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攀金枝> 220.第217章 筹谋

220.第217章 筹谋

  第217章 筹谋
  “阿母放心,阿早已制定了计划!”
  王姮压低声音,将王的计划缓缓说了出来。
  玻璃,作为穿越者必备的神器之一,王早就跃跃欲试。
  奈何之前受制于太多的条件,早就被现实毒打了n次的王,并不敢轻易触碰。
  玻璃,注定暴利的产业,若是没有足够高的身份,足够大的势力,根本就护不住。
  这几年,王复刻了许多“黑科技”。
  她弄出了可以远洋航行的宝船,组织船队出海探险。
  虽然没有抵达新大陆,却也相继带回来不少新奇作物。
  辣椒,有了!
  番茄,也有了!
  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船队航海技术也会提升,就能抵达更远的地方。
  到时候,也就能带回更多的、更需要的植物、动物等。
  只可惜,船坞被太子征用了,只给王他们留了船队,以及每年订制若干宝船的名额。
  不过,太子也不会白拿。
  人家给了补偿。
  除了河东、沂州等地的码头、商铺等,太子还利用在登州等沿海练水军的契机,按照王的要求,圈定了一大片的海滩。
  那时,太子还是齐王世子,根本不知道王为何要海滩。
  那都是沙土啊,还有海水的盐碱侵蚀,根本就无法种田。
  王却神秘兮兮的表示:我这不是农田,而是盐田!
  盐?
  不是用卤水熬煮出来的?
  怎么还能成“田”?
  莫非,“田”里还能长出盐来?
  不说王姮这个总说自己傻的小丫头了,就是聪明如楼彧、见多识广如杨睿,也都有些诧异。
  王内心的小人,得意掐腰:
  哈,终于能够彰显穿越者的优越之处喽!
  晒盐法啊,亲!
  在大虞,市面上的海盐,还都是比较古早的煮盐法制作而成。
  耗时耗人力,耗锅耗木材,无法大量的生产,这些消耗都增加了盐的成本。
  晒盐就不同了。
  只需选择位置合适的海滩,划分出盐田,在相应的季节,引灌海水,吹干晒干,就能得到数以吨计的盐。
  当然了,还会有过滤、提纯等工艺。
  但,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等,都能用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数额。
  大虞的海岸线那么长,适合开垦成盐田的海滩那么多,海水取之不尽,海盐也就能用之不绝。
  盐,是战略物资,关乎国计民生。
  王复刻出晒盐法,不但能够攫取巨额利益,还能稳固王朝的根本。
  而这,只是诸多“神迹”中的一个。
  与制盐同时进行的,还有造玻璃。
  玻璃的原材料很简单,工艺也不复杂。
  最主要的,还是王穿越几年,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技术人才,原材料,以及银钱。
  万事俱备,只欠权势!
  玻璃与盐一样,都是能够带来巨额利益的。
  若是权势不够,不但容易“为他人作嫁衣裳”,还容易连性命都保不住。
  王只能偷偷的做准备,并小规模的进行实验。
  她不是理科生啊喂,她所知道的都是网络小说里提到的配方,而非真正的技术。
  她从未操作过,也不知道具体的工艺细节。
  她只能让真正的专业工匠,仔细研究,反复实验。
  几年下来,王不但造出了质地通透、光滑无气泡的玻璃,还能做大、做平。
  一整块的玻璃片,从最初的巴掌大小,到如今的玻璃窗、玻璃墙……王无数次的感慨:古代工匠就是牛逼。
  原本以为,在没有黑科技,缺乏化学等技术的古代,很多设想都要被限制。
  但她低估了古代工匠的技艺之神奇。
  妥妥的科技不够,手艺来凑。
  比如王为王姮的公主府设计的“水族馆”,不是只有玻璃就能完成的。
  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技术难题。
  粘合剂!
  超抗压、抗重的特种玻璃!
  还有氧气、温度等等方面的要求!
  王提出设想,让工匠们自由发挥。
  然后,他们还真就做了出来。
  当然,工匠们复刻的“水族馆”,跟现代真正的水族馆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划时代的“神仙之作”。
  王见了成品后,都忍不住的惊叹:厉害了,我的迷人的老祖宗们!
  王姮和楼彧,也对那些玻璃制品赞叹不已。
  他们本身都是权贵,习惯了各种豪奢享受。
  看到形形色色的玻璃制品,他们第一时间就能想到,这些绝对能够卖出天价!
  而公主府的暖房宴,不只是王姮初到京城的公开亮相,更是一场盛大的卖家show。
  “好!既已计划完毕,那就好好的去做!”
  姜贵妃也有玻璃坊的股份,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库,她也希望王姮能够成功。
  她想了想,一双美目波光潋滟间,瞥到了沉默的楼彧。
  “阿玖,可有去东宫送请帖?”
  既然要做,索性就做大。
  琅琊公主府的首次宴饮,皇后、姜贵妃都会派心腹之人前往贺喜。还有长宁公主等天潢贵胄亲自赴宴。
  以及无数听到风声的宗室、权贵、世家、新贵等,争相抢夺宴会名额。
  就是圣人那儿,姜贵妃也有信心让圣人派遣天使去公主府给阿玖撑场面。
  但,还不够!
  王姮的公主府,还可以牵动东宫。
  如果只有王姮一个人,姜贵妃还不敢如此奢望。
  毕竟杨睿这个太子,不是空有名号。
  他不只是帝后的嫡长子,不只是靠着一个出身。
  他是圣人打江山时,最好的帮手之一。
  他的继承者身份,是他凭借自己的功劳赢来的。
  圣人对太子亦没有任何的防备,全然不是上皇的做派。
  圣人相信太子,倚重太子。
  当然,圣人这般信重,除了父子感情,太子个人能力强的原因外,也因为圣人自身足够强大。
  上皇在位的时候,圣人的战功就已经达到了封无可封的境地。
  如今圣人做了皇帝,也丝毫不会在意臣、子等的功绩。
  功高盖主?
  不存在。
  就算这些人加起来,他们的功绩也无法与他天神上将相比。
  圣人有着绝对的实力与自信,也就无需忌惮任何人。
  太子?
  他的儿子,他的助手,他最骄傲、最得意的继承人。
  圣人给了太子最大的信任,朝中的重臣,三省六部的主官们,基本上都有东宫的兼职。
  太子呢,也没有辜负了圣人的器重。
  他允文允武,他能轻松处理朝政,他还温和谦让。
  东宫之位,实至名归!
  朝堂上下无人不服!
  这样的继任者,受宠如姜贵妃,也要敬着、让着。
  她,现在不是一个人了。
  她腹中有了皇嗣。
  不管是公主还是皇子,未来都需要太子这位长兄照付。
  若是能够提前结个善缘,最好是有利益上的牵绊,对姜贵妃、对王姮、对她未出世的孩子,都是大有裨益。
  姜贵妃没有机会与太子拉近关系,咳咳,姜贵妃作为庶母,只比太子大几岁。
  年龄相差不多,需要避嫌。
  姜贵妃嫁给圣人近十年,与太子也只有表面的情分。
  与太子妃,关系也一般。
  她一个庶母,只需讨好主母就可以,主母的儿媳妇、未来的主母,就不好太过亲近了。
  姜贵妃自己与东宫关系平平,但她的阿玖有机遇啊。
  阿玖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可是东宫最看重的心腹之一。
  “齐国公——”
  姜贵妃暗自想着,便对楼彧开了口。
  楼彧坐直身子,然后微微欠身,恭敬的说道:“若娘娘不弃,可唤我含章!”
  齐国公什么的,太生疏了。
  直接叫阿彧,又显得太过殷勤。
  还是直呼表字吧,恰在分寸之中。
  “含章,你进京后,还未去拜见太子吧?”
  姜贵妃从善如流,改了称呼,说话的语气也柔和了许多。
  她看向楼彧的目光中,更是带着丈母看女婿的审视。
  这小子,对阿玖的心思,昭然若揭啊。
  在河东的时候,姜贵妃就发现了这对小儿女的“互动”。
  楼彧全心对待阿玖,阿玖也默默的为楼彧管家。
  两人虽然还没有定下名分,却已经有了默契。
  只是那时,楼彧还不是齐国公,只是安国公过继出去的庶子。
  姜贵妃却对郎君能够登顶有着九成的信心,也笃定自己能够给阿玖挣得一份富贵。
  若那样的话,楼彧就有些配不上阿玖。
  不过,姜贵妃与王姮之间,终究不是毫无芥蒂。
  姜贵妃觉察到了王姮骨子里的任性与执拗,不好太过生硬、直接的干预,没得让母女离心。
  姜贵妃便想徐徐图之,左右阿玖年纪还小,待一切尘埃落定,待阿玖及笄,姜贵妃便会仔细为女儿筹谋。
  姜贵妃没有想到,楼彧竟能如此卓越。
  不但有“从龙之功”,还抵御外敌、深入敌境,立下了足以封爵的功劳。
  “……总算配得上阿玖了!”
  姜贵妃再无担心。
  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彼此间还有默契,身份又对等起来,简直就是天赐良缘啊。
  但,今日见到这对小儿女,姜贵妃却敏锐的发现:
  情况有些不对啊!
  王姮与楼彧之间,曾经的“默契”不见了。
  难道婚事有变?!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