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这年头要想进口设备, 就必须得有外汇。
  但大家平时都是内贸,只有一个方式可以获得外汇,就是参加外贸, 也就是周渔作为商情组组长参加过的广交会。
  只是广交会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参加, 起码在2000年前,有资格参会的私人企业只有寥寥二十来家, 更何况现在?据周渔所知,也就是汽车行业有人拿到了入场券。
  而周渔从事的是日化行业,即便是在轻工业中,肥皂和香皂因为技术含量不高, 利润低, 也不是出口创汇的主力产品, 这条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90年代,还有个办法, 就是购买资格,让参展商分出一部分展台来,可这会儿才1983年的, 根本没人这么做, 真这么干了,那就是枪打出头鸟, 别说进口设备了,恐怕要受处罚。
  因此, 自己赚外汇这条路其实完全堵上了。
  但是, 自己不能赚, 不代表不能用。
  进口设备对于周渔来说是早晚的事儿,去年参加广交会的时候,周渔就和省商务厅的进出口贸易处处长蒋学交流过, 打探出两条路子。
  一条就是跟有资格的企业进行合资,成立大集体企业进行联营,这样,由对方申请使用外汇,购置设备。
  但这样的有个麻烦问题,就是这个合资公司,是由双方共同管理的,周渔不能绝对掌控,如果不挂佳人牌,不利用现有的品牌优势和梅树村渠道,对方是不会愿意的。但是挂上佳人牌,周渔无法掌控,很可能佳人牌的归属产生问题。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申请外汇贷款,这个要求其实很严格,要能独立核算,要有流动资金,要有外汇收入和偿还外汇的来源,并且还需要有外汇收入的单位担保。
  这里面有两个难点,一是要有外汇收入,但还有一条补充规定,就是如果是没有出口的企业,想要贷款,那就需要有确实的还款渠道。这个周渔倒是能搞定。
  这又要涉及一个政策,就是外汇留存,这是为了调动创汇积极性而设置的,就是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可以按着一定比例留存一部分外汇,这部分外汇是可以自由使用的。
  但问题是,这部分外汇使用的时候不如外资和贷款政策好,还比外资和贷款成本高得多。所以,很多企业账户上都有不少留存外汇。
  这部分外汇是可以卖出的,只是,他们要价比较高,人家有资格的企业,都是申请外汇贷款或者找外资了,根本不愿意付钱买外汇。
  但这些对周渔没问题,她如今资金算是比较宽裕的,而且早买设备就等于早进入市场,钱是能够挣回来的,这部分成本她愿意付。
  那剩下的问题就是找谁来担保了。担保这种事情,向来是有风险的,说真的,周渔将认识的企业细细过了一遍,心里并没有拿定谁可以答应这件事。
  但武国强的主动,让她看到了南州肥皂厂的可能性——并不是所有厂长都有这个魄力,将工人送过来的。
  这需要企业的服务意识,这只有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才比较常见,而此时此刻,市场经济刚开始,赵立勇找周渔要广告位就是很多国企傲慢态度的极端表现。
  可武国强就有,也就是说,他对于市场是极端敏锐的,可以从发展的角度评估担保的利弊,也就更能把握机会。
  周渔现在觉得,南州肥皂厂或许可以谈一谈。
  不过这种事不能急,这个时间显然不合适,所以周渔将这个想法先放了放,带着徐倩和周三春去了南兴县。
  南兴县离着南州市区并不远,一个小时就到了,周渔提前来本是想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褚伟民如今是著名新闻人物,他的门市部开业,国家青年报和省市的报纸电视台都到了。
  只是没想到,进了南兴县,先看到的是被好奇的人包围的梅树村门市部。
  这会儿门市部已经装修完毕,从外面看,跟其他的门市部一样,窗户扩大了,里面即便白天也都开着灯,从外面看,暖黄色的灯光,木色的柜台,红色的开业大吉,绿色的窗棂,合在一起是一张温暖的画面。
  这就是梅树村门市部给大家传递的信息——这里的一切都是暖的,服务也好,价格也好,包括我们这个企业都是温暖的。
  围着的人也都说好:“哎呦,看着可真好,暖和和的,就想进去,没想到真开起来了?”
  “我听说,从选地方到装修,人家梅树村都管,梅树村说话真算数啊,我原先还以为是忽悠人的呢。”
  “怎么可能?人家梅树村是多大的企业啊,肯定说到做到的。再说了,你见过哪个企业忽悠老弱病残,忽悠正常人不更好?就是不知道,这挣了钱怎么分?”
  这问题显然难倒了不少人,梅树村工资高大家是都知道的,可拿工资肯定不如拿利润大家也知道,让大家选肯定是拿利润好,可大家又觉得,梅树村能那么好吗?
  就这时,有个小姑娘说道:“这个我知道。这算是加盟店,和梅树村的自营店是不一样的,自营店的店长是开工资的,加盟店的店长的租赁装修进货费用都得自己拿,不过是直接拿利润的,三七分。”
  居然是拿利润?这谁不吃惊?立时有人追问:“谁是三啊?褚伟民吗?”
  小姑娘一听就笑了,“怎么可能?褚伟民是七,梅树村拿三。”
  那不就跟自己的店没区别吗?虽然要分出去一些,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三分利润很值当:一来梅树村有名气,二来不用自己进货,有人立刻就说了:“哎呀这是天大的好事啊!你说,当时也找我了,我觉得卖皂没出息,就没答应,哎呦哎呦哎呦诶!”
  他竟然连连叹了三声。
  一时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不过周渔没再听他们的议论,而是欣赏地看向了眼前的小姑娘——郑大妮。
  如今已经是十月份了,距离上次周渔见郑大妮已经过了三个多月,郑大妮变化巨大。原先是又黑又小又瘦,衣服更是补丁摞补丁。
  但现在,她虽然还是黑,但个子似乎长了一些,脸上也圆润了,穿着一身干净的衬衫裤子,看起来精神十足。
  周渔瞧着心里就高兴:“什么时候到的?”
  郑大妮看着周渔就想挨着她近一点,她对周渔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周渔也没躲闪,就被她挽着胳膊往褚伟民家里走,“我也是刚到,已经去过伟民大哥家了。于组长说你也要来,我猜你肯定先看店铺,就跑过来了。”
  “我想跟你汇报我的成绩。”
  周渔其实都知道,不过她愿意听,立刻说:“那讲讲吧。”
  郑大妮就说:“我现在已经是一个移动的小卖部了,山沟村十里八乡都是我的地盘,不仅仅肥皂卖得好,还有其他的小物件卖的都好。”
  “周总,我上个月挣了62块钱。我都没想过我能挣这么多钱,那天我买了两斤五花肉三斤排骨全炖了,我跟弟弟妹妹第一次吃肉吃的想吐。”
  山沟村可是在山里,这个销售额很厉害了,周渔笑着说:“我听说你还把弟弟妹妹都送去上学了?”
  郑大妮可没想到,周渔居然知道她的事儿,惊讶地说:“您知道啊,您怎么连我一点小事都知道?”不过她很快点头,自豪地说,“有文化好,我出来才知道,有文化的人有前途,我让他们都读书去了。”
  “你也想读吧?”周渔问。
  郑大妮笑了笑,“我已经很满足了,再说我岁数也大了。认识名字,会算数就行了,不用读了。”
  “这怎么行,以后当店长要管理的,连账都看不懂,那不是让人忽悠了。我这边有计划,每年定期给销售员上课,先扫盲再加深课程,如果你们余力,考大学不敢说,上个和大学联办的夜校是可以的。梅树村的店长们不少都在上课呢。”
  郑大妮可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她忍不住捂着嘴笑了,“那可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学。”
  见了郑大妮,周渔就去了褚伟民家,因为报道的事儿,他俩见面比较多,所以并不陌生,但如今店要开了,显然对于褚伟民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他见面就想给周渔鞠躬,周渔哪里让,偏偏他父母还在旁边说:“周总,你让他给你行个礼,你让我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啊。”
  周渔想说什么,褚伟民都帮她说了:“周总,我知道你要说我上新闻是帮你,可说真的,你有其他办法给肥皂打广告,我没有其他活路可以过得这么好。再说了,我出了名,全县的人都来我这里买肥皂,我也是受益。你怎么也要受我一拜。”
  周渔能说什么,只能紧紧握着他的手不让他拜,另外给他提了个要求:“你可是第一家加盟店,这条喜讯过几天就会随着肥皂一起发给每个销售员,你可要做个榜样。加盟店可不止能开一家,你要是有能力,开几家都可以。加油吧。”
  这显然是给褚伟民一个新的奔头,他笑着说:“那我就使劲好好干,给大家做个榜样。”
  不过,褚伟民的榜样作用显而易见。周渔让人拍了当天开业的照片,顺便还用了省日报对于这条新闻的报道,此外又加了开店的优势和好处,最终做成了梅树村第一张公司内刊——《梅树村通讯》,发给了每个梅树村的员工。
  在这里面,周渔还加上了鼓励现在梅树村直营店职工开加盟店的新举措,这张报纸发下去的同时,也让梅树村内部沸腾起来。
  员工们兴奋不必提,但销售员们的感受更深一些——梅树村对于他们的许诺一步步都实现了,但拥有自己门市部,却是没人做到的,如今真的有人实现了,那他们的门市部还远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