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118.第118章 我有早到的习惯吗?

118.第118章 我有早到的习惯吗?

  第118章 我有早到的习惯吗?
  “标儿,那个家伙可来了?”
  朱元璋在后方有些神色不开心地询问。
  朱标略显有些不好说道:
  “回父皇的话,杨兄以往都是在日上三竿才起床。
  而按照父皇要求,百官需要鸡鸣而起,味爽而朝(五六点)这个点对杨晨来讲,别说起床了,恐怕现在还在酣畅淋漓的大睡。”
  听到儿子这番话,朱元璋那是一个气啊!
  “混账小子!净做一些让咱生气的事情,他不来,等会咱们怎么告诉百官咱们要做的事情!”
  朱标面色导致轻松,拱手说道:
  “父皇放心,我早就知道杨兄肯定会出现意外,因此就在一炷香时间前,我已经派老四前往他府邸让他起床了。
  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吧。”
  认识杨晨这么长时间,朱标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的性格。
  说到底还是年轻人之间的默契。
  平日两人闲聊,朱标就从杨晨的言语之间知道一件事。
  后世的人已经通过科技手段成功战胜了黑暗,就算是夜晚也能看到璀璨灯光。
  夜晚的多姿多彩不是他们得以想象。
  拥有了灯光,人们的作息时间自然是会跟现在完全不同。
  很多人靠着这些‘灯光’忙碌到第二天鸡打鸣,朱标一时间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他至少能了解科技的力量很强。
  为此他还开玩笑说,要是这些灯光能出现在大明就好了。
  本以为是玩笑话,杨晨却说保证不起能实现。
  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朱标心中。
  朱元璋不知道在想什么,犹豫半天只叹息道:
  “反正他能老实到就行了,我们也回去再准备准备吧。”
  “是。”
  按照计划,今天就是他们将政策全部都宣布出来的时间。
  杨晨作为这一项计划的关键节点,自然是需要本人到场。
  这一次计划,可以说足足准备了差不多小半个月。
  整个皇宫朝廷,包括周边府、州等等官职成员全部都到达。
  任何人除非是身体原因真的起不了床走不了路,否则都需要到场。
  对于那些大臣官员来讲,他们知道今天肯定会发生一件什么事。
  而对于那些小的官员来说,能进入皇宫面见朱元璋跟与其他同僚进行接触接触,也算是一件幸事。
  想要在仕途方面走得更远,不仅是需要政绩,还需要口才,眼下正是利用口才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时刻。
  随着人群涌入皇宫大广场前方的一处偏殿上。
  各自势力的人员也开始逐渐汇聚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小群体。
  他们有人是站在胡惟庸党派身旁,也有人站在自己小党派一边。
  唯独有少数人没有任何党派,好似骄傲的老鹰一般矗立于周围嘈杂的环境当中不受干扰。
  胡惟庸所处之地,人群众多,不少官员有意无意的往他的地方开始靠近。
  “呵呵.胡相,时隔多日未见,您还是一如既往的神气呀!”
  “那是!你也不看看胡相深得陛下器重。”
  “胡相,前几日有人送到您老府上扁豆馅的饼不知道有没有收到?那些是我派人送过去的。”
  “莫非胡相喜欢吃扁豆馅的饼?原来如此,胡相若是喜欢吃早说呀!我下完朝就马上派人送过去!”
  一群人围着胡惟庸开始闲聊,说什么都有,大部分内容都是恭维的话。
  反观胡惟庸,则是很享受这样的待遇。
  不由自主的从身上掏出一根紫竹制作的痒痒挠。
  这玩意刚刚出现,顿时就让那个周围人目光流露羡慕,好似这竹子材质的痒痒挠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一件十分昂贵的宝贝!
  “哇!这难道就是陛下赠予胡相的痒痒挠!”
  “对对对!就是这一杆紫竹制作的痒痒挠,我可是听说了,陛下赠予胡相后还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君臣一体,心心相印!”
  “嘶!看来陛下看重胡相的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
  瞧见周围人群反应,胡惟庸脸上那份得意不由自主的又重了几分。
  没办法,这就是实力。
  在他心中,自己就是朱元璋的心腹大臣,否则怎么会把痒痒挠这种贴身之物赠予给他?
  历史上有不少丞相能得到皇帝的重用,可像他这样的,诸位勇敢担保,绝对是唯一一个!
  得到开国皇帝的看重,胡惟庸看人都是用鼻孔看人。
  随着钟鸣声响起,大臣们入朝的时间就到了。
  这一次不是在皇宫内部,而是就在平时他们排队的大广场之上。
  文武官员分开左右,随后齐齐进入广场大门。
  这一处广场是老朱用于每一年年底他跟百官通报一年事的地方。
  此处建设很神奇,利用了神气的声音回荡声学原理,若是将来朱棣北迁,北京就会出现一个天坛。
  同样的具备类似效果,说话的声音可以达到天人感应的状态。
  武将一列,沐英身着威严的武将绯红色补子服装。
  胸口绣着一头肃穆瞪人的狮子作为图案。
  他是西平侯,按照惯例,应该已经能成为一品武将,穿着武将麒麟补子服装。
  只不过他的西平侯今年才刚刚册封,年底才开始正式成为一品武将,且麒麟补子的官服制作工艺仅次于皇服跟蟒袍。
  最少需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制作完毕。
  “我说沐将军?你小子怎么在这里干等着?”
  一位三品武将看到沐英站在广场门口,神色十分焦急,好似在等什么人?
  这就让他感到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人能比皇命还要重要?
  沐英不停来回踱步,看了一眼自己朋友。
  “我说方运,你甭管我的事,赶紧进去,不然等会陛下生气了。”
  随便拿一个理由搪塞过去,沐英就忍不住吐槽。
  “这个混账小子!昨天还说自己肯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今天就整出来这件事,若是陛下生气了,岂不是都得倒大霉!”
  一想到刚才老朱派人告诉他赶紧去找杨晨过来,否则今天早朝完全进行不下去的事。
  沐英就恨不得换一身衣袍,骑上快马往杨晨府邸赶去。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远处出现一辆疾驰马车。
  马车上,杨晨已经后悔了当初答应朱元璋在早朝上发言的要求。
  自己才刚刚睡了会,就被朱棣这个家伙强行召唤醒。
  昨天他忙活太晚,忘记交代侍女今天早起,他需要去参加早朝。
  结果等到群臣已经在外边等待期间,他还在床上呼呼大睡,如果不是朱标有先见之明,恐怕现在他还在睡。
  “我说永乐,你呀的就不能让马车慢一点吗?跑这么快,你赶着投胎啊?”
  双手扶在马车门口,杨晨忍不住对朱棣说了这么一句话。
  此刻他脸色十分难看,隐隐有想要吐掉的感觉。
  他知道上早朝是古代的制度,可也知道是一回事,自己真的参与又是另外一回事。
  眼下就是这么一种情况,让他感到十分糟糕。
  “我说杨大哥,你可就别扯别的了,本来今天就就很重要,事关我的命运前途,哪能想到这个时候你居然还能在睡觉。
  要不是大哥让我过来看一看以防万一,恐怕现在你还在呼呼大睡,现在先别管其他的事,赶紧跟着我一起走吧!”
  朱棣一个帅气的拉住缰绳,让两只马匹直接停在皇城广场门口。
  按照规矩,他本不应该能有让马车进入到此处的权力。
  奈何朱标也是预料到最后时间肯定不够用,于是直接把自己太子令牌给朱棣,一切拦路者在太子令牌面前全部让步。
  等到马车停稳,杨晨这才开始下来。
  “哎呀!我的贤婿啊!你怎么这么晚才到啊!”
  沐英隔着老远就对杨晨喊道。
  周围人群则是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朝着他们方向走过来的两位年轻人。
  杨晨伸个懒腰,走到沐英面前,目光越过他的脑袋看向两排长长的队伍。
  旋即一边向里边走,一边说道:
  “我有早到的习惯吗?”
  此话一出,沐英立马赔笑:
  “我说你小子就是年轻气盛知道不!今天这件事情多重要,居然还迟到了!
  要是你再来慢一些,我都担心陛下要对你治罪!
  行了,既然你已经来到了,那就赶紧进去吧,等会你按照官职的颜色站队就行,要是不会,你让他带着你去。”
  沐英指着朱棣就是说道。
  面对这位大哥的指挥,朱棣也不敢说什么,只能是连连点头答应。
  内心忍不住诽腹说道:
  ‘哎~我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啊,还说我是大明皇子,哪一个大明皇子有我这样悲催?
  动不动就去干杂活,算了算了,谁让指挥我的人都是我大哥呢。’
  面对这些命令,朱棣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
  第一次他为自己年龄小而感到不开心。
  “永乐发什么愣?赶紧带我走吧,你还想不想成就大业了?”
  杨晨走到朱棣身旁,拍了拍他肩膀,将他从沉浸心事的状态给恢复过来。回过神的朱棣看了一眼杨晨,想说什么,最后也没说出口,而是走在前头带路。
  周围人看了都忍不住议论纷纷。
  “这小子是谁啊?居然感这么跟沐英还有燕王讲话,难道他不怕死?不知道燕王可是大明始死皇子不成?”
  “就是啊,看他身上的衣服穿着,胸口补子绣着鸂鶒,应该是正七品的官职,大明皇城朝廷内什么时候出现了这么年轻的七品官职了?
  他是六部当中的哪一个?”
  “没见过,这家伙神色烨烨,器宇轩昂的,说是一表人才也不为过,就是有些张狂。”
  “人家有张狂的本领,你们刚才没看到?这家伙可是沐英的贤婿,有本事,你们若是成了西平侯的贤婿,恐怕一个个都比他还要张狂。”
  “都别废话了,赶紧进去,免得等一会被陛下责骂。”
  周围两侧的官员只是将杨晨作为一个谈资,并没有多想。
  大明每一年,每个月就时不时出现一个官员,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身份。
  可能是某个大官员推荐的亲戚,也有可能是现在才跟朱元璋认亲的亲戚。
  类似情况不是没有,只是以往出现的比较少而已。
  偌大广场上,占满了人,看到周围人,杨晨忽然想到自己曾经初中时期课间操的日子。
  唯独少了耳边响亮的七彩阳光节拍。
  随着朝会开始进行,没有杨晨想象当中的跪拜礼,也没有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礼仪。
  而是由一名太监高亢的喊道朝会开始,接着读一些有的没的内容,除了杨晨之外,大部分官员都是听的很认真。
  宣告完毕,就是朱元璋讲话。
  大致节奏就是汇报工作的环节,没有任何麻烦事。
  杨晨作为一个七品官职,他站的地方是文官中间位置。
  暂时轮不到他发言,他本来就不需要发言,等会老朱提问才开始讲话。
  人在无聊的时候就容易犯困,更不要说杨晨还是早起自然而然的就有些忍不住打盹。
  上方位置。
  朱元璋讲完一些有的没的,终于步入正轨。
  “诸位,上一次太子跟咱说过,藩王赡养的问题你们想必都知道吧。
  此事咱下朝之后,派人到民间去调遣发现。
  正如太子所说一般,藩王到自己藩地就藩后,不仅坐吃咱每年分下去的钱财,还时不时闹出一些丢脸的事来。
  按照咱的想法,藩王到大明边疆各地就藩,应该会好好执行大明的命令,守护边疆百姓,让大明处于时刻都安稳的地步。
  可现如今看来,这件事与咱当初的决定完全事与愿违,咱对此也做出了一个深刻的检讨。
  接着今日你们都在,咱也要学习一下唐太宗,无论官职大小,只要有想法的人提出建议,咱若是采纳,必然会大大封赏!
  加官进爵也不是任何问题。
  若是惹怒了咱,让咱不开心了,咱也不会追究你的言辞犀利,等到朝会散去,咱就当这件事没发生。”
  上方的朱元璋无论是肢体动作还是语气神色都十分轻松,完全没有平常洪武大帝威严庄重的模样。
  如此巨大的反差,不仅没有让百官感到放松,反而一个个都挺直腰板,想要知道,今天这位杀戮皇帝有想要玩什么样?
  不怪他们如此谨慎,而是以往老朱的脾气已经给他们足够的刻板印象。
  在百官内心,坐在上方这位洪武大帝根本就不在意他们这些官员的性命。
  只要有人做事不认真,亦或者谎报瞒报,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得死,更不要说在他面前畅所欲言。
  一众人都只敢窃窃私语,不敢真的有人开口讲话。
  “我说胡惟庸,陛下最近这段时间到底是怎么了?
  我感觉陛下的性格跟行事风格跟以往完全是判若两人,还有太子也是,你身为宰相,总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吧?”
  开口讲话的人是汪广洋,此刻的他在大明权力方面,仅次于胡惟庸。
  只不过他若是不出意外,再过不久之后,就要被下放到偏僻的海南,也就是大明的琼州府。
  胡惟庸微微眯缝的眼睛只是斜眼看向他,旋即语气高深说道:
  “陛下要做什么,这是你我能揣测的事情吗?
  不过看模样,陛下应该是想要找到是谁在私底下议论上一次太子说要对藩王动手的决策。
  连这你都看不明白,亏你曾经还担任过我这个右丞相的职责,陛下将你撤职查办,当真是活该。”
  在汪广洋权力巅峰时期,胡惟庸还在李善长手底下当一个小官。
  但是现在,两人身份完全转换过来,让胡惟庸感到十分骄傲。
  面对曾经同僚,他自然是有意无意的炫耀一番。
  汪广洋没胡惟庸这么小气,反而忧虑说道:
  “恐怕事情没这么简单,陛下这一次是要玩真的,恐怕等一会肯定会进行从未见过的藩王改革。”
  瞧见沉浸思考的汪广洋,胡惟庸不屑否定道:
  “胡说,我跟陛下这么久了,他怎么想我还不会知道?我看你就是胡思乱想习惯了!”
  大部分官员的想法都跟胡惟庸差不多。
  毕竟当初朱元璋称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制定藩王的框架。
  现在又说要改革,怎么听都感觉是测试他们这一群人是否忠诚。
  这个时候,谁要是真的站出来,那完全就是龙嘴上拔胡须——送死!
  以前面对类似的情况,一种百官基本都是各自聊各自的,等会没人讲话,老朱就会自己跳过这问题。
  台上,朱元璋跟朱标还有朱棣都是气定神闲,想着等会杨晨开口,双方一唱一和就可以完美达成目的。
  可结果令朱元璋有些下不来台。
  这都过了快要盏茶功夫了,百官聊的口干舌燥,他也干站着什么话都没说。
  就等着杨晨出现,然而杨晨别说出现了,声音都不知一声。
  令他感到十分尴尬。
  渐渐地,他脸色变得很难看,隐隐有发怒的迹象。
  下边的群臣一看自己陛下脸都黑了,个个胆战心惊,想不明白到底是谁让陛下这么生气!
  “糟糕了!胡惟庸你快看,陛下是不是生气了!”
  一脸懵逼的胡惟庸在汪广洋提醒下抬头一看,好家伙,朱元璋整个人好似生气的牛,大鼻子呼哧呼哧的动。
  彷如下一秒就要骂人。
  “嘶!陛下今儿这是怎么了?怎么感觉好像不太对劲?”
  想到刚才自己说的话,胡惟庸也有些懵逼的不自信。
  “按理来说,陛下以往这样讲话都应该是会客气客气,若是没人回应,他就不会理会,怎么进入反而一直在等?
  莫非”胡惟庸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从人群中央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认为,藩王之祸乃是一个从古至今都难解的题。
  无论是分化还是合并,亦或者囚禁,都无法解决藩王同中央的关系。
  臣以为,可以将藩王的兵权回收,平日没有战事,藩王只需要在自己封地管理百姓,处理朝政。
  若是有战事,则是由当地指挥使负责抵抗反击,藩王则是配合当地指挥使。
  为了弥补藩王权力削弱,臣认为,还可以增加每年给予藩王的年俸。”
  众人皆是看到看向胡惟庸,对这说法都纷纷点头。
  似乎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吵闹声逐渐引起杨晨的注意。
  从打盹状态回过神的杨晨看向旁边同样是七品官职的某个官员。
  “喂,发生了什么事?”
  被杨晨直接抓住肩膀衣服的人跟到很是意外,他看了看杨晨揉眼睛地动作,下意识想要呵斥。
  可一看到杨晨胸口同样是鸂鶒图案的补子,无论是手艺还是材质,皆是比他身上穿着的公服还要好。
  立马清楚杨晨身份绝对不简单。
  于是收敛自己性子,耐心解释刚才发生一切。
  “陛下问咱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藩王的事.然后胡相说了最后咱们都觉得胡相说的有道理。”
  “喔原来如此,这个胡惟庸那个,真是见风使舵,动不动就在陛下面前跳来跳去,也不担心自己出丑?”
  杨晨说话声音不大,却能让一旁的人感到胆战心惊。
  心想这年轻人真是不知轻重,胡惟庸可是一国丞相,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
  至少明面上大部分官员都是这样认为。
  “年轻人,你说话最好小心一些,不要因为自己年轻就能对前辈妄自揣摩。
  胡相深得陛下器重,怎么会出丑呢?”
  思来想去,或许是这一名官员不希望杨晨误入歧途,于是劝诫劝诫。
  不成想杨晨没有理会,反而坦然轻松说道:
  “谁说被陛下器重就不可能出丑的,胡惟庸虽然是丞相,可这家伙总是蹦蹦跳跳,万一哪天看走眼了,岂不是会闹出笑话来?”
  “你!哎!年轻人还是要谨言慎行好啊!”
  “行了,前辈的教诲我知道,不过如果不气盛能叫年轻人?”
  杨晨摆了摆手,那一名官员则是垂眸摇头,杨晨这个性子他是真没见过,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高台上,朱元璋撇了一眼胡惟庸,看着对方谄媚的模样,将杨晨没有按照原计划站出来的怒火撒到他身上。
  “行了行了,咱知道,那个惟庸啊,你先下去。”
  站在中间的胡惟庸显然是没想到以往信任自己的陛下居然会对他如此冷淡。
  从语气上看,似乎还隐隐有嫌弃的模样。
  群臣见到此刻场景,联想到进入大广场之前,他们对胡惟庸说的话。
  什么君臣一心,现在看来怎么看都是一个笑话。
  而刚才还劝诫杨晨,说胡惟庸不会出丑的官员此刻面对这番场景更是瞠目结舌。
  “这!陛下怎么可能会对胡相这般讲话?莫非胡相在陛下面前,失去支持了不成?”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