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历史军事>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330章 北疆军南下,关中颤抖

第330章 北疆军南下,关中颤抖

  第330章 北疆军南下,关中颤抖
  延安城。
  风裹着黄土刮过,守军士兵们躲在城墙后面,缩着脖子,却没了往日的精气神。
  “也不知道夏州战况如何了,好些天没有消息传回来了,别是出事了吧?”
  “闭上你的乌鸦嘴,咱们可是有一万多大军北上,铁浮屠、铁甲兵、神臂弩兵,啥都有,那群草原蛮子见到这阵势,还不得吓得屁滚尿流?”
  “那可不一定啊,听说北疆军可邪乎了,跟那些草原蛮子根本不一样。”
  “连夏国都给灭了,兴庆府、西平府那么大的城,说破就破,夏国的军队根本挡不住。”
  几名士兵聚在一起,压低声音说道。
  其中一人更是神秘兮兮:“我听说啊,咱们送往大军的粮草,被北疆蛮子的骑兵给截了,死了好多人。”
  “真的假的啊?”
  “真的,俺婆娘家有个老叔,就是送粮的民夫,好不容易才逃回来,刺史大人把他们都关起来了,谁也不许透露,这叫啥~”
  “扰乱军心!”
  “对对对~”
  这个士兵不断点头,眼神里满是恐惧:“北疆骑兵黑压压的一片,战马跑起来快的跟飞一样,刀快得能劈断铁甲,咱们总管大人的大军,会不会……”
  “别瞎说!”
  旁边的老兵狠狠瞪了他一眼:“让刺史大人听到了,非得治你个扰乱军心之罪。”
  老兵却也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没多少底气:“总管大人可是咱们大金国的名将,定海神针。”
  “当年去草原打那些蛮子,也是战功赫赫的,怎么会怕北疆蛮子?”
  “是啊,说的没错,北疆军再凶,也不过是些草原蛮子,怎么可能打得过咱们大金的精锐?”
  可他的话刚说完,远处的官道上就出现了一群人影.
  那是些衣衫褴褛、浑身是伤的士兵,跌跌撞撞地朝着延安城跑来,甲胄破了大洞,有的还拄着断裂的长枪,一看就是败兵。
  城墙上的守军瞬间紧张起来,络腮胡士兵厉声喊道:“来者何人?再靠近就放箭了。”
  “别放箭,是我们。”
  为首的士兵声音嘶哑:“我们是徒单拔护将军的部下,快开门。”
  守军里有人认出了那士兵,还有好多个熟悉的面孔,赶忙喊道:“是自己人,赶紧去汇报刺史大人。”
  随后,刺史派人出去一一验明正身之后,才打开了城门。
  败兵们蜂拥而入,不少人一进城门就瘫倒在地,哭喊声、呻吟声混在一起。
  延安府刺史急切地问道:“到底怎么了?总管大人呢?”
  唯一的偏将抬起满是血污的脸,眼神空洞,声音带着哭腔:“败了……我们败了。”
  “铁浮屠全没了,总管大人也……也被北疆人抓住了。”
  “北疆军太厉害了,有能发出魔鬼叫声的武器,有重甲骑兵、神臂弩、还有很多很多骑兵,我们腹背受敌,根本挡不住。”
  “什么?”
  城墙上的士兵们瞬间炸了锅,刺史刚才还强撑的镇定荡然无存。
  “果真如此啊~”
  刺史绝望的闭上了眼睛,自从得知北疆军绕道秦直道,截断杀牛岭大军后路的时候,他便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赶忙封锁消息,派人去长安报信,请求支援。
  同时也寄希望于完颜合达的骁勇善战,能挽回战局,创造奇迹。
  但是可惜,大军还是败了。
  “总管大人战死了?”
  “一万多大军全没了?”
  “北疆军这就要杀来了?”
  议论声越来越大,恐慌像潮水般淹没了整个城墙。
  仅仅一个时辰,大军战败的消息就传遍了延安城。
  百姓们紧闭门窗,商铺纷纷关门,原本热闹的街道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巡逻的士兵,却也没了往日的威严,脚步匆匆,眼神慌乱。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震天动地的马蹄声,地面剧烈颤抖,卷起数丈黄土,铺天盖地如巨龙在大地上盘旋咆哮。
  “轰轰轰轰~”
  守军们爬到城垛上望去,瞬间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黄沙掀起的风暴之中,一片赤色与黄色交织,如潮水般朝着延安城涌来,旗帜招展,甲胄泛光,正是北疆军的大军。
  那场面铺天盖地,仿佛要将整个延安城吞没。
  守军们吓得浑身发抖,再也没有了大金军的傲气与威风。
  有的手里的长枪掉在地上都没察觉,嘴里不停念叨着“完了,完了”。
  “怎么办?”
  “北疆大军真的杀来了?”
  “咱们城中还有多少兵力?能守住城吗?”
  “立刻派人去长安寻求支援。”
  完颜合达的战败给了他们狠狠一击,清楚的认识到了北疆军的恐怖,能覆灭夏国绝不是偶然。
  更不是夏国军队太弱,而是北疆铁骑太强了。
  突然,有人指着北疆军阵前的旗杆,声音发颤:“你们看……那是什么?”
  只见一根高高的旗杆上,吊着一个人,面容虽有些模糊,却能认出,正是完颜合达!
  “是总管大人。”一个士兵失声喊道。
  “大军真的败了,总管大人都被北疆人抓住了。”
  “不要慌,北疆人只是骑兵厉害,我们不用出去跟他们打,只需要守住城墙,北疆人的战马爬不上来的。”
  “没错,没错,北疆人不善攻城。”
  “放屁,夏国都没了,兴庆府、西平府那样的坚城都被北疆人攻破了,我们延安府能挡得住几时?”
  整个延安城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城中的正规军所剩无几,要么被调去南线和宋国军队打,要么随着完颜合达覆灭在了杀牛岭。
  城中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军队,其他的都是协助守城的民夫。
  怎么打?
  ……
  大散关,向北二十里出清姜河谷,便是大名鼎鼎的宝鸡,也就是古时候的陈仓。
  当年安史之乱未平,因陈仓谐音沉仓,唐肃宗为图吉利,借‘鸡鸣祥瑞’之说,改名宝鸡。
  由宝鸡向东,乃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无险可守。
  大散关向南经陈仓道便能抵达汉中平原,所以,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次宋国北伐,西路军的主攻方向便是大散关,其次便是秦州(天水)。
  金军更是在这两个地方大军云集,双方展开攻伐。
  大散关的关隘前,喊杀声震彻山谷。
  宋军的攻城锤一次次撞向厚重的关门,木屑飞溅中,金军的滚石与热油如暴雨般落下。
  城下早已堆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鲜血顺着山道流淌,染红了河谷的黄土。
  宋国四川宣抚使程松立于远处的高台上,手持令旗,厉声下令:“登上关隘者,连胜三级,赏钱百贯。”
  “杀!”
  宋国有钱,不吝啬用些许利益去激励士兵,可金军的抵抗远比想象中顽强。
  已经被任命为陕西道兵马都总管的完颜纲亲自坐镇大散关,负责金国西线战事,指挥调度整个关中的大军。
  他麾下士兵多为久经沙场的精锐,他们依托关隘地形,弓箭精准,刀枪凌厉,宋军连续攻了数十日,不仅未能破关,反而死伤惨重。
  关墙上的金军将领哈哈大笑,对着城下的宋军喊道:“程松,别白费力气了。”
  “大散关固若金汤,你们就算再攻一年,也休想前进一步。”
  双方的激战陷入胶着,就在这时,金军大营内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传令官浑身是汗,手里攥着一份军报,跌跌撞撞地冲进完颜纲的大帐,声音带着几分慌乱。
  “大帅,大事不好!北疆军……北疆军南下了。”
  “什么?”
  完颜纲正向朝廷写着关中战报,表示定能坚守大散关和秦州,不让宋军前进一步。
  可是忽如其来的北疆军报,却是让他大惊失色。
  闻言猛地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北疆军?他们南下了?”
  “该死,简直是猖狂至极。”
  “我大金国土岂容他们冒犯。”
  “完颜合达呢?张桥松呢?传令,让他们必须挡住北疆军,绝不能让其跨入关中半步。”
  听着完颜纲的愤怒声音,传令官却是哭丧着一张脸说道:“大帅,已经来不及了。”
  随即深吸一口气,急忙汇报:“北疆军此次南下,共分三路。”
  “东路军为北疆第二镇主力,汇合第四镇一部兵力,于杀牛岭击溃完颜合达总管所部主力,完颜合达将军已被生擒。”
  “随后他们南下,接连攻破绥德州、延安府、保安州,如今兵锋直指鄜州。”
  “完颜合达败了?还被生擒了?”
  完颜纲的脸色大变,瞬间沉了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腰间的弯刀。
  他怎么也没想到,完颜合达麾下的一万精锐,竟然这么快就败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民夫或者杂牌军,而是战斗力不弱于大散关金军主力的精锐力量。
  完颜纲不理解,更是震惊。
  还没等他消化这个消息,传令官又说道:“西路军为北疆第四镇主力,由兰州渡河东进,如今已经攻克临狄道府、河州府,正向巩州进军。”
  巩州,旧称陇西,对李氏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不过那都是老黄历了。
  李骁对世家没有半点感情。
  “中路军更为凶悍,乃是北疆第一镇主力,贼酋李骁亲至,接连攻破古萧关、环州、通远,距离庆阳府已不足百里。”
  听完这些战况奏报,完颜纲猛地一拍桌案:“岂有此理。”
  “这群北疆蛮子,竟然趁火打劫。”
  “关中军主力都被宋国牵制在南线,他们倒是会选时机。”
  他在大帐内踱来踱去,脸色铁青。
  此前他虽在北线留下完颜合达等人防备北疆军,却也没料到北疆军的战斗力如此恐怖。
  短短时间内不仅打败了北线部队,还一路向南推进,看这架势,分明是想要拿下长安城。
  一旦长安沦陷,整个关中便会彻底失控,到时候别说抵挡宋军,金国在西北的根基都可能动摇。
  “来人。”
  完颜纲停下脚步,厉声下令,“传本帅令,叫完颜守望、徒单多罗、蒲察贞三位将军即刻来帐中议事。”
  不多时,三名金军将领匆匆赶来。
  完颜纲指着堪舆图,沉声道:“北疆军三路南下,来势汹汹。”
  “本帅命你们三人各率一万精锐,即刻北上抵挡。”
  “完颜守望,你率军去中路,若是庆阳府不可守,就务必守住宁州,绝不能让北疆中路军逼近长安。”
  “徒单多罗,你去增援东路,死守坊州城,阻断北疆东路军的进路。”
  “蒲察贞,你去西路,守住宁远三寨,万万不能让北疆西路军进入秦州,否则我秦州大军腹背受敌,关中危矣。”
  “大帅。”
  徒单多罗上前一步,面露难色:“若是调走这三万精锐,南线就只剩下三万大军了。”
  “而宋军足足有六万人,兵力悬殊太大,南线太危险了。”
  完颜纲却摆了摆手,眼神中带着几分自信:“这点你们不必担心。”
  “这段时间与我军交战的,多是程松麾下的部队,反观吴曦的吴家军,却多是按兵不动。”
  吴曦虽只是四川宣抚副使,实权却远胜四川宣抚使程松。
  类似于地方坐地虎和朝廷空降兵的区别。
  吴家经营川蜀多年,军中上下都是吴家之人。
  此次宋国西路军的六万兵力中,有四万都是吴家军,程松能调动的,不过两万而已。
  只要吴曦按兵不动,完颜纲麾下就算是只有三万大军也足以应对。
  三名将领闻言,立刻领命离去,着手准备北上。
  完颜纲送走三人后,又对着帐外喊道:“去把刘思邈叫来。”
  刘思邈是完颜纲府中参军,是川蜀人,与吴家有旧。
  等到刘思邈进来之后,完颜纲沉声道:“你立刻去吴曦的军营,让他速速做出决断,若是愿意归顺大金,我保他荣华富贵。”
  “陛下更是愿意封他为蜀王~”
  “若是执意与大金为敌,待我平定程松,定要踏平他的吴家军。”
  之前他还有耐心慢慢劝降吴曦,但是如今北疆大军压境,实在是没时间了。
  必须让吴曦尽快归顺,使关中金军腾出手来,全力应对北疆军南下。
  “是,属下遵命。”
  “有了蜀王这个筹码,相信吴曦此次会做出决断的。”刘思邈面带自信的说道。
  等其离去后,完颜纲又让人备好笔墨,将原本写好的奏折烧掉,又写一封。
  大散关不再是固若金汤,反而岌岌可危,随时都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将关中的危急战况禀告皇帝,请求速速派兵支援。
  紧接着又传信给长安留守,请其即刻在长安及周边地区征兵,征调兵器粮草,做好一切物资调配,发动整个关中的力量抵挡北疆军。
  做完这一切,完颜纲再次走到堪舆图前,目光紧锁北疆军南下的路线,眉头紧锁。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金国在关中最艰难的时刻。
  一面要应对南线的宋军,一面要抵挡北线的北疆军,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庆阳城外的史家寨,本是黄土高原上一个宁静的村落。
  可这日清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平静,刺史府的传令兵勒马在村口。
  手里高举着染了红漆的传信旗,高声喊道:“北疆蛮子要来了。”
  “刺史大人有令,各村寨即刻征调青壮组建民军,其余百姓带着粮食和家当躲进山里。”
  “立刻离开寨子,否则北疆蛮子会屠掉你们整个村寨。”
  传令兵一边喊着,一边跑向史家寨中的唯一大户。
  这个时代,官府想要指挥百姓,必须要经过这些地方豪强。
  无论是征兵还是征税,都要豪强的配合,不然会出很多乱子。
  很快,史家发出命令,百姓们无论被迫还是自愿,纷纷行动起来。
  每户出一名青壮,前往府城集合,其他老弱妇孺则是赶忙去山上避难。
  主要目的就是坚壁清野,不给北疆军留下一粒粮食。
  村民们瞬间乱作一团。
  青壮们虽不情愿,却也只能去服兵役,否则不仅会面临官府的惩罚,来年还会没租子种,全家都得饿肚子。
  老人们则忙着收拾家里的粮食,布袋装满了小米和糜子,妇女们抱着孩子和家当,嘴里不停抱怨着。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夏国打仗咱们躲,宋国打仗咱们躲,现在北疆蛮子来了,又要躲进山里,山里又冷又潮,孩子怎么受得住啊!”
  “可不是嘛!”
  一个中年妇人满是担忧:“今年刚囤的一点粮食,本来想留着过冬,现在又要背着往山里运,要是北疆军没来,粮食再受潮发霉,咱们今年冬天吃什么啊?”
  “别抱怨了!”
  村里的老族长拄着拐杖,脸色凝重,“北疆军要是真杀进来,别说粮食了,咱们的命都保不住。”
  “刺史大人说了,把寨子清空才能让北疆军没给养,他们待不久的,忍忍就过去了。”
  可抱怨声依旧没停,村民们一边骂着战乱,一边加快了收拾的速度。
  半个时辰后,青壮们在晒谷场集合,手里拿着简陋的武器,眼神里满是不安。
  老弱妇孺则背着大包小包,朝着山上走去,队伍拖得长长的,像一条疲惫的长龙。
  可就在村民们快要抵达山脚下时,远处的地平线上突然泛起一片黄色。
  一面黄色的日月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紧接着,黄色的甲胄连成一片,如潮水般朝着史家寨的方向涌来。
  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连山上的碎石都在簌簌掉落。
  “蛮子来了。”
  “是北疆蛮子来了。”
  有人高声喊道,声音里满是恐惧。
  原本还在抱怨的村民们瞬间没了声音,脸色惨白,抱着孩子的妇人下意识地捂住孩子的嘴,生怕哭声引来北疆军。
  老族长也变了脸色,急忙喊道:“快,加快速度,进山!别回头!”
  村民们拼命朝着山上跑去,脚步踉跄,有的老人体力不支,差点摔倒,被身边的人搀扶着继续跑。
  黄色的北疆军越来越近,甚至能看到士兵们的模样,听到他们如野兽般的嚎叫声。
  “吼吼吼吼吼~”
  “拦住他们。”
  “驾驾~”
  几个落在后面的青壮,原本想留下来帮忙断后,可看到北疆军那气势汹汹的阵仗,腿肚子瞬间软了,也顾不上别的,转身就往山上跑。
  “太吓人了……这么多北疆军,咱们那点民军,根本不够看啊!”
  一个青壮一边跑一边喘着粗气,声音里满是绝望。
  “朝廷的大军呢?”
  “为什么会有蛮子跑到咱们庆阳府?”
  “救命啊~”
  百姓们一哄而散,有些逃进山里,有些则是被北疆军拦截。
  随后,北疆军杀进史家寨,轻而易举的击溃了那群青壮民军,并洗劫了寨子中的唯一大户。
  得到了不少的粮食补充。
  “大都护,有很多百姓逃进了山里。”
  瘦猴骑马快速奔来,向李骁汇报说道。
  李骁此刻身穿暗金龙纹布面甲,刀削般坚毅的脸庞大半被面甲包裹,深邃的目光望向远处高低起伏的大山。
  淡淡说道:“不用管他们。”
  “这些百姓进了山,就跟兔子一样,哪里能抓得住他们?”
  “况且,咱们的敌人又不是这些普通百姓,拿下庆阳府才是正事。”
  李骁率领第一镇大军,由西平府南下,沿着泥水(马莲河)河谷进入关中。
  接连攻克环州、通远等重镇,只需攻克庆阳府,再拿下宁州和邠(彬)州,便能直下长安城。
  进而虎视整个关中。
  而庆阳府的地形复杂,左侧是子午岭,右侧是六盘山,遍地黄土,百姓们遇见战事便往山里钻。
  李骁也由得他们去。
  等到日后北疆军在庆阳府站稳,开始分田的时候,这些百姓定会纷纷主动下山。
  一个时辰后,庆阳府的城头之上,刺史刘永吉扶着城头的女墙,目光死死盯着城外的北疆大军,神色中满是凝重和恐惧。
  远处的地平线上,黄色的甲胄连成一片,如流动的黄涛般朝着庆阳府涌来。
  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虽隔着数里,却依旧清晰地传到城头,震得城砖微微发麻。
  那是北疆中路军主力,是蛮酋李骁亲率的第一镇精锐,而且还有众多的西夏仆从军,光是这阵仗,便足以让人心生惧意。
  “大人,北疆军离城不足十里了。”
  身旁的参军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刘永吉缓缓点头,坚定的模样说道:“将所有城门全部堵死,吊桥收起,城上士兵各司其职,箭矢、滚石、热油全都弄上来。”
  “这庆阳府,咱们必须守住,只能死战!”
  参军应声退下,刘永吉却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守城的艰难?
  可他没有退路,也不能退。北疆军的作风已经传到了关中。
  他们对夏国的贵族、士大夫毫不留情,要么斩杀,要么贬为奴隶。
  对田主豪强的态度也好不到哪里去,抄没家产、分田予民。
  像他们这样的金国官僚,若是落在北疆军手里,下场绝不会比党项贵族好。
  更何况,就算他想投降,城中的地方官僚们也绝不会答应。
  他们都是庆阳府的地方豪强,在此地有着大量产业。
  若是他真有投降的念头,恐怕不等北疆军攻城,自己就会被这些同僚砍了脑袋,用来稳定军心。
  更重要的是,在所有人的认知里,金国正处于巅峰时期,兵力强盛,只是一时处于弱势而已,谁也不敢相信,会有势力能撼动金国的根基。
  “咚咚咚!”
  “呜呜呜呜~”
  城外传来了北疆军的战鼓声和进攻的号角。
  北疆军的阵列渐渐停下,最前方的士兵举起了盾牌,形成一道钢铁屏障,显然是在准备攻城。
  刘永吉深吸一口气,对着城头上的士兵们高声喊道:“弟兄们。”
  “北疆蛮夷犯我大金疆土,妄图攻克庆阳。”
  “咱们身后,是关中平原,是长安城,是大金的江山。”
  “今日一战,若是守不住庆阳,咱们的家人都会被北疆蛮夷杀光,妻子女儿更会被凌辱致死。”
  “我们绝无退路,随我杀贼。”
  虽然庆阳府只有五千守军,而且绝大部分都只是刚刚征召起来的民兵,可在刘永吉的情绪调动下,这些士兵却有了几分血性。
  纷纷举起武器,跟着呐喊:“杀贼,守住庆阳!”
  可就在下一刻,一轮炮弹轰然的落在了庆阳城头。
  “轰轰轰轰~”
  “杀~”
  “攻破庆阳,杀进关中。”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