遗忘了,只有他们的产品出现在夏国人的购物车里。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妥协,然后就是被污蔑,或者是像她一样,离奇地死掉。
  不同的外资同样的做法,一个牌子又一个牌子,全部都不见了。
  上辈子,周渔去货架上看洗发水,看沐浴露,看各种日化产品,后面的生产厂家都是这些国际跨国公司。
  他们占据了夏国市场,一丝缝都不给夏国的日化行业留。
  而现在,他们在视为己有的市场上,看到了华美日化这个出头羊,那必然不能让它继续存在,也必然不能放过这头肥羊,所以,趁着夏国人还不知道他们那些龌龊的手段,赶紧合资——冷落华美日化的品牌,抢占华美日化的渠道,顺便,接替华美日化的市场。
  所以,周渔可不会轻易地说不,她要让他们全暴露出来,她的回答是:“这是个很好的事情啊,赵司长,毕竟我们也要跟国际日化市场有所接触。但是,一家有女两家求,我们忙得很,也没有时间都谈一谈。”
  “不如这样,”周渔直接给出了自己的要求,“你让他们做个自我介绍,把自己能够提供的资源技术和支持都写个说明书发给我们,我们比较一下,选择一家深谈。”
  赵司长都愣了。
  外资是什么,说真的,在现在的夏国,是被捧着的。对外贸易司这几年没少和各行业的巨头们打交道,想办法邀请他们进入夏国进行投资。
  部委还好,毕竟是代表国家,对他们都是平等以待。
  但下面地市和企业可不是这样了——那真是众星捧月,生怕人家有一点不满意。
  可部委也理解。一方面我们自身弱,需要人家的技术资金设备来支持,另一方面夏国本就是礼仪之邦。
  但说真的,谁的血管里流的不是热血,只是忍着而已。周渔这个答复,虽然可能别人看起来,有些狂,但在赵司长看来,他瞧见了日化行业的底气。
  他直接笑了:“好。”
  周渔知道,这样一个答复,必定会在bj和hl公司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他们都敢挑她祸害了,她才不在意呢。
  周渔挂了电话就跟徐倩说:“我先下班了。要是有重要事情找我,我在利民小馆。”
  这个徐倩知道,早上尤雪丽打了电话过来,说是回南州了,要跟周渔见一面。
  徐倩连忙应了:“我知道了。”
  周渔随后就去了利民小馆——这是姜桂香新开的分店,是她看着如今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大家都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谈生意,所以专门开辟的。
  整个氛围比较幽静,最重要的是,没有大堂,都是小包间,比较适合聊天。
  周渔到的时候,尤雪丽还没到,姜桂香如今是总经理,平时不会专门驻扎在某个分店,不过显然服务员都认识她,周渔刚坐定就送了果汁和果盘过来。
  周渔喝着果汁又等了等,门就被推开了,就瞧见个穿着黑色大衣,裹着头巾带着墨镜的女孩进来,那包裹的跟粽子一样。
  周渔真是目瞪口呆:“不至于吧。”
  那边自然是尤雪丽,她把门关了,摘下墨镜也深深叹了口气,“周渔,我要是知道出名后这么难……”
  周渔还以为她要不当演员了,哪里想到,她说的是:“我就提前跟我二表哥学点反侦察技术。”
  周渔:……
  尤雪丽这两年发展的很不错,她在广告圈算是女神的地位,保证了她每年都有一两部电影上映,前几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得到了努力的奖赏,获得了金鸡奖最佳配角奖,算是已经成名的演员了。
  周渔问:“怎么了?你这是被观众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