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攀金枝> 359.第356章 棉

359.第356章 棉

  第356章
  王说着韦般若,其实她与韦般若的情况差不多。
  都是每旬来骊山书院,集中授课。
  王教授的是算术,好歹是学过高等数学的人,还与沈先生一起“发明”了算盘。
  近些年备受士子推崇的《算经》,便是王与沈先生合著的。
  褪去了公主伴读的光环,王王郡君,依然有着远近闻名的才女之名。
  王总以为自己是个小人物,并没有有着颠覆世界的壮举。
  实际上,她早已经登上了巅峰,成为了无数人艳羡、敬慕的大佬。
  王不只擅长算术,她的书法也极好。
  另外,在工、医等方面,亦有造诣。
  就像是李明堂,确实是位济世救人、心有慈悲的神医,她骨子里却极为骄傲。
  她不会轻易屈服于名利,却与王“一见如故”。
  这可不是什么眼缘,而是因为王足够优秀。
  她在医学方面的许多奇思妙想,总能给李明堂一种醍醐灌顶的惊喜。
  当日楼彧与瑞王府的较量,李明堂未尝没有察觉。
  她最是聪慧,也世故通达,起初或许未曾发现,但进了京、入了宫,与诸多权贵打了交道,又听闻了无数的豪门故事,也就慢慢猜到了。
  毕竟瑞王府还有个阿苏。
  李明堂对阿苏还有些印象。
  她早些年在西北游历,曾经在边城待过一段时间。
  她租住了一家农户的房舍,见那家人老实本分,生计艰难,阿苏呢,又是个伶俐、好学的孩子,便随手指点了她辨认、炮制草药的本事。
  不是收徒,就是单纯的想帮一帮这户人家,让他们多个手艺、添个进项。
  而这样的善举,李明堂不能说每到一处都会有,却也不止一次。
  不过,阿苏确实有些天分,对李明堂十分恭敬。
  连带着她的家人都把李明堂当成了活祖宗、活菩萨。
  李明堂在苏家住得十分顺心,临行前,她就将自己惯用的联系方式告诉了阿苏。
  也不是非常明确的方法,李明堂是女冠。
  她若去到某个地方,不会投宿客栈,而是会去当地的道观挂单。
  阿苏或是苏家人,若是想要寻她,可去当地的道观打探行踪。
  若是有缘,就能相遇。
  李明堂当初留联系方式,并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在异地他乡遇到阿苏。
  她更多的是随性而为。
  阿苏却记了下来。
  后来遇到了来边城镀金的瑞王世子,阿苏的容貌、性情等都完美符合杨寿的喜好。
  一次偶遇,便成就了好事。
  做了夫妻才有的亲密之事,枕畔间说些闲话,杨寿某次就提到了宫中贵人的重疾,以及因此而会有的富贵。
  心疾?神医?
  嘿,她知道啊!
  她那位有着半师之谊的女神医,医术出神入化,治疗心疾更是拿手。
  阿苏便以此为资本,成功让原本只是玩玩儿的杨寿,将她从边城带回了京城。
  可惜——
  杨寿和阿苏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
  他们占据先机,却还是被人截胡。
  事后,杨寿“幡然悔悟”,赶走了阿苏,与妻子重归于好。
  阿苏拿着瑞王妃给的银钱,虽不至于流落街头,却也无处可去。
  在客栈里住了几日,拼命打听有关瑞王府、李神医的各种消息,再三思量,阿苏决定去投靠李明堂。
  这个时候,李明堂已经成功稳住了李皇后的病。
  帝后甚是欢喜,大手一挥,将京郊的一座皇家道观赐给了李明堂。
  李明堂出宫后,便直接去了那道观。
  这件事,堪称京中近期最大的新闻之一。
  坊间、市井都有流传,阿苏稍稍在酒肆、茶楼等地方坐了坐,便打听到了道观的具体位置。
  她一路寻了过去。
  见到李明堂,阿苏喜极而泣,苦苦哀求李明堂收留。
  ……听完阿苏有增有删、真假参半的哭诉,结合自己的经历,李明堂很快就还原出了真相——
  她李明堂的存在与行踪,是阿苏告诉瑞王府的。
  瑞王府世子妃与琅琊公主、安乐侯世子夫人是闺中密友。
  然后,抢先瑞王府一步找到李明堂的人,便是王郡君。
  “我好像被利用了,成为他们争权夺利的工具!”
  在猜到真相的那一刻,李明堂是有些恼怒的。
  骄傲之人,自不会允许被平白利用。
  但,李明堂不止骄傲,她还有着超脱世俗的豁达与智慧。
  李明堂很快又想到:“也不算是利用!王郡君的才学是真,骊山书院的医学院是真。”
  “还有那么多的医疗设备,那么多新奇的术式,以及王郡君的奇思妙想……于我而言,都是难得的机遇。”
  一场相遇,源自算计,却又有真心,李明堂得了富贵,有了灵感,增进了医术。
  还有琅琊公主、齐国公的诸多馈赠。
  不亏!
  李明堂做不到得了便宜还卖乖,最为重要的是,她对王、对王姮,真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她们思想同频,是爱人先爱己、有眼有才任性的同类人。
  这种奇妙的感情,李明堂很是珍惜,她也就没有当面戳穿,仿佛所谓“真相”从来都不存在。
  李明堂与王姮、王的情谊,有真心,亦掺杂了一定的利益,远非阿苏的“半师之谊”所能比拟的。
  半个弟子?
  呵呵,如果因为些许好心,随口教导了几句草药的常识,就算是半个弟子,那么这些年,李明堂的半个弟子都能遍布整个大虞皇朝。
  更何况,阿苏为了个男人甘心做外室的行径,李明堂很不认同。
  她知道女子生存不易,但,被强迫与自甘堕落是有区别的。
  明明已经有了一技之长,为了富贵,却去攀附一个男人……
  李明堂理解这是个人的选择,却不会赞同,更不会支持。
  她可以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收留阿苏在道观,但,阿苏所妄想的事儿,李明堂决不允许——
  想打着李神医弟子的身份招摇撞骗?不许!
  想利用李神医与皇家的关系,攀附其他权贵?不许!
  若阿苏本分,李明堂不介意多养一个闲人。
  可若阿苏还试图利用……阿苏又不是王,李明堂可不会因着惺惺相惜就宽纵、包容。
  是的,在有旧交情的阿苏与新结识的王之间,李明堂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便是王的个人魅力。
  偏她不自知。
  过度清醒,就难免自卑。
  王陷入了如此心境,王姮却看得分明。
  “阿非常优秀,也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许是出身的缘故,她总是莫名的自卑。”
  “或者,亦有我的缘故。我过去是出身好,如今则是成了公主。”
  “即便阿所出了足以惊艳世人的壮举,旁人也会先把功劳算在我的头上!”
  “我的光芒太盛,或多或少的掩盖住了阿……”
  早在守孝前,王姮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王不够自信,作为好闺蜜,王姮理解的同时,十分心疼。
  恰巧此时,王廪死了,王姮需要守孝。
  王姮却选择了更为严苛的古礼,直接闭门谢客,断绝一切社交。
  她这般做,既是为了自己的好名声,也有王的缘故。
  她要与王做出一定的切割,不是反目成仇,而是为了让阿更为独立,不再成为她的附属。
  两三年的时间,王确实渐渐摆脱了公主伴读的身份。
  开始在京城,在书院,绽放出属于她的光芒。
  “还不够!阿还可以更璀璨!”
  王姮熟悉王的所有改变,心底愈发坚定。
  随口说了几句书院、以及诸多先生的八卦,王姮话锋一转,将话题扯回到王身上:
  “萧将军可有书信?他是否知道萧家的种种龌龊?”
  萧无疾出征已经小半年。
  西北战事,频频传来捷报。
  萧无疾立了不少战功,他日胜利回朝,定能有所封赏。
  萧无疾虽远在几千里外,他与王却书信不断。
  有专门送信的暗卫,亦有鸽、鹞子等“信使”。
  最长不过一旬,最短三五日,王就能收到萧无疾的信。
  萧无疾那边,除了王派来的“信使”,还有他留在京城、萧家的眼线,亦会定期向萧无疾汇报。
  王此次与萧家的极品battle,前线的萧无疾,不出几日就能得知!
  “有!今日刚收到郎君的信,他已经知道萧家某些亲眷的行径,很是生气。”
  王提到自己的夫君,脸上绽开了甜蜜的笑。
  “我来骊山的事儿,他还不知道,不过,他定不会怪我——”
  相反,他会支持她、偏袒她。
  成亲两年多,王早已知道了萧无疾的“底细”——
  这厮,根本就不缺钱。
  他的私库,虽然比不上王,却也能让整个长乐侯府继续保有锦衣玉食、富贵奢靡的生活。
  但,萧无疾硬是做出一副“我没钱、我很穷”的苦逼模样。
  还堂而皇之的告诉萧家上下:我、以及整个萧家,都是靠着我娘子的钱来过活!
  他就差把“吃软饭”三个字写在脸上了。
  新婚当晚,便被夫君塞了私库钥匙和账册的王,看着夫君那带着得意与邀功的小模样,一颗心被感动得无比柔软。
  她终于确定,她的夫君,爱她至深。
  也正是因为这份笃定与夫君给予的深情,王才义无反顾的“吃醋”!
  “还有啊,夫君所统领的大军,已经攻下了高昌。”
  那个地方,可是的原产地,更是天然的种植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