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汉灵帝

  第104章 汉灵帝
  数天后。
  如今,各个朝代已经新形成了一种惯例,虽然尚不完善,但雏形已经出现。
  那就是,每一次天幕出现,都能够有序地处理各项事务,包括本朝原本就存在的各项事情,以及之前的每次天幕降临后新布置下的事务;并且,在处理各项事务时,还能够把本次天幕中感悟到的事情再布置下去。
  为此,不少朝代又新设了一个专门处理事务的班子,或者将原本的班子搬来处理。
  这些班子也变成了各个朝代最核心的、最权重的圈子。
  ……
  天幕慢慢展开,伴随着节奏感的音乐,一行又一行金色浮雕字,如散落的瓣一样汇聚在一起。
  【叮咚——欢迎收看历史直播】
  【本期我们的主角汉灵帝!】
  汉朝,元狩年
  大殿外,“德之精明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刘彻勃然大怒,这一看就不是好的谥号。别的朝代都是有作为的皇帝上天幕到大汉就这?
  就算是宋太宗这个刘彻看不起的皇帝都比这个强。
  【汉灵帝,可以说是皇帝中的一朵奇葩了,作为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能排得上号的昏君,那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才被评为导致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呢?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这么评价的:“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也在《出师表》中真情实切地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就连东汉“大恶人”董卓,也有差不多的见解:“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
  这朵奇葩汉灵帝,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解渎亭侯,按理说继承大统的事情,是轮不到他的。
  但谁让事情就是这么巧呢,汉桓帝刘志驾崩,没有子嗣继位。皇帝驾崩,没有继承人没关系,流水的帝王,铁打的世家嘛。
  于是就只能在宗家里面挑选人继承皇位。在窦太后和大将军窦武的商量下,刘宏就这么幸运的被选上了,简直就是天降皇位!
  然而天上掉的馅饼是那么好吃的吗?这么大一块金疙瘩,怎么可能白白送给他?总是带了点毒的。
  汉灵帝可以说是外戚合力推举上来的,推举他的那些大臣和族人们,自然是加官进爵,权倾一时。
  而这些世家最痛恨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祸乱官场的宦官们了。
  宦官专权,其实是东汉政治的一大乱象。
  早在汉桓帝时期,就发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什么是党锢之祸呢?说白了就是士大夫、贵族等人与宦官们发生党争事件。
  第一次党锢之祸,宦官们滥用权利,以“党人”罪名禁锢众多士人,大多数官员都被罢免,在狱中被残害。
  甚至当时被捕的大多是天下名士,民间公认的“贤人”,有贤德的人尚且被抓去处死,更何况那些没有名声的官员们呢?
  这自然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不满,于是到了汉灵帝时期,世家大族们重新掌管权力,他们第一时间启用之前被罢免的官员,把利刃指向了那些宦官。
  民间也大多认为,贤德的人能够重新回到朝堂,这个天下即将迎来太平盛世。】
  汉朝。
  天幕提到了宦官,汉武帝就一直夹紧眉毛,东汉的这个皇帝怎么这么愚蠢,竟然还能被宦官把持朝政?
  从来都只为那些藩国头疼的汉武帝觉得不可思议,就那些宦官能成什么气候?
  甚至还能坑害如此多的汉朝官员,当时在位的皇帝简直糊涂!
  作为一个皇帝,不能把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甚至还轻易的听信谗言,坑害那些为国效力的大臣们,这简直不是一个蠢字能形容的。
  秦朝。
  “流水的帝王,铁打的世家。”嬴政在心中默念了这么一句,紧接着冷笑一声。
  后世的皇帝竟然这么软弱无能,连权力都被那些世家大族把持着,这个皇帝的位置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直接交出去算了!让有能力的人坐上去。
  而且依照天幕描述的党锢之争,恐怕上一任皇帝汉桓帝,就已经昏庸无能,无力掌控朝堂,开始听信小人谗言了。
  至于后来继位的那个皇帝,如果没有铁血的手段,没有强大的军权支撑,也只能是任人摆布而已。
  话说这个汉朝到底是哪一朝代,就这样还能被天幕描述为强汉吗?有大秦的国力强盛吗?
  怪不得后世的朝代一直在发展科举制,科举制能够选用寒门子弟,这也是和世家大族对抗的一种手段罢。
  看来科举制的推广,势在必行。
  【那些人将利刃指向宦官,然而再次失算了,因为他们的奏折被人偷出去,计划提前泄露。
  宦官的势力本来就遍布皇宫,你有什么动静,还能瞒过那些宦官吗?
  长剑都贴到脸上,那些宦官一个个慌得不行啊,于是连夜歃血共盟,发动政变,这也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史称“九月辛亥政变”。
  宦官们假传诏令,大多数官员被害,窦武、陈蕃等人都被灭族,窦太后也被软禁在南宫。
  他们甚至还向年幼的小皇帝谗言,诬陷党人“欲图社稷”,灵帝信以为真,大兴大狱,追查士人一党。
  又是数百官员被下狱处死,其死徙废禁者,甚至有六七百人。
  这次党锢之争的惨烈程度,可以说是远超汉桓帝时期,不仅牵连到那些官员和世人们,就连那些人的兄弟姐妹,以及门生都被牵连,都被拔出萝卜带着泥,一个个罢免。
  大多数官员坑死的坑死,流放的流放,那谁还为这个天下卖命呢?谁又来帮助皇帝治理国家呢?当然是那些宦官了。
  其实第二次党锢之争,汉灵帝这个小皇帝还真的没法做什么,毕竟皇位这个金疙瘩也是突然砸过来的,没把他砸晕就不错了。
  他甚至都不知道“党人”是什么,只是听说那些人要危害江山社稷,自然要下令处理。
  那时汉灵帝没有任何基础,年龄还小,被自己的乳母和宦官们联合起来欺骗,也只能令人叹息。那些遭遇确实令人叹息,可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他仍然重用宦官,把宦官的权力推向了顶峰,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十多岁继位皇帝,在这个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怎么也得有点自己的认知了吧?
  可他呢,谁要说宦官不好,他就杀谁。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这时候汉灵帝已经到了弱冠之年,对是非有了自己的判断,却还是下诏将曹鸾弃市斩首。
  杀一个他觉得还不过瘾,又开始下令在诏州郡捕捉“党人”,玩起了消消乐。
  后来汉灵帝甚至还为宦官们打破了常规,策立了十二名中常侍,中常侍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自汉安帝以来,这些中常侍们甚至可以传达诏令掌管文书,权力极大,一手遮天。
  这个职位本来是用来辅佐皇帝收拢权力的,然而在这一时期却成为掌管皇帝权势的重要手段。有什么比这种软弱无能还十分听话,再好不过的皇帝呢?
  最让人愤怒的是,汉灵帝宠信的一位宦官王甫,这位宦官担任中常侍、黄门令就不说了,竟然还被封为冠军侯!
  这可是冠军侯啊!多么荣耀的称呼,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只是这一个名字,就仿佛看到了那个桀骜不驯,提着长枪的十七岁少年从战场架马而来。
  什么是冠军侯呢?这是在西汉时期出现的列侯爵号,取自“功冠全军”的意思!在元朔六年,也就是汉武帝时期,刘彻专门为霍去病设立的爵号!
  大将军霍去病与匈奴对战、开拓我国西北疆域,未尝一败,以战功卓著,勇冠三军被封为冠军侯。
  他是大汉朝的冠军侯,中国历史上耀眼夺目的战神!
  然而,在汉灵帝时期,这个荣耀却被放在了一个太监头上!
  不是说太监不能有任何爵位,毕竟人人平等嘛,宦官也是人,他们当然也有权利取得自己的荣耀。
  但那王甫是个什么东西?
  王甫这个冠军猴是怎么得来的呢?说起来其实非常可笑。
  熹平元年,王甫和渤海王刘悝结怨,这个阴险小人官至中常侍,在皇宫里也是一手遮天,即便是一位王侯得罪了他,那也得整治!
  于是他就跑来汉灵帝刘宏这里吹耳旁风了,反正有事没事,先把谋反的高帽子给人家扣上去,逼的刘悝只能自杀。
  汉灵帝就想,谋反的人都被王甫给杀掉了,那岂不是立了大功?于是大手一挥,封为冠军侯!
  所以这个阴险的太监,就以非常可笑的方式得到了这个无比荣耀的称号。】
  西汉。
  刘彻听到了霍去病的名字,就竖起了耳朵。
  听到天幕冠军侯的解释,眼睛绽放出夺目的光彩,那双手激动地握住身后这个十六岁的少年郎。
  “勇冠三军,未尝一败!朕就知道,去病一定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霍去病被握的有些懵,天幕刚才不还在讲什么汉灵帝吗,怎么突然说到自己了?
  这位十六岁的少年郎脸蛋有些红,他今年才参军没多久,还没有那个什么战功,突然被这么大肆夸奖,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少年的那双眼睛却是格外黑亮,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骑着高头大马,穿梭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
  这就是未来的自己吗?勇冠三军,未尝一败!
  “冠军侯,哈哈,朕的冠军侯!”刘彻肆意地笑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有这么畅快过,大汉能够得到如此良将,还怕什么匈奴?
  等到去病成长起来,不,等到明年,他就要派大汉的冠军侯去会会那些匈奴,让那些家伙全都有去无回!
  然而身后的那些大臣们却互相对视了一眼,心想他们的陛下这是疯了?
  刘彻高兴了好一会儿,终于想到了那个什么王甫。
  “我呸,王甫,好你这个狗奴才!这可是朕专门为去病设立的冠军侯,你又是什么玩意?
  你有什么功绩吗?到了战场上,你那两条狗腿能跑的动吗?”
  “汝母贱婢也!呸,贼秃奴……”
  汉武帝的身后,几位大臣猛地低下头,看自己的脚尖,看地上的石头,就是不敢看他们的皇帝。
  卫青也主动背了过去,当作什么都没听到。
  只有什么都不了解的霍去病眼神呆滞地看着当今圣上,心想皇上一向都是这么“勇猛”吗?
  秦朝。
  嬴政也坐不住了,那边的汉武帝是差点骂红了眼睛,他是羡慕的红了眼睛。
  如此将才,功冠全军,未曾一败!这般厉害的将军,怎么就不是秦朝的人呢?
  大将军蒙恬那双眼睛则是升腾起了战意,如果有机会,还真的想和那位勇冠三军的冠军侯切磋一下。
  可惜了,这是一位来自后世的将军。
  实在是让人遗憾啊。
  唐朝。
  李世民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勇冠三军的冠军侯,他自然是听说过的,也是极为崇拜霍去病。
  最关键的是,他觉得自己和西汉的霍将军其实有些相似,冠军侯是汉武帝为了这位将军亲自创立的。
  而耶耶也专门为他设立了官职,“天策上将”!
  【可以说这些宦官在汉灵帝执政期间,权力达到了极盛。东汉末年逐渐走向衰落,他们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汉灵帝刘宏在位的那二十年,也可以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一段统治时期,各种官职简直令人眼缭乱。
  宦官的权势扩张到什么程度呢?汉灵帝宠信的一位中常侍张让,这人权势极大,来巴结他的人排都排不过来。
  有人甚至因为巴结不上他,就去巴结张让的家奴,你猜怎么着?结果他竟然还真的谋到了官职,当上了凉州刺史!
  其他人就不服啊,你巴结一位家奴都能当上刺史,这不是荒唐吗?
  再加上张让在职本来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闻名,那些人就纷纷跑去皇帝那里告发了,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