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民综修仙,无法无天> 第111章 聊斋志异,白骨法相

第111章 聊斋志异,白骨法相

  第111章 聊斋志异,白骨法相
  丁蟹都看到了,其余人自然也看到了。
  随着窥天镜的最后一丝法力联系被切断,那股恐怖的吸力也随之消散。
  众人只觉得体内一空,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
  “这……这枉死城,怎么会……”青海真人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枉死城,传说中的阴世之城。
  乃是收纳那些因意外、冤屈等未得善终的亡灵之地。
  这座城池,最早出现于释教经文之中,在那之前,阴间从未有过此城,阳间也从未有过相关记载。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座不存在的城池。
  然而此刻,它竟然在窥天镜中显露出了轮廓,这其中的含义,令人难以想象。
  “看来,归墟与阴世的联系,已经远非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老天师张静清沉声道。
  “我们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青海真人的脸色也难看至极。
  众人闻言,皆是面色凝重。
  他们知道,这次窥视所揭示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归墟要是真与阴世有联系,整个世界都将受到威胁。
  侧立一旁的张之维见气氛有些凝重便开口问道。“师父,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
  “先将这个消息传回宗门告知福地内的地仙祖师们,归墟的事已经超出阳神所能应付的层次了。”透过刚才那一幕,老天师张静清心中有了判断。
  青海真人点头说道:“这件事确实超出了我们的应对范围。
  没有地仙境祖师带队,我们进入归墟以后的下场,不会比静山道友他们好到那里去。
  与其不断的添油,到不如聚集所有力量,试试看能不能一战定乾坤,真不行的话,就执行福地坠落的策略。”
  人群末尾的丁蟹此时并未参与进讨论。
  黑山——枉死城
  这两个名词联系到一起后,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个徐老怪虚构出来的怪物。
  黑山老妖。
  柳泉居士蒲松龄,在正史上是一名落第秀才,一生谈不上穷困潦倒,但也没好到那里去。
  在灵幻史上,他也不是多突出的大修士,终其一生,也就止步于蜕凡境。
  要不是其留下的狐鬼著作《聊斋志异》太过出彩,既有底层人的七情六欲幸酸苦辣,又暗藏警示告诫,他其实连一般的小法脉之主都比不上。
  然而,正是这本《聊斋志异》中的某些故事,却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空间。
  黑山老妖这一角色,并非蒲松龄直接创作。
  而是后世徐老怪自己二创出来的大反派。
  按理来说怎么也不该和归墟扯上关系才是?
  但看看身边的张之维,丁蟹最终选择了闭嘴。
  若真是黑山老妖的话?
  丁蟹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就在丁蟹身前不远处的张之维注意到了丁蟹的异样,但他并未直接道破,而是选择了沉默。
  此时,以老天师张静清为首的七位阳神大佬经过初步商议后,决定派遣张之维和丁蟹回去报信。
  张之维实力偏弱,当下虽然也摸到了阳神境的门槛,但这种场合下终究难堪大用。
  至于丁蟹,在场众人全都认可了他的实力,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并不想丁蟹也陷在归墟里。
  数个时辰后,南洋一处未知海域中。
  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冲出了平静的海面,正是丁蟹和张之维。
  正常情况下,急于报信的两人应该一出海面便分头行动,以最快速度将归墟的情况上报宗门。
  但丁蟹和张之维冲出海面后却并未第一时间分道扬镳。
  “老丁,什么情况,我看你最后欲言又止,似乎有话要说?刚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出了海面后张之维朝着丁蟹问道。
  “我是有些想法,但这些想法并不成熟,我需要一些资料作证自己的猜想,刚才就算将我的猜想和盘托出,于大局也没什么用。”
  未能证实自己的猜想前,丁蟹并不想贸然发言,到不是说他害怕暴露自己的秘密,而是他并不能确认自己的猜想是真是假。
  是真到还好,那怕自己的秘密有所暴露也无妨。
  实力到了他这个层次,真要不管不顾,地仙也难杀他。
  想把他拿下当小白鼠切片,那你就做好迎接核平的准备吧。
  他怕的是,自己的猜测万一是假的该怎么办?
  会死人的!
  那怕老天师张静清和青海真人他们此行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可丁蟹并不希望他们中有人因自己而亡:“我需要回去查阅一些资料。
  若茅山藏经阁没有的话,我希望龙虎山藏经阁能对我短暂开放。”
  “没问题,你脚程快,可以先回茅山查查看,若茅山那边查不到伱想要的资料尽管来我龙虎山。”张之维很爽快的答应了丁蟹。
  当下三山符箓为了应对归墟危机已经展开全面合作,身为下一任天师候选人,来一次权力的小小任性让丁蟹进入藏经阁问题不大。
  得到答复后,丁蟹问起自己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最后问你一个问题,若这次归墟真的事有不谐,这次是不是由我茅山来顶上?”
  张之维没有隐瞒丁蟹:“按照千多年前你我几家祖师商议出来的先后顺序,这次的确是由茅山先行顶上。”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复后,丁蟹点点头未在说话。
  该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了,那怕这个猜想看起来再不可能,再荒谬无稽。
  只要有一丝可能,丁蟹都准备深追下去。
  茅山待他不薄,除了地位不能给他之外,其余嫡传该有的资源他基本都享受了个遍。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丁蟹想要最后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为茅山再续千年辉煌。
  解决掉心中的疑惑后,丁蟹二人立马分道扬镳。
  有着咫尺天涯的极速傍身,他只了一个时辰不到,便赶回到茅山。
  匆匆将青海真人托付的归墟具体情况告知给外务院,让他们禀告福地内的诸位祖师后,他便独自一人前往了藏书阁。
  藏书阁内,经卷堆积如山。
  丁蟹来到了奇闻异志区域,翻找起了记载着不同时代秘闻和传说志异叙述。
  过去,丁蟹从未关注过这些游记之类的手札。
  他每次来藏经阁,不是来观摩各种道法,就是诵读诸多道经。
  从未将目光看向这些他眼中的文言文小说。
  但这次,他有种感觉,他需要的答案,可能就在这其中。
  他快速翻阅着一本本古籍,寻找着关于枉死城和蒲松龄的记载。时间飞速流逝,转眼间便过了数日。
  几乎将整个奇闻异志区翻了个遍的丁蟹,终于在一本名为《幽冥志》的古籍中找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线索。
  枉死城,是释教根据一本狐鬼小说类的奇书《玉历宝钞》中的部分描述,创造衍生出来的。
  根据释教记载,其乃是地藏王菩萨为受无妄之灾而死的鬼魂所创造而于地狱创造的城市。
  位于九幽地狱中丰都大帝殿的右侧,毗邻奈何桥、血盆苦界。
  主管枉死城的是十殿阎罗中的第六殿阎罗王卞城王。
  按照释教说法,卞城王是地府十殿阎罗之一。
  他铁面无情公正无私,专门审判那些因意外、冤屈而死的亡灵。
  在枉死城中,这些亡灵可以得到暂时的安息,等待地府对他们进行公正的审判。
  然而,丁蟹在《幽冥志》中看到的记述,却记载了一个有悖世人认知的枉死城。
  《幽冥志》中有一篇名为《枉死城游记》的故事。
  这篇故事以柳泉居士蒲松龄故友的口吻,叙述一段蒲松龄酒后告知他的离奇经历。
  讲述了柳泉居士蒲松龄如何误入枉死城,并在那里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
  故事的内容不重要,总结起来无非是柳泉居士蒲松龄如何机智勇敢战胜了邪恶。
  真正重要的是,蒲松林对于枉死城的刻画与描写。
  在他的叙述下,枉死城早已失去了阴世秩序,成为了一座魑魅魍魉的乐园。
  在那里,混乱才是主题……
  仔细阅读过《幽冥志》中关于枉死城的描述后,丁蟹紧锁的眉头渐渐的松开了一点。
  这些描述与他从脑海里那篇故事中的枉死城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丁蟹感觉到,自己似乎触摸到了某种真相的边缘,但却又如同隔着一层薄雾,看不清全貌。
  将《幽冥志》放回书架后,他的目光无序的在书架上游移起来。
  丁蟹仔细琢磨起这篇充满了奇幻色彩的故事。
  若写出《幽冥志》的那位不知名人士没有撒谎,柳泉居士蒲松龄也没乱盖。
  这篇《枉死城游记》,很有可能就是他脑海中那篇故事的真实来源。
  但问题在于,说出这个故事的蒲松龄是如何深入归墟又全身而退的?
  要知道,以蒲松龄的实力,只怕连归墟入口那关都到不了。
  还有,他前世的记忆到底是从何而来的?
  夺舍?转世?还是某种神秘力量在他初生时植入的?
  诸多繁杂的问题让丁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清楚,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枉死城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他自身命运的谜团。
  他想要找到答案。
  翻阅完茅山藏经阁内志异区域所有典籍后,丁蟹立马向着龙虎山赶去。
  他到龙虎山时,张大牲口已经报完信,又跟着龙虎山派往归墟支援的队伍重返南海了。
  好在他离去之前,已经把丁蟹进龙虎山藏经阁的事安排好了。
  在张锡林的帮助下,丁蟹顺利混进了龙虎山的藏经阁。
  进了藏经阁后,丁蟹开始根据《幽冥志》、《枉死城游记》等书名有序的搜检起书籍。
  没过多久,一本古旧到似乎被灰尘和岁月掩埋的古书印入他的视线。
  书的封面上,用正楷书写着几个大字——《幽冥秘录》。
  看到这个名字,丁蟹不由得心中一喜,希望这本书能为他提供更多关于枉死城的信息。
  小心翼翼地打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
  书页上的文字虽然古老,但却清晰可见。
  丁蟹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幽冥秘录》中记载的内容远比《幽冥志》更加详细和深入。
  它似乎是柳泉居士蒲松龄某次大梦数十日后,精神紊乱时留下的随笔。
  内里记述的东西很杂,它讲述了蒲松林梦中的幽冥世界里的种种秘辛。
  其中,关于枉死城的描述更是让丁蟹心惊肉跳。
  因为,其内明确记载了枉死城已经被妖魔攻破,诸天神佛已经全部陨落。
  毁灭与混乱才是世界的主题。
  按照书中记载,枉死城的毁灭并非一夜之间的事情。
  早在数百年前,妖魔就开始对枉死城进行渗透和侵蚀。
  它们利用枉死城中亡灵的怨念和愤怒,逐渐侵蚀了枉死城的秩序和安宁。
  随着时间的推移,枉死城中的亡灵逐渐失去了理智,变得疯狂而残忍。
  它们攻击地府中的一切,甚至对人间界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幽冥世界的秩序,地藏王菩萨和其他阎罗们不得不采取行动。
  他们派遣了众多的阴兵前往枉死城进行镇压和清理。
  然而,妖魔的力量太过强大。
  阴兵们虽然勇猛无比,但也无法完全消灭它们。
  最终,在一场极为惨烈血腥的战斗中,阴兵大军被妖魔围杀,十殿阎罗也纷纷陨落。
  整个幽冥世界都陷入混乱和毁灭之中。
  黑暗与恐惧如瘟疫般蔓延,笼罩了整个幽冥世界。
  在枉死城破碎的废墟之上,妖魔的狂笑声与亡灵的哀嚎声交织成一首凄厉的交响曲,回荡在无尽的虚空之中。
  狂风在怒吼,灰尘与血迹交织成一片,将原本就阴暗的幽冥世界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
  妖魔的狂笑声愈发猖狂,它们挥舞着锋利的爪牙,在废墟间肆意屠杀着剩余的亡灵。
  阴世出了问题,阳世自然也逃不过混乱与毁灭。
  比五代十国还要血腥的乱世开始主宰大地。
  供奉仙佛的正道宗门要么堕落成魔门,要么彻底销声匿迹。
  妖魔开始深入红尘吸髓敲骨,鬼魅经常白日游行勾魂夺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