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67章 油棕;楚雄;新的一年

第367章 油棕;楚雄;新的一年

  第367章 油棕;楚雄;新的一年
  受益于生物柴油,东南亚油棕种植园是近几年投资的热土。
  就在七月份,南韩三星电子收购了2.5万公顷现成油棕种植园,主要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而在更早之前,油棕种植园的投资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陈燕秋给出的建议,与会的不少人觉得可行。
  郭阳也觉得没什么不妥。
  高德这时说道:“丰益这几年在印尼也有多个油棕项目,不过并不是很顺。
  丰益在扩建配套的油棕种植园时,与当地社群关系剑拔弩张。
  当地19个社会团体向cao提起了申诉,声称丰益集团擅自毁林开荒。
  目前cao的裁决对丰益很不利,需要承担生态环境的赔偿。”
  丰益集团印尼棕榈油项目在国际上的反响并不小,郭阳也有所耳闻。
  “从头建园并不可取。”高德建议道:“学三星收购还未投产的油棕园,这条路更合理些。”
  “不。”郭阳摇了摇头,“我的意见是收购那些老种植园。”
  “老种植园的效益不行。”高德说道:“老品种,产量低,回本很困难。”
  郭阳笑了笑,“买种植园除了补充粗棕油渠道,二是获得土地,更新种植新品种。”
  刚果金才是嘉禾油棕的主要发展方向,东南亚只是为了不让丰益那么舒服。
  而且赤道省大酋长埃迪的热情超出了他的想象。
  “我觉得可行。”陈燕秋说道:“丰益在的油棕园也仅有300万亩,大部分也是靠收购。”
  “好,这事就这么定了,这事阿秋你来负责。”
  郭阳顿了顿,又看向高德。
  “的收购和期货估计又是一场拉锯战,你安排人跟好,另外嘉吉先不管他了,把自身产品打磨好。”
  “我们不能总被人牵着鼻子走。”
  “自身硬了,控制好风险,外部不管怎么变化都影响不到嘉禾。”
  会议连开了几天,做出了许多细节上的工作安排和部署。
  期间,陈燕秋的职位也进行了变动,不再担任国际粮食贸易总监。
  而是任职嘉禾国际新总裁。
  嘉禾国际的定位也进行了变更:农粮业务海外统一采购、调配、投资和发展平台。
  主要品种线包括谷物、油籽、、牧草和海运。
  通过全球一体化网络布局,将农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在全球粮食产区与销区之间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
  嘉禾粮油主要负责国内业务。
  至此,嘉禾在对外的体系上则形成了嘉禾国际、天禾、丰凯、全王的矩阵。
  陈燕秋此前一直奔波于各地,比如北美圣路易斯、巴西桑托斯、阿根廷罗萨里奥、罗马尼亚康斯坦察……
  因为国内大豆产量的增加,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改变了贸易路径,这让国粮和四大粮商很受伤。
  但南美依然是重要的农业产区,种子、农药、化肥、粮食……天禾不可能放弃这个市场。
  而北美,不管能不能走出‘转基因’危机,都不能改变他消费大国的地位。
  所以南美、北美、欧洲、非洲的关键物流节点一定要建立中转基地。
  这方面一直是陈燕秋在跟进,不过在航运业上,陈燕秋如今有不同的看法。
  “现在不是收购船运业的好时机,航运业虽然艰难,但未来几年需求萎靡,只会更艰难。”
  “国内只有两家央企有跨洋航线,这两家也都在亏损,全行业都在亏。”
  “上半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一路飘红,最高点11793。”
  “现在只有600多点,跌幅近95%。”
  “秦皇岛至广州的煤炭海上运价从6月的每吨160元,暴跌至每吨50元。”
  “再加上货源不足,以致许多船舶在港外水域抛锚待货。”
  郭阳听完后,也只能感慨时局艰难,现在应该就是进入所谓的周期了。
  前几年大量造船,现在开始还债,这个债还得还几年。
  想了一会儿,郭阳说道:“远洋航运还是继续和华夏远洋合作吧,不过内河航运这块,还得早点有自己的船队。”
  未来国内肯定是重点,只不过由以往的进口可能转变成未来的进口。
  其它企业可能看不上国内的出口潜力,但只要单产再次大幅提高,大幅出口是迟早的事。
  而河运肯定是最省的运输方式,乃至于更远的红旗河,也需要内河航运。
  航运郭阳是真不熟,如果不是一直在学习,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所以,这事还得交给陈燕秋,“就当这是你在嘉禾粮油的最后一件事吧!”
  “行。”
  陈燕秋重重点头。
  来嘉禾的两年,得到的重视前所未有,这让他恨不得马上投入到新工作当去。
  …
  元旦过后,年味渐浓。
  各地返乡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保增长,保就业,扩内需”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投资中,其中有3500亿元将投入生态环境的治理。
  植树造林是重点之一。
  造林的补贴提高到了每亩100百元,全国全年计划造林八千多万亩。
  北方的三北防护林,南方的荒山荒坡,皆在这次的补贴范围内。
  嘉禾的文冠果和麻风树能源林恰逢其会,在河西走廊各地,各个乡村的动员也再次进入了高潮。
  移民搬迁动员、土地流转、产业规划、造林准备……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
  不过最让郭阳动容的是嘉禾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来自云省楚雄林业局的张世忠。
  据悉,嘉禾的项目能那么快在楚雄落地,除了狂热的州领导杨红卫,张世忠才是最主要的推动者。
  几天前。
  张世忠第一次来到了西北,然后就体会到了这里的严寒。
  嘉禾总部的空调开得足,他却不想在办公室呆,时常跟着工作人员一起下乡。
  那冷的哟,直打哆嗦!
  还好嘉禾给了他一件厚厚的长款黑色羽绒制服,嘉禾的管理人员人手一件,穿着下乡,暖和的很。
  连着三天,他见识到了嘉禾工地上的火热。
  戈壁上的沙棘林也让他动容。
  栽树,他擅长啊!
  “张局长,回肃州,老板回来了。”杨恒有点无奈的叫道,这张局长下乡可是一把好手,和老板有的一拼,三天里就没怎么歇过。
  闻言,张世忠立马说道:“好,那赶紧回。”
  一个多小时后,张世忠终于见到了嘉禾的老板。
  一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
  “你好,郭总。”
  “你好,张局长,这两天有事在外面,实在是怠慢了。”
  此时,郭阳也在打量着张世忠,个子不高,面容较黑,身材敦实,走路的步伐很快。
  “是我不请自来,给你添麻烦了才对。”张世忠说道。
  “走,到屋里喝茶。”
  郭阳领着张世忠进了办公室,水也刚烧开一会儿,泡茶刚好合适。
  坐下后,张世忠说道:“郭总,此次还是为了麻风树造林的事,此次国家的政策是个机会。”
  “100万亩也不少了。”
  郭阳将泡好的红麻茶放在张世忠身前,后者喝了一口,神色明显的舒展了一瞬。
  “但我知道嘉禾还想在攀西拿地。”张世忠不屑的说道:“别的不说,造林这块,楚雄能甩攀西几条街!”
  “剩下的面积,嘉禾也别去攀西了,全在楚雄发展!”
  郭阳慢慢的喝了口茶,他也才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源头回来。
  “100万亩楚雄一年能栽完吗?”
  “我也不吹牛。”张世忠说道:“最近八年,楚雄一共造林近400万亩,平均每年50万亩。”
  “一年100万亩确实没有,但有嘉禾资金投入,100万亩绝对不成问题。”
  “农民工返乡郭总清楚吧。”张世忠说道:“这恰好是机会,楚雄有这个组织动员能力,攀西绝对没有!”
  郭阳沉吟道:“有些高山陡坡不适合经济林,楚雄短时间内能完成流转吗?”
  “能,绝对能!”
  “这我可以保证!”
  张世忠声音洪亮,隔着办公室都能传出老远。
  “我从1973年近林业局工作,走遍了彝州的山山岭岭,干过驾驶员,当过伐木工,也做过县林业公司经理,楚雄哪里适合造林,哪里适合改造我全都清楚。”
  “我能有今天,就是绿化造林工作做得好。”
  “2000年,楚雄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
  2006年,再次被国家绿委、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单位”。”
  张世忠一条一条的述说着楚雄在造林上取得的成就,也确实值得称道。
  虽然这个荣誉每年都会颁发不少,但获取难度也不易。
  至少攀西拿不出来这些。
  都是干热河谷,造林难度同样很高,楚雄能做到,攀西做不到,这就是差距。
  郭阳问道:“冒昧问一下,张局今年多少岁了。”
  “56。”张世忠说道:“你不用担心我退休,嘉禾也不用担心楚雄的州长是谁。”
  “换届不换绿化任务,绿化造林代代相传,这是楚雄从90年代就保持下来的传统。”
  郭阳品茗着茶叶思索着。
  原本倾向于攀枝,是因为其交通咽喉以及经济条件,造林上确实没有优势。
  而楚雄近二三十年积累了大量植树造林的技术经验,随便去山上抓一个老农,可能都是种树专家。
  迎着张世忠期望的目光,郭阳仍然没有给出肯定答复。
  “张局,不是我不信你。”
  听到这里,张世忠略微有些失望,以往这趟要白跑了。
  这几年,愿意投资造林的企业本就少,何况是嘉禾这种超级大手笔。
  楚雄十分需要这笔投资。
  张世忠茶也不喝了,“唉,郭总,这次打扰你了,现在这100万亩楚雄会组织好的。”
  在楚雄的能源林基地,采取的是与政府和农户合作的模式。
  “张局,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呢。”郭阳笑了笑,一杯茶水再次奉上。
  “100万亩只是第一期,事实上,楚雄今年能完成200万亩,嘉禾也能接,唯独造林成活率要保证。”????张世忠十分欣喜,干热河谷造林确实难,不懂行的,成活率可以低至10%。
  但楚雄不在此列。
  “郭总,你放心,只要嘉禾承诺的400元/亩种植费能按进度支付,200万亩绝对不是问题!”
  “钱肯定不是问题。”
  “好。”
  张世忠突然又干劲满满,嘉禾的400元+国家100元补助,一共500元。
  如果完成200万亩,那就是10亿元!
  除了开矿和能源,楚雄何时能有这么大的农业投资!
  这还没算配套的工厂!
  张世忠忐忑的来,又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楚雄。
  当他把这个消息在州里宣布后,一州的人都把他当做英雄看待。
  荒山坡,穷山沟,致富路。
  返乡的农民工又一次变成了香饽饽,如果不能出去,能发家的地方就只能是那些山,那些地。
  郭阳对楚雄的提速没那么乐观。
  干热河谷,字面意思就是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这里栽麻风树最重要的是灌溉定根水。
  郭阳不清楚楚雄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嘉禾肯定不能放任不管。
  一些必要的灌溉设施设备要准备,高扬程抽水机、管道,乃至于修建提灌站……
  年关渐进,嘉禾却依然忙个不停,根本停不下来。
  不过忙碌中也带着笑容。
  不仅分红提前发了,连带着今年又多了两期分房的员工。
  “靠!靠!靠!”
  “牛逼,我就想问,还有谁?”
  南繁基地的制种田里,繁育的、大豆种子还在茁壮生长,一个青年突然站起身来大喊大叫。
  “程笛,什么事,这么激动?”
  “我分房的名额确定了,员工分红今天总部也把钱打下来了!”程笛大声说道,生怕周围的人听不见。
  一套房啊!
  切!
  其实他根本瞧不上。
  他更在乎的是其中的身份和成绩认同,所以他才会高呼出声。
  但其他人可没他这么镇定。
  “靠!”
  “牛逼!”
  “恭喜恭喜。”
  “靠,得请客吃饭啊!”
  “请,一定请。”
  今年31岁的程笛博士毕业才工作两年,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让他年轻的脸庞被晒得黝黑。
  在育种界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南繁南繁,又难又烦”。
  种子在原生地和海南之间不断加代繁育,育种科研工作者也像候鸟一样,跨越千里,在原生地和海南之间不断迁徙、往返。
  而在南繁的嘉禾基地,常年有100多名科研人员进驻进行科研育种工作。
  分红人人都有,但能分到房子的就屈指可数了。
  他能有这份功绩,不是因为他培育出了什么特别牛逼的品种。
  而是因为他做了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对每个品种的特性做定量化描述,供农业生产者选择。
  如今天禾的官网品种介绍页面,几乎都是按他提供的数据做的。
  这些年,除了公司那些代表性品种,育种团队也出了很多成果。
  不过推广效果欠佳。
  留过学的程笛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国内喜欢把育种搞成是科学研究。
  其实这就是一个商业项目。
  而大多数国内育种家,几十年来把自己套在杂种优势群这个伪理论中故步自封。
  有些教授们已经落后太多,配组合靠瞎蒙,选品种主要靠目测,田间统计这门课中还在讲方差分析。
  不懂的人还以为越老越厉害。
  没有概率统计,不会线性代数,不会使用统计软件,不懂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不用育种数据库……
  这其实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
  有一次他无意间听到同事聊天,学校老师亲口吐槽国内园艺育种就是靠偷。
  如果没有天玉和先玉,国内的玉米品种连郑单958都无法逾越。
  还好天禾不是这样。
  这里年轻人居多,研究院院长毕强和老板都也很愿意接纳新生事物。
  也就是在他们长期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天禾的商业育种平台才能逐渐编织完成。
  …
  豫省,德农农资的大区经理周红伟最近在休假,但却闲不住,一直在走访观察交流。
  国内农资大环境在悄然的变化。
  传统的赊账和粗放经营让欠账和库存压力越来越大。
  “含量不够的便宜,但又不放心效果和执法环境,产品质量好的又嫌贵。”
  “新产品也知道效果,但是太贵啊,卖不动。”
  这是很多经销商和零售商的潜意识和第一反应。
  但周红伟知道这是悖论,其实说到底还是产品不够好。
  老百姓真就接受不了贵么?
  未必!
  天玉1号和先玉335都是按粒数卖,五六十的价格,突破了很多人的价格底限。
  还有今年全王的杀虫剂,一小袋快10元的价格,突破了多少人的不可能。
  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背后,都是这些产品能解决问题,能给农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所以不是产品贵,是你的意识便宜;不是农户觉得贵,是经销的你觉得贵!
  “不虚此行啊!”
  他觉得这个假期的走访很有意义,意识和思维都得到了升华。
  抛开了那些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不断的坚持,就会获得另一片天空。
  种子和农药皆是如此。
  他理解到了高层的战略思维。
  不过也不是没有问题,降低库存和农资渠道精细化管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下午回到家后,周红伟将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准备回头会上往上提一提。
  写得正起劲时,电话响起。
  “老周,今年分房有你的一套。”
  “好,嗯?房子?”周红伟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不确定的问道:“有我一份?”
  “对,今年的名额多,中高层也有。”
  于是,这方天地里,又多了一户因为房子而高兴的人。
  …
  酒泉,国际大酒店。
  嘉禾今年足足分房2000多套,当然,实际到场的人没那么多,很多人选择折价成现金。
  酒泉的房价也逐渐成了嘉禾职工最关心的事之一。
  相比全国的房价算比较低的,郭阳的解决办法便是增加覆盖面。
  不说人人有房,也要逐渐趋追求1~2成这个比例目标。
  要时时保持着这种希望,让员工有工作的动力。
  分完红,再发完房子,一个简短的年会,就基本进入了放假的节奏。
  郭阳也准备休息休息,回老家一趟,然后去南方钓钓鱼,或者去阿尔泰冰钓也行。
  然而,一个电话就将他的行程打乱了。
  “和秦立军一起来京城。”种植业管理司的刘司长言简意赅的说道。
  郭阳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咋啦?”
  “今年的一号文件。”
  “嘉禾能参与这个!?”
  “让你来就别磨磨叽叽的。”刘司长笑骂了一句,“春节也在京城过了,联欢晚会的票都给你准备好了。”
  “……”
  郭阳对晚会还真不感兴趣,但一号文件挺重要的。
  只是想不通他能做什么。
  没敢耽搁,郭阳紧跟着就准备了大包小包一堆的礼物,秦立军也已就位,两人快马加鞭的飞到了京城。
  在酒店歇了一晚,第二天才赶往农业部,见到了刘司长。
  “来得挺快。”
  “领导吩咐,哪敢耽搁。”
  刘司长点头,“行吧,到我办公室坐会儿,我把人叫来。”
  郭阳有点奇怪,一号文件不是该到会议室商议吗?不过他也没多问。
  到刘司长办公室等了一会儿,就又进来了三个人,其中两人郭阳还都认识。
  耕保中心总农艺师庄宜辉;
  种植业管理司肖乐;
  剩下一人经介绍后,才知道是政策与法规司的谭有。
  几人各自找了张椅子围坐在刘司长周边后,后者才说道:“一号文件主体内容已经定了。”
  “但其中有几个细节,还需要完善,其中土地休耕节水和土地流转……”
  休耕节水,酒泉有经验,土地流转的面积在全国应该也没人能比得上嘉禾。
  这两项对郭阳和秦立军也没啥难度。
  只单单为了这个事,也没必要让他两火急火燎的赶来。
  沟通深入之后,才知道这次还包括粮油高产田创建,农村金融改革,以及下半年新的西部大开发工程。
  这三项对嘉禾都极为重要。
  前两者是全国范围内的,但嘉禾都能充当重要角色。
  而最重要的却是西部大开发工程,简单概括就三个字:铁公基。
  基建里面又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主要的争议在生物能源要不要算在内。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