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穿越重生>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243章 联军散,秦王薨,太子继位。赵魏战,刘季现,持符救魏

第243章 联军散,秦王薨,太子继位。赵魏战,刘季现,持符救魏

  第243章 联军散,秦王薨,太子继位。赵魏战,刘季现,持符救魏
  五国联军共有一名主将,四名副将。
  主将——赵将廉颇。
  副将——燕将剧辛、楚将项燕、魏将公孙离、韩将暴援。
  名义上,主将廉颇拥有指挥五国军队之权。
  实质上,要四国各自将领没有反对意见,配合廉颇才行。
  一旦四国将领生有别的心思,各国军队都是听自己将军的。
  这是有联军以来,一直存在的弊端。
  不管是佩六国相印的苏秦,还是领五国联军伐齐的乐毅,都不能解决。
  但凡合纵失败,或者未竟全功,问题一定都出在联军貌合神离上。
  廉颇说出实情,本意是想要打消四国疑虑,能够继续伐秦。
  函谷关确实难以攻破,如同天堑,但绝对攻不破吗?
  廉颇不信。
  当初匡章能打进去,他就也能打进去。
  这个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关,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没有哪个国家能以一国之力对抗五国。
  当初的齐国不行,今天的秦国也不行。
  想法是好的,但在实施上面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查出伤亡人数最多的是韩国,韩将暴援一下子就黑了脸。
  他怒哼一声,却没有作声。
  他不作声,等着他国武将作声,韩国谁都不想得罪。
  燕将剧辛听到暴援怒哼,得到了韩国传递的信号,当即冷笑一声:
  “希望上谷赵军也能如此地一般强悍。
  “我国失地未复,无心与秦战,不奉陪了。”
  廉颇不允,怒拍大案:
  “剧辛!尔这匹夫!不念旧日之情乎!”
  拂袖还未迈步的剧辛面色更冷:
  “辛效忠的是赵武灵王,不是赵何这个弑父畜生!
  “你受赵武灵王恩泽,却在知道赵何杀害赵武灵王后依旧效忠于赵何。
  “尔这无义之人,有何面目谈情!”
  “我是为了赵国!”廉颇快走几步,身影挡在昔日同僚身前,威胁道:“颇不会让你归燕,攻我边境。”
  “不让便战!”剧辛针锋相对:“看看你赵国士卒,到底强过我燕国几何!”
  廉颇看向没有表态的项燕、公孙离,希望两人能够站出来。
  燕国能参战,是因为此次伐秦先有魏国威胁,后有楚国加入。
  否则燕国哪里会跟着侵略自己的赵国一起伐秦。
  项燕、公孙离确实站出来了,只是所站位置不如廉颇所愿。
  楚国小将一扬眉毛,满脸骄傲道:
  “既然赵国士卒如此强悍,哪里还用得着我国帮助,想必将军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打败燕国。”
  魏国公孙离面有隐怒:
  “此行只为伐秦,其他事,与我魏国无关。”
  廉颇震怒,徒呼奈何。
  楚、魏,两不相帮,他赵国又怎么可能在函谷关外和燕国开战呢?
  没有了楚、魏的裹挟,燕国成为第一个撤离联军的国家。
  三日后,剧辛领着燕卒回了东北,五国联军变成四国联军。
  很快,消息传到了咸阳。
  吕不韦知悉,秦王子楚知悉。
  君臣二人私下相会,一个躺在床榻上,一个坐在椅子上。
  秦王子楚瘦的皮包骨头,已是没了人样。
  这位距离死亡越来越近的秦王看着吕不韦,眼神灼灼火热。
  就像是一个可怖骷髅头,空洞洞的眼眶中燃烧着两团鬼火。
  “是时候再给赵国添一把火了。”秦王子楚沉声说道。
  “唯。”吕不韦恭敬应声,这是他们早就计划好的事:“王上保重身体,臣退下了。”
  “先生!”
  “臣在。”
  秦王子楚颤颤巍巍伸出手,手指根根见骨形。
  吕不韦迟疑一瞬,脚步沉重地走上前,握住了跟随一辈子的秦王。
  “先生啊。”秦王子楚眼中含泪,动情地道:“千万千万要看顾好寡人的大秦啊。竖子年幼无知,先生万不可任其胡闹,坏了国体啊!”
  吕不韦深呼吸,胸脯如充气一般鼓起,复落。
  权倾朝堂,暗地中有权相之号的相邦低声地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
  “秦王政是君,不韦是臣。君臣意见不和,不韦真的能够违逆君命,自行其事吗?”
  “先生是犬子仲父啊。”秦王子楚重重握吕不韦的手:“天下间,只有父亲管教儿子,哪有儿子管教父亲的呢?”
  “臣……明白了。”
  须臾。
  赵王将死的消息从相邦府飘出,传遍咸阳。
  又从咸阳飘出,传遍天下。
  不到半月,魏攻赵,连破数城。
  赵王丹紧急召回廉颇,抵御魏国。
  四国联军,不攻自散。
  秦王子楚得知函谷关外联军散去的当日,薨。
  临终遗言:
  “延迟发丧,停灵半月。
  “太子政继位。
  “蒙骜退敌有功,爵升一等。”
  秦廷一片哀意,却无哀声。
  待到半月后,秦王子楚薨的消息昭告天下,太子政继位为秦王政。
  此时,楚国鼓舞生平,一片祥和。
  春申君想要再次合纵,趁秦国新旧两君交替之际,伐秦。
  然,找不到盟友。
  燕国休养生息,磨刀霍霍向赵国。
  韩国,有他没他一个样。
  魏、赵两国交战正酣。
  齐国派遣七公主田颜为齐使,带厚礼使秦。
  楚国一国,面对函谷关,独木难支。
  春申君亲见大好机会于眼前,却什么都做不了。
  楚国贵族们只顾吹嘘项燕,把项燕吹成了太公望、孙武再生亦不及的绝世武将,以此打压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愤懑满心,心中又累又恨,在空无一人的房中磨牙立誓:
  “吾儿为王日,楚国流血时!”
  当此之时,中原局势集中在赵、魏两国。
  原本魏国趁着赵国士卒都在函谷关前,出军偷袭赵国本土。
  仓促抵抗的乐乘无多少士卒在手,又没有老将廉颇戍守经验,被魏国打得连连败退。
  短短半月,丢失的土地比秦国攻伐一整月丢的土地还要多。
  赵王丹根据此战,判断乐乘其人,善出奇而不善正。
  再不犹豫,决定大力起用廉颇,像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一样。
  一封王令,紧急调廉颇回援。
  廉颇率军回赵,不归邯郸受命,直接率军出征。
  老将一入战场,局势立变。
  回到魏国,就被魏王任命为为此次伐赵副将的公孙离被打懵逼了。
  和廉颇站在一起的时候,他没有感觉廉颇有多强。
  等到他站到廉颇对面,才发现廉颇是真彼母的强。
  魏军出动十八万,而赵军不到十万。
  在人数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平原开战,廉颇竟然屡战屡胜,好像赵国才是那个人数多的。
  已经攻陷的赵国城池中人,知道廉颇率军赶来。
  那些为魏军玩弄,这些时日放荡淫靡,搔首弄姿的赵女,竟然发生了小规模的反抗,给戍守的魏军造成了不小的乱子。
  战场上,魏军主力在赵地败退,被廉颇撵着打。
  魏军被打的撤入一座城池,想要以防守优势来对抗廉颇。
  老将廉颇围而不打。
  四万赵军驻守在此,五万赵军则攻打其他魏国攻陷的城池。此刻,快速占领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消化不良。
  魏军为了快速扩大战果,攻下城池之后只留下寥寥千人就继续出征。
  因为仗还没有打完,魏国就没有派遣文官入赵地,管理这些城池。
  就连武将大多都只知道打仗,不知道管理,更不要说这些参战的大头兵了。
  留下戍守的千把个魏兵成天过着和君王一样的生活,美酒佳肴赵女享用不尽,怎么爽怎么来。
  赵国任侠之风甚重,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魏兵们作威作福,受到了不少刺杀,但伤亡数不超过十个。
  魏兵有甲。
  中原不管哪国,刀剑不禁,禁甲。
  江湖人士舞刀弄剑无妨,要是敢弄成一套甲胄,那就死吧。
  概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同样一个人,披甲不披甲,战力天壤之别。
  甲胄在身,寻常刀剑这种锐器几乎破不了防,要重器钝器才构成威胁。
  廉颇要是不来,这些无恶不作的魏兵爽死的概率都比被刺死大。
  但廉颇来了。
  千来个魏兵,能靠着杀戮镇住一城人。
  但当希望到来,能管住一城人?
  管不住。
  赵人一边被杀,一边打开了城门,迎赵军入城。
  血洗,屠杀。
  每复一座城,城中魏兵就会被赵人分尸分食。
  被魏兵不当人摧残的赵人,像是恶鬼一样,哭着笑着咒骂着干掉了魏兵。
  廉颇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并不想阻止。
  乱世到来,吃人,是必然的。
  赵国在邯郸之战吃的是自己人,现在吃的是魏国人。
  吃他国人,总比吃自己人强吧。
  一座又一座城池被复,让据城而守的魏国主力坐不住了。
  战场是在赵地啊。
  等到廉颇尽复周围失地,这一座城就成了孤城。
  没有补给,再能守,结局也是个死。
  魏军主将急发书信,送往大梁,请魏王派兵支援。
  魏王收到了,魏国有兵支援,但魏王没有立刻派兵支援。
  因为他不知道,支援过去,能不能赢。
  原本他以为廉颇以十三万破六十万是燕国弱,哪里知道是廉颇强啊。
  打齐国节节顺利的魏王自信心膨胀,以为缺少男人,君王将薨的赵国要比齐国好打。
  结果表明,他以为错了。
  目前局势,魏、赵大战虽然激烈,但赵国边军还没有参战。
  要是他魏王增派援军,赵王丹肯定也会调边军。
  战场局势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两国都是举国之力,那败的一方最好的结果也是像长平之战的赵国一样,一蹶不振。
  面对兵猛将凶的赵国,魏国真的有必赢的把握吗?
  魏王在王位上一声长叹,意识到魏国面对赵国的弱势在于兵,更在于将。
  晋鄙死后,国内之将打衰败的齐国绰绰有余。
  对上善战的赵国,就捉襟见肘,极其不如了。
  魏王踏入了一间十年没有踏入的冷宫。
  冷宫中,住着一个衣着朴素,相貌美丽的女子。
  十年过去,此女去了青春年华,来了熟妇气息。
  “如姬。”魏王圉(yu三声)叫道。
  哼着家乡歌谣,缝制衣物的美妇呆了一下,不可置信地抬起头。
  手中织到一半的衣服掉在地上。
  她缓缓起身,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她仰头,魏王圉的面庞出现在她面前,向她伸出手。
  她抬素手,放在魏王圉的手上,一直在颤抖。
  直到真实触感临近,她泪如雨下,哭着唤道:
  “大王!”
  魏王圉俯身,像是摸小猫小狗一样摸着如姬的头发:
  “是孤。”
  成语窃符救赵有两个主角。
  一个是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
  一个是窃魏王圉虎符的如姬。
  当日,魏王圉亲自手书写了一封信,如姬也亲笔写了一封信。
  两封信从大梁发出,将送居赵国的魏无忌手中。
  信件写完,魏王圉和如姬白日宣淫,温存一日。
  翌日,如姬晋为如夫人。
  依魏国后宫品秩,首为王后,次之便是夫人。
  五日后,信陵君魏无忌收到两封信件。
  一封是为王的兄弟。
  请他为魏国将军,领着魏军主力回魏国。爵位复为信陵君,官职为上将。
  一封是曾为他窃符的如姬。
  信中,如姬依旧以十年前对他的公子相称,言称昔日公子窃符救赵。今日不需窃符,王予虎符,可否能救魏呢。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个巴掌大小的虎符。
  信陵君举棋不定。
  他害怕他带着大军杀回魏国后,他的好兄弟魏王圉会秋后算账。
  眼下,魏国还没有到生死存亡之际。
  但他要是回了魏国,那可就真的是生死存亡之际了。
  棋子落盘,魏无忌有了决定。
  他是爱魏,但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门客劝谏其归魏者众多,魏无忌烦恼得很,遂下一条重令: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此令一出,门下果然再无劝谏者。
  魏无忌虽然做了决定,但一直心系魏国。
  廉颇收复失地的消息不断传来,魏国主力被困的时间越来越长,魏无忌越发心焦。
  这一日,魏无忌闷闷不乐吃宴。
  门客张耳带着一个看上去十来岁的少年入内,拜见魏无忌。
  少年一见魏无忌,面露崇拜,纳头便拜。
  魏无忌见少年眼睛一直盯着盘中佳肴,暂缓心中烦心事,端着佳肴送到少年面前:
  “你拜我一礼,当一顿饭食。”
  少年道谢一声,端起盘子就狼吞虎咽,三两下就吃了个精光。
  “好!”近来食欲不振的魏无忌看到少年吃相,喜色上扬,领着少年到桌案旁边:“都是你的,吃。”
  少年风卷残云,吃的很嗨。
  吃到一半,嘴里塞满食物,嘟囔道:
  “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能吃到这么精美的食物,都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
  “现在赵国和魏国开战。
  “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
  “假使赵国攻破大梁,而把公子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童言一出,张耳低头不语,魏无忌笑容立止。
  名满天下的魏公子沉默片刻,道:
  “小儿,你叫什么。”
  “刘季。”少年含糊不清地道。
  翌日,信陵君持虎符,去救魏。
  持符救魏。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