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等着列车开稳了, 周渔就跟王秘书说:“走,咱们去见见蒋学团长吧。”
  王秘书点点头,两人起了身。
  蒋学被定为团长是半个月前的事儿, 按理说周渔作为贸易团的组长, 应该早早去拜访沟通,可惜的是, 那会儿蒋学正出差,周渔也就一直没见到。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蒋学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算是年富力强,周渔听说, 名牌大学毕业, 精通三国外语, 是商务厅有名的干将。
  见到周渔,蒋学挺客气的, 直接站了起来,先跟她握了握手,这才说:“来之前, 刘厅长专门跟我聊了聊, 你们的工作很重要,希望你们到达粤东后, 能尽快动起来,发挥作用。”
  这其实就是正常的勉励之语, 毕竟在火车上, 蒋学也不方便多谈。
  他是昨天回的南河, 回来后也没休息,直接就上班去了。刘厅长当时就把他找了过去,他已经当过两年外贸团团长, 对这个工作驾轻就熟,刘厅长也没多说,只是跟他强调了一下,新成立了一个商情小组。
  作为外贸人,商情的定义一出来,他就眼前一亮,这的确是外贸工作的有力补充,他还以为是厅里专门组织了人,哪里想到,带队的居然是最近声名远扬的一号店老板周渔。
  他对周渔没意见,他自己就做商务工作的,接触了不少人,周渔的崛起绝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可他也不知道周渔能做到什么程度,所以才有了这句官话——他是以鼓励为主,但没出成绩之前,也不可能多加表扬。
  说完了,蒋学就准备坐下,反正,火车上什么也干不了。
  哪里想到,那个周渔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笑着对他说:“团长,我想问一下,这个车厢是不是都是咱们南河贸易团的人?”
  这趟车是南河首发,票都是商务厅统一订购的,自然都挨在一起,蒋学还没回答,副团长钱红就点了头:“是,不止咱们1车厢,2车厢还有三分之一。”
  周渔就说:“我看这会儿上的人少,车厢里没有其他乘客。大家对我们商情也不了解,我想趁着这段时间,跟大家聊聊什么是商情,我们将会为大家做什么?”
  “一方面是大家是真有疑问,另一方面是等着下了车,就开始忙布展了,大家也没时间了。”
  蒋学是真对周渔刮目相看,说真的,她敢领头,他就知道周渔肯定有两把刷子,但这个压力可非一般。
  刚刚上车,大家的目光和议论他都看见了,但他没有去喝止,倒不是他不知道保护下属,而是喝止了反而不好。
  这群老伙计们,可都是搞生产的,只服有本事的人,别说他了,就是厅长的桌子,他们说拍也是不含糊的,他要是帮忙了,他们只会觉得周渔没本事,更不相信她。
  蒋学还准备,等到了地方工作开展起来,让周渔通过工作来跟大家沟通。哪里想到,周渔居然主动请缨。
  他也想听听周渔对商情的见解,所以并没有反对,而是点了头:“那就聊聊。”
  说完,他就站了起来,冲着车厢说:“静一下,静一下。”
  这会儿火车已经开出了站台,在南河广袤的农田中飞驰,大家开始还对周渔表示好奇,发表两句议论,但现在已经完全进入到坐火车模式——聊天看书睡觉。
  蒋学一开口,周围先静了下来,随后人们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停止了谈话,抬起了头,整个车厢也静了下来。
  蒋学这才说:“坐12车厢连接处的同志,麻烦叫一下2车厢的同志。”
  这一看就是有话要说,门口的同志只当团长有事通知,立时站起来去了隔壁,不多时,本来比较空荡荡的1号车厢,涌进来不少人,车厢里立刻就满了。
  蒋学说:“把门关一下,是这样的,咱们南河贸易团这次新增了一个商情组,负责的是梅树村门市部的总经理周渔。商情这个概念,是周渔提出来的,厅里认为这个很好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外贸工作。”
  “但究竟什么是商情,商情能帮助我们什么,大家恐怕都不知道,我们就趁着车上这点时间,请周渔同志给我们讲讲。”
  蒋学人是真不错,不但点出来了设置商情组是厅里赞同的,还告诉大家这概念就是周渔提的,也是解答了为什么她是第一任组长这个疑问。
  这听着,怎么也靠谱一些。
  所以,蒋学话一落,王秘书和武鸣他们就立刻鼓起来掌,其他人到底也稀稀拉拉给周渔拍了两下,算是没冷场。
  周渔直接站在了车厢中央,先是跟大家自我介绍了一下,顺便打了个招呼,没什么回应,她笑着说:“刚刚上车的时候,好多人都看着我,我以为大家对我很感兴趣,连忙跟团长申请,抢先跟大家交流,怎么现在反倒是不吭声了呢。”
  谁能把这种事说出来,饶是他们觉得周渔没有资历,却成了组长,议论议论很正常这会儿也不好意思了。
  不过有点好处,这样说话,大家的注意力可是全拉过来了。
  周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我知道大家对我疑问,一方面是我何德何能,敢当个组长,另一方面是我究竟有没有真本事,能不能帮上忙。”
  “其实说真的,如果我是你们的话,我也会有这样的疑问,毕竟,广交会一年两次,机会得来不易,如果来了个花架子,那不是坏事了吗?”
  “所以,我才提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咱们坦诚相对,不是更好合作吗?”
  这话说的算是有道理,有人就说:“周组长,那你就说说吧。”
  周渔笑着说:“那我就说说。首先第一点,什么是商情,商情组干什么的。商情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商业活动的情况和动向,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市场的趋势,产品的动向,行业的发展等。”
  “这样说术语比较多,不好理解,所以我们形象一点说说商情,你们可以把我们当做媒人。”
  媒人这个词一出,大家是真挺惊讶的,这比喻,太新奇了。
  周渔笑着说:“你们手上有商品,外商手上有钱财,广交会是个平台,就是为了让你们认识,可以用手上的商品换钱财。”
  “但说真的,商品这么多,外商也不少,怎么才能门当户对,给自家商品卖出个好价钱呢,我们商情组就是干这个的,不就跟媒人一样吗?”
  “媒人介绍对象,得将双方了解的透彻,要知道姑娘小伙的信息,还要知道父母家人的信息,要是有人骗人,那不就是骗婚吗。
  放在商情组上是一样的。
  广交会开了这么多年,除此之外,我们跟国外客户也做过很多交易,受骗的次数不少。所以需要调查客户的生产和销售怎么样,信用度怎么样,是否可以正常履约。这是对客户的调查。
  同时,我们是东道主,参会有那么多的同行,怎样让客户更信任我们呢。所以,我们的商情组还有个重任,就是也要对咱们南河的厂家进行细致的调查,将这份资料交给需要交易的外商,提高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度。”
  “我认为,虽然很多时候价格战可以拉到客户,但更多的客户并不是完全以价格为考量的,如果我们是更值得信任的供货商,相信他们也愿意为自己减少风险。”
  大家原本以为,周渔这个商情就是讲讲定义,没想到的是,周渔还是个会讲话的人,开头几句,引来了注意,后面这个比喻,可是深入浅出的讲了商情需要干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这个外商对他们的信任度,可是个新概念,原先大家没想过这个。外商看中了商品,就是谈价钱,不停地告诉人家:“我们的东西好,我们东西便宜,跟我们交易吧。”
  但周渔说的是真有道理的,这里面带队的大部分是负责人,他们也有下属供货厂,有些厂家一贯质量好,有些质量很一般,就算是计划经济,统购统销,他们也会提意见,也会想办法不要不好的供货产品的。
  信任很重要。
  但是,在广交会,老客户可以提信任,新客户那里,其实都是能成交就好,不亏钱就行,哪里还注意这两个字。
  虽然不觉得很容易做到,但终究大家都是识货的,知道周渔说出了点东西,很多人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周渔也发现了,她接着说:“当然,相过亲的都知道,媒人手头可不是只有一个小伙和一个姑娘,那是攥着大把资源的。”
  这话让不少人都忍不住乐了,仿佛是回忆了过去的时光,但不得不承认,周渔说得对。一家姑娘/小伙百家求,不是说着玩的。
  “放在广交会上也是,咱们是卖方,全国几十个省份,说真的东西大差不差,那种独一份的,相信在座有的没几家吧。”
  “也就是说,竞争者众啊。”
  “所以一有成交的机会,就不停压价!生怕别别人抢了。”
  “但是,我们仿佛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将近两万外商到访,他们要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都是我们去找着人家降价求交易,他们之间没有竞争呢?”
  “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要买,买多少?我们只能来一个争取一个,而不是瞧一瞧到底是供货量大还是需求量大,根据市场来定价。”
  “这个时候,有个媒人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具体信息,有的放矢,他们要的多,咱们就正常价,他们要的少,咱们降降价。”
  “这其实就是商情组的另一个作用:预测市场趋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