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458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458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458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金乡县被一帮细作拿下,属实出乎了杨芳的意料。
  杨芳的原定计划,是先带着水师拿下战略要地的南阳镇,控制住大运河。
  之后回师南下,夺取谷亭镇(今鱼台县)和鱼台县(董家店)。保住大军后方的同时,再分兵攻打金乡县,稳固自己的侧翼,也能与曹州的义军连成一片。
  可实际情况却是,汉军前脚夺取了南阳镇,正在留下民夫营和新兵修筑防御工事。后脚谷亭镇得到消息,镇上乡绅光速起事投降,还抓了镇巡检做投名状。
  谷亭镇一下,鱼台县跟着有样学样,此县县令连跑路都来不及,就被典史连人带财物全抓了正着。
  整个鱼台县,就这么和平拿下,半点抵抗都没有。
  这听着很离谱,但实际非常合理。鱼台县、谷亭镇全都距离大汉太近了,稍微往南走个几十百里,就能碰到汉军哨骑和防御工事。
  所以,这些地方的官吏、士绅胆子全都大的离谱,只要传来汉军杀到的消息,他们就敢造反夺城。
  反正离得那么近,英和又刚刚把各地驻军调走,等于是在“鼓励”他们造反投降。投降了汉军马上就能来接收城池,端的就是一个有恃无恐。
  杨芳一路带着大军开过去,真就是一个望风而降。
  好不容易开到了金乡县,都没到县城地界,远远就用望远镜看到城楼悬挂的简陋汉字旗。
  然后,杨芳就收到属下的电讯兵送来消息,金乡县已经被县里潜伏的细作挑拨夺下,还成功活捉了金乡县令。顿时有些无奈笑道:“三个人都能夺一县了,倒是果真厉害了。便是本帅最猛的时候,也不敢三个人夺一城啊!”
  杨芳没有像前面鱼台县和谷亭镇,只是派了少量驻军过去,而是亲自接见了金乡县的那三名细作。
  待看到三人都是模样普通,一个混帮派的老汉,一个商贩中年人,还有一个穷酸读书人,不禁又是抚掌赞叹道:“陛下设立的这个情报司,当真卧虎藏龙啊!居然能有三位兄弟这般的英杰猛士!厉害!厉害!”
  “杨帅言重!”
  三人连忙拱手。
  跟这三人说完,杨芳接着马上安排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按照原定计划,汉军是先下南阳镇,之后再一座城一座城的打穿西南。稳定侧翼后方,同时拿下曹州府,跟曹州义军和河南汉军连成一片。
  但现在,杨芳的行军实在太过顺利,顺利的已经不用那么麻烦。
  金乡县被三个细作轻松拿下,鱼台县、谷亭镇干脆投降。
  短短几天时间不到,济宁州的西南半片,就已经都挂上了汉字旗。
  再往西的单县、曹县、城武县,已经全被曹州义军夺取。汉军只需要出兵西进,过去接收这些县城地盘,而后跟曹州义军合兵,一起攻打曹州府城就行了。
  杨芳对着地图一番仔细研究,决定不在曹州府继续浪费时间。
  他只分出去一支偏师,还是这次随从北上的新军十一师,让他们去支援曹州义军,同时攻打曹州府城。
  杨芳给十一师定下的战略目标,最起码是也要打下曹州府全境。
  可以的话,就顺便再北上拿下东昌府(聊城)、大名府和梁山地区。
  大名府刚好隔开了河南和山东,拿下大名府,山东汉军就能跟河南汉军、滑县天理教合兵,一起暴打包围开封府的刘墉。
  东昌府和梁山地区则属于鲁西地方,同时又刚好囊括了大运河北段。
  拿下这两块地方,就能彻底把大运河切断,以运河为界把北方清军给一分为二。
  杨芳分出一支偏师攻打曹州府,主力立刻回师南阳镇。
  在此稍作补给后,马上再度分兵,第二师、十二师、十三师全部都分了出去。
  经过金乡县、鱼台县以及曹州府诸县的望风而降,杨芳已经基本看清了山东清军的地方战力。
  既然横竖都是这么好打,那就干脆打的再过分一些,速度也再快一些。
  不止是速战速决,节省钱粮损耗,同时也是逼迫清军主力跟自己展开决战。
  不求一战定乾坤,那也要一战重创满清,让满清再无抵抗战力。
  三师汉军快速分兵。
  白楠率领第二师本部主力,渡过白马河,负责攻下邹县、曲阜县以及兖州府。
  十二师师长邓诚,率本部走运河回师南下,过夏镇(微山县)到邳州。之后再改走武河,去攻打沂州府(临沂)。
  十三师师长陈胜,率本部渡刑沟河,先打滕县。打完滕县,再一路突袭北上,攻打青州府(益都)。
  三路大军分别包圆了山东东南三府之地,再算上曹州府的十一师,基本就是把济南府给当成了饺子馅,要包在里面打。
  杨芳本部第五师,则作为主力部队,由他亲领攻打运河上的济宁州。
  济宁州不难打,但济宁州一旦打下来,清军肯定得阵脚大乱。
  杨芳打算用济宁州作为鱼饵,去钓一钓清军这条大鱼。
  ……
  汉军破城略地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反应调兵的速度更快。
  等英和这边刚刚决议要强渡荷水,去打金乡县和鱼台县,进而南下突袭徐州府,扰乱汉军的战略部署。
  结果,金乡县、鱼台县全都被打下了,汉军甚至还分兵去打兖州、沂州和青州三府。
  消息都是汉军主动放给他们,济宁知州张体仁本来不想上报。但奈何汉军太过嚣张,就拿着大喇叭告诉他们,只能被迫派快船上报给了英和。
  英和得到消息时,人都在运河南下的半道上了。
  “现在该怎么办?”英和已经骑虎难下,脸色难看问及众将。
  众将闻讯同样也是有些猝不及防,又无可奈何。
  别看他们跟汉军的常规兵力差不多,但军队中的正规军规模实在差距太大了,几乎不到汉军正规军数量的一半。
  虽然汉军的正规军,多数都是新兵,只有第五师和第二师是老兵,跟清军这边老兵数量差距不是很大。
  但新兵跟新兵之间亦有差距,汉军的新兵跟清军的团练乡勇对比,战力高出了太多,纪律性更是甩了好几条街。
  这一通战力对比下来,汉军至少在山东地界,已经占据了军队数量上的相对优势。
  军队数量一多,什么阴谋诡计都是小道了。
  硬实力上的差距,留给清军的战略腾挪余地已经很小。
  登州总兵冯建功说道:“英帅,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立刻退兵回防济南府,济南府是山东精华之地,而且南面泰山,北临大清河,易守难攻,应该可以挡住南军攻势,再徐徐图之;二是全军疾驰南下,增援济宁州和兖州府,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南军自大,居然敢分兵对战,我军趁机南下,说不定就可反败为胜。”
  冯建功给的两条策略,说白了就是没有策略。
  要么就打,要么就撤,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可走。
  先不考虑打不打得赢的问题,撤的话绝对没有任何指望,济南府说是易守难攻。但他们几万大军南下,正是士气如虹的时候,要是这时候狼狈撤回济南,那士气怕不是当场就得崩完了。
  士气一崩,就算本来战力差距不大,那也基本不用指望能打胜仗了。
  这次英和倒是抉择挺快,因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要是没打就撤,那以后也都不用再打了。
  就连他的嫡系1万关外八旗和2千索伦营,都将变得畏汉如虎。
  而且,就算真打起来,那也不是非要他的主力去冲。多的是汉人尼堪炮灰,大不了战局不利,他还能再突围撤回济南。
  英和大军不退反进,才两天便过了南旺湖,到达济宁州。
  清军前脚刚进驻济宁州,后脚消息就被连夜送到了杨芳大军的帅帐。甚至还附上了英和大军的详细兵马人数,里面有多少是八旗绿营正兵,又有多少是炮灰乡勇,全都说的相当清楚。
  消息虽是汉军细作负责传递,但泄露来源却是济宁知州张体仁。
  当然,这货主动泄露情报,不是为了投降,而是想要两头下注。
  这家伙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汉军这边自大分兵,已经被英和知道了。那英和大军的兵力情况,肯定也得给透露汉军一些,帮他博取汉军方面的好感。
  后面若是汉军得胜了,那他自然可混一个“卧底内应”的功劳。
  汉军要是败了,那他提供给英和汉军分兵的情报,同样也能在英和那里混一个不错的印象。
  谁赢谁输,他都不亏!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