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大明圣帝> 第87章 朕的大将军到底在哪里?

第87章 朕的大将军到底在哪里?

  第87章 朕的大将军到底在哪里?
  “至于其中开销,也简单,由这些太监宫女们自己承担。
  想要年老后,在这养老之所养老的,每年交一两银子,交满二十年,就能够在六十岁后进入养老之所养老,提供他们的吃穿用度。”
  “为了让这些太监宫女们信任养老之所,可以允许他们出宫时、随意去亲自看这养老之所的情况。
  这样一来,只要养老之所办得好,他们必然会放心的交钱。”刘瑾讲解道。
  朱厚照听完,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嗯,不错,就这样办。
  一定要好好的办,不能让养老的太监宫女受委屈。”
  “是,陛下放心,老奴一定盯着。”刘瑾连忙道。
  顿了下,又道:“只是这养老所的地方,还需要陛下特批。
  至于开始的销,倒是不必。
  宫中有一些过了六十、或者将近六十的太监宫女,让他们一下子拿出二十两银子,应该是不难的。”
  “你去找一处足够大的地方,朕批准。
  也不用让他们先拿银子,朕批准三千两银子,先用着。
  等他们满意后,自然就会掏银子了。”朱厚照大方道。
  “陛下真是天下第一仁善,老奴替他们多谢陛下了。”刘瑾立即感动地行礼道。
  “哈哈哈。”朱厚照高兴的大笑,突的沉思起来,仿佛想到了什么。
  刘瑾见此、自是不敢打扰,静静等待着。
  “太监无法成家,朕自然是要为他们养老。
  可宫女是可以成家的,不能把他们一辈子都困在宫里。”朱厚照若有所思道。
  说完,眼睛就亮了,“对、不能把这么多宫女都困在宫里,朕哪用得着这么多人伺候?
  愿意回家的回家,回不了家的、也可以嫁人,武帝龙骑还有那么多人没有成亲呢。”
  刘瑾听的有些发愁,要是放回家的、嫁人的宫女太多,宫里的使唤恐怕就不够了。
  “刘伴伴、你立刻告诉宫中所有宫女,想要回家的、立马就可以回家,正好回家过年。
  不想回家、想嫁人的,朕可以为他们介绍武帝龙骑的好男儿。”朱厚照直接命令道。
  “陛下、什么年龄段的都放啊?”刘瑾惊愕道。
  “当然了。”朱厚照毫不犹豫。
  “陛下、那些年轻的宫女、是秀女,您可以宠幸的。”刘瑾还算委婉道。
  这宫里的年轻漂亮女子,可都算是陛下您的女人。
  “哼,一般的女子又岂能配得上朕?朕只要最好的。”朱厚照骄傲道。
  刘瑾若有所思,先放下那些许想法,又道:“可是若放的宫女太多了,宫里恐怕就缺少人手了。”
  “缺人你可以从京城里招啊,那么多年轻的、中年的妇人都可以招啊,刘伴伴你真笨。”朱厚照得意的笑骂道。
  “老奴是笨,远不如陛下聪慧。”刘瑾下意识的恭维着,心里则是无奈。
  从京城里招人,还可以招中年的妇人。
  这、这除了大明早期,从所未有啊。
  也事关重大、牵连甚多,安全问题等等都要考虑。
  不过陛下说的,他就得办到,还要办好。
  这是他的第一信念。
  想着,他试探道:“那明年是否再选一批秀女、补充宫中?”
  “选什么秀女?十几岁选进宫来做什么?以后都不选秀女了。
  缺人了,在京城招就是。
  京城那么多闲置的妇人,只要我们给钱,她们肯定愿意干活的。”朱厚照痛快的说道。
  越说越高兴,感觉自己又做了一件大好事。
  果然。
  刘瑾则是麻了,心里连连叹气。
  陛下是真的一点不知道女子的好啊。
  哪怕是太监,虽然没有能力,可即便是对女色不感兴趣的,也乐意看到漂亮的女子。
  而不是那些中年妇人啊。
  想劝两句,但看着自家陛下高兴的样子,他闭嘴了。
  听命行事吧,也许以后等陛下再长大些,便明白女子的好了。
  到时改过来不迟。
  思索着,他开口为释放宫女出宫的事、查漏补缺,尽力将这件事办的更好。
  朱厚照听的很高兴,让他立马去办。
  刘瑾回去准备了下,第二天、接连下令。
  很快,宫中便沸腾了。
  数以千计的宫女绝大部分都高兴起来。
  “陛下仁慈、愿意放所有宫女出宫!”
  “太好了太好了,终于可以回家了,我想我爹娘了。”
  “回家、我还有家吗?”
  ·····
  议论纷纷中,很多年轻的,直接要回家,一部分愿意嫁人。
  只有少数,还愿意待在宫中。
  这些少数,多是从幼年就进宫生活的,多是孤儿、宫中就是他们的家。
  年纪稍大些的,近一半愿意嫁人,剩下的一半愿意留在宫中、一半愿意回家。
  更大些的,则是大部分都愿意留在宫中。
  宫中这么热闹的事,自然立马传遍了京城。引起对朱厚照的一片夸赞之声,许多家庭都是高兴的。
  除此之外,养老所的事情也确定下来,公布。
  又引起了宫中一阵沸腾。
  这次主要是中下层的太监们,高兴、期待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宫中的气氛明显是高兴的,一批家距离京城近的宫女,已经出宫回家了,正好可以过年。
  其它想要回家的宫女,会有批次、计划的回家,不过大多要等过年后了。
  想要嫁人的,也要等一段时间,批次跟武帝龙骑未成亲者见面。
  这几天,朱厚照亲自在宫中到处走了走,听到了很多太监宫女对他感恩戴德的声音,让他心情越发好了。
  十二月十三日。
  大明官场、以及军队中都越发热闹,越来越多的官员感到惊惧,大明皇宫气氛轻松高兴时。
  朱厚照在乾清宫,当着内阁、王守仁、兵部两位侍郎、勋贵的面,决定下了军阁的建立体系。
  军阁对立的就是内阁。
  军政分离,或者说、为了集中力量,尽快、最大力度的整顿大明军队,才有了军阁这个庞然大物。
  集统兵、调兵于一体。
  对接京营、边军、卫所、太仆寺、各地布政使司的都指挥使。
  权力之大,一举可与今日的内阁相比。
  当然,相对大事上最后的审核,还得由朱厚照亲自批准,也不会走司礼监。
  兵者大事,这不同于政事。
  内阁三老即便再不满军阁的设立,也尽心尽力的和王守仁等人,严肃要求,军阁只能向陛下负责。
  其余人不得插手半点,主要指太监。
  军阁也没有首辅,或者说首辅就是陛下。
  其余军阁阁老称大都督,对应内阁的大学士。
  不过军阁的大都督是正一品,内阁的大学士真实品级,还很低。
  这点也不由让刘健三人着实羡慕。
  军阁的体系都确定下来后,让刘健等人傻眼的,是朱厚照竟然还没有想好军阁大都督的人选。
  这种事其他人显然是不能插嘴的,只能朱厚照圣裁独断。
  勋贵们就眼巴巴的看着朱厚照。
  勋贵、武将们恢复昔日荣光就在眼前了。
  谁不想分这块无比巨大的肥肉?
  只是这种荣光、机会,全是陛下一手打出来的。
  所以勋贵们只能眼巴巴的、等着陛下喂投,不敢有半点不乖。
  对此,朱厚照看着这群乖顺的‘小狗’,心里越发的别扭、郁闷。
  偌大的大明,却没有一个有资格当大都督的。
  他想象中的大都督,是他的大将军,可以领大军灭国的大将军。
  可眼前的呢。
  没有一个能打的。
  稍微出色的是保国公朱晖、黔国公沐崑。
  可朱晖也不过是矮子里拔高个,勉强、不,是不那么差劲。
  能把两三万人带好都是问题。
  沐崑潜力还行,可太年轻了,能力也是问题。
  只跟着武帝龙骑打了几场大战,显然是不足以撑起大都督这个位置的。
  大都督的第一场仗就是整顿大明全部军队。
  沐崑根本撑不起来。
  再看勋贵之外的武将,朱厚照已经找了好几天,仍是没一个。
  打的那些胜仗的、指挥者似乎都是文臣。
  而朱厚照是不可能让文臣担任大都督的。
  军政分离,是他想好的,也是他发现的秘密。
  只有军政分离,他才能拥有更强大的军队。
  更主要的是,他看了一些以往整军的事,文臣再出色,让他们去整顿大明军队,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
  比如如今的吏部尚书马文升,算是懂军事的,也整顿了辽东、京营。
  效果有,但要说多大,没有。
  找不到人的朱厚照,忽然想起来,好像那什么电视里说过,大明有个戚继光将军很厉害。
  那个大明、是朕这个大明吗?
  要是的话,朕的戚继光在哪里啊?
  朱厚照想到这个名字、还亲自找了找,仍是没有结果,大明根本没有戚继光这个武将。
  越想越郁闷、实在找不到人的朱厚照不禁生气了。
  朕的大将军到底在哪里?
  然后生气的朱厚照就把在京勋贵的高层都叫了过来。
  觉得陛下要重用自己的勋贵们,兴高采烈的来了。
  保国公朱晖、英国公张懋、黔国公沐崑、成国公朱辅、定国公徐永宁,除了在南京的魏国公没有来之外,其它的五位国公都在。
  还有十几个侯爵、伯爵。
  (求订阅,求月票,谢谢支持。)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