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151.第151章 元鼎元年

151.第151章 元鼎元年

  第151章 元鼎元年
  农具,与兵器不同。
  兵器打造出来,直接对砍,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但新农具打造出来后,验证的时间比较长。
  得看一年的收成如何。
  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颠,事关农耕,皇帝不可能脑袋一拍,就匆匆定下。
  不过承诺已经给了,刘据对曲辕犁有信心,毕竟是后世延续了几千年的劳动智慧……
  入宫前,王衡便知道太子是要举荐自己,等到皇帝给了准话,他自然对着刘据大礼参拜、千恩万谢。
  这都是应有之意。
  刘据捣鼓了一个夏天,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而且相较于墨家,提拔农家子弟不仅会少很多麻烦,还会多出许多便利。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便利’暂且不谈,单说明面上农、墨两家思想差异的好处。
  墨家有兼爱、非攻的思想,农家同样有思想——
  重农抑商!
  墨家的思想与刘彻的主张格格不入,但农家的呢?他们的思想明明就是大汉一直以来的国策好吧。
  不管是无为而治的皇帝,还是对外重拳出击的皇帝,‘重农’的宗旨,都会一成不变。
  朝廷上下,这个派也好,那个党也罢,猪脑子打出了狗脑子,他们对于农耕也会抱着相同观点,重视!
  这是时代的生产力使然。
  刘据提拔农家,在外人眼中,便会天然多出一个护农、爱农的光环,大有裨益……
  入秋后,长安没有大事发生。
  正如先前所说,如今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况且这个秋季,是漠北之战后的第一个秋天。
  此刻除了秋收,大家无暇他顾。
  值此之际。
  朝堂上也都是些零碎的小事。
  比如商讨平准均输的推行情况,皇帝陛下提出意见:“在各郡设立平准均输官员时,不可任用本郡人士。”
  又比如,郎中令一无既往的在朝堂上与大司马骠骑将军针锋相对。
  你来一句:“将领治军当同甘共苦,与兵卒情同手足,如此方可如臂使指。”
  他回一句:“情同手足有何用?如果不能打胜仗,那都是空谈。”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说就说!”
  诸如此类的口角争斗吧,隔三差五就要上演一遭。
  霍去病在大病一场后,性格有所收敛,平常举止不似以往那般锋芒毕露,不过千万不要以为他彻底改了性子。
  平常举止收敛了,可有谁招惹了冠军侯,那该凌厉还是会凌厉,他是不会客气的……
  零零碎碎的小事中,也有一件稍微大点的事儿。
  季秋之月时,有位齐地的方士,公孙卿,他献上了一座宝鼎,鼎有三足,其上遍布山川、鸟兽、风火云纹。
  此乃重器!
  宝鼎从土中挖出,铸造时间已经不可考,看形制大约是先秦时期,但据献上宝鼎的方士公孙卿描述:
  “此鼎,乃是黄帝封禅泰山时所用!”
  闻听此言,天子大悦。
  随后便有朝臣上疏,称宝鼎乃祥瑞,上天降下,是以此来昭示大汉鼎盛,赞许陛下的文治武功云云。
  总之。
  天子下诏,擢公孙卿,为中散大夫,同时,宣布更改年号——元鼎!
  元狩纪年,从狩猎到一只‘一角兽’开始,历经六年,到了今日,终于走到了尽头,从此以后,将进入元鼎纪年。
  ……
  ……
  元鼎元年,冬。
  沮阳城。作为上谷郡治所,又充当边防重镇,即使雪纷飞,沮阳城内依旧热闹非凡,街上人头攒动。
  有普通百姓,有持械兵卒,也有跨刀牵马的壮汉,甚至还有衣着装束明显不同的部族人。
  上谷郡外,如今有充当哨探的乌桓,还有部分南附的匈奴小部落,相处日久后,他们常常到汉人城池交易。
  沮阳城中心位置。
  与太守府同在一条街的一家食肆内,此刻正爆发一阵喧哗。
  “嘭!”
  被数人簇拥在中间的一条彪形大汉拍了柜台,恼怒道:“干什么!老子头回听说,一个食肆还有规矩?!”
  “让不让老子进?”
  柜台旁立着的掌管笑脸相迎,全然无视被一众壮汉怒瞪的压迫感,拱手道:“敢叫壮士知道,本店人能进。”
  说着。
  他看向壮汉身侧牵的高头大马,笑道:“不好意思,马不能进,本店有马厩、上好马料,壮士放……”
  话没说完,对面那一脸大胡子的壮汉已然翻脸,大声吼道:“少废话,老子的马必须跟老子在一起!”
  “我们督邮的马是上等千里马,金贵得很,你这店家莫要再纠缠,多给伱钱财便是。”
  大胡子身边的属官也满是不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准备掏钱平事。
  然而。
  一贯铜钱拍在桌案上,那掌柜却看都没看,依旧是那副笑呵呵的面容,“不好意思,本店人能进,马不能进。”
  “我们【春风楼】就是这个规矩,壮士若是不满,可去别家食肆看看。”
  恩!?
  敬酒不吃吃罚酒,本就脾气火爆的大胡子督邮当即大怒,一把揪住掌柜的衣领,另一只手已经攥成拳头。
  眼看就要上演全武行……
  “不可!”
  从大堂看戏的食客中挤出一行人,领头那位劲装青年急呼道:“曹督邮,快快松开,不可在此闹事!”
  姓曹的督邮一见来人,不快道:“大郎君,这厮狂妄得很,我就是教训教训他。”
  “快松开!”
  青年却不听他解释,走到近前,用眼神逼视对方松手后,随即朝掌柜拱手致歉道:
  “曹督邮性情刚直,并非有意为之,还望魏掌事莫怪。”
  “哪里哪里。”
  魏掌事对刚刚的冒犯丝毫不以为意,眼下太守家的大公子主动道歉,他连忙以更恭敬的态度拱手笑道:
  “北地汉子豪迈直爽,何谈怪罪?”
  见到这一幕。
  大堂内抱胸看戏的一众食客们‘嘁’了一声,知道没了下酒的佐料,纷纷转过身去。
  而那姓曹的督邮见大郎君如此客气,大惑不解,正要发火,青年率先转过头来,低声与对方的随从交谈了几句。
  等搞清楚状况。
  青年瞪了督邮一眼,止住对方的话头,又朝一直笑脸相迎的掌柜道:“曹督邮刚从塞外调回,不知轻重。”
  “他这匹良驹得自一个匈奴大当户,爱护过甚,方才引发误会,我这便让他将其牵出。”
  哦?
  闻言,魏掌事心底沉吟一声,脸上笑容更加真诚,一边摆手让店伙计牵走马匹,一边热情招呼道:
  “放宽心,本店有上等精料,定能看顾好良驹,先前也是在下的不对,冒犯了曹督邮。”
  “今日曹督邮的这顿,小店请了,权当赔罪!”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