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攀金枝> 402.第399章 归来

402.第399章 归来

  第399章 归来
  “西南都护府?从五品的司马?”
  王姮既决定帮助郑十三,便会立刻行动。
  郑十三这边,刚刚为女儿办了洗三礼,王姮就命人送来了一份任命文书。
  只要杨寿愿意,他就能立刻从领虚职的混吃等死的纨绔,摇身一变成为朝廷任命的正五品武官。
  都护府的司马啊,从五品,掌管都护府辖区的军事诸事。
  有品级,有实权,还有晋升的机会。
  努力操练兵马,上阵奋勇杀敌,京中还有王府、以及贵亲扶持,用个三五年,就能晋升。
  即便不能升任中都督,也能凭借品级与战功,调任其他的卫府。
  这,是一个极好的起点,只除了——
  西南?
  竟是岭南之地。
  虽然都护府都是边疆,但岭南还是太偏僻、太令人生畏了。
  蛮荒之地,烟瘴之气肆虐,蛇虫鼠蚁横行,只是想一想,就忍不住的头皮发麻。
  若是换成其他武勋之后,只想着建功立业,而不是吃亏受罪!
  杨寿却不同啊,他想要的是“镀金”,而不是“炼金”。
  他吃不了苦,也不愿意吃苦!
  可,都护府的司马,掌实权的军中佐官,又太具诱惑力!
  放弃,舍不得!
  接下,又顾虑重重。
  唉,这已经不是鸡肋了,而是、而是裹满蜜的砒霜啊。
  这,便是郑十三的阳谋——
  机会与危险都摆在明处,任君选择。
  不管是选了哪一种,都是杨寿以及瑞王府的决定,吃了亏、受了罪,也怨不着旁人。
  杨寿:……纠结啊!痛苦啊!
  他隐约明白了这是郑十三的“回礼”,偏偏又无计可施。
  他只得先将瑞王妃送来的两个丫鬟退了回去,然后跑到主院,守着郑十三和女儿。
  若非早已知道他的真面目,看到他百般殷勤、万般周全的模样,郑十三都要误以为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了!
  “呵!这就是男人!什么情啊爱啊,都远不如他的仕途!”
  “你杨寿自私凉薄、唯利是图,我十三娘也不是什么为爱痴狂的傻子!”
  郑十三本就理智、清醒,又看透了杨寿“狼人”的本性,自然不会再傻傻的被骗。
  她只需要抱住公主的大腿就好。
  夫君什么的,并不重要。
  丢出一块饵料,让他乖乖的当狗,她们母女在瑞王府,依然可以过得富贵、恣意。
  过个两三年,养好了身体,郑十三再想办法生个儿子,某个渣男就可以摆去祠堂了。
  郑十三安然享受着杨寿的诸多讨好,却并未再帮他。
  这次,就是要让杨寿好好的受个教训。
  驯狗嘛,自然不能只给骨头,也要让他知道“疼”!
  杨寿:……
  折腾了半个月,他极尽温柔小意之能事,却还是要面临艰难的选择。
  不过,郑氏到底顾念夫妻情分,对他松了口:“郎君只管去,岭南有楼郎君呢!”
  “郎君只需努力办差,楼郎君自会护你周全!”
  “若是能得一二功绩,楼郎君也会帮你请功,助你升迁!”
  郑十三还状似无意的透漏出楼彧此去邕州,绝非外界所谣传的贬谪,而是圣人、太子的器重。
  去邕州,不过是走个过场。
  有了担任刺史的经历,官阶也升了上来,过个一两年,楼彧就能升迁回京。
  他高升了,自然不会亏待了追随他的人,咳咳,也就是杨寿啦!
  杨寿:……好有道理!
  楼彧去邕州这件事,本身就透着蹊跷。
  他可是太子一手调教出来的,太子待他比子侄都不差。
  太子为他取字,为他做媒,为他谋划仕途……亲儿子也就是这般待遇了吧。
  楼彧忽然去邕州,确实不像贬谪,更像是另有差遣,且只有那对至尊父子才知情。
  杨寿越想越觉得妻子的话没有错。
  而去邕州,追随楼彧,似乎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确实有风险,可富贵险中求啊。
  他们瑞王府这般落魄,就是因为不够果决。
  当初在上皇与当今之间摇摆。
  如今,面对机会,又犹豫不决。
  不!
  不能再迟疑了!
  必须做出决定,他要去建功立业,而不是总靠着女人!
  半个月后,郑十三出了月子,杨寿也领了吏部的任命。
  他带上王府亲卫,穿上瑞王传给他的盔甲,浩浩荡荡的去了岭南。
  ……
  出了正月,太子为太子妃守完了孝。
  礼部早已准备妥当,只等太子除服,他续娶新妇的昏礼便可以举行。
  钦天监选了良辰吉日,新任太子妃,年仅十四岁的小卢氏被送进了东宫。
  王姮去观礼。
  说起来,小卢氏也算是王姮的学生。
  倒不是亲传弟子的那种,小卢氏是骊山书院德音堂的学生。
  虽然只读了半年,王姮却也真切的给小卢氏上过课,有了师生的名分。
  只不过——
  王姮还“养”着小三郎,她属于“原配党”,与继室便有了先天的矛盾。
  王姮与太子妃还有些交情,太子妃离世前,也曾给王姮留了书信与馈赠。
  在信中,太子妃衷心感谢王姮对小三郎的教导,还隐晦的将小三郎托付给王姮。
  而那些馈赠,便是太子妃对王姮的谢礼。
  王姮:……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尊贵如太子妃,为了自己的孩子,也禁不住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其实,不用大卢氏请托,王姮也会照顾小三郎。
  他们太有缘分了,几年前的初遇,如今的师生,都让王姮格外看重小三郎。
  更不用说,这也是王姮的一份投资——
  东宫的皇孙,有了教养的情谊,将来不管小三郎能不能上位,他都能成为王姮的一份助力。
  随着东宫的一场昏礼,大卢氏彻底淹没在昨日。
  东宫有了新主母,皇宫乃至整个京城,也迎来了新的开始。
  曾经的血雨腥风,也随着新年的到来而终止。
  时间到了三月,又是和煦温暖的春日。
  王姮继续教导着九郎、小三郎,长宁公主则是偶尔过来旁听。
  刚刚结束的科举,骊山书院的十几个学生都榜上有名,着实让书院出了一回风头。
  做了双月子的王,和郑十三相继出了月子。
  她们也恢复了往常的生活,兼顾京城诸事的同时,也会抽空来骊山教学。
  一派岁月静好中,王姮又收到了楼彧的来信:
  “陌上开,吾已归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