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第2130章 嗯,又是一个纪录留住了

第2130章 嗯,又是一个纪录留住了

  第2130章 嗯,又是一个纪录留住了
  2013年6月2日。
  尤金的比赛很多,会分成好几天。
  当次日第一缕阳光还在缓缓穿透美国尤金的云层,全球田径爱好者的目光却已紧紧聚焦在这座城市的田径赛场。
  这便是北亣京时间清晨六点,2013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的比赛。
  “在男子跳高的漫长歷史长河中,亚洲纪录一直是田径界的一个特殊符號。回溯到1984年,中国选手朱建华以2米39的惊世一跃,將亚洲纪录定格。此后的29年,这一数字如同高耸的山峰,横亘在亚洲乃至世界田径选手面前。朱建华的名字,也成为了亚洲跳高的一座丰碑,承载著无数田径爱好者的梦想与敬意。”
  “29年,对於体育界来说,是一段漫长的时光。在这期间,田径运动不断发展,训练方法日益科学,器材装备持续革新。世界各国的跳高选手们,都在向著更高的横杆发起衝击,而亚洲纪录,始终是他们心中的一个重要目標。卡达选手巴西姆,便是其中之一。”
  “巴西姆,这位来自卡达的跳高天才,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跳跃天赋。他的身高、臂展以及出色的弹跳能力,让他在跳高领域迅速崭露头角。在国际赛场上,巴西姆已经多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的比赛风格独特,起跳轻盈,过杆动作流畅,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美感与力量。”
  “此次来到美国尤金参加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巴西姆的目標非常明確——打破亚洲纪录。他知道,这將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他也坚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赛前的训练中,巴西姆状態极佳,他的每一次跳跃都精准而有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对这个纪录的渴望。”
  “而赛场之外,田径界也在热议著这场比赛。眾多媒体纷纷聚焦,专家们也对比赛结果进行了各种预测。有人认为,巴西姆具备打破纪录的实力,但亚洲纪录的歷史底蕴太过深厚,想要突破並非易事;也有人看好巴西姆,认为他正处於职业生涯的巔峰期,技术和心理都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態。无论如何,这场比赛都充满了悬念与期待。”
  解说在继续。
  “比赛开始,男子跳高赛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热烈。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跳高选手们依次登场,他们每一次的助跑、起跳和过杆,都引来了观眾们的阵阵欢呼。然而,横杆的高度在不断攀升,选手们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巴西姆站在起跳线前,眼神坚定而专注。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了助跑。他的步伐轻盈而有力,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隨著速度的不断提升,他离横杆越来越近。就在起跳的瞬间,他的身体如同弹簧一般,高高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横杆在他的身下轻轻晃动,却没有掉落。巴西姆成功越过了一个又一个高度,向著亚洲纪录步步逼近。”
  “当横杆升至2米38时,赛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这个高度,已经非常接近朱建华保持的亚洲纪录2米39。现场的观眾们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紧紧地盯著巴西姆。巴西姆再次走上起跳线,他的表情依然平静,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助跑、起跳、过杆,一气呵成。横杆再次安然无恙,巴西姆成功越过了2米38,距离亚洲纪录仅差1厘米。”
  “此时,整个赛场都沸腾了。观眾们的欢呼声、掌声和吶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將整个体育场掀翻。巴西姆也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他挥舞著双臂,向观眾们致意。然而,他並没有满足於此,他的目標是打破亚洲纪录,创造属於自己的歷史。”
  “休息片刻后,横杆升至2米40。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高度,不仅超越了亚洲纪录,也是人类跳高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进入21世纪后,人类仅两次跃过2米40,这足以证明这个高度的难度。巴西姆站在起跳线前,静静地凝视著横杆。他知道,这一跳,將决定他是否能够成为亚洲跳高的新王者。”
  杨剑也紧张了。
  因为这次很可能不会超风速。
  没有人想要自己国家的纪录消失。
  “助跑开始,巴西姆的速度比之前更快,步伐更加有力。”
  “他的眼神紧紧锁定在横杆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那根横杆。”
  “起跳的瞬间,身体爆发出惊人的力量,高高地飞向空中!”
  “在空中,他的身体完美地展开,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横杆在他的身下轻轻晃动……”
  隨后,全场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巴西姆成功了!他跃过了2米40的横杆,打破了中国选手朱建华保持了29年之久的亚洲纪录!”
  “纪录还是被破了,风速也正常。”
  “这回没有超风速保护了。”
  杨剑和李韜都有些遗憾。
  谁也不想看到。
  咱们自己的纪录,就这样被人拿走。
  这个时候。
  张国威走上了比赛场地。
  大家都被新纪录震撼。
  没有人会多关注其余人了。
  哪怕张国威也是亚洲选手。
  亚洲纪录这种事情,保持了多久?
  都几十年了,所以这种好事,不可能一天出现两次。
  这也是大家不再关注后面运动员的原因。
  可张国威这个时候,却有些“走神”。
  他的脑海里,正在回忆前段时间,苏神和他说的一些话。
  苏神张国威当然认识。
  只是没想到。
  他还会跳高的一些精髓?
  本来以为隔行如隔山。
  哪里知道。
  这一听。
  就知道……
  有些门道。
  “跳高可分解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阶段,其核心是通过助跑动能转化为垂直起跳力。根据拋体运动计算,优化方向在於最大化並调整至最佳值……”
  “最佳值?这……是多少?”
  张国威问道。
  本来想要告诉苏神外行不要指导內行。
  短跑你是世界之巔,可这里是跳高。
  你还能懂?
  可听了一遍,看著苏神这眼神。
  他又有些。
  没法直接否定。
  只能听著这个短跑运动员继续说道:
  “当前运动员助跑速度尚未达到理论峰值。我们实验室研究表明,若助跑速度提升0.1m/s,起跳高度可增加2-3厘米。”
  “那个时候,你进步每个一点点,都会带来巨大的理论高度收益,要不要试试看?”
  “怎么……怎么做?”
  “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重构。”
  “重构???”
  都说二沙岛有时候是圣地,这开口就是重构,你以为是大白菜呢。
  他们的教练,就很少能说这样的建议。
  “首先优化自己的摆腿效率:起跳时摆动腿的加速度直接影响垂直力。我们实验显示,优化摆腿轨跡可增加5%-8%的起跳功率。”
  “通过增强踝、膝关节的刚性储能提升起。”
  “然后,走多轴旋转技术。”
  “多轴旋转技术???”
  明明开始还觉得苏神是短跑运动原,没法指导自己,现在却已经是……
  完全陷了进去。
  没办法。
  好奇啊。
  求知慾作祟啊。
  “背越式跳高的多轴旋转源自起跳阶段动力链的协同作用。起跳时,运动员通过弧线助跑產生的离心力,约占水平速度的15%-20%,结合摆动腿的快速上摆,角速度可达8-10rad/s,形成以支撑腿为轴的初始旋转动量。”
  “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起跳时髖关节產生的扭转力矩可达120-150n·m,膝关节屈伸力矩达400-500n·m,这些力矩共同构成多轴旋转的动力源……”
  张国威走上比赛的地点。
  这位中国跳高界的后起之秀,在国內赛场上早已凭藉出色的身体素质崭露头角。
  他身高腿长,拥有著与生俱来的优秀弹跳天赋,在过往的国內赛事中,多次以绝对优势力压对手,展现出强劲的实力。
  然而。
  当站在国际的舞台上,面对欧美那些久经沙场的顶尖高手,以及那不断攀升仿佛永无尽头的横杆高度,他始终在黑暗中摸索。
  当横杆升至2米38时,整个赛场的紧张氛围瞬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他也要了这么高啊。”
  杨剑他们终於缓过神。
  一看原来咱们自己。
  也到了这个地步。
  这个高度已经无限逼近朱建华保持了近三十年的原亚洲纪录,也是巴西姆刚刚打破纪录时所跨越的关键高度。
  张国威站在起跳线前,深吸一口气,胸腔剧烈地起伏著,试图將赛场的喧囂和压力都隔绝在外。
  他缓缓闭上眼睛,大脑以极快的速度像检索资料库一样,回顾苏神指导的技术要点。
  突然。
  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专注,助跑开始,步伐节奏与以往截然不同。
  起跑阶段,他的双脚如同安装了精密的传感器,蹬地发力精准无比,每一步的步幅和频率都像是经过精心计算过。
  第一步,他的步幅不大。
  频率稍慢,脚掌著地时,从脚跟到前脚掌的过渡流畅自然,利用腿部肌肉的收缩力量,如同推动一辆蓄势待发的赛车,缓缓推动身体向前。
  紧接著第二步,步幅迅速增大,频率也明显加快,膝盖高高抬起,带动大腿像活塞一样快速前摆,同时双臂有力地前后摆动,维持著身体的平衡並提供额外的强大动力。
  砰砰砰。
  开始加速。
  张国威的速度提昇平稳且迅速。
  他的身体重心控制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起伏和晃动。
  他的步幅持续增大,每一步的跨度几乎达到了他身体的极限。
  频率也进一步加快,仿佛踩在鼓点上,精准,有力。
  此时。
  他的身体前倾角度逐渐加大。
  以减少空气阻力,双臂摆动更加有力。
  幅度更大,与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动力系统。
  每一次摆动都像是在为身体注入新的能量。
  在接近起跳点时,他的速度达到了最佳状態。
  整个人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浑身散发著力量感。
  起跳瞬间。
  他的起跳腿如同被压缩到极致的弹簧,充分发力。
  膝关节快速伸展,从大腿肌肉的紧绷到小腿肌肉的瞬间收缩。
  力量沿著腿部像电流一样向上传递。
  爆发出来的力量足以支撑他的身体向上腾跃。
  同时。
  摆动腿迅速向上摆动,带动髖关节和上半身快速抬起。
  身体在空中形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反弓姿態。
  他的技术,还真是可以。
  难怪可以威胁到朱华健。
  这种姿態不仅增加了起跳的高度,还为后续的过杆动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跃而起。
  过。
  横杆在他身下轻轻晃动。
  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
  最终……还是没有掉落。
  他成功越过了2米38。
  什么?!!!
  越过了!!!
  杨剑和李韜还有些不敢信。
  他们最开始以为张国威要这个高度,根本就是意思意思,根本不可能完成。
  挑战下。
  失败。
  退场。
  就可以结束。
  哪里知道。
  竟然。
  过了。
  两个人很快就大喊起来。
  现场观眾也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惊呼。
  谁也没想到在巴西姆打破纪录后,还能看到如此精彩绝伦的挑战。
  而张国威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就在杨剑还在直播室说著可惜。
  要不是巴西姆今天太出色,本来应该是张国威的场地,结果硬生生被分走。
  这。
  怎么不可惜呢?
  但也就可惜了半秒。
  下一秒。
  横杆升至2米40。
  这是……巴西姆刚刚创造亚洲新纪录的高度。
  也是对人类跳高极限的又一次强有力的衝击。
  “他……也要2.40?”
  “这。”
  “不会吧。”
  “应该……”
  不用猜了。
  答案直接揭晓!
  张国威再次站在起跳线前。
  此时,整个赛场安静得仿佛时间都停止。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聚光灯一样。
  聚焦在他身上。
  他的心跳微微加速。
  心臟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仿佛要衝破胸膛,但他迅速调整呼吸,用意念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种时候。
  越是不能乱套。
  必须稳住。
  精神上稳住了。
  才会有稳定的身体发挥。
  不然都免谈。
  助跑启动,起跑节奏更加沉稳。
  起跑阶段,他的第一步落地极为轻盈,像是一片羽毛飘落,迅速过渡到第二步,步幅逐渐加大,频率也隨之加快。
  每一步的著地和蹬地都精准无误,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在最佳位置,就像被无形的线牵引著。
  呼吸节奏与步伐完美配合。
  每一步都伴隨著一次有力的呼气。
  就像是。
  要將身体內的能量像烟一样充分释放出来。
  点亮这个高度。
  前辈都没有完成的高度。
  在加速阶段,张国威的速度提升更加迅猛,双臂的摆动幅度更大,频率更快,与腿部动作形成了高度的协同。
  他的身体前倾角度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速度的提升,又为起跳积蓄了足够的力量。
  他的眼神紧紧盯著横杆。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那根横杆。
  “矢状轴旋转。”
  “起跳腿蹬伸时,摆动腿前摆带动骨盆前旋,躯干后仰形成“背弓“姿態。此时身体围绕矢状轴,贯穿人体前后的轴线翻转,头部与下肢形成反向运动,使重心轨跡低於横杆。”
  “过杆时躯干后仰角应达25°-30°,髖关节伸展角速度约150°/s。”
  “弧线助跑產生的离心力使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起跳后围绕额状轴,贯穿人体左右的轴线自然滚转。此旋转可减少过杆时的横向偏移,確保身体沿纵轴稳定过杆。”
  “起跳瞬间身体內倾角应达35°-40°,过杆阶段肩轴与髖轴需保持5°-8°的相位差。”
  “起跳腿蹬伸末期,异侧臂的引臂动作肩关节外展角度达120°-130°,与髖部扭转形成扭矩,驱动身体围绕垂直轴贯穿人体上下方向的轴线,此旋转可缩短过杆时间约0.15-0.20秒。”
  “起跳腿踝关节內旋力矩峰值可达80-100n·m,肩髖扭转角差应控制在15°以內以避免能量损耗。”
  ……
  起跳瞬间。
  张国威凭藉对苏炳添指导技术的极致运用,身体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的起跳腿如同强力弹簧,全力伸展,將身体向上弹射。摆动腿迅速向上摆动,带动身体快速旋转。
  在空中形成了一个优雅的弧线。
  同时。
  他的上半身保持稳定,头部和肩部的位置控制得极为精准,为过杆动作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他的颈部肌肉紧绷,头部微微上扬。
  目光始终锁定横杆。
  確保身体的方向准確无误,就像指南针始终指向北方。
  在空中,张国威的身体姿態调整得极为精细。
  苏神的话。
  歷歷在目。
  他的双腿在空中迅速併拢,脚尖绷直,身体儘量伸展,以减小过杆时的阻力。
  他的背部微微弯曲,形成一个拱形,使得身体能够在横杆上方顺利通过。
  在身体越过横杆的瞬间,他的身体几乎与横杆平行,展现出了不错的技术水平。
  他的腹部肌肉收紧,控制著身体的平衡,避免在过杆时出现晃动导致横杆掉落。
  每一块肌肉都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各司其职。
  能过吗?
  新的模式。
  助我一臂之力吧。
  时间变慢了。
  他仿佛可以清楚感觉到。
  身体后边。
  那根栏杆。
  已经是在飘动。
  但。
  也只是飘动。
  並没有。
  掉下去。
  三。
  二。
  一。
  “成……”
  “成功了??!!!!”
  “我的天。我看到了什么????”
  现场解说员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几乎是声嘶力竭地喊道。
  全场观眾瞬间沸腾。
  欢呼声、掌声和吶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將整个体育场掀翻。
  “张国威成功跃过了2米40!!!!与巴西姆並列这个高度!改写了这场比赛的歷史!!!!!!!”
  “现在。”
  “追平了!”
  “现在。”
  “纪录还在我们自己手里!!!!”
  “还没丟掉!”
  张国威落地后。
  看著那个2.40有效之后。
  整个人也呆了呆。
  然后。
  隨后。
  其后。
  就举起双手。
  到处跳跃。
  苏神。
  真害怕。
  他抓住一瓶饮料。
  就来一口龙吸水。
  好。
  又是一个纪录。
  留住了。
  后面要开始直道了。
  后面。
  是自己该努力的时候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