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起火

  第149章 起火
  参观了下农场,时间已经到了五点半。
  姜宁带两人去新城酒店吃饭,顺便给安排住宿。
  上楼进了包厢坐下。
  林哲明问:“这家酒店也是你的?”
  姜宁点头:“县里送的。”
  林哲明懵了下:“送的?”
  姜宁就给解释了下酒店来由。
  两人面面相觑。
  林哲明道:“老家就是这样,所以大家都去外面发展。”
  姜宁问道:“你们这趟回来有事?”
  林哲明道:“回来走走亲戚,顺便有些事要办。”
  曹斌问道:“我那地你要不要了?”
  姜宁就问:“澳洲经营农场成本如何?”
  曹斌说了一下:“成本很高,人工贵设备贵,水电什么的都很贵,开支很大,但支出都在明面上,没有那些隐性的开销,土地是永久产权,只能说各有利弊吧!”
  姜宁问:“有人要吗,有人要你就先卖。”
  曹斌道:“有几个问的。”
  姜宁问:“你那地有没有水权?”
  曹斌摇头:“没有水权,有水权就不是一两千万能拿下的。”
  姜宁道:“没有水权不好搞。”
  曹斌道:“有水权的地价格也高。”
  姜宁实话实说:“我是想在外面买些地,不过我不会出去,最多偶尔去看看,地买了怎么搞,是个麻烦事。”
  曹斌道:“可以请专人打理。”
  姜宁点了点头:“最近事比较多,我月底要去美国,带我妻姐过去看病,还跟县里搞了个大项目,暂时没空考虑这些,等我得空过去看看再说吧!”
  林哲明问:“你和地方搞的什么大项目?”
  姜宁道:“准备和县里建个更大的农场,三十多万亩地的农场。”
  曹斌眼皮跳跳:“老家这个投资环境我我的还是要慎重一些好。”
  姜宁笑道:“要是以前我肯定不干,不过这一任的北安老板和以前的不一样,说是千年不遇也不为过,北安现在的投资环境还不错,你们要有闲钱也可以考虑在北安投资。”
  林哲明问:“千年不遇有点夸张了吧?”
  姜宁就给两人讲了讲陆老板来北安的一系列动作。
  两人一脸难以置信。
  曹斌表示怀疑:“真有这样的人?”
  姜宁点头:“你们在北安玩几天,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
  晚上回到别墅,冯雨和冯雪还在楼下乘凉。
  冯雨问他:“他们找你有事情吧?”
  姜宁点头:“曹斌的那地不好卖,想找我接手。”
  冯雨就问:“卖多少钱?”
  姜宁道:“1500万刀,七千万左右吧!”
  冯雨算了一下,还惊讶:“那么大一块地,7000万不贵吧?”
  姜宁笑道:“你要按咱们这的地价算肯定不贵,一亩地才一百块,还是永久产权,但澳洲农场值不值钱要看有没有水权,他那农场没有水权,纯粹靠天吃饭,值不了几个钱,实际上澳洲的农场越大单价越低,反而一些有水权位置好的小农场单价高的多。”
  冯雨问道:“不能打井吗?”
  姜宁道:“不行,澳洲的地下水含盐太高,没法灌溉。”
  冯雨不解:“那么大块地,就算靠天吃饭,也能养不少牛和羊吧?”
  姜宁道:“哪有那么简单,农场大没卵用,有水权才能产生价值,没有水权,靠天吃饭就跟咱们这里一样,土地创造的价值有限,不然他干嘛要卖地。”
  冯雨说:“那你就别买了。”
  姜宁道:“地还是要买的,我现在有一个小目标,要当个大地主,等我得空,还是要在外面多买点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老家以后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冯雨笑的眉眼弯弯:“行啊,姜先生终于也有目标了。”
  姜宁往后一靠,总结了一下过往:“这人啊,朝不保夕的时候就想过点安稳日子,可真安稳下来,又觉的没啥意思,所以还是要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不然就太没劲了。”
  冯雨点着头说:“那你好好努力。”
  姜宁兴致勃勃:“老美和澳洲一样都是大农场大牧场,等月底去美国咱们也转转,要是有合适的地就买下,以后我要在各个国家都买地,当个超级大地主。”
  冯雨笑孜孜的点头,就听着。
  ……
  翌日。
  姜宁开直升机带着两人到处转了一圈。
  北安也没什么景点,就随便看了一下。
  又去市里玩了一天,看了下几个景点。
  转了两天,才把人送上火车。
  周四,姜宁和陆老板去了趟市里。
  见了下大老板。
  上任大老板搞大拆大建,建了座新城没人去,盖的房子够一百万人住的,除了给市里留下巨额债务和一大堆烂尾楼,没别的东西,所以被撸了。
  这任大老板还算是务实。
  主要想折腾也没法折腾。
  这几年踏踏实实的改善人居环境,倒是做了些实事。
  大老板问姜宁:“姜宁啊,仙灵农场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你们的方案很有可行性,但是有一个问题,那么大的地,小闸子水库供水和打井能解决缺水问题吗?有关部门做了一个测算,按照你们的方案,水的缺口会很大。”
  姜宁就问:“市城能不能给调水?”
  大老板道:“从市城调水不现实。”
  陆经纬问:“您有什么指示?”
  大老板道:“市里同样不缺土地资源,我觉的这个项目放到市里更合适。”
  ……
  回北安的路上,姜宁还在想这事。
  老子抢儿子的项目,有点不厚道。
  但好像也正常,谁都想发展,有好的项目当然要抢。
  怪不得一直拖着不给批。
  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当初他要地的时候,顺顺利利没遇到什么阻碍。
  荒地毫无价值,开荒上面也鼓励。
  又有县里全力支持,搞的很顺利。
  现在仙灵农场变成了聚宝盆,不知多少人眼热,县里还想搞,就不怪市里动心了,市里同样不缺土地,大片的荒滩,而且不缺水,条件要比县里好的多。
  要是能复制仙灵农场的成功,日子也能好过些。
  老爷们也有了拿出手的成绩,岂能不动心。
  不过这些事不是姜宁操心的。
  怎么搞定市里,那是陆老板的事。
  他才不关心呢,见完大老板就开车回北安。
  陆老板没回来,还要开个会。
  农场的陆月黄杏子熟了,又甜又美味。
  姜宁叫家人过来摘杏子,单位的预订也开始了。
  今年树长大了许多,产量明显要比去年高的多。
  除了荔枝杨梅等一些南方的水果,今年农场还种了草莓。
  套种在果园里,一沟一沟的。
  杨秋燕听到消息也跑了过来,尝了个杏子,眼睛就开始发亮:“姜老板,你这杏子卖多少钱?”
  姜宁道:“一斤三块。”
  杨秋燕嘶了声:“真贵。”
  姜宁道:“三块还贵,现在市面上杏子卖多少钱?”
  杨秋燕道:“那是零售,你这是批发,能一样嘛!”
  姜宁不想理她,这女人脸皮贼厚。
  只要能占便宜,那是一点脸不要。
  杨秋燕在果园转了半天,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各种水果,眼里全是光。
  果园的水果品质如何她已经尝过。
  这么多高品质水果,要是能便宜拿下。
  还愁生意不好做吗?
  农场的兔子好像又多了。
  基数太大,繁殖的速度就很恐怖。
  兔子在肉眼可见的增多。
  姜宁捉了一只刚出窝还不太机灵的小兔子,揪着耳朵扒开腿看了看,是公的,就随手放生掉,再捉了一只,是母的,总共捉了十只统计了一下。
  六只母的四只公的。
  再过三四个月,这些兔崽子们也要繁殖后代了。
  到了明年,不知道农场会有多少兔子。
  县里招引的那几家加工类企业又来了一次,一直在跟县里墨迹。
  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落户。
  农场早就放开供应,一只兔子降到八十块。
  鼓励北安人吃兔子,再别吃那些饲料鸡了。
  可惜只是杯水车薪,北安人就放放开了肚子吃。
  又能吃掉多少。
  兔子毕竟只是小众食材,比不得猪肉。
  最多一天卖掉三百多只就到头了。
  和农场兔子恐怖的繁殖速度相比,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老杨想了个招,建议搞一个美食大赛。
  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农场开放一天,让北安人都可以进来参观。
  然后搞一个兔子宴,让所有人免费吃。
  吃的好了,说不定会买。
  甚至不局限于北安,周边各兄弟县市的人都可以来。
  到时拍几个短视频,提前做一下宣传。
  姜宁觉的这法子好,立刻同意了。
  老杨正在准备,园区那边打来了电话。
  几家加工类企业敲定了,下周地来签协议。
  总算听到个好消息,姜宁就觉的今年运道不错。
  去牧场看了看,看着吃的圆鼓鼓的牛犊子。
  姜宁忽然想吃牛肉,农场的这些牛最长的已经养了一年,还从来没吃过,也不知道这些只吃中草药不喂饲料的牛肉味道如何,挑了一头看着最肥的,让人宰了尝尝。
  宰羊容易,会的人不少。
  但宰牛却有点麻烦,农场没有会宰的。
  专门从外面找了个屠夫,宰一头牛一百块。
  牛皮还得送给人家。
  姜宁觉的太亏,牛皮好像挺值钱。
  让几个会宰羊的好好学着点,宰个牛都得请人。
  也太不应该了。
  这头牛去年买来的时候,了一万多块钱,属于快成年的牛犊子,养了一年,吃的又壮又圆,脊梁杆子都看不到了,上称活称500公斤多一点,能吃了。
  看着牛被放倒绑好,七八个人死死的压住。
  姜宁还有点不放心:“你们行不行?”
  大姨父陈学峰就道:“要不你来?”
  “我来就我来!”
  姜宁一撸袖子:“牛头给我,我来抓牛头!”
  抓牛头的工人立刻让位。
  都知道他劲大,一点不客气。
  姜宁上前蹲下,两只手抓住牛角。
  左膝盖压着牛脖子,说:“可以动刀子了。”
  请来的屠夫不放心:“你行不行?”
  陈学峰就笑了:“他能把你甩天上去。”
  屠夫不信,但也没多说。
  拿着刀棍磨了两下刀子,蹲在了姜身旁边。
  扒开牛脖子上的毛,一点不带犹豫的,直接抹下去。
  动作那叫一个熟练,有种千锤百炼的味道。
  大黄牛剧烈挣扎了起来。
  临死前的挣扎,力道之大没办法形容。
  即使用绳子绑了好几圈,压着牛身牛腿的工人们依旧差点按不住。
  再看姜宁。
  两只手像铁箍一样,牢牢的抓住牛角。
  胳膊上的青筋仿佛筷子一样。
  牛头竟然分毫不动。
  屠夫一脸诧异,这老板力气真大。
  血如泉涌,一个工人拿着个大盆,蹲在牛脖子前接血。
  一个大盆竟然还没装下,又取了一个大盆。
  放了满满两大盆的牛肉,牛也死透了。
  李富民和老婆端走牛血,去屋里炒了。
  屠夫换了把刀,把绳子解掉,开始剥牛皮。
  五分钟都不到,一张牛皮就剥了下来。
  姜宁看的叹为观止,都说行行出状元。
  老古人总结的总是很有道理。
  农场的工人剥个羊皮都要十分钟。
  人家剥牛皮都用不到五分钟。
  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剥完牛皮,就到了开膛破肚阶段。
  工人们把牛吊起来,屠夫一刀划开了肚皮。
  然后一堆热气腾腾的内脏就涌了出来。
  姜宁赶紧交待:“把肚子洗干净给我留着。”
  两个工人答应一声,把内脏抬走。
  清理完内脏后,第一盆牛羊也炒好了。
  李富民出来招呼大伙吃牛血。
  新鲜牛血和羊血都是好东西,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很美味,这玩意没办法保存,越鲜新的牛血炒出来越美味,所以接完牛血后李富民第一时间就端去炒了。
  灶台架在门口。
  几十号人围着口大铁锅,一人拿双筷子站着吃。
  姜宁待遇最好,李富民拿了个碗,给他装了一大碗。
  其他人只能用筷子直接从锅里捞。
  陈学峰说:“给我也拿个碗。”
  李富民道:“你要啥碗,用手抓着吃最香。”
  陈学峰气的直瞪眼:“你这舅哥太不像话。”
  李富民笑眯眯:“老板搞搞特殊行了,你也搞特殊就太不应该了。”
  工人们嘻嘻哈哈看乐子。
  姜宁也听的挺乐呵,这些老家伙还真会开玩笑。
  别说,牛血是真香。
  农场的牛没喂过乱七八糟的东西,牛血炒熟后,有一股独特的香味,看工人们运筷如飞就知道多受欢迎了,要不是农场宰牛,等闲可吃不到这玩意儿。
  羊血到是时不时能吃到。
  牛血可就太稀罕了。
  可惜冯雨和冯雪都不在,尝不到这美味了。
  第二锅出来时,屠夫开始解牛了。
  姜宁不忘交待:“把里脊和外脊,再取块上脑和眼肉。”
  屠夫不太乐意:“那个麻烦,完了你们自己取。”
  姜宁就一皱眉,不过他还没说话。
  大姨父陈学峰已经骂人:“扯犊子玩意儿,拿钱干活也挑三拣四的,就这几下子,一个小时不到,就要一百块,牛皮还给你,让你取就取,哪来这么多废话。”
  屠夫左右瞧瞧,再没敢吭声。
  姜有信今天没有去飞行基地,也来了。
  姜宁给他爸说:“爸你看着分吧,亲戚家该送多少你看着办就行。”
  姜有信点点头,难得宰头牛,亲戚家肯定要送一些。
  姜宁又对李富民道:“二舅也取一点,给军哥送去。”
  李富民笑着答应了,吃了一年中草药。
  这牛肉看着就很好,鲜红鲜红的。
  这样的好东西,外面可是买不到。
  能给儿子弄点当然不会拒绝。
  “剩下的送食堂给员工加餐。”
  姜宁最后交待一句,让屠夫先给他取了块牛油,就开车走了。
  中午忽然想吃火锅,但家里没火锅料。
  平时吃火锅都去外面吃。
  外面的火锅也有不错的,但真正的好东西不是外面能吃到的,都知道牛油炒的火锅是最香的,但牛油多贵,火锅店的料要是全用牛油炒,裤衩子都早赔光了。
  能用差不多的菜油就算是良心了。
  想吃好的,还是要在家里吃。
  可冯雪也不会炒火锅料,姜宁只能找人帮忙。
  开车到蜀大虾,和老板去了后厨。
  这店不太正经,其他大火锅店都是品牌加盟,配料什么的都有供应链给提供,这店老板自己学的手艺,料都自己炒,还顺带着卖火锅料,生意竟然不错。
  老板和姜伟是麻友。姜宁也比较熟,也知道不少行业内幕。
  自从知道红油都要回收,他就再不吃带红油的火锅了。
  到了后厨,老板亲自动手给炒料。
  牛油还得处理一下,过程挺麻烦。
  姜宁看了一阵,又想好东西不能独享。
  与是给爸妈兄嫂打电话,中千到别墅吃火锅。
  光有牛肉不行,吃火锅得有羊肉才行。
  于是又打电话,让宰一只羊。
  等了一个小时,料炒出来了。
  装了四份,可以吃四顿。
  姜宁又让老板给打包了好几样菜,才回农场。
  都是农场没有的菜,比如海带和藕片豆腐什么的,还有来不及准备的,比如泡好的宽粉细粉之类,这玩意得提前泡,没几个小时泡不下来的。
  下楼上车,看了下时间。
  刚好十一点钟,冯雪应该也往回走了。
  果不其然,快到南门时追上了正骑电摩往回走的冯雪。
  按下喇叭,姜宁也没停,先走了。
  到了别墅,拎着一堆塑料袋下车。
  走到门口,看到门把手上挂着两个大号塑料袋。
  里面是肉,一个是牛肉。
  另一个是羊肉,两个羊后腿,还有些羊排。
  姜宁把塑料袋取下,拎着进了屋。
  到了厨房,先把羊排取出来,剁成了碎块。
  正找锅呢,冯雪回来了。
  看他摆了一灶台的不西,还惊讶,比划着问他中午吃什么。
  姜宁说:“让人宰了一头牛,中午吃牛油火锅。”
  冯雪就从锅子里取出一个大电锅。
  姜宁让她接了锅水,把剁好的羊排放进去。
  然后开始加热。
  冯雪指了指火锅料。
  姜宁道:“我让蜀大虾的老板现炒的,用牧场刚杀的那头牛的牛油炒的,火锅料没肉汤不香,等水开了用这些羊排再炖一下,汤才有未道。”
  冯雪点了点头,知道了。
  纯油的火锅就算再怎么用料,也不如肉汤有味。
  外面卖火锅的,当然不可能用上等羊排配底料。
  一份火锅料几个钱,一斤羊肉多少钱。
  那样搞老板得赔死。
  所以想吃好的,还得家里做。
  水烧开还得等一阵。
  姜宁处理牛肉羊肉,冯雪则开始备菜。
  牛肉好办,骨头已经剔掉了。
  总共就四块肉,一条子里脊,一条子外脊,这是牛身上最鲜嫩的部位肉,还有一块上脑一块眼肉,上脑不是脑子肉,是牛肩颈部靠后脊骨两侧的肉,瘦肉中杂夹着脂肪,像是大理石纹,肉质细嫩而多汁,口感绵软适合涮火锅。
  眼肉也不是眼睛肉,是位于牛前腰上方肋骨和脊骨之间的肉,肉质肥瘦相间,因为有块形似眼睛的脂肪所以叫眼肉,口感软嫩且多汁,也是涮火锅的上等食材。
  至于腱子肉什么的,那玩意姜宁从来不吃。
  牛身上最差的就是腱子肉了,也最不值钱。
  姜宁最里欢的还是里脊,这肉太嫩了。
  口感细嫩,吃起来最好。
  都是分割好的,也不用怎么处理。
  直接切片就行。
  羊内就比较麻烦了,还得把骨头剔掉。
  抱着一只羊腿忙活半天,锅里的水烧开后,才把肉全剔下来。
  把一些筋啊皮啊乱七八糟的咬不动的东西去掉,只剩下纯肉。
  然后开始切片。
  冯雪顾不上再弄菜,拿了个勺站锅边舀锅里的血沫。
  肉里有血沫子,用凉水慢慢加热,会把这些血沫子都煮出来。
  要及时舀出去,不然等血沫子和水融合后,汤就废掉了。
  羊肉之所以膻,罪魅祸首就是这些血沫子。
  剔骨头很麻烦,这是技术活。
  姜宁不善此道,所以挺费劲。
  但切肉快,嚓嚓嚓没一会就好了。
  “我来吧!”
  姜宁接过勺子,代替冯雪舀血沫。
  正忙活呢,外面一阵轰鸣声。
  一听就是姜爸的普拉多。
  果然,姜爸进来看了下,问:“你妈还没来吗?”
  姜宁嗯了一声:“估计就等着好了过来吃,都不早点来帮忙。”
  姜有信无语了,就去外面打电话:“咋还没来?”
  张玉兰说:“快到了。”
  姜有信说:“都不早点来帮忙,就等着做好了吃呢!”
  张玉兰不高兴:“阴阳怪气的你说的什么屁话?”
  姜有信道:“姜宁说的,不是我说的。”
  张玉兰也无语,把电话挂了。
  同样的话,儿子可以说。
  但老公不能说。
  姜有信收起手机在门口张望了下,就看到老大的昂科威开过来。
  到院子里停下,车门刚打开,孙女先跳了下来。
  “爷爷!”
  小丫头说话迟,但两岁半了。
  该会的都会了,看到爷爷立刻奔过去。
  姜有信将她举起来,用胡茬蹭了两下脸蛋。
  小丫头不干了,一边推他一边挣扎着想要下来。
  厨房。
  姜宁把锅里的血沫子舀干净,把火锅料倒进去。
  然后和羊排一起煮,煮的时间越长越有味。
  张玉兰进来后,就开始帮着冯雪挑菜洗菜。
  陈慧茹挺个大肚子,看着很费劲。
  七个月了,再有两个多月就要生。
  现在也是保护对象,基本不让干活了。
  姜华比姜宁懒,基本上不进厨房。
  姜宁还会时不时的动手做饭,体验烹饪的乐趣。
  姜华是只要没人叫,从不主动干厨房的活。
  和姜爸一个人,都是坐沙发上等着吃。
  有了姜妈帮忙,就没姜宁啥事了。
  于是出去陪侄女玩。
  小丫头到了农场不进屋,就在草坪上撒欢。
  到了后院,看到泳池里有水。
  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跃跃欲试的。
  吓的姜爸和姜华寸步不离的跟着,就怕她不知好歹跳下去。
  过了一阵,前院响起轰鸣声。
  是大g的声音。
  冯雨也回来了。
  看到院子里停着普拉多和昂科威,就知道全家都来了。
  冯雨还挺好奇,今天吃什么,怎么全家都来了。
  进了厨房一看,原来是火锅。
  最近吃的清淡,好久没吃有味道的东西了。
  嘴正馋呢,这火锅来的正好。
  问了一下,才知道牧场宰了头牛。
  火锅料也是特意的,闻着就很香。
  忙碌一阵,准备的差不多了。
  肉汤也煮了半小时。
  于是把锅挪到餐厅,菜也端出来。
  大小八口围着圆桌,准备吃午饭。
  姜宁弄了个蒜泥碗,捞了一筷子羊肉尝了一下。
  真香!
  羊肉早下锅了,已经煮熟了。
  高品质的羊肉配高品质的料,真是难得的美味。
  吃了几片羊肉,又把一盘牛肉下锅里。
  牛肉不能煮的太久,不然越煮肉越老。
  吃的时候再下,差不多了就得赶紧捞。
  姜宁不喜欢煮老的牛肉,他爱吃八分熟的。
  感觉差不多了,就捞了片尝了下,鲜嫩美味确实好。
  于是招呼家人:“牛肉好了,赶紧捞,再煮就老了。”
  张玉兰捞了一块尝了下:“再煮一下,还有一点生,冯雨和陈慧茹先别吃。”
  两人都听他的,孕妇确实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
  姜华吃了块肉,说:“这个火锅真有味道。”
  大伙纷纷点头,确实很有味。
  就是成本有点高了。
  为了这顿火锅,宰了一头牛,一只羊。
  等闲地主家也吃不起啊!
  等到牛肉熟了。
  张玉兰说:“这个牛肉咋这么嫩,跟以前吃的牛肉不一样?”
  姜宁道:“这是牛身上最好的肉,一头牛身上就那么一点,市场上那些卖牛肉的,一斤肉里最少带四两不能吃的筋皮牛油之类的东西,可不会把这些好肉专门剔下来卖。”
  姜有信道:“要专门把这些好肉剔下来卖那得卖多少钱,卖贵了没人买,卖便宜了卖肉的还得亏死,剩下那些不好的肉也不好卖。”
  姜华道:“咱们这里没有,但大城市有卖精品分割肉的,不过价格贵的要死,一斤牛肉要一百多,而且全都是冻肉,也不知道冻了多久了。”
  姜宁道:“那也不是什么好肉,全是进口的,冻了最少半年以上,好几年都正常,而且老外的屠宰工艺和咱们不太一样,宰牲口都不放血,直接电晕了就宰,血都放不干净,新鲜的没问题,但冻的时间一长,就有股臭味,不知道的还以为肉变质了。”
  姜爸惊讶:“老外杀牲口不放血?”
  姜宁点头:“老外认为用刀子宰牲口不仁慈,用电击把牲口电晕就感觉不到疼痛。”
  姜爸顿时无语,这算是什么奇葩道理。
  华夏人都知道,杀牲口就要活杀。
  只有先把血放干净,才不会把死血留在肉里面。
  保存时间才长。
  不放血肉里面那么多的死血,那玩意儿太容易变质。
  肉怎么可能放得住。
  就算冻成冰块,时间长了也容易变质。
  怪不得进口肉有股臭味,原来根子在这里。
  直接活宰,牲口临死前都会挣扎。
  会加速血液的流失。
  把牲口电晕了再宰,怎么可能把血放干净。
  肯定会有一部分放不干净的。
  一边闲聊一边吃肉。
  姜宁切了四盘子肉,两盘子羊肉,两盘子牛肉。
  差不多四斤的样子。
  结果他一个人吃掉了两盘子,其他人才吃了一盘子多点。
  家里的一盘子那就是一盘子,不像火锅店里的,看着好大的一盘,结果只有上面薄薄一层肉,下面是冰块,一盘子牛肉还不二两,他这样的饭桶吃饱一顿得上千块。
  吃的差不多时,手机又响了。
  拿过来看了看,是孔芳菲打来的。
  姜宁还转了个念头,吃饭时间这女人打什么电话。
  随手接了起来:“喂。”
  孔芳菲声音中透着惊慌:“老板,我的车着火了。”
  姜宁一愣:“什么着火了?”
  孔芳菲只好又说了一遍:“我的车着火了。”
  姜宁就奇怪了:“车怎么会着火?”
  孔芳菲声音中透着惶急:“我不知道,下午县里要一个文件,我加了一会班,车停在楼下充电呢,我起来接水的时候看到车好像在冒烟,下楼一看就起火了。”
  姜宁:“……”
  孔芳菲着急问:“怎么办啊老板?”
  姜宁哪知道怎么办,琢磨了一下:“我去看看。”
  孔芳菲只得说声好。
  挂了电话,见家人都在看他。
  姜宁就说了下:“孔芳菲的车着火了,我去看看。”
  姜爸意外:“车怎么会着火?”
  “我哪知道啊!”
  姜宁应付一句,就起身走了。
  开车到办公楼,老远就看到冒着黑烟。
  到了院子,就见孔芳菲的车底下大火熊熊,黑烟滚滚。
  孔芳菲站的远远的,手里拿着灭火器,正在喷着干粉。
  却没卵用,根本就灭不掉火。
  看到姜宁的车过来,立刻跑过来。
  姜宁也很吃惊,下车问:“无缘无故怎么会着火?”
  孔芳菲欲哭无泪道:“我也不知道,咋办啊老板?”
  姜宁搓搓头皮,他哪里知道咋办,问:“叫消防了吗?”
  孔芳菲着急道:“叫了,马上到。”
  姜宁忽然看到他的570右侧一大片烧黑,问:“570怎么了?”
  孔芳菲哭丧着脸道:“我车就停在570旁边,把570烧黑了,我下来后看到起火,才拿了钥匙把570挪到一边。”
  姜宁瞬间牙疼,这特喵的可真是无妄之灾。
  还好发现及时,不然把570烧掉损失就太大了。
  正说话间,巡逻车赶了过来。
  后面还跟着消防车。
  巡逻车一个急刹停在了一边。
  两个保安队员下车跟姜宁打了声招呼,就赶紧指挥消防车停好,然后两个保安队员爬到车上,打开高压水枪对着正在熊熊燃烧的车子就一顿喷。
  结果喷的院子都快成了池塘。
  也没把火灭掉。
  这火邪门,他妈的跟三味真火一样非人力能灭。
  孔芳菲见消防车都灭不了火,已经绝望了。
  姜宁也觉的不正常:“这火怎么会灭不掉?”
  旁边一个保安队员给他解惑:“这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燃燃引发的火灾,是车的电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燃料现象,只要电池的化学反应不停止,火就灭不掉。”
  姜宁顿时皱眉:“电池怎会发生化学反应?”
  保安队员解释:“电车都是这样,现在的电池技术不完善,尤其锂电池,充电的时候最容易起火,自燃的电车很多,只是都被公关限流了,不关注的人都不知道。”
  姜宁那个糟心:“我还准备买一个电车玩玩呢!”
  保安队员忍不住道:“千万别买电车,那玩意不靠谱。”
  姜宁点头,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还准备等冯雪拿到驾照后,给冯雪也买一个电车呢!
  这特喵的……
  想一想就后背发凉。
  孔芳菲很想哭,她的新车啊!
  才开了一个月,眼看着就要烧成废铁。
  想哭都没眼泪。
  正在灭火的消防队员见灭不掉火,只得请示姜宁咋办。
  姜宁看了看孔芳菲,考虑了一阵,才摆了摆手:“灭不掉就不要费劲了。”
  保安队员立刻将消防车开走。
  大伙就站在院子里,远远的看着车子燃料。
  这种现象可不常见。
  过了一会,保险公司的人也来了。
  看了看正在燃烧的车子,也是一脸的无语。
  他们掌握一手资料,知道这玩意儿有多扯。
  灭不掉火,就只能等着。
  等了半个小时,烧的只剩下一个铁壳子后,大火总算熄灭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