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来就惹祸◎
  洛川市,三水胡同。
  冲天的火苗在姜向北眼前窜起时,她正张大着嘴傻乎乎地瞧着。
  记忆还停留于昨夜独自在店里加班的感觉,上一秒鼻端还满是可可粉香气,下一秒眼前只剩下滚烫热意扑面而来。
  “着火啦!着火啦!”
  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道很尖锐的叫声,姜向北身体忽然朝一侧歪了过去。
  她好像被一个人拽着不停往前跑,直到确认离得远远的,那人才又提起木桶冲了回去。
  这是哪?我是谁?
  姜向北呆呆地望着,潜意识却迅速就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她是姜向北,洛川市三水胡同姜家姜半的二姑娘,今年十四岁。
  那些属于姜向北的记忆如此真实,就好像前世那几十年的记忆才是假的。
  恍惚间,柴火垛子已经烧得只剩下一堆灰黑,全是干草的垛子,只要着起火来几乎很难浇灭。
  赶来救火的大人们只能阻止火势蔓延到其他柴火堆上。
  好在今天没什么风,火烧完这些玉米杆之后火势渐小,两瓢水浇下就灭了最后一点火苗。
  没有造成什么大损失让大人们都舒了口气。
  接下来当然是气冲冲扭了自家孩子的耳朵回家去收拾,赔偿的事得等家长们都下班才能商量。
  “还不回家去!”
  一件蓝色汗衫,灰褐色长裤裤脚高高挽起,肩头上挂着个军绿色挎包。
  放在七五年最最平常的打扮,没想到穿在姜向南身上,松松垮垮的汗衫都变得有了几分青春洋溢的味道。
  亲哥姜向南五官长得极好,剑眉星目却不凌厉,就是短得刺手的头发拉低了点颜值。
  难怪能成为女主的白月光。
  “……”
  女主?白月光?
  姜向北不知道脑子里为什么会突然飘过这个念头。
  “吓到了吧,哥不该跟你说重话。”
  看姜向北眼神直愣愣地望着,姜向南眉心紧皱,赶忙软了音调抬手摸摸妹妹的额头。
  虽然只比姜向北大了两岁,姜向南比妹妹心智要成熟得多。
  姜向北只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姜家在三水胡同的最里那家大院,房子是土改时分给各家的屋子,因爷爷姜爱国是个因伤退役的军人,分房子时给她家多分了一间杂物间。
  二号大院共住了四家人。
  姜家的房子是大院正房的三间,杂物间改成的厨房在进门右手边,正对着水井。
  正房无疑是大院里最宽敞的屋子,每间屋子都有三十来平,屋子后离着院墙还有个二十来平的过道。
  因为后墙是隔壁人家光线来源,后院这二十来平没法搭房子,只能用来种点葱姜蒜。
  比起胡同里的其他家,姜家住得算是阔绰。
  当然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爷爷姜爱国。
  “爷。”
  姜向南牵着蔫头耷脑的妹妹走到正房第一间,敲了敲窗子。
  屋里没人应,姜向北潜意识里很奇怪地知道爷爷这会儿应该是去了家具厂捡废料。
  爷爷没参军前在老家是木工,退役之后闲着无聊,就又捡起了小时候学的手艺。
  难道我真的是这个“姜向北”?
  姜向北陷入自我怀疑中。
  姜向南老气横秋地叹着气,取下脖颈上挂着的钥匙,打开了第三间屋子。
  “你先去做作业,要是妈知道你没做作业就跑出去玩……”
  回家不做作业,领着群皮猴子在胡同里上蹿下跳,哪怕草垛子不是妹妹点的火,那也难逃一顿打。
  况且唯一能救她的爷爷也没在家。
  姜向北满脑子都是事,很是乖巧地低头走进屋里。
  如此听话懂事,让姜向南再一次确认妹妹肯定是被刚才的火给吓到了。
  房间左右各一张床,中间用帘子隔开,窗前就摆了一张书桌两个凳子。
  姜向北下意识走向右边那张凳子坐下,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知道那张凳子属于自己。
  书桌用玻璃压着,低头就能看到几张照片压在里面。
  姜向北思绪混乱地趴到桌上,开始梳理那些异常却又相当合理的思绪。
  作为重度网文爱好者,姜向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先搞明白了一点。
  她穿越了……
  前世那个姜向北是她,这个十四岁的姜向北也是她。
  一九七五年的洛川市。
  爷爷姜爱国,因伤退役,右眼失明,性格火爆,有砂锅那么大的拳头。
  而她老爸呢……是一点都没遗传到爷爷的阳刚正直。
  姜半,人称姜半瓶,因其半瓶水响叮当而得名,而且圆滑似泥鳅,胡同里谁家他都认识。
  在姜家,姜半充当的是和事佬角色,必要时刻会帮着孩子们遮掩闯下的祸。
  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姜向北的“光辉战绩”
  至于为什么遮掩,当然是为了他们家真正的老大司文兰。
  司文兰放在前世那就是个妥妥女强人,在家里除了姜爱国其他人都没有商量的余地。
  老妈中专毕业入钢铁厂,自学会计进了财务部,后又坐上人事主任的位置,其中的艰辛姜向北光是想想都觉得敬佩。
  同时也有些好奇。
  老妈那么强……到底是怎么看上她爸的。
  说老爸,自行车铃就在窗外叮铃叮铃响起,伴随着姜半乐呵呵叫“闺女”的声音。
  “姜半老弟回来了啊!”
  不等姜向北回应,院里就抢先有人接了话头过去。
  那人是住西厢房三间屋子的冯家,冯钢的婆娘沈琴。
  “沈琴妹子今个儿没出门买鱼?供销社有大鲤鱼卖,去晚可就没了!”
  看似很热情地把好消息告诉沈琴,说着还示意了下挂在车把上的大鲤鱼。
  大院里就那么四家人,谁都清楚谁家底细。
  冯家大大小小六口人,全指着冯钢那点工资过活,别说是买鱼,每年厂子里发得肉票都得找人换成粮票才够吃的。
  “我家可吃不起鱼。”沈琴翻了个白眼,又是撇嘴:“姜向北今天又闯祸了,我看今天这条大鲤鱼你也不一定能吃到嘴里。”
  只要一想到姜家赔钱的样子,沈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姜半架好车子,取下活蹦乱跳的鲤鱼,似笑非笑地转头:“进胡同我就听说了,又不是我姑娘点的火,凭什么罚她。”
  “都是十四岁的大姑娘了,还成天跟群混小子一起玩,咋不该罚!”
  “说得是!”姜半意有所指地抬起下巴指向冯家的屋子:“有些小伙子都二十来岁了还天天跟混小子们一起,是该罚。”
  说完,得意洋洋地推开姜向北的屋门走了进来。
  沈琴大儿子中专毕业之后一直没找到活干,老跟一群同样无所事事的厂二代混日子。
  这可是沈琴的痛点,被姜半这么轻轻一戳就立刻爆了。
  不过爆炸的对象不是姜家,而是睡到日晒三竿还不见有动静的大儿子。
  姜半刚把自家门关上时,就听到斜对面传来了杀猪似的嚎叫声。
  “闺女,吓坏了吧!”姜半走到书桌前,弯腰轻轻拍了下女儿脑门:“爸给你买了条鱼补补脑子。”
  姜向北无奈:“爸,你看鱼头就这么大点,能补脑子吗!”
  要是吃成七秒记忆那才真叫绝!
  “那吃尾巴补尾巴,到时你妈发火的时候能溜快点。”
  姜半绝没有半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两个孩子都疼得跟眼珠子似的,宠得能低声下气地来哄。
  “爸。”姜向北喊得相当自然,说完杵着下巴:“我觉得琴婶子说得对,今晚这鱼我估摸着吃不着了。”
  对此,姜半早有对策。
  “我早点做,做好让你爷藏一半,等你妈发完火咱们再吃。”
  一条鱼,一块肉,对现在一两个月都见不着荤腥的普通人家来说那堪比珍馐。
  要不是担心闺女被吓着了,姜半才舍不得花一张肉票换条鱼。
  姜向北心里感动得要命,又不好意思说些肉麻话,只是别扭地点了点头。
  这很是符合十四岁孩子的正常反应。
  “闺女想吃红烧还是清汤?”
  临出门前,姜半又转身回来温声询问。
  姜向北趴下,闷闷的声音自胳膊下传来:“红烧,多放点辣椒。”
  “好嘞!”
  前世的意识跟这具身体融合得严丝合缝,姜向北一点都没有觉着哪里别扭。
  倒是看到沈琴时她又不由想起白月光和女主什么的……
  “我说强盛,你这都能娶媳妇的年纪了,咋还光着身子到处跑。”
  “你可别忘了咱们大院里还有小姑娘,以后出门多少得穿点。”
  “原来是挨打没来得及穿啊!是叔眼神不好。”
  耳边是姜半明显看热闹的调侃声,姜向北集中意识,想回忆起好像被忽略了的一些信息。
  不回忆不知道,一细想又发现了个大问题。
  姜向北穿过来的不仅是另一个世界,还是本言情小说。
  她哥姜向南是本文女主心头的白月光,十九岁那年因一场车祸离世。
  本文主要讲得是男女主相识相知相恋的曲折过程,姜向南不时会成为男主吃醋的导火索。
  一本十来万字的言情小说,全文大篇幅都是男女主相爱的过程。
  至于其他吗……那都是一笔带过。
  被一笔带过的这个世界,如此真实而有血有肉地展现在姜向北面前。
  姜向北穿成了文中一字都没出现过的白月光妹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