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190.第190章 皇帝有点急

190.第190章 皇帝有点急

  第190章 皇帝有点急
  刘据最近忙着牵红线,牵完红线又忙着参加婚礼,婚宴过后,小霍……好吧,现在是姐夫。
  咳。
  姐姐跟姐夫都知道是刘据从中撮合的,事后又宴请过刘据几次,他肯定不能不给面子啊。
  宴席得带女眷,可带,就只能带史良娣。
  一次两次尚可,次数一多,刘据的后宫有点变味,有点朝甄嬛传那个味变。
  没办法。
  同为良娣,刘据偏袒过甚,一方喜悦得意,另一方吃醋不满,很正常,为了‘阴阳调和,万物皆宁。’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她们找点正事干,别一天天闲得发慌、逮着后宫那些鸡毛蒜皮翻来覆去的噘磨。
  本来就是嘛。
  入宫的女子哪一个不是青春靓丽、芳华正茂,入宫时单纯的像朵。
  等到一群女子窝在深宫里啥也不干,每天除了耍心眼子宫斗还是宫斗,斗个几年,白莲也得斗出个心机婊。
  总之!
  为了维护自己后宫的纯洁性,刘据将以上这番话,全都挑破了告知两位妃嫔。
  “不管是不是歪理,也不管对不对,反正你俩最近暗暗较劲,孤一清二楚。”
  刘据仿佛没察觉到少女的身体紧绷,还一手拉住一个,先对史良娣说:“你最近听话了许多。”
  转过头,又对李良娣道:“你最近服侍孤很……呜!”
  太子话没说完,极为放肆的两双柔夷就捂了上来,嘴里只剩下阵阵呜咽声。
  无他。
  再不捂住,某些羞死人的话就要蹦出来。
  羞归羞,闹归闹,在刘据一贯的流氓手段调解下,他再次把二女拿捏的死死地。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刘据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摆平后宫那点事儿时,悄然化解了一次……不能算危机,顶多算麻烦。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汉武阳候听闻太子出入都只带史家女,冷落自家孙女。
  啊呀呀呀!
  李老头哪里能忍!
  立刻在朝堂上跟霍去病杀的天昏地暗,这一次修闭口禅的卫青都躲不过,李广愣是将其拉进战团。
  一个打俩,就是这么牛逼!
  吵到最后,卫青都受不了了,他差点就跑去太子宫,让自己那个外甥把一碗水端平,免得殃及别人……
  这都什么事儿嘛!
  好在刘据调整的很快,他的应对也逐渐扩散出去,李老头见太子收到了自己的信号,随即抹了把嘴,鸣金收兵。
  喧嚣了数日的朝堂,终于安静下来。
  一番看似是闹剧的事件结束之后,严肃的来了。
  未央宫。
  宣室殿。
  常朝朝会上,宦者令提气尖声道:“调郎中令李广,为车骑将军,位比上卿,加侍中衔!”
  “迁平乐侯李敢,为中尉!”
  大殿左侧,李广、李敢父子同时出列,沉声道:“谢陛下!”
  此次加封,诏书特地点明,车骑将军只在骠骑将军之下,李氏如今又有了一个九卿之一的中尉。
  皇帝是何用意,不知……
  李广从郎中令一职卸任后,接替他的人选姓徐,名自为,是一名与朝中大员都没有任何关联的边军将领。
  “开始议事吧。”宣布完诏令,龙榻上的皇帝挥了挥衣袖,示意正常朝议。
  刚才的人事任命并未影响到大将军卫青,他神情镇定,不徐不缓起身奏事。
  大将军开口,定然与军事有关,说起军事,十有八九就是与匈奴有关,这一次也不例外。
  作为汉朝的大敌,时刻保持关注是必须的。
  卫青例行汇报了匈奴内斗的动向,之后,御史大夫石庆出列,讲了大河治水的进度。
  政务依然多如牛毛,一条条过。
  直到。
  廷尉王温舒启奏,请设立告缗!
  简单解释一下,告缗,是在对商人征收的赋税‘算缗’基础上的一件措施。
  商人算缗钱缴纳不实、有藏匿,他人可告发,告发者可得被告发者的一半财产。
  之所以要解释,因为皇帝听了奏请后,没有问公卿的意见,而是直接问了刘据!
  “太子,你怎么看?”
  话罢。
  殿内稍微有些骚动,这好像是陛下第一次在朝堂上征求太子的意见吧?
  一直旁听的刘据闻言,也有点诧异,不过他很快回过神,坐直身子,拱手道:“回父皇,儿臣以为可行。”
  此时此刻,只有这个答案。
  因为王温舒能提及这个法令,必然是跟皇帝通过气,而且皇帝还同意了,否则不会拿到朝会上说。
  这时。
  刘据表完了支持的态度,接着道:“不过施行之前,儿臣以为当出台详细法令,并且选廉洁、公正的官员监督。”
  “不可使告缗闹得人心惶惶。”
  太子说完,大殿内众臣或点头、或摇头,只是他们的议论声还未起来,龙榻上的声音已经到了。
  “陈词滥调!”
  “谁廉洁、谁不廉洁?怎么选?空泛没有一点作用的废话!”皇帝冷声评价道。
  不等大臣们对这番犀利言论错愕,皇帝直接拍板:“着廷尉负责监督,大农令、少府负责管理告缗钱。”
  “下一件!”
  皇帝今天好像有点急,不与公卿们商议,也不讲虚头巴脑的,径直下一件、下一件。
  继续下一件。
  而自打开了询问太子的头,后面的政务,十件里有八件都要问太子的意见。
  刘据的回答有一点和稀泥的迹象,基本全是训斥,等刘据憋着气,发表点自己的见解时,迎来的又是更猛烈的批评。
  关键是。
  被骂了,刘据还没法说理去,因为皇帝老子骂得对,你说气人不气人?
  “西域商队的胡人在长安闹出事端,怎么处理?”
  虽然此刻宣室殿内的重臣很多,但他们都知道皇帝不是在问自己,在多次的问答环节中,臣子们已经适应了——
  自己提出问题,皇帝转述问题,太子回答问题。
  最后。
  以太子挨骂收尾。
  当然,现在这个问题还在第三步,刘据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回父皇,胡人在我汉地,就当守汉法!”
  “一切依汉律,严惩不贷!”
  终于。
  皇帝站起身,唯一一次肯定太子的回答:“就按太子说的办吧,退朝。”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