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大汉有活爹> 第116章 使劲放假!

第116章 使劲放假!

  第116章 使劲放假!
  几年后,大家聚在一起一说话,你就算身价过百万钱,是标准的新富豪阶层,也会因为不认字不懂普通话而被人鄙视:“你个文盲。”
  这是阶层标志,你怎么能没有呢?
  大家出门又不会把家财万贯都背在背上,大家都是一张嘴就表明了自己是什么人了,你一开口你就是个平民,人家平民都比你上进,你简直是咱们新富豪群体之耻!
  流行趋势是第一环。
  功能性是第二环。
  阶层标志是第三环。
  侮辱是第四环。
  环环相扣。
  而这一切,并不只是简单的教育普及。
  还是一次新的阶层关系重塑,也是社会关系重塑。
  最多不出五年,夜校也就开不下去了。
  首先,到时候的认字人群远比现在多,到时候知识的价值就降低了。
  到时候夜校校长和老师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剥离知识,用纯粹的资产,进行二次募集,改行。
  第二,知识下放,离开长安去其他城市。
  这两种方式,都注定了这一群人会成为未来大汉的顶级富人。
  如果是第一条,到时候,整个长安有大量的他们的学生,师生关系是除了血缘关系之外,最牢固的一种关系,这些学生都是他们的人脉。
  而他们又拥有巨大的资本,顺势进化成大资本。
  如果是第二种,那他们将会是少量留下来深耕教育产业的教育代表,在长安就是留下来的教育精英,在地方上就是来自于长安的大教育家。
  他们的名气会进一步扩散,进而形成‘顶级商誉’。
  无论是哪一种,这些校长未来都是人中龙凤。
  不过马车上的霍海还是摆了摆头。
  这些校长老师,都是霍去病亲自教出来的。
  从今天开始,整个长安的学生,全都得叫霍去病一声师祖。
  霍海已经想到后世霍去病词条的百科写法了。
  【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大教育家、现代教育开创者。
  下方词条写着,霍去病小时候非常抗拒学习,是长安城著名学拒,看到书卷就逃跑,更喜欢刀枪棍棒,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位成功的学者,并在十九岁的年龄就开始在军中推广更为简单的简体字和普通汉韵统一口音,成为一代教育大家。】
  然后各个学校都挂着一副容貌清秀瘦削穿着儒袍的霍去病画像,一副儒将的模样。
  太抽象了。
  我干了些什么?
  霍海也是叹气,这都是命啊。
  的确是军人新富豪这个阶层最适合作为推广简体字的群体。
  反正大冬天的练不了军,读读书不好吗?
  车上的霍海思索起了接下来的局面。
  不久之后简体字就算是彻底铺开了,谁都阻挡不了。
  这个时候拿出印刷,也许是个合适的时机了。
  不过,用什么作为第一次印刷品产物呢?
  车子到了霍府,霍海刚刚下车,陈管家就上前:“公子,陛下派来了一个人,正在等您。”
  霍海疑惑:“陛下?我不久前还跟陛下在一起啊?”
  陈管家:“那人说他叫落下闳。”
  霍海挑眉:“原来是他啊,让他到我的小院来。”
  陈管家拱手弓腰:“他已经去了,我本来准备拦着的,但是那人太壮硕,没……拦住。”
  霍海摆了摆手:“那没你的事儿了。”
  霍海今天还在跟刘彻说起历法的事情。
  刘彻之所以截胡落下闳,是因为他早就想要定制一套新的历法了。
  要是不出意外,其实落下闳应该十年后才被找到,才定制了历法。
  但霍海把落下闳搞来长安,刘彻得到消息后立刻把落下闳给拉走了。
  甚至于,新的太初历都定制的差不多了。
  而刘彻的目的很简单,历史上伟大的君王都制定了自己的历法的,他也想要。
  霍海则是一句话就让刘彻决定放人了,霍海说:“我要让落下闳多安排点假期,不安排假期工人怎么钱呢?不钱岂不是流动的钱越来越少,经济越来越差?”
  刘彻直接就表示放人了。
  万万没想到,刘彻当时就让路博德派人下旨,让落下闳带着所有新历法资料去找霍海。
  目前一共有六套历法,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
  这些历法都不适合农耕。
  当然了,这不是说太初历就能直接用。
  因为目前流行黄老之学,落下闳直接把一天定成了八十一分,所以太初历又叫八十一分历。
  这吉利吗?
  这一天就是八十一难啊这是。
  霍海要极力把这些东西都留到后世去,但是历法的主要目的还是服务工业和农业,所以一定要调整。
  霍海来到小院时,落下闳正在火盆前掰核桃吃。
  看到霍海,站直了身体:“少尉大人。”
  霍海看落下闳这么不客气:“下回记得我这儿的东西不要乱吃,有些东西看起来是吃的但实际上不是吃的,搞不好有毒。”
  落下闳挠头:“我看到骠骑将军在吃,才吃的,应该没毒吧?”
  霍海点头:“历法制定的怎么样了?”
  落下闳:“历法这玩意儿,其实是个笨活儿,定制一年的之后,然后开始倒推就行。”
  霍海让项绪去搞点吃的来,然后拉着落下闳:“我找你来长安,就是为了定制历法,不过我需要定制的历法,是同时为工农定制的,而不是单纯的农历。”落下闳点头:“陛下的口谕我已经听到了,安排假期这种事儿简单。”
  “不简单!”
  霍海:“除了假期安排,我要把每一天改成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你的天干地支不动,但是我需要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年号排序不变,但我还要一种从黄帝历第一年开始的记录法,你不是把一月一日定为了元旦吗,我要把黄帝历第一年定为元年。”
  “今年应该该是公元2576年。”
  落下闳缩头:“我都说了历法推导是个苦活儿,还要推这么多年啊?好累啊!”
  “再说了,陛下制定新历法什么意思霍大人您不会不知道吧?我可不敢改。”
  霍海皱眉仔细的思考了起来。
  按道理来说,黄帝纪年是简单。
  但哪一年作为元年记起来简单?
  恐怕是时下记录为元年更简单。
  虽然后世,黄帝被确定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地位崇高,但是在如今,他地位崇高是因为黄老之学的原因。
  虽然很多文化要保留,但如果保留太多的话,也不利于新的东西推广啊。
  霍海仔细的想了一下:“那这个事情先不提,我们先制定新的节日,你目前一共制定了几个节日?”
  落下闳:“之前的纪年法,以冬天的第一天为年关,我将新的一年第一天记录为春天的第一天,记录为元旦节。”
  “然后就是人日,元宵,寒食节,七夕节。”
  这几个节日霍海都是知道的,比如老年关的事情,一开始霍海以为正月才过年关呢,还以为自己可以在及冠时拿到大熊猫。
  霍海本来以为自己选的是十二月二十八过生日就是年关前两天,当时要及冠礼物,还以为要等两个月才拿得到。
  没想到没多久礼物就回来了。
  当时霍海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
  后来才知道,十月初一才是年关。
  而人日,是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这就是为什么霍海要定一周七天的原因。
  一周前几天,人可以当牛马,但是第七天必须当人。
  所以一周七天放周末,可不是霍海学西方,至于为什么西方那一套和这一套一模一样,别的不知道,但反正人日在公元前就有了。
  元宵还是正月十五,寒食节和清明节很靠近,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和纪念介子推关系,这一天所有人都要吃冰冷的食物。
  因为习性的靠近,所以直接让寒食节并清明节,连放三天假。
  七夕节的话也比较重要,是必须放假的日子。
  目前长安县闾里间有一片人造湖,这个人造湖叫做藕池。
  这池子两边还各立了一个织女、牛郎。
  霍海捏着下巴;“太少了,放假,统统放假。”
  后世之所以放假少,是因为不能放太多假,会影响生产生活秩序。
  或者归根到底是人口太多。
  现在大汉才多少点人口,使劲放假其实都不影响什么。
  大量的贵族本身也是官员,如果不多放点假,反而没法发展商业。
  “端午节整上,其他各地的人都在纪念屈原,官方怎么能不给大家机会呢?老秦人?三秦地区就当庆祝屈原跳河好了。”
  “中秋节整上!纪念谁?非要纪念谁吗?纪念月亮这一天最圆最亮好了。”
  “这个重阳节,是讲究孝道的整上整上。”
  “十月不安排个国庆实在是说不过去。”
  落下闳小声提醒:“嘘,咱们大汉是二月建立的。”
  霍海:“是吗?那陛下生日皇后生日太子生日长公主生日,都整成放假。”
  “这三四月份农忙,不得放他七天农忙假期?让工人学生能回去帮助耕地。”
  “这八九月怎么整个大假期呢?”
  霍海捏着下巴:“九月……九月孔夫子过生日,九月三日开始放大假,放到九月十日好了,跟重阳并起来放,多放一天。”
  落下闳一听就知道霍海此时正在竭力的瞎编日子来放假。
  小声提醒:“孔夫子八月二十八出生的。”
  霍海算了一下时间,这八月二十八几乎就是后世农历十月前后的样子,正合适。
  怎么孔夫子出生的日子都这么合适,难怪人家是圣人呢!
  霍海:“那八月二十八定为孔诞,后面几天定为教师节和秋忙。”
  “专门标注一句,八月二十八日放假,剩下七天假期,定为该地适合秋收时放假。”
  落下闳拿笔记下了:“问个问题霍大人,您搞这么多假期,不会是……自己想放假吧?”
  霍海被说破,破防:“呵呵,怎么可能!我是谁,我平时也跟放假一样。”
  落下闳:“但是,偷懒毕竟没有心安理得的玩儿舒服,偷偷偷懒,玩儿的都不够放得开。”
  霍海瞪了落下闳一眼:“你知道的太多了。”
  落下闳笑了:“是吗,别人都说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然知道的多。”
  霍海看落下闳这么狂,习惯性打压:“呵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知道什么?是知道地震毁坏的蜀关汉水古河道如何疏通?还是知道月亮上的环形山?”
  落下闳脸上的笑容散去,沉默片刻,才开口:“你怎么知道地震毁坏古河道的事情,你也能看到月亮上那些圆形的山?”
  霍海探头:“看到?”
  落下闳抬头看向了天上的月亮:“我以为只有我看得到,问过很多人,没一个能看到的。”
  霍海战术后仰:“肉眼?”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