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347章 丰臣秀吉真会挑时机

第347章 丰臣秀吉真会挑时机

  第347章 丰臣秀吉真会挑时机
  内阁大学士沈一贯走了。
  内阁首辅沈鲤又来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沈鲤便小心问道:“万岁爷,微臣斗胆,这会试主考官和同考官万岁爷可选好了?”
  丰臣秀吉是真会挑时机啊。
  万历二十年正好还是个会试和殿试年,开春的时候大明正举行会试和殿试呢,殿试之后三百多个进士还要安排职位。
  大明朝堂那是忙得很,哪有空管什么东瀛入侵属国朝鲜。
  丰臣秀吉这家伙看似狂妄自大,实则心细如发。
  后世的东瀛历史学家辻善之助研究出来的结果就是:一般人都认为,丰臣秀吉是非常豪放粗狂的英雄,但从其事迹来看,丰臣秀吉出兵而行征伐之事皆有周到绵密之思考。
  历史上万历二十年的时候哱拜之乱闹得正欢,播州杨应龙也被逼得快要造反了,他就算准了大明派不出多少兵力来支援属国朝鲜,这才悍然发动入侵。
  那时候大明是真的没什么兵力去支援属国朝鲜。
  这时候却不一样了,什么全力征讨土默特部,什么防着土蛮和女真诸部,那都是假象。
  万历就等着丰成秀吉打过来呢。
  这会试和殿试他就算是不管也没事。
  当然,表面上他还是要装一装的,他要装作极度重视这次会试和殿试。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琢磨道:“你觉得让礼部尚书吕坤来出任主考官,让兆隆来出任同考官怎么样?”
  那可太好了,吕坤可是他同乡知交,而且文科会试和殿试正是礼部负责张罗的,让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来主持那是恰到好处。
  沈鲤连连拱手道:“万岁爷英明。”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那就让吕爱卿和兆隆过来商议一下,这会试和殿试到底怎么搞。”
  这个还需要商议吗?
  大明的会试和殿试都搞了两百余年了,不是一直这么搞的吗?
  沈鲤闻言,那都有点莫名其妙。
  没过多久,礼部尚书吕坤和礼部侍郎朱国祚便联袂而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郑重道:“吕爱卿、兆隆朕准备让你们主持这次会试,你们说,怎么能把这次会试搞得隆重一点?”
  啊?
  隆重一点是什么意思?
  会试不就这么搞吗?
  吕坤和朱国祚闻言,那都不由得一愣。
  这是没听懂吗?
  万历见状,细细解释道:“朕的意思是要让所有人都以为朕很重视这次会试,我们尽量办热闹一点。”
  这会试就是做文章啊,没声响最好了,还办热闹一点?
  如果真热闹起来了,还怎么做文章?
  沈鲤闻言,那都满脸的不解之色。
  万历见状,只能举例道:“比如,我们再把号房改进一下,装上玻璃门窗,这样只要把门窗一关,号房里面就温暖如春了。”
  这主意倒是不错。
  现在号房里面都装了煤炉子,如果再用玻璃门窗把号房封起来,那参加会试的考生就不会冻着了。
  问题,这样不行啊。
  吕坤小心提醒道:“万岁爷,玻璃门窗一装,巡考官就算是白天那都得靠近号房才能看清里面的情况。
  如果到了晚上,号房里面就算点了蜡烛也昏暗得很,那得趴窗户上仔细看才能看清里面的情况啊,这样考生作弊就方便了。”
  哦,怕作弊啊?
  万历微微点头道:“考生更好作弊了是吧,我们正好借机把会试办热闹一点。”
  您这话什么意思?
  难道故意让考生作弊,然后揪出来?
  那样是热闹了,但作弊的考生却是完了啊,这辈子都完了。
  这么搞,不好吧?
  沈鲤小心提醒道:“万岁爷,会试作弊挺严重的,不但以后再没会试的机会了,功名都要革掉,这书等于白读了,这一辈子也完了。”
  你想什么呢?
  谁说朕故意让考生作弊了?
  万历微微摇头道:“朕的意思是派京营将士十二个时辰轮流盯着考生,每个号房外面站一个,分成三班,一直盯着,这样不但能防作弊,还能防起火呢。”
  这得多少京营将士?
  沈鲤又小心提醒道:“万岁爷,这会试开始之后贡院是要关闭的,每三天才能开一次,而且里面供将士们休息的房舍并不多,几千将士那都住不下。
  而参加会试的考生最少有五六千,如果再加上值守门禁的,那每一次最少要安排两万京营将士在里面看着。
  这么多的将士贡院里面塞不下啊,而且两万人马的吃喝拉撒也是个大问题。”
  这会试期间贡院不能开门着实是个臭规矩。
  天顺七年,就因为会试期间贡院不能开门,九十多个考生活活烧死在里面,防作弊不是这么防的,有时候文官着实死板得可怕,不会一点变通。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那就把会试的规矩改一改,什么会试期间贡院不能开门?
  这规矩简直害死人,而且的确害死了不少人,我们得把这规矩改了。
  会试期间贡院可以开门,由京营将士来轮流值守门禁就行了,凡是考场里的官员没有大事不得进出,京营将士可以进出,而且,每隔四个时辰轮换一拨。”
  这也有漏洞啊。
  吕坤琢磨道:“万岁爷,要是进出的京营将士帮考生夹带那可就麻烦了,那会舞弊成风。”
  你以为京营将士没人管吗?
  万历微微摇头道:“这个是不大可能的,京营将士那都是层层管制的,他们上面不知道多少将校盯着呢,谁敢帮考生夹带,那就完了。
  我们还可以想点其他办法来防止京营将士帮考生夹带,比如,事先不划定哪些京营将士去值守门禁,哪些京营将士去盯着考生,甚至,哪些人马去哪些字号房都不划定。
  我们把需要京营将士值守或者盯考生的地方都事先写纸条上,京营将士集结起来要进考场了再让领兵的将校抓阄。
  这样一来京营将士事先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看门禁的还是盯考生的,就算盯考生的,事先也不知道是盯哪个考生,这就没法帮考生作弊了。”
  您这还抓阄都来了!
  行吧,您万岁爷,您硬要这么来,那就这么来。
  吕坤连连拱手道:“万岁爷英明,微臣明白了。”
  这一下,京城又炸锅了。
  贡院竟然又要改进了,所有号房里不但装上了煤炉子,还要装玻璃门窗!
  这不就跟在家里烤火一样吗,一点都不冷了啊。
  还有,会试的规矩也改了,以后是京营将士轮流盯着会试考生,十二个时辰不停轮换。
  这会试和殿试就是天下读书人最关心的事了,没有之一。
  告示一贴出来,京城顿时嗡嗡的,不知道多少读书人聚在一起聊这个话题。
  谁说万岁爷对读书人不好呢?
  那玻璃可是贵得很,要把整个贡院所有号房全封起来,那得多少玻璃啊?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个号房耗费的玻璃最少上千两啊!
  贡院改建之后里面的号房可是有上万个,这是多少钱?
  哪怕按成本算估摸着最少也要上百万两吧。
  还有京营将士十二个时辰轮流在号房盯着,那又得多少人马?
  万历好像还生怕天下读书人不知道一样,他竟然还命人在邸报上刊发了一篇文章,专门来介绍这次会试的布置。
  他好像觉得装玻璃门窗还不够,他竟然还让人在每个号房里装上了一个宫灯,这样一天十二个时辰号房里都亮堂得很。
  邸报一出,大明两京十三省的读书人那都开始议论纷纷了。
  这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属国朝鲜。
  属国朝鲜这会儿私通倭寇的官员都不知道有多少,消息了传到了属国朝鲜之后很快就传到东瀛去了。
  丰臣秀吉闻讯,那更放心了。
  大明小皇帝正大肆操办会试和殿试呢,他们突然出兵攻打朝鲜,大明朝堂上下肯定反应不过来。
  这时机的确是他刻意挑选的,要不然他迟不打早不打,为什么偏偏选在大明举行会试和殿试的时候打呢?
  如果以兵贵神速论,那他去年下半年就可以出兵了。
  他就是想趁大明朝堂正在操办会试和殿试打大明一个措手不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