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还真巧◎
  “这些暗号都是什么意思?”姜向南追上姜向北奇怪地询问。
  “我跟着鱼店老板来过一回。”姜向北回头压低声音:“他每个月要换不少票。”
  鱼店老板告诉姜向北,街上就这个叫张武的青年换票最公道。
  做裤子的意思是钱换票,衣裳是票换钱,全套就是票换票。
  数量一代表一张大团结,几条裤子就是要换几张大团结的票。
  这些暗号都是口口相传,而青年只做熟人生意。
  所以他不像其他人那样眼巴巴地等着,就懒洋洋地躺在家门口等着生意上门。
  姜向南拍了下姜向北后脑勺。
  “难怪你天天跟在老板后头打转,感情是偷偷打探情报。”
  姜向北傻乐。
  这是一座只有两三间屋子的小院子,十几平米院子两边也是另外一家的院墙。
  张武把几人带到第二间屋子。
  “要换什么票?”
  “衣服,鞋子,书,面粉和肉,如果有剪头发的票我也要。”
  姜向北摸摸自己的脑袋,姜成军凑到耳边又赶忙加上句:“布票也要。”
  不用姜向北再重复一遍,张武已经听到转身去另一间屋子拿票了。
  “我还想给我爷爷带两盒膏药贴回去,我爷腰杆不好,还有……”姜成军手舞足蹈地激动比划。
  “除了给二爷买衣裳和布,其他的钱你都别动。”
  姜向南倒像是大哥,在姜成军络绎不绝点着要买的东西时,立即站出来泼了盆冷水。
  “钱你留点防身就成,其他都交给二爷。让二爷看家里需要添置什么再买。”
  膏药再好,对姜爱军来说都不重要,长辈们最先考虑的肯定是家里需要什么。
  姜向南不清楚二爷爷家具体需要什么,或是一把锄头,亦或是口炒菜锅,但绝不可能是贴缓解酸痛的膏药。
  姜成军瞬间惊出身冷汗。
  要不是姜向南拦着,他今天说不定会一冲动之下全花完。
  “钱我先保管,等你回家前再给你。”姜向北连忙说。
  果然人一乍富之后就觉得钱不是钱了……
  姜成军抹去额头的汗,连连点头。
  “你们要的票都在这了,自己选吧,选好我算钱。”
  没一会儿,张武端着饼干盒返回屋子,直接把盒子递给了姜向南。
  各种颜色,各种面值,各个商店和供销社的票应有尽有。
  “面粉一毛八一斤,我这儿是按两毛卖,一套成衣,我这多收五毛……”
  换票就是依靠从中赚取差价来赚钱,换得越多赚得就越多。
  按比例算,利息高得吓人。
  不过对许多人而言,就算利息再高也得换。
  像书本和成衣在黑市花钱都买不着,去国营商店都得有相应的票才能花钱买。
  姜向北心里暗暗咂舌。
  可……还是只能把手里的二十块都换成了票。
  ***
  洛川市人民商店一。
  两层灰色小楼,黑瓦白墙,门两边写着两排红色标语。
  左边发展经济,右边保障供给。
  刚过完年,大多数人都还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阶段,商店并没有多少人进出。
  门口站的两三个售货员聊得正欢,说得无非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
  对于三个半大孩子的到来,头发上扎着朵大红花的女人斜眼瞅了两眼,根本就没把几人当回事。
  商店里很大,分为好多个柜台。
  三人一进来就直奔一楼最正中的成衣柜台,那片柜台上被四块花里胡哨的广告牌所包围,最是显眼。
  “怎么没人?”
  柜台里空着,只有挂在墙壁上的几套花裙子在那随风飘荡。
  “李莉,你柜台前来人了。”
  三人在柜台前站好一阵,旁边卖糕点的收货员看不过去,才帮忙冲门口的人堆吼了一嗓子。
  “来了来了!”
  有人拍着裤子走进门口,随着女人动作,一阵阵的灰被拍得飞扬而起。
  肿眼泡,眼睛小得只剩下条缝,无论再怎么看,都看不出她神色如何。
  看不到眼睛,女人往下狠狠撇下去的嘴却能看出她此刻很不爽。
  “你们几个要买衣服?”小眼睛上下打量几人,面上嫌弃的神色更甚:“最便宜的一件的确良衬衣都要两块,你们几个买得起吗!”
  “先看看款式。”姜向北好脾气的笑笑。
  “不买看什么看。”女人抱着手臂,人就站在柜台外不肯往里走了。
  现在的国营商店售货员,脾气一个比一个臭,就是瞅准了你再不高兴都得在这买。
  “不看怎么买。”姜向北皱眉。
  “你……”女人掀起嘴皮还要说,旁边忽然伸出只手来:“许姐,你休息会儿,我来。”
  年轻女同志齐耳短发,有两个很深的酒窝,笑起来又大又双的眼睛弯成月牙,看着性格非常温柔。
  不过短发女同志的好心并没有让收货员脸色好看多少,冷哼一声甩着手走到隔壁柜台前。
  这声冷哼是把短发女售货员也一并连带了进去。
  “来,小同志想看什么我给你们拿。”
  短发女售货员像是没看见,笑盈盈地走进柜台,拿起叉衣服的竹竿。
  三人中,只有姜向南懂衣服,他主动承担了挑选衣服的任务,姜成军就负责在旁边参谋。
  而无事可做的姜向北耳朵不由就竖了起来,
  旁边小眼睛售货员和另一个售货员的聊天内容统统传入了耳中。
  这不偷听不打紧,一听还真听出了点让人吃惊的内容。
  “你真打定注意嫁过去了?”黑瘦的女售货员问。
  小眼睛售后员砸吧眨巴嘴唇:“不嫁怎么办!我嫂子生怕我嫁不出去,天天想着法子地找媒人。”
  “我不是听说那个冯什么的没工作?你好歹是个售货员,咋看上他了啊!”
  “冯强盛。”
  姜向北眼皮一抽,趴在柜台上的身体不由往那边倾了些。
  同名同姓的人多得很,这个冯强盛不一定就是冯钢游手好闲那个大儿子。
  “不管叫啥,反正你再好好想想,嫁人可是一辈子的事。”
  “就他还凑合。”小眼睛售货员说得支支吾吾:“其他人条件差得我又看不上。”
  长得就是副尖酸刻薄相,个头又矮,如果不是售货员这个工作在前边顶着,姜向北估计更难说对象。
  媒人介绍对象,那也得“有讲究”,人家眼里你就那样,所以介绍得也都是差不多的人。
  “啥条件啊?”
  “他们家在三水胡同有自己房子,不是厂子里的,他爸听说今年要升为三级工,一个月能拿四十元……”
  姜向北:“……”
  天下还真有这么巧的事。
  冯强盛就是院里的冯强盛,估摸着就是看上了小眼睛售货员的工作,而这边又看上了他家房子。
  双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开头女人说得还都是真实情况,可姜向北听着怎么越吹越过,说得又好像是另一个姓冯的了。
  冯钢就一个一级工,就算今年升级也是二级,女人直接给升了级。
  天天躺着混日子的冯强盛摇身一变成了有关系马上要进单位的有志青年。
  不仅姜向北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就是黑瘦女售货员也听得眼神乱飘。
  要真是条件这么好,还能看上……她?
  姜向北感肯定,她无语的表情就是这个意思。
  “我柜台来人了先忙,反正凤珍你还是再考虑看看。”
  女售货员最后匆忙离开,异常热情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哼!”
  徐凤珍撇嘴冷哼一声,嘴唇蠕动着朝女售货员无声嘟囔了几句,这才扭着腰向外走去。
  姜向北收回眼神。
  短发女同志不厌其烦地拿着一套又一套衣裳给几人介绍。
  听说姜成军是买回老家孝敬长辈,忽然开口:“我们这有批去年的棉袄,虽然说放得有点旧了,但老人穿绝对保暖。”
  洛川市一年四季就没个能穿棉袄的季节,去年发下来的棉袄拢共就卖了两三件出去。
  女售货员是好心才会主动提起那些棉袄。
  “我们看看。”
  姜向南立即笑道。
  衣服旧点算什么,只要冬天里穿着暖和就成,何况刚才女同志还说那些厚棉袄只要两块钱一套。
  靛蓝色的棉袄,摸上去足够厚实,裤子屁股位置还专门加了块耐磨的布料。
  就是蓝色褪得有些发白,看上去不像是新衣服。
  “新款式好看是好看,不过价格可不便宜,而且农村穿着干活不方便。”
  闲聊中,女同志听说三人都是学生,介绍的衣服都属于便宜耐穿那种。
  “棉袄我要四套,还有这个汗衫和裤子……布鞋……”
  “那我用绳子帮你捆好,这样上火车的时候不占地儿,胶鞋也全捆到一起。”
  八十块的成衣票,姜成军花得一干二净。
  剩下二十元布票,姜向南灵机一动,趴到柜台上低声询问女售货员要去哪买。
  商店里有两个卖布的柜台,
  在女售货员介绍下,姜向南和姜成军去了左边那个,姜向北留下来帮忙打包。
  “姐姐我来帮忙。”
  姜向北喜欢这个售货员,没用惯常的女同志称呼,而是直接叫了姐姐。
  短发女售货员眉眼一弯,笑呵呵地冲姜向北招收:“妹子进柜台来。”
  “你叫我王姐就成,妹子怎么称呼?”
  王姐是姜向北穿过来这么久以来第一个认出她是女孩的人。
  两人蹲在柜台下,望着对方的眼睛不由相视一笑。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