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193.第193章 可喜可贺呀

193.第193章 可喜可贺呀

  第193章 可喜可贺呀
  天子说走就走,走的干脆,走的利索,独留下太子面对纷杂的政务。
  头几日。
  可能是还未适应当家做主的角色,也可能是深感责任重大,刘据事必亲为、锱铢必较,使得他有些手忙脚乱。
  这也在情理之中。
  皇帝老爹没离开前,刘据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抱怨、腹诽,可等到皇帝真的离开,由自己监国,刘据会打起十二分的谨慎态度对待。
  此刻,他的一言一行,可能都要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生计,乃至生命。
  怎么严肃都不为过。
  连轴转了数日,等刘据体验到了治国的不宜,御史大夫石庆才笑呵呵地站出来,替他排忧解难。
  景帝时期,朝廷直属郡有四十三个,王国二十五个,等到当今天子开疆扩土、推恩诸侯后。
  现在。
  大汉朝廷直属的郡已多达八十余个!
  八十多个郡,就代表有八十多个太守,再加上十几个王国国相,意味着,需要天子直接统管的地方官员,已达百人!
  如果再加上数百京官……
  嗬。
  不上手不知道,上了手,刘据才晓得老刘后期为何要将天下分为十三个监察州。
  中央朝廷、郡、县,三级行政体系下,杂务多入牛毛,关键其中大多还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属实耗费精力。
  好在有前太傅帮忙,将政务分出个轻重缓急,刘据这才有喘口气的功夫。
  唉。
  只监国了几天,刘据就顿感——想当个好皇帝,真不容易啊!
  他还没搞骄奢淫逸、酒池肉林,倒是先当上了起早贪黑的牛马?
  简直没天理……
  宣室殿。
  御案左侧另置的一张软榻上,太子已经坐定,原本宦者令站的位置,如今也换成了魏小公公。
  “殿下,时辰到了。”尚书令张安世恭声道。
  “嗯。”
  刘据点点头,示意让大臣们入殿。
  皇帝在时,他总是朝会最后一个进场的,但刘据不行,身为储君,该有的谦逊得有。
  不多时。
  以霍去病、石庆为首的二千石以上朝官,陆续进殿,拱手见礼后各归各位。
  依旧是那个传统,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五日一次的常朝朝会,刘据没有动,与往常一样按时召开,不过内朝……
  刘据不再召开内朝。
  他召开,小朝!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内朝,是皇帝的专属,参与者都是皇帝近臣。
  皇帝离京时,把近臣带走了大半,公卿里也有数人随驾,此时长安凑不齐近臣、也凑不齐公卿。
  刘据只好照猫画虎弄出一个‘小朝’,召长安二千石以上的京官参与。
  今天正是第一次……
  “东郡太守日前上奏,有了上林寺工辅佐,大河筑堤的进展良好。”
  御史大夫石庆率先开口,捋着胡须,替自己学生暖场道:“呵呵,此事还要多亏殿下的举荐。”
  “可喜可贺呀。”
  上林寺工蔡成,墨家子弟,太子的人。
  听到御史大夫的话语,刘据笑着表示不敢居功,臣子们却纷纷拱手道贺。
  一片其乐融融。
  石庆之后,大农令孔仅也捧了捧场,将搜粟都尉王衡在南方诸郡的成果,亩产增加、税赋增多,都提了几句。
  又引得殿内大臣们一阵恭贺。气氛合该如此。
  陛下出巡,太子受命监国,这段日子本就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间。
  都别找事,臣子放心,太子舒心,陛下在外也能宽心。
  何乐而不为?
  按说呢,这个共识是没有问题的,属于当下宣室殿内的君臣双方,都希望达成的一个愿景。
  然而。
  在放心、舒心、宽心这‘三心’中,有三种人物,而最后那一种人物的宽心,其实是刘据和大臣们的一厢情愿。
  皇帝可没说过自己想宽心。
  他不需要!
  “殿下。”就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廷尉王温舒面色庄重,拱手道:“臣有事奏。”
  “爱卿请讲。”
  刘据仍沉浸在君臣相宜的乐呵中,笑道。
  下一刻,只听王温舒沉声道:“禀殿下,右内史义纵破坏告缗事宜,违反陛下诏令,已被入狱关押!陛下离京时曾有言……”
  “此事交由太子殿下处理。”
  此言一出。
  大殿内稍稍凝滞了一瞬,旋即,和谐的氛围顿时荡然无存,大臣们收了笑脸,尽皆凝眉去看廷尉。
  王温舒眼帘低垂,眼观鼻、鼻观心,陛下怎么吩咐,他就怎么传达。
  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至于为何当众说出来,而不是私下先找太子通通气……
  嗐。
  现在陛下出巡、太子监国,除非你是铁杆的太子党,否则有任何事,无论大小,最好都拿到明面上公开说,这样对太子、对大家,都好。
  王温舒的行事风格没毛病,刘据是认可的,但王温舒讲出来的事件本身,刘据听了大皱眉头。
  什么叫交由太子殿下处理?
  还有。
  右内史义纵,那可是义妁的弟弟!
  天下人谁不知【女国医】义妁在太子宫麾下,皇帝让太子来处理此事,何意?
  一般而言。
  由于义妁的原因,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将右内史义纵划分到太子宫一系,陛下却让太子处理义纵?
  这时,御史大夫石庆沉下脸,朝王温舒问道:“此事老夫为何不知?”
  “回石公,右内史义纵是由【绣衣】押往廷尉府,下官事先也不知,事后,陛下禁止下官告知他人。”王温舒依旧是那副毕恭毕敬的模样,闷声道。
  他回答的很直接。
  而这句直截了当的话出口,在座的众人尽皆紧了紧心神,正襟危坐,再不复先前随意的作态。
  “既然是这样……”高坐主位的刘据顿了顿,沉声道:“那就议一议吧。”
  话音落下。
  群臣都闭嘴不言,冷场之际,还是最前列的一人肃声问道:“义纵犯了何罪?”
  “回大司马,义纵破坏告缗事宜,违反陛下诏令。”
  “没了?”霍去病挑眉。
  “没了!”王温舒语气很坚定。
  得到了答复,确定义纵不是和什么阴谋诡计、诸侯王沾边,殿内群臣才暗自松了口气。
  这并不能怪他们,因为涉及绣衣……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