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被辞退后,我成为医药之光> 第147章 BI公司的抉择!(求订阅)

第147章 BI公司的抉择!(求订阅)

  第147章 bi公司的抉择!(求订阅)
  bi公司当初研发“毒素过滤催化剂”的理由很简单。
  根据隔壁同为德国企业,且是全球最大的血液透析公司费森尤斯医疗最新统计数据:
  目前全球大约有550万名尿毒症患者,其中有450万患者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单是耗材市场每年销售金额就高达170亿美元。
  不想分杯羹吗?
  肯定想啊。
  除此以外,随着全球各国相继禁止从死刑犯身上获取人体器官,肾脏的来源仅仅就只能通过志愿者捐献以及家属提供肾源。
  这意味着能进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会更少,绝大多数患者都只能接受血液透析。
  再加上近些年随着高血压、尿病患者增多,全球尿毒症患者也呈现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未来几十年,需要透析的患者只会越来越多。
  可以说,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血液透析都是一个“高景气度”的医药赛道,谁不心动?
  当然,
  透析液市场已经被隔壁“费森尤斯医疗”垄断,想要挤进去已经很难,bi公司只能另辟蹊径,瞄准了“大分子毒素催化剂”这一小众的赛道,
  只要真能将血液透析过滤率从现在的85%提升到92%,“毒素过滤催化剂”必然受到市场的追捧,甚至吃五十年的红利都没有问题!
  可是现在!
  青山药业“肾毒清透析针”的横空出现不仅开始抢占现有的血液透析患者,更是凭借其有可能对“肾病四期”有延缓效果,有可能极大的减少未来尿毒症患者的数量!
  特别是最后一点,简直是断了整个“血液透析市场”的未来前景!
  bi公司德国总部,14楼豪华会议室里,五名高层人员神色异常凝重。
  “总裁先生,我当初就应该想到‘肾毒清透析针’有可能对我们‘bi-毒素过滤催化剂’带来的影响;
  我没有注意到,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是我的失职!”
  气氛凝重的会议室里,副总裁汉斯打破沉默,率先站起来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作为“bi-毒素过滤催化剂”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必须站出来背锅。
  足足三十秒后,坐在正上方、满脸严肃的总裁杜斯曼才缓缓摇摇头:
  “汉斯,这件事情并不能全怪你,谁能想到青山药业研发速度这么快,价格还这么低呢?”
  “我想不仅仅是我们,恐怕连隔壁‘费森尤斯医疗’为首的一众血液透析公司都没想到青山药业的‘肾毒清’会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大到影响了整个行业!”
  汉斯微微松了口气,心里感到了一丝暖意。
  杜斯曼总裁虽然不太近人情,但此时此刻他并没有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
  不过,
  略微放松后,他又不得不再次直面这个麻烦。
  略微迟疑,开口道:
  “总裁先生,现在整个‘血液透析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毒素催化剂’项目也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我们必须要做出抉择,您看我们是继续按计划投入更多研发资金展开下一阶段的工作,还是……”
  “暂时搁置‘毒素催化剂’项目。”
  说着,汉斯眼神里闪过一丝无奈,又补充道:
  “还有一个情况我也必须一同讲出来,虽然有些残酷……”
  “根据最新的消息,我们隔壁费森尤斯医疗已经开始准备大幅度降价,据说这次他们的‘透析液’、‘透析过滤器’等耗材降价幅度将超过30%!”
  降价30%!
  这个消息让本就凝重的会议室气氛变得雪上加霜。
  几名高层惊讶的对视一眼,眼神里全是无奈。
  说的难听点,当初成立“毒素过滤催化剂”项目就是为了赚钱的,现在催化剂还没研发出来整个行业就大幅度降价进入寒冬,
  如果继续投入,即便研发出来后还能赚钱吗?
  所有人目光看向了正上方的杜斯曼总裁。
  杜斯曼同样眉头紧锁,思索许久后,他皱着眉挥了挥手,并没有直接回答。
  “汉斯,你先说说现在‘毒素过滤催化剂’项目的情况。”
  “好。”
  “大半年前,我们临床一期试验的时候,‘催化剂’的临床数据仅为2.5%左右,
  经过两个多月寻找问题,我们确定了是因为‘催化剂’在透析机里和血液反应时间过短,所以造成了‘催化剂’无法完全有效分解大分子毒素,从而造成了数据不及预期。”
  高层们微微点头,这个情况当初大家就都了解了。
  “毒素过滤催化剂”当初在实验室的时候确实能快速、有效分解血液里的大分子毒素,但应用在人体试验后才发现;在人体环境、血液流通的情况下,“催化剂”最少需要一小时以上充分融合才能达到90%以上的有效分解效果。
  “当初我们想了几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是让患者在透析前提前一小时注射我们的‘催化剂’;”
  “第二种则是,增加透析时间,将原本4小时的透析时间提高到5小时!”
  “但这两种方式都要增加患者的透析时间,所以当时都被否定了!”
  “后来就剩了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想办法提升催化剂的分解效率,让其在有限的时间里,在透析机里配合透析液完成大分子毒素过滤。”
  “第二种,则是在透析的时候同步将‘催化剂’注射进入体内,让其在体内循环分解,最终完成大分子毒素过滤。”
  “最后我们选择了第一种,延续了当初立项时的思路!”
  “现在,经过了近半年的努力,我们已经从当初2.5%的分解效率提升到了4%!”
  “当然,如果想要继续研发下去,想要达到我们当初立项时的目标6%以上,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4%到6%。
  在场高层微微吸了一口气,要是放在之前,这样的成果已经足以让所有人不假思索地继续投入下去。
  可现在,行业大环境都变了啊,整个体外血液透析的市场都遭到了巨大冲击!
  那就暂时搁浅?
  可不甘心啊!
  这样一来,前期的科研投入就打水漂了!
  高层们思索着,犹豫着,大约一分钟后,一名负责技术研发的高层忽然举起:
  “除了继续投入研发和暂时搁置,我想我们有没有第三种方案?”
  “第三种方案?”
  “没错,其实几个月前,我们第一次需要进行方案选择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青山药业的‘肾毒清透析针’其实和我们的‘毒素过滤催化剂’很适配。”
  “我们的‘催化剂’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和血液完全融合,对于血液透析来说增加一小时成本太高了,但对于‘肾毒清’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他们的‘肾毒清’一针持续时间48小时,还在乎我们的一小时吗?患者完全可以同步注射!”
  “而且!”
  “‘肾毒清’对分解小分子毒素效果很好,而我们恰好能分解大分子毒素,这绝对就是完美的互补!”
  “所以,我觉得我们能不能现在立刻掉转头,重新立项研发直接注射进入人体体内的‘毒素催化剂’?从而和青山药业的‘肾毒清’形成完美搭配呢?”
  “现在他们的销量很凶猛,我想,他们销量越好,我们和他们一起的销量应该也不会太差!”
  “到时候如果注射用的‘催化剂’研发成功,有注射用‘催化剂’托底,说不定我们还能重新启动现在搁置的体外‘催化剂’。”
  话音落下,众人眼神一亮。
  他们并不是负责科研技术的高管,所以技术方向上并没有这么敏感。
  听这么一说,倒是立刻感觉到确实有点意思。
  不过,正当高层们开始兴奋地讨论之时,汉斯忽然摇摇头:
  “施密特博士,你忘记了一件事情!”
  “大半年之前,青山药业曾经联系我们想要得到‘毒素过滤催化剂’的专利授权,但我们拒绝了。”
  “后来,他们立刻在官网上宣布成立了和我们类似的‘大分子毒素催化剂’项目,从我们这里离职的方汉良博士也加入了他们。”
  施密特摇摇头:
  “这不过大半年而已,他们的研发速度不会这么快!”
  可话刚说完,就连他自己也突然有些迟疑了。
  犹豫中,他补充道:
  “这才大半年,他们的研发速度不会这么快吧?而且他们好像还没有公布任何研发成果?”
  汉斯露出一丝苦笑:
  “要是其他的药企我们肯定不用太担心!”
  “可他们是——
  青山药业啊!”
  “你了解过他们就知道,他们要么不发表任何进展,一旦发表成果几乎很快就能推进临床上市……”
  “所以,施密特博士,现在青山药业肯定已经在研发自己的‘大分子毒素催化剂’了,
  如果我们现在贸然立项,能不能研发出来先不说,即便研发出来后,我们也必然会面临和青山药业的竞争!”
  “要知道,‘肾毒清’可是他们自己的产品,他们如果自己有自己的‘催化剂’,绝对不可能和我们合作,使用我们的注射用‘催化剂’。”
  汉斯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在场所有人刚刚燃起的希望。
  是啊!
  施密特博士说的注射用“催化剂”无疑是需要和“肾毒清”绑定在一起联合用药的。
  如果青山药业自己研发出来了差不多的药物,那能和自己合作?
  不可能的!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大约过了数十秒,另一名负责市场推广的高管突然说道:
  “罢了,我建议我们还是暂时搁浅‘催化剂’项目吧!”
  “施密特博士的想法很好,但就像汉斯说的一样,如果重新立项开发注射用‘催化剂’,我们首先要和青山药业正面竞争不说,即便研发成功后也要完全依赖‘青山药业’的‘肾毒清’。”
  “与其这样折腾,我倒是觉得之前青山药业不是联系过我们吗?”
  “他们之前希望获得我们‘毒素过滤催化剂’的专利授权,我们倒是可以问问他们还感不感兴趣!”
  “或者,我们索性卖给他们,然后让他们用去研发药物,我们收取新药物的销售分红!”
  话音落下,
  在场几人对视一眼,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打动了所有人。
  与其自己辛辛苦苦冒风险研发药物,现如今倒不如卖给青山药业,让他们去折腾,然后自己坐收成果,拿到新药物的分红!
  想必以青山药业的销售能力,分红款怎么都不会少!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