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648章 《火星救援》(下)

第648章 《火星救援》(下)

  第648章 《火星救援》(下)
  当地球上中国航天部门正因为章北海的存活而鸡飞狗跳时,远在“天问六號”飞船上返程的队员们对此还一无所知,仍沉浸在失去队长的悲痛中。
  另一方面,更遥远的火星上,初步解决了生存危机,有著更多转圜时间的章北海,已经开始做更长远的打算了。
  他清楚航天部门下一次有关火星科考探测的计划要等到三至四年后,也知道这次计划的登陆地点,是距离“祝融前哨基地”3200公里以外的斯基亚伯雷利撞击坑著陆。
  这意味著四年以后,他需要在那批太空人登陆的时候赶到目的地。
  但目前的难题是,“祝融前哨基地”只有一台登陆车,在电量充满的情况下,最远距离也只有35公里。
  这还只是第一个问题,另外按照登陆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从祝融前哨基地到下一次火星科考计划登陆地点,大概需要50天的时间。
  那也就意味著,他需要在车上准备50天的补给。
  为了这件事情,章北海还冒险驾驶著火星登陆车试验了一番,结果夜晚的寒冷,差点就让他冻死过去。
  为此,章北海不得不冒著极大的风险,启用了之前被他们埋在地里的放射性热源(鈽-238)。
  另外为了与地球取得联繫,他还想到另一个方法,冒险前往了距离祝融前哨基地800公里外的“天问一號”火星探测器遗址,这是华夏最早派到火星上的古老探测器,或许仍残留著可修復的通讯设备。
  而在將“天问一號”拖回基地后,章北海成功激活了它的摄像头系统,並且与地球上的华夏航天指挥中心初步建立起了简单的联繫。
  虽然他们每一次交流都需要间隔个二、三十分钟,但两边也基本上了解了对方的情况。
  如今地球上的华夏航天指挥中心不仅知道章北海还活著,並且在火星上还能活得更久。
  特別是当他们得知章北海在火星上已经种出土豆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对此,章北海也自嘲道:
  “按照之前海军的规矩,我这一铲子下去,种出了粮食,这地也就算我们的了。”
  不过很快,当沟通建立之后,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双方的面前。
  该如何將他救回?以及什么时候將他救回?
  亦或者还是……放弃?
  交流中的章北海以及航天指挥中心都保持了长久的沉默,最终还是章北海曾经的队长,如今的火星探测任务总指挥张宏毅拍板亲自对章北海说道:
  “章北海同志,组织现在向你下达最后一个任务,尽一切可能活下去。
  活得越久越好,这是命令!”
  “保证完成任务!”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章北海浑厚的声音在放映厅里迴响,华夏这个巨大的组织,也在这一刻开始紧急行动起来。
  航天部门先是联繫了“天问六號”宇宙飞船那边,告知了程心等人章北海还存活的消息。
  这让“天问六號”上的队友们同样是震惊与狂喜交织。
  之后航天部门又组织了一大批专家进行会谈,论证以章北海如今的情况,还能在火星上生存多久,是否能坚持到新的“天问七號”飞船就位並出发。
  若是不能,那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能不能先安排新的飞船去將章北海接回来,亦或者是给他送一批物资过去。
  而在经过审慎的討论后,专家们也得出了结论,表示以章北海现如今的在火星上的土豆种植面积,可以坚持900天。
  这个时间,华夏航天部门这边完全可以加快速度把“天问七號”製作出来並发射到火星。
  若是按照这个趋势,章北海在火星上或许会吃点苦头,但应该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可这是电影,邓爽看了看手錶,见放映时间才过去一半,便知道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
  果然,正当章北海的土豆田再一次迎来丰收,火星生存计划看似有条不紊地步入正轨时,第134个火星日的清晨,一场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了。
  因为利用联氨(nh)催化制水,导致基地內部的气压出现了异常,再加上整个基地和气闸舱连接部位老化,突然的破损导致基地突然失压爆炸,强大的气流瞬间將温室摧毁。
  在低温低压的火星环境中,温室里所有的土豆植株和培育用的微生物菌群几乎是瞬间死亡。
  章北海绝望地看著自己数月心血化为乌有。
  而在经过盘点后,剩余的土豆存量加上原本的补给,仅够维持约600天。
  600天的时间,最近一次和地球上的通话中,华夏航天部门目前计划中的补给火箭,最快也需要800天才能抵达,这中间还有著一百多天的时间差。
  该怎么办?
  部门里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目前华夏的火箭没办法就位,那么是否可以借用其他国家现成的火箭?
  因为三体危机,地球上的国家之间,关係多少是改善了一些。
  於是华夏先是求助了欧洲,然后又是问到了美国那边。
  好在美国目前確实是有一艘可以飞往火星的重载火箭。
  在多方协调下,这艘美国的火箭“虹膜號”带著给章北海的补给提前升空。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仓促发射的“虹膜號”因未经过充分测试,在升空后不久便因重心失衡而爆炸解体。
  消息传来,章北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食物即將耗尽,救援希望破灭,他甚至都准备录製遗书了,然而转念一想,他的父母都去世了,这遗书又能留给谁呢?
  躺在基地里的章北海蜷缩著身子,耳边是那临时用塑料薄膜修补的基地破口在狂风中呼呼作响,让人提心弔胆,担心它隨时会被风吹破。
  在这种半梦半醒间,他仿佛又梦到了曾经和父亲在病房里的交谈。
  他们说起了家里的事情,聊起了太空军的建设,章父也说了自己的很多想法,以一名父亲的身份给章北海未来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建议。
  他们共同想像华夏未来太空战舰的外观和体积,兴致盎然地討论著太空战的武器……
  等到即將告別时,章北海才终於是又问了一句。
  “对了,爸,想了以后呢?”
  是啊,想了以后呢?
  章北海从梦中醒来,外面的天色已亮,又是火星上新的一天。
  不仅要想,还要行动!
  章北海看著写在黑板上,曾经的队长张宏毅给他下达的最后一个任务。
  【尽一切可能活下去!】
  是啊,如今他的情况再困难再危险,有当初张宏毅队长所面临的情况危险吗?
  当初他们三个都能活著回到天宫空间站,这次自己也一定可以!
  章北海重新振作起来,以积极乐观的心態和地球上的中国航天指挥中心建立起了联繫。
  主动参与到对自己的救援任务中,並且还提供了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积累的经验和感受。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他真回不去了,这些在火星上种土豆的信息资料,也绝对能为华夏后续在火星上的基地建设提供有用的帮助。
  也正是在这种群策群力下,地球上的华夏航天指挥中心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新的且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方案:
  那就是利用“天问六號”在返回地球时进行引力弹弓加速,调转航向重返火星实施救援,而非等待缓慢的补给任务。
  如此便不需要重新向火星发射重型运载火箭,只需要“天问六號”和“天宫三號”空间站的补给飞船对接,补充一部分生活物资以及燃料,就可以再次出发了。
  这样的计划,足以將救援时间缩短至数月。
  当然,这计划也同样有著风险,並且还不小。
  首先是“天问六號”和“天宫三號”补给飞船的对接,考虑到要藉助地球引力作为弹弓,“天问六號”不能减速,得藉助著引力惯性把自己甩回火星去。
  这就需要两艘飞船在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对接。
  另外飞船即便抵达了火星轨道之上,也没有新的飞船可以降落火星了,这就需要章北海自己想办法升空,並且进入“天问六號”。
  他们需要精確计算飞船经过火星时候的轨道位置,机会只有一次,风险还是极高。
  好在无论是地球上的华夏航天指挥中心,还是“天问六號”上的太空人团队,亦或者是火星上的章北海,都充分发挥了民主的优点,在意见上保持了一致。
  “天问六號”返航火星,去接他们的队长。
  与此同时,章北海也在火星上重新忙碌了起来。
  在地球和“天问六號”的双重指导下,章北海展开了最后的生死衝刺。
  他改装了火星登陆车,拆除不必要的部件减重,加装太阳能板和放射性热源(鈽-238)抵御火星的严寒,並將所有的储备食物和水搬上了车。
  章北海已经是孤注一掷了,他放弃了还算安稳的祝融前哨基地,驾驶改装后的火星车,穿越火星的峡谷与撞击坑,歷经沙尘暴和设备故障,终於抵达“天问七號”任务预想部署的升空器所在地。
  而为了让升空器达到与“天问六號”会合的轨道高度,章北海拆除了升空器的舱门、座椅、控制台等所有非必要部件,甚至用塑料布替代顶盖,將其减重为一个简陋但轻盈的“金属桶”。
  而这时,“天问六號”完成引力弹弓机动后,以极高的速度掠过火星大气层。
  然而,当章北海乘坐升空器点火升空时,因质量仍超出预期,未能达到预定对接高度。
  千钧一髮之际,程心果断下令,引爆飞船的气密舱泄压减速。
  爆炸產生的反向推力让“天问六號”急剧降速,但仍与章北海存在300米的致命距离。
  生死关头,章北海做出了最后的疯狂抉择——他用工具刺破自己的太空衣手套,利用迅速泄漏的氧气產生反推力,如同当初在海军时用水面喷射飞行器训练一样,在太空中飞向队友。
  程心也是不顾危险,繫著安全绳將身子探出舱外,在太空中以十分果断的身手,终於抓住了章北海的手臂。
  这一刻,时间仿佛倒流了六年。
  曾经在王皓的电影《地心引力》里,是章北海抓住了程心的手,而如今,却是程心在《火星救援》里將生的希望带给了他,完成了电影宇宙中的一个小闭环。
  当两人相拥著被拉回飞船时,地球上亿万人通过直播见证了这一跨越星球的拯救,掌声与欢呼声震动天地。
  《火星救援》的最后,“天问六號”成功搭载章北海踏上归途。
  经过漫长的星际旅行,飞船安全返回地球,几名太空人也是顺利回到家乡,踩到了祖国的土地上。
  这一刻,即便是身为军人的章北海,都忍不住想要亲吻脚下的大地。
  只有经歷过了,才会懂得“家”的含义,那是灵魂和血脉牵掛著的地方。
  而按照道理说,章北海应该会成为全球瞩目的英雄,但就在他们执行任务的途中,三体文明弄出来的“宇宙闪烁”异像(见《三体1》),让整个地球的局势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大家都在关心最近即將开始的“面壁计划”,以及正在施工中的太空电梯工程,还有新的宏原子核聚变工程的启动。
  即便是章北海的回归,也没能在媒体上引起太大的动静。
  好在章北海本身也不在乎这些,他婉拒了官媒大张旗鼓的宣传以及航天部门的嘉奖,依旧是回到华夏太空军的队伍中,为应对三体文明所带来的危机,加紧投入到太空军的建军任务中。
  並且他还结合自身在火星艰难求生以及顺利返回的经歷,在太空军內部的会议上进行了分享,以阻止军中的失败主义问题蔓延。
  按照章北海的说法,他在火星上同样有过绝望的时刻。
  那种整个星球都只有自己一个人,距离地球有八千万公里的感觉,很难不让人绝望。
  但绝望过后呢?
  华夏人民军队建军过后,所面临的绝望局面难道还少吗?
  是长征不够困难?还是援朝不够危险?
  將范围放大,华夏民族所经歷过的至暗时刻,面对的绝望局面,难道也不够多吗?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衝破黑暗,人民军队为什么能最终获得胜利?
  章北海將手伸进军装口袋,从里面掏出一个东西,放到了会议桌上。
  那是一个土豆,灰扑扑的,最普通的,似乎是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土豆。
  “这个东西,当年援朝的时候,我们的前辈在冰天雪地里啃过,正是靠著它我们才贏得了胜利。
  同样是这个东西,帮我在火星上一个人生存了6百天。
  我们有著最浪漫的情怀,早早的就曾仰望星空,给自身的民族加上银河的名字。
  也有著最质朴的文化,深深扎根於泥土里。
  前者给予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但当没有方向时……也不要紧,至少我们还可以沉下心来,先填饱肚子活下来再说……”
  章北海的声音中,太空军的会议室消失,他出现在了一处陵园里,走到了一个墓碑前。
  摘下胸前因为火星任务而获得的勋章,放到了墓碑前,墓碑上写著的,正是章父的名字。
  而当他转身离开时,父子俩曾经交谈时的最后一句话,这才以旁白声的方式响起。
  “北海啊,我只能告诉你,那以前要多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