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234章 文聘 黄忠 甘宁

第234章 文聘 黄忠 甘宁

  第234章 文聘 黄忠 甘宁
  荀彧开了个好头,众将众谋士也不再多劝,开始从其他角度查漏补缺。
  黄盖:“主公,一万六千战兵、一万四千新兵,军队过少,我建议召集四万可战之兵,召周泰、蒋钦水师助阵。”
  好家伙,这算是把经过训练实战的郡县兵全都召过来,没想到黄盖是这样的人。
  金茂迟疑道:“郡县兵多次考核选拔通不过,不宜再上战场。”
  在金茂眼中,术业有专攻,有些人就不适合上战场,当个警察类型的治安官好多了。
  周瑜出列道:“那便选拔新兵拔尖者充入大军,凑足四万战兵!”
  “可。”金茂点头道:“既然选拔一次,就多选拔一些。”
  “超出四万之数,都加入水军!”
  金茂指着黄盖道:“长江航道归公覆管辖,以后就叫长江水师;淮河流域归周泰、蒋钦管辖,就叫淮河水师。”
  “余多新兵均分,入长江水师、淮河水师。”
  众人齐声道:“主公英明!”
  军队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粮草辎重。
  荀彧出列,汇报:“今年豫章郡休耕,会稽郡五县休耕,产粮一百零一万…上缴…”
  “吴郡四县休耕,产粮…上缴…”
  “丹阳郡无休耕,产粮…,上缴…”
  “九江郡…”
  “广陵郡…”
  “庐江郡…”
  “六郡共上缴粮食七百九十三万两千三百二十一石,稻草若干。”
  一系列数字就好像刻在荀彧脑子里一般,都不用草稿,便算的一清二楚。
  接着,轮到顾雍汇报荆州收获。
  “荆州五郡仅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四地及时种下早稻。”
  武陵郡一直在打仗,都是些百姓自发种地,金茂也懒得指导,下令今年全郡所得全归百姓所有,不收一毛钱的税。
  这才是周瑜能在武陵郡打游击的关键,否则,没有百姓的掩护,早就被刘焉追上打烂。
  十倍兵力差距,就算士卒再精锐,也无法正面战胜。
  古往今来,哪个十倍兵力差距能获胜的人,没有大气运在身?
  完全就不是靠纯杰出军事实力获胜,除非双方只是人数差距,而不是军事实力的差距。
  顾雍接着汇报:“长沙郡产粮三百二十七万…上缴…”
  “零陵郡产粮四百五十三万…上缴…”
  “江夏郡…”
  “桂阳郡…”
  “共计上缴粮食六百三十五万八千九百五十五石,稻草若干。”
  踏马,这才是粮仓!
  扬州经过金茂多年经营才有这般产粮,荆州才刚试种就有不弱于扬州的产量。
  将来要是精耕细作,那产量不敢相信!
  要知道,荆州产粮最多的地方乃是南郡和南阳郡两地,其余五郡加一起也就比这两地稍微多那么一点点。
  因此,扬州去掉产粮最多的豫章郡,荆州去掉产粮最多的南阳郡和南郡,旗鼓相当。
  若是将长江、汉水治理好,那荆州水田还能再翻倍!
  不过,那太遥远。
  回归正题。
  听完汇报,金茂沉吟道:“收获虽多,却也不经用。”
  “扬州三十五万户休耕农户嗷嗷待哺,本州上缴之粮不可动用。”
  “荆州之粮也要留下大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金茂看向荀彧、顾雍道:“文若、元叹,计算此次出征所需军粮。”
  顿了顿,金茂说道:“不必计算支援孙坚所需粮草!”
  现在金茂羽翼丰满,不再需要孙坚这个盟友,不论文武,他已经各方面碾压孙坚。
  反倒是孙坚想要有所作为,必须求助于金茂。
  投靠袁术,这次的教训就足够孙坚望而却步。
  毕竟,谁有金茂这般讲信用,讲道义,还踏马很有实力。
  荀彧、顾雍推下去,计算军粮。
  金茂见状继续下一个论题。
  “本次出征,我要带两位军师随军参赞,谁愿往?”
  戏志才、荀攸、周瑜、虞翻先后出列请战。
  “志才,荆州需要有人总督粮草,非你莫属,军师一职就让给别人吧。”
  戏志才平静地应道:“喏!”
  这就是他的本职工作,要是哪天金茂不让他督粮草,那才要完。
  “虞仲翔,广陵郡离不开你,就别凑热闹了。”
  虞翻喜形于色道:“喏!”
  广陵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军事根基,轻易不能动,足见金茂的信任。
  金茂看向周瑜和荀攸道:“那便辛苦公瑾、公达了。”
  此时此刻,金茂麾下两派谋士细分成三个类别。
  一类是忠臣类,代表人物,戏志才和虞翻,担任重要实权岗位。
  一类则是内政类,代表人物,顾雍、荀彧。
  还有一类军事参谋,代表人物荀攸,周瑜算是恰逢其会。
  高级谋士也算初具规模,下面行政的文士,现在太多了,金茂都认不全。
  这些大多是早期扬州各族与金茂亲善的豪强大族,少数则是荆州人士,或者外来避难士族。
  金茂刚安排完,荀彧、顾雍就分别算出所能动用军粮的上下限。
  荀彧算出上限: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顾雍算出下限:三十万石粮食。
  下限是支撑四万人征战一个月所需粮食,上限则是能动用作为军粮的粮食。
  其余上缴之粮要么留作镇灾备用粮,要么留着赈济粮、抚恤粮等等。
  这还是将马上要收获的秋粮也算上了。
  金茂不得不在心中感概,地盘越大,能用资源反而越少。
  想当初,他率领十万人横渡长江,只身冲进徐州,愣是被磨了五个月还能全身而退。
  现如今,这也要钱粮,那也要钱粮,产出再多,为了保障百姓基本需求,都不能随意动用。
  只能说,金茂作为后世人,有着非一般的觉悟,跟这个时代的军阀有着本质的区别。
  最后,才是武将的选择。
  金茂本意,只要是叫来的武将都要上阵带兵。
  有了关羽和张飞的闹剧,他的心思也变了。
  一直用着客将撑门面也不是个事,总得想办法捞几个属于自己的超一流武将,才是正确的做法。
  可没有关羽独领一军,其他人也都不够看啊。
  唯一有希望的周瑜,不仅要辅佐金茂做军师参谋,还要节制张飞、董袭、凌操等将,不能让这些莽夫坏了大事。
  一般而言,将领不够,肯定要从下面提拔上来。
  但是这个时代,明明有那么多璀璨将星,为毛要在沙子里找金子,而不是在金子里找纯金?
  金子里找到最次的那也是含金量低的金子,那也是金子!
  想通这一点,金茂便让人在周围州郡发布檄文,招募武将。
  时限半个月。
  范围不限,不论是骑将、步将、水将,还是全能武将,都要!
  …南阳郡新野县。
  自从荆州州治宛城被孙坚、袁术等人彻底打成赤地,附近的豪强百姓纷纷往南逃离,来到新野县扎下脚跟。
  这天。
  金茂招募檄文传到新野县,引起不小的轰动。
  倒不是金茂名声有多好,而是其名声就快到小儿止啼的地步。
  在大家都眼中,孙坚只是金茂马仔,就那么厉害,要是本尊出动,那还不得搅个天翻地覆?
  “南阳郡完了!”
  “扬州牧要打进来了!”
  “扬州牧要吃人了!”
  随着谣言越传越离谱,招募檄文传播范围也变得广泛。
  谁要是饭后谈资没提到这篇檄文,那都要被看不起。
  新野县某处小宅子。
  文聘,表字仲业,今年刚满二十岁,正是生机勃勃充满干劲的年纪。
  文聘本是宛城人,为躲避战乱逃到新野。
  要不是家人拖累,文聘只想留在宛城,好好看看,孙坚大战袁术。
  当金茂招募武将的消息传入文聘耳中,他那颗躁动的心,再难以遏制。
  告别父母、亲人,文聘骑上战马,穿上祖传鱼鳞甲,就要去揭文前往襄阳城应聘。
  不曾想,被人捷足先登。
  这人,文聘还认识!
  黄忠,黄汉升,原宛城守将,后来袁术被孙坚夜袭,率部成功抵挡,却又离袁术而去。
  说实话,袁术那人,文聘也瞧不上。
  这次能遇到黄忠,也算是一大幸事。
  “黄汉升!”
  文聘激动地高喝道:“你欲往何处?”
  黄忠四十多岁的人,都能当文聘他爹,被人如此呼喝,岂能不恼。
  扭头一看,竟然是文聘这小子。
  两人同为宛城人,低头不见抬头见。
  文聘从小就颇有武力,黄忠作为宛城守将,跟文聘打交道的次数不要太多。
  “文聘小儿,唤乃公何事?”
  黄忠没好气道:“若是犯了事,可别找我,找你亲父去!”
  文聘也恼了:“老狗看枪!”
  黄忠不敢托大,一个翻滚,挽弓搭箭,直指文聘,怒喝道:“小儿修的放肆!”
  “乃公不想杀你。”
  文聘也知道黄忠射术的厉害,讪讪放下长枪,指着刚被揭下的檄文问道:“黄老狗也要去投奔扬州牧?”
  见文聘服软,嘴还这么臭,黄忠一松手,箭矢飞过文聘头顶,射下翎羽。
  “乃公劝你洗洗口,别在外面送了命。”
  文聘被惊出一身冷汗,双手接住头顶翎羽,才说道:“黄汉升,你还没回答我的话。”
  终于逼得文聘改口,黄忠满意地收弓,从怀里小心取出纸质檄文,道:“我正有此意。”
  “扬州牧与民同休,我听说豫章郡百姓休耕一年,还能有饭吃,如此良君,实乃罕见。”
  接着,黄忠反应过来,问道:“文聘小儿,你也要去?”
  文聘骄傲地扬起头,像头黑天鹅,道:“我允许你与我同行。”
  “嘿!”黄忠呲牙咧嘴,这小子嘴真臭啊。
  不过,这次黄忠并未有教训文聘的意思,一跃而起,跨上战马,带着十几名亲信随从,就往南奔去。
  “黄汉升!等等我!”
  文聘策马急赶,新野县距离襄阳城倒是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七八十里,骑马一天功夫就能到。
  但文聘胯下战马是刚买的,骑术也不精湛,要是慢慢走,一天还真不一定能到。
  跟着黄忠就不一样了,老将懂的多,什么时候赶路,什么时候休息,安排地井井有条,文聘一点也不用担心其他。
  黄忠深知这一点,也不为难文聘,降低马速等其跟上。
  …
  益州巴郡。
  甘宁,表字兴霸,三十出头,正是而立之年。
  自从二十五岁开始研读诸子百家,距今已有五年,甘宁小有所成,当上巴郡贼曹掾。
  说来也搞笑,甘宁年轻时就是巴郡最大的贼首,如今摇身一变,却成了抓贼的贼曹掾。
  那可真是专业对口!
  附近哪里有贼寇,甘宁一清二楚,仅仅一年时间,巴郡清平。
  前任太守非常赏识甘宁的才能,本想提拔其为郡丞。
  天有不测风云。
  益州牧刘焉跟扬州牧金茂对上了,巴郡首当其冲,成为双方争夺焦点。
  甘宁也曾跟扬州军对上过,深知其中厉害,常劝前太守不要冲动。
  奈何有些人就是不听劝。
  前太守一次冒进,导致巴郡守军损失惨重,折损五千余人。
  刘焉怒而罢免,任用新太守王咸上任。
  王咸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烧到甘宁身上,诬陷其通敌。
  甘宁破财消灾,损失惨重。
  这天,甘宁麾下忠心小弟,神秘兮兮拉住甘宁:“大哥,扬州牧招募武将,您不去试试?”
  说罢,小弟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份纸质檄文递过来。
  甘宁接过手一看,还真有此事。
  “老九做得漂亮!”
  “除了你没人知道吧?”
  老九非常机灵道:“大哥放心,除了十三、十八、老五、老六,还有老十九知道,没人知道!”
  甘宁无语,老六和老十八那是什么人?
  俗称大嗓门。
  这两人都知道的事,还有谁能不知道?
  甘宁能预测到,王咸肯定还有为难他,就算家财万贯,也抵不住这么折腾啊。
  没法子,看来这次荆州必须得去一趟了。
  不过,空手而去,不是甘宁的性格。
  “老九,召集弟兄们,今晚穿甲备武,来我院中集结!”
  老九兴奋道:“大哥,要打劫谁?”
  多少年没干事,老九都快忘记那段快意恩仇的岁月。
  甘宁笑道:“这次是条大鱼!”
  “比以往都要大的鱼!”
  老九两眼放光,啜着嘴道:“我这就去!我这就去!”
  “兄弟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天!”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